五下语文课文内容要点及课内阅读.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8795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语文课文内容要点及课内阅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下语文课文内容要点及课内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语文课文内容要点及课内阅读.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19 1. 草原 一.草原一文的作者是(老舍),按( 事情发展 )顺序写的,描 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 ),( 喜迎远客图 ),( 主客 联欢图 )。读后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独 特的民族风情。 二阅读第一段 1.这段话是先写(所见),在写( 所感),初见部分又是按(从上 到下)的顺序写的,下面部分是围绕(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 茫)这句话来写的,写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 )的特点,然后重 点写了( 小丘),(羊群)等这样的景物。 2.为什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 (答:因为草原的风光太美了,并且有着无限的乐趣,它们被陶醉 了。)3、这段话中的“这种境界”

2、指的是(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 空,辽阔、碧绿的草原。) 三阅读第二段 1.这段话中的前六句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寂静 )的特点。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 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 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用了(比喻 )的手法,把(蒙古族人民迎接汉族人民的队 伍)比作( 彩虹) ,这样形容非常贴切巧妙,因为(他们穿着各色 2 / 19 的衣裳,群 马疾驰,襟飘带舞,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这句话把 (河) 比作(带子 ),这样写的好处:(突出和的清澈明 静)。 4.仔细读这段

3、话,我体会到草原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非常(静 寂),后来变得( 热闹)起来。所以朗读时,一开始声音可以(轻 柔低沉高昂)些,速度(慢快)些,当读到“忽然”时,语气 就要变化,声音逐渐(轻柔低沉高昂 ),语速也要(减慢加快 ) 些。 四理解句子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蒙古族和 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十分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 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惜别之情)。 五近义词 清鲜( 清新)洒脱( 潇洒)羞涩( 害羞) 六反义词 静寂( 热闹)高歌( 低吟)拘束( 洒脱)大方( 羞涩) 七多音字 m ng(蒙古包 ) x ng(同行) 蒙行 m ng(蒙蒙细雨

4、 )h ng(银行) 八补充 3 / 19 写绿色动态的成语( 翠色欲流 ),、写绿色辽阔的成语(一碧千 里)。3、白杨 1.白杨一文作者借(白杨)来比喻(边疆建设者),赞美了他们(服从 祖国需要扎根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写法 我们通常称为(借物喻人)。例如,竹子可以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 的人,梅花可以来比喻(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人,花生可以来比喻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计较报酬)的人。 2.爸爸的神情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3,理解爸爸的话 :从这句话中看出白杨的外在特点是(高大挺拔),内在的精 神(一、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不怕困难、坚强不屈)。 4.理解

5、句子: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 小树”就是(建设者的后代)。“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就是(建设者 的后代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边疆的栋梁之才),这句话的意思 是(爸爸自己已扎根、献身边疆,希望自己的后代像小树一样成为 边疆的栋梁之才)。 5反义词模糊( 清晰)软弱( 坚强)隐藏( 表白) 6. 近义词表白( 表达) 7、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 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5 古诗词三首 一、牧童一诗是(唐)代诗人( 吕岩)写的,向我们展示了 一幅鲜活的( 牧童晚归休憩图 ),其中一个“铺”字写出了(草的

6、 4 / 19 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弄”字写出了(风 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六七 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辽阔和乡村 傍晚的静寂 )。 这首诗表达了牧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生活 二、舟过安仁的作者是(宋 )朝诗人(杨万里 )。诗句 “(怪声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渔船儿童的顽 皮淘气,我还知道他的作品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 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刻画了 渔船上的孩子( 聪明、顽皮、天真)的特点 三、清平乐. 村居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清平乐 ),题目是 (村居)

7、。是( 宋)代的( 辛弃疾 )写的。诗人以简练的笔调勾画 出一幅优美的( 田园)的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 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四、课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1.儿童疾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 2.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3.蓬头赤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 五、理解字、词意思 1、弄:( 逗弄)2、卧:( 躺)3、怪声:( 怪不得 ) 4、棹:( 船桨)5、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6、相媚好: (互相逗趣取乐 )7、翁媪:( 老翁、老妇 )8、亡赖:( 顽皮、淘 5 / 19 气) 六、正确读音 蓑(su )衣 停棹( zh o

8、)清平乐( yu)翁媪 ( o)剥(bo)莲蓬 七、多音字 bo( 剥莲蓬 )nng( 逗弄) 剥弄 b ( 剥削) l ng( 弄堂) l (快乐)p(草铺横野 ) 乐铺 Yu (清平乐 )p (床铺) 八、理解下列诗句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放眼望去,原野上草笛声声。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 2、怪声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 使风让船前进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 蓬。 6 / 19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的 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横卧在溪头草丛剥

9、食着刚摘下的莲蓬。 4、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 的共同点 ,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 的天性 。不同的是 牧童描绘了 牧童晚归休息图 ,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 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 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写的小说(城南旧 事)。这部自传体小说,笔调(朴实)、( 纯真),描绘了 20 世 纪 20 年代,主人公的( 小英子 )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2、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四件事。1、看骆驼( 咀嚼);

10、2、和爸 爸谈关于骆驼脖子 (挂铃铛的事 );3、想为骆驼(剪皮毛) ;4 好奇 地问( 骆驼哪去了 )。这四件事中,我最喜欢读第(1)件事,因为 (它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幼稚、天真),这四件事是按(时间 )顺 序写的,文章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骆驼的怀念 )的感情。 二、近义词 交错( 交叉) 寂寞(孤单) 步伐(步子)情趣( 情调) 悦耳( 动听)增加( 增添)幼稚( 稚嫩)旅程( 旅途) 三、多音字 7 / 19 Ju(咀嚼)j ( 系铃铛 ) 嚼系 Ji o( 嚼一嚼 ) x( 关系) Hi ( 还有)chng( 重临心头 ) 还重 Hu n( 一去不还 )zhng( 重量) 五、阅

11、读第 4 段 1. 写骆驼外貌和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 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 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2. 这段话主要写(我看骆驼咀嚼的样子),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认真)、( 仔细)、( 专注) ,可见我观察( 非常仔细 ),我看骆 驼咀嚼时,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了,从中感受到作者(天真、可 爱)。 六、理解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 还了。 1. 这样写突出时间的快,童年一去不还了2 表达作者对童年的怀 念。 8. 童年的发现 一、本文的作者是(俄)国( 费奥多罗夫 )。 8 / 19

12、 二、童年的发现一文中,“我”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 规律 )。 三、最后一句“我明白了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 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含义:(其一,讲出了科 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伽利略等都有这 样的遭遇;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10. 杨氏之子 一、杨氏之子是( 语言机智幽默,思维敏捷)的人。 二、本文选自 (南)朝(刘义庆 )(谁)的 世说新语 ,该书是 一记载( 汉末)至( 晋代)士族阶层谈轶事小说。 三.、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孩子在姓上做文章,采用了否定的 方式,婉转对答,及表现了应有的礼貌,“既然孔雀不是您家 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13、,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四、理解字词意思: 1甚: 很。 2.惠:同“惠”,智慧的意思。 3.诣: 拜见。 4. 乃:就,于是 。5. 示:给看 。 6.曰: 说。 7. 未闻: 没有听说 。 8.设:摆放,摆设 。 9.此:这。 10. 果:水果。 11.夫子: 您。 12. 禽: 鸟。 11、晏子使楚 9 / 19 1.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先写事情 的起因: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威风);接 着写事情的经过:(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应答)可以用小 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会)最后写事情的结 果:(楚王不敢补尊重晏子)从文中我体会晏

14、子是一个(机智勇 敢、敏捷、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2。理解句子 这是一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 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 家? (答:意思是楚国是个狗国)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 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答:意思是出国是个下等国)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 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答:意思是出国是个强盗国) 这一句话中前一个“水土不同”指(自然环境和气候不同。)后个 “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

15、就是一片云。(举袖成云) :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挥汗如雨) 10 / 19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摩肩接踵) 我还知道表示人多的成语:(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高朋 满座)。 4。楚王本想侮辱晏子,可是听了晏子的话后只好打开了城门迎接晏 子,这真是: 偷鸡不成(蚀把M)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写出句子的含义 张老师调查回来,告诉同学们:动物园规定小学生可以免费参观, 你们都是小学生,所以(你们可以免费参观。) 14. 再见了,亲人 1.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在回国时和(大 娘),(小金花),(大嫂)等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

16、动人情景。其 中,前三个自然段的写法非常相似,都是先写(志愿军战士以恳求 的语气安慰)再写(难忘的往事)最后写(以反问句结尾,写出了 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 伟大友谊 2.阅读第一段 1.联系上下文想想,“雪中送炭”中的“雪”具体指(在志愿军战 士急需食物的情况下)“炭”具体指(打糕)“雪中送炭”的意思 11 / 19 是(在志愿军战士急需食物的情况下,朝鲜老妈妈冒着生命危险给 他们送来了打糕)。 2.这段话中具体写了朝鲜大娘为中国志愿军做了那两件事? 第一件事: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来打糕,昏倒路旁。 第二件事:大年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 3.这段

17、话表达了(朝鲜人们对志愿军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 民的感激之情。) 4.能概括这段话的句子是(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 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5.“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 地上来给我们吃。”这句话中的动词是(带,顶,冒,穿,送)。 3反义词 刚强(软弱)噩耗(喜讯)崎岖(平坦)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可是,跟志愿军叔叔数分别的今天,你不应该落泪。 3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

18、达您对中国人民 的友谊?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6. 桥 12 / 19 1,桥一文,让我们认识(忠于职守,无私无谓,不徇私情,英 勇献身)的老支书。 2,当小伙子被洪水吞没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展开想象,写 写他当时可能喊什么。展开想象,写写他当时有可能会喊什么。 答:他可能会喊:“儿子呀!对不起,爸爸也是迫不得已的,为了 大家,我只能舍小家。 七理解比喻句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个句子运用夸张的 手法。突出(雨水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做铺垫。) 6.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 一座山。这个句子

19、把(老汉)比作(山)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 静,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座山就是人们获得新生的 靠山) 本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多用简单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2 大 量 运 用 比 喻 、 拟 人 、 对 比 等 修 辞 方 法 来 增 强 表 现 力 。 3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18、将相和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将相和中的“将”在这里应读(ji ng),“将”指(廉 颇)。“相”在这里应读(xi ng),“相”指( 蔺相如 )。“和” 在这里应读( h ),意思是( 和好)。全文讲了三个小故事,可用 13 / 19 小标题( 完璧归赵 )、( 渑池

20、之会 )、( 负荆请罪 )来概括,表现 了蔺相如(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做事果断、顾全大局、爱国)的 精神,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爱国 )的品质。“将”“相”和好 如初的主要原因是( 他们都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 二、本文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 司马 迁),这部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书中成功地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 (大禹),伟大诗人( 屈原),西楚霸王( 项羽)。 三、理解句子 A: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 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1、“理直气壮”的意思是

21、:(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2、蔺相如说话“理直气壮”是因为(他手中有璧,心中有底 ) 3、从这句话中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 B:“亲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 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 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 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1、“亲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的意思是(秦王我都 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 2、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 他,而是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 14 / 19 家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将相和,

22、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 危)。 3、这句话表现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 质。 C: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1、描写廉颇动作的词有(脱、背、请罪 ),从这句话中看出廉颇 (知错就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性格特点。 19、草船借箭 一、草船借箭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作者是 (罗贯中 )。我还知道小说中的其他故事,如(桃园三结义 )和 (火烧赤壁 )。这篇课文以借为主线,先写了借箭的起因:(周瑜 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让他三天造好十万只箭),再 写了借箭的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了借箭的准备,然后 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最后

23、写了借箭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 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这个故事中表现在1、 (知人心 )2、(知天文 )3、(晓地理 )三方面。从这个故事中看 出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有胆有识、才至超群)的人。 二、猴王出世节选(西游记 ),作者是( 吴承恩 ),我还 知道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孙悟空 )、(唐三藏 )、(猪八戒 )等。 三、水浒传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写 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 )人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课文 (景阳冈 )就是选自水浒传,我还知道小说的其他人物。 15 / 19 如及时雨( 宋江),豹子头( 林冲),智多星( 吴用)等。 综合性学习 1

24、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一文告诉我们古代采用(烽火 )( 人报 信)( 漂流瓶 )等形式传递信息,我还知道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鸽子)(马) 2因特网将是接连成一家一文告诉我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 靠邮差的长途跋涉 ) 近代( 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 现代( 电话,电报 ) 当代( 计算机网络) 3调查报告的格式 题目,关于 XX 的调查报告( 可分正负标题 ) 正文: 1问题的提出( 调查的原因 ) 2调查方法( 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上网走访等) 3调查情况的资料整理( 调查过程 ) 4结论 5应对措施( 可有可无 ) 22. 人物描写一组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的作者是(徐光耀 )

25、,选自 儿童小说( 【小兵张嘎】 )。刻画出小嘎子(顽皮、机智、富有心 16 / 19 计)的个性特点,主要抓住小嘎子的(动作)描写。从中体现了胖 墩儿( 沉着、冷静 )的特点。 (2)【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的作者是(吴敬梓),选自( 【儒林 外史】 ),作者主要以(讽刺 )的手法刻画人物。刻画了严监生 (视财如命的吝啬守财奴)的特点。文章主要抓住了严监生的(动 作、神态 )来描写的。 (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的作者是(曹雪芹 ),选自 (【红楼梦】)。刻画了王熙凤的(美丽俊俏、阿谀奉承、察言 观色、口齿伶俐、见风使舵)的个性特点,主要抓住了王熙凤(外 貌、语言、动作 )的描写。 2

26、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的作者是(季羡林),作者主要 从(奇丽的景色 )、( 奇特的民族 )两个方面去写。 2、阅读第 3、4 段,按要求作答。 (1)“颇”的意思是( 很;相当 )。“耐人寻味”的意思是(意味 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2)文中描写花多而美的词语有(花团锦簇 )、( 姹紫嫣红 ),这 样的词语还有( 百花齐放 )、( 百花争艳 )。 (3)文中的“这一种境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具体表现 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写一个句子)说它“耐人 寻味”是因为( 只有“我

27、为人人”做到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人 17 / 19 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或者:因为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 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家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 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5)“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举例理解(别人把自己的书放进图书 箱里,这时我看别人的书,这是人人为我;我也把自己的书放进图 书箱,这时别人看我的书,这是我为人人)。 (6)“美丽并没有改变”这句话的意思有两层意思:(花还和以 前一样美丽;人们的心灵还是那样美)。 26.威尼斯的小艇 1.一文的作者是( 马克吐温) 。 2.威尼斯的小艇在构造上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1)长度

28、为( 二三十 )英尺,“又(窄) 又( 深),有点儿像 (独木舟)” (2)制作比较讲究,“船头和船艄向上(翘),像(挂在天边的 新月。) (3)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4)船内舒适自在,皮垫子像(沙发)一般。 (5)作者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 )的 特点作者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的(船头和船艄向上 翘)的特点。作者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 灵活)的特点。 18 / 19 3.阅读第三段 ,按要求作答 (1)写出反义词 拥挤( 宽敞)平稳( 颠簸)操纵自如( 手忙脚乱) (2)“操纵自如”的意思: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 心应手。

29、(3)这段话是围绕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写的,这句 话成为( 总起)句,起着( 总起) 的作用。 (4)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遇到拥挤时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平稳穿过),( 急驶时做急转弯)三方 面。 4.课文第六段写了“威尼斯的夜晚的寂静”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艇 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 课外的对联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福如东海长水流寿比南山不老松 3.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吉星高照 词语归类: 1. 描写人物神态: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愁眉苦 脸 呆若木鸡 2. 描写人物外貌: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亭亭玉 19 / 19 立 老态龙钟 3. 描写人物动作 :大摇大摆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点头哈腰 手舞足 蹈 张牙舞爪 4. 描写语言情态 :语重心长娓娓动听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窃窃私 语 口若悬河 5. 描写美好景象: 春意盎然 万紫千红 生机勃勃 春暖花开 鸟语花 香 春光明媚 春色满园 6. 描写人非常多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摩肩接 踵 挥汗如雨 7. 既有反义词又有近义词 :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惊天动地 欢天喜地 上天入地 开天辟地 8. 写花多而美丽的 :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花枝招展 百花齐放繁花 似锦 百花争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