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苏教版《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461916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苏教版《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苏教版《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苏教版《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苏教版《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苏教版《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年级苏教版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小灯泡的基本结构,包括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等。理解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径,知道形成闭合回路是小灯泡发光的条件。学会用导线连接电池、小灯泡等元件,使小灯泡发光。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路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尝试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小灯泡的结构和各部分

2、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找到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法,理解电路闭合回路的概念。4 .教学难点理解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径;在实验中,正确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尤其是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在上课伊始,展示一个点亮的小灯泡,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小灯泡亮起来多漂亮啊!那你们知道怎样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点亮小灯泡的奥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讲授新课(20分钟)2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6分钟)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小灯泡,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小灯泡是由哪些部分组

3、成的呢?可以用手轻轻地摸一摸。”教师结合学生的观察,讲解小灯泡的结构:“小灯泡有一个玻璃泡,玻璃泡里面有灯丝,灯丝很细,它是用鸨丝做成的,当有电流通过时,灯丝会发热发光。灯丝通过金属架固定在玻璃泡内,在小灯泡的底部有两个连接点,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连接点用导线把小灯泡和其他元件连接起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灯泡的结构示意图,标注出各个部分的名称。3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6分钟)教师展示电池、导线和小灯泡,问:“小朋友们,要让小灯泡亮起来,仅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让电流在它们之间流动起来。电流就像水流一样,需要有一条通道。我们把电池、导线、小灯泡连接起来,让电流能从电池出发,经过导线和小灯泡,再

4、回到电池,这样形成的一个完整的通道叫做闭合回路。”教师用简单的水流模型来比喻电流的流动,比如把电池比作水泵,导线比作水管,小灯泡比作用水的地方,只有水管连接好水泵和用水的地方,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水(电流)才能流动。4 .尝试点亮小灯泡(8分钟)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电池、导线和小灯泡,让学生尝试用导线连接电池和小灯泡,使小灯泡发光。教师提示:“小朋友们,在连接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把电池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接哦,那样电池会很快没电的。你们可以试着不同的连接方法,看看哪种方法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在学生尝试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连接方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合作。对于一些小组遇到的问题,如小

5、灯泡不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是否牢固、电池是否有电、连接方式是否正确等。(三)课堂活动(15分钟)1.探究小灯泡的不同连接方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一种让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法,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现在我们继续尝试,把你们小组尝试的不同连接方式都画下来,看看哪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亮,哪种不能亮J学生分组继续实验,尝试不同的导线连接电池和小灯泡的方式,如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改变导线与小灯泡连接点等。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连接方式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连接方式能让小灯泡亮,有的不能,从而加深对电路闭合回路的理解。2 .讨论小灯泡不亮

6、的原因(5分钟)教师让各小组汇报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可能的原因。教师可以把可能的原因写在黑板上,如电池没电、导线断路、小灯泡灯丝断了、连接点接触不良、电路没有形成闭合回路等。教师针对一些常见的原因,再次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来验证,比如用一个新电池替换没电的电池,或者检查导线是否断路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分析方法。(四)拓展延伸(5分钟)1.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家里的材料(如电池、导线、小灯泡、废旧的电子玩具零件等)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改变电路,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用简单的图画记录下来,下节课

7、带到学校分享。3 .鼓励学生思考如果在电路中增加一个小灯泡或者一个开关,电路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培养学生对电路拓展知识的思考能力。五、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1.小灯泡结构: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4 .电路概念:闭合回路-电流从电池出发,经导线、小灯泡,再回到电池5 .点亮小灯泡方法:正确连接电池、导线、小灯泡形成闭合回路6 .小灯泡不亮原因:电池没电、导线断路、灯丝断、连接点接触不良、电路未闭合六、教学反思在本次点亮小灯泡教学中,通过展示点亮的小灯泡导入,成功激发了四年级学生对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采用了实物观察、概念讲解和实验尝试相结合的方式,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8、使抽象的小灯泡结构和电路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在课堂活动中,探究小灯泡不同连接方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不同连接方式的尝试加深了对电路闭合回路的理解。讨论小灯泡不亮原因的环节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讲解电路概念时,虽然用了水流模型来比喻电流,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电流的抽象概念仍然较难理解,部分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住了闭合回路这个词,对电流在电路中的实际流动情况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使用更多的动画演示或简单的电路模型来进一步解释。在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材料和学生操作的差异,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导线连接不牢固、电池正负极判断错误等,影响实验结果。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需要更耐心地指导学生操作,强调实验的规范和安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在拓展延伸部分,家庭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要提醒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后续课堂上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分享,充分发挥拓展延伸活动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点亮小灯泡知识的理解和对电路知识的探索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