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653966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解析.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更多心理学考研信息及资料欢迎联系勤思胡老师Q785926399第一章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

2、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

3、紧密融合在一起。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二、填空1.学记2.明了,联想3.注意,期待4.欧洲,实验5.美,桑代克6.19037.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8.学习者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9.学习,教学10.教师的教,教师教11.单向道,死胡同,双向道12.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3.灵魂论14.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人类的灵魂15.德育,智育,体育16.统合,应用17.比奈,西蒙18.注意,先前的知识经验三、

4、选择1.2.3.4.5.6.7.8.9.四、研究与设计(答案略) 五、判断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5.错误;6.正确;7.错误;8.正确六、问答1.略2.为顺应三种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实施三方面的教育。首先,人有植物的灵魂,对人体进行肉体营养和繁殖,它通过体育锻炼后,肉体不断完善起来:其次,人有动物的灵魂,人有感觉、愿望、知识,因智育而达到真理的大门;最后,人有理性的灵魂,它通过德育达到完善的境界。3.赫尔巴特及其学派在其提出的教学过程模型中,根据其统觉理论,特别强调强调学生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统觉团在吸收有关新观念中的作用,主张教师不应只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

5、觉过程。4.实验教育学派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5.桑代克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6.二者都研究学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规律,但学习心理学还研究动物的学习,其成果可以用于动物训练、犯人改造、职业培训等,教育心理学除了研究学习之外,还关心学生的发展与个别差异,教师的教学以及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等内容。7.二者都围绕学校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进行研究,目前二者已很难区分开。8.略9.教科书的内容来自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内容,但在组织教科书内容时,不同作者可有不同偏好。第二章 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

6、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认

7、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 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

8、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而对学习的一种分类。机械学习指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进行机械重复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二、填空1.行为的 2.内在能

9、力和倾向的 3.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4.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5.轴突,树突,突触 6.潘菽,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学习 7.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8.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9.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 10.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延伸技能,自我知识,动机形成 三、选择.,。本题考查学习的概念。是人具有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动物本能;是人在后天学习中形成的条件反射;也是后天环境中经观察而形成的。 2.。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

10、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3. 。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4.。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5.。六年级学生,执行与圆规有关的动作不成问题,现在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在“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规则支配下,通过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而表现出的新的能力,是加涅所讲的定义性概念。 6.。书的概念小学生早已习得,而且也在概念与表示概念的符号“书”之间建立了联系,现在只是学习“书”概念的另一种符号,因而属于符号表征

11、学习。 7.。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奥苏伯尔的概念学习。 8.。小学生能正确判断句子,说明他们头脑中形成了句子的结构,将“我”,“爱”,“梅花”三个相关联的言语联系起来,故属于心理模型。 9.。 10.。排版需要一定操作,但这种操作是在头脑中完成的,而使用电脑所涉及的肌肉运动(动作技能)是早已学会的技能。四、研究与设计1.都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这是大多数学习分类系统所遵循的分类框架。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只涉及认知领域,冯忠良的分类中的“社会规范”学习相当于加涅的态度学习。两者都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12、的学习。乔纳森的分类主要只涉及认知领域。然而在这个大框架下,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加涅划分了三种技能,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一种特殊的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有知识的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但未对知识和技能加以划分。冯忠良的分类系统中的知识类似于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的知识。两者都涉及知识的简单与综合运用。该分类中的心智技能相当于加涅分类系统中的认知策略。2.略3.学习现象非常复杂,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将一种学习的规律用于解释所有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由此使得心理学家用分类的观点来研究学习。对四个分类系统的分析评论略。4.略。此题

13、可作为学习这两节的学习方式或教学方法。五、判断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5.正确;6.错误六、问答1.学习现象十分复杂,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因而对学习的看法也不一样。此外,研究者本人所持有的哲学观点(如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也影响对学习的看法。 2.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3.这里双生子C的行为变化应归因于生理上的成熟,并不是学习使然。 4.长颈鹿的能力变化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不属于学习。 第三章 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

14、学说。学习的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配对联想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同时呈现成对的学习材料,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认知地图: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系列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依次回忆出来。学习的试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境中会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自由回忆学习:人类联

15、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顺序。图式:这里指巴特利特的术语,是个体头脑中原有的观念,对个体的记忆和提取新信息会产生重要影响。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描述的一种条件作用形式,指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重复匹配呈现,获得了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条件反应:斯金纳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指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趋平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实验时用的术语,指无规则的知觉痕迹在保持期间向一个更熟悉的标准的原有记忆痕迹还原,遗忘了许多细节。锐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实验时用的术语,指知觉对象的某个突出特征在保持期间

16、变得更加突出和集中,强调某突出的细节。情境性学习:学习的社会建构理论对知识与学习的一种看法,认为知识不是个人的认知结构,而是随着时间而发展的社会团体的创造。社会团体的习俗(practices of community)相互作用和办事的方式以及该团体所创造的工具构成了该团体的知识。学习意味着变得更有能力参与那些实践和应用那些工具。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学习的信息加工

17、理论:在计算机科学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解释认知学习的理论,认为学习结果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知识分为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的陈述性知识和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包括感觉加工、短时记忆加工和长时记忆储存新知识学习主要发生在短时记忆加工过程中。学习的认知建构理论: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解释认知学习的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或改组;学习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两大类;学习总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同化过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条件是原有知识结构的性质。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

18、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建构主义学习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构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出现的一种解释学习的理论,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主张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二、填空1.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应2.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3.操作,强化 4.在条件刺激出现时或稍后呈现的无条件刺激5.在适当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 6.系列学习,配对联想学习,自由回忆学习 7.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8.感觉主义,还原主义,联想主义,机械主义 9.艾宾浩斯,桑代克 10.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社会建

19、构主义,社会学建构主义 11.知识是怎样建构的,世界是否可知,知识是情境性的还是普遍性的 12.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13.先天的理性作用 14.认知主义,行为主义 15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顿悟 16.S-R,S-O-R,有机体内部 三、选择1.。 2.。桑代克效果律中导致满意后果和带来烦恼的行为也可看作是练习,练习能否增强联结,取决于练习的后果,这样,练习律的内容就可纳入到效果律中。 3.,。系列学习要求被试根据材料呈现顺序回忆。背诗词、电话号码和数学公式必须记住顺序,记忆中国各省名称则不必拘

20、泥于顺序。 4.。记住省名和省会名属配对联想学习,记忆电话号码和外语单词属系列学习,记忆同学名字可不限顺序,属自由回忆学习。 5.。单词音形联系涉及在两项学习材料间建立联系,也无顺序要求,不属于系列学习和自由回忆学习。S-R学习为行为主义学习方式,不涉及内在思想观念间的联系,故选。 6.。 7.。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为研究材料,无意义音节由至少三个以上的字母组成,在回忆时又要求按顺序回忆,因而属于系列学习。 8.。 9.。教材中的极端建构主义又叫激进建构主义。 10.。 11.。 12.。 四、研究与设计 从心理学历史上看,影响学习论流派的哲学观点大致有两种: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前者主张一切知

21、识来源与感觉经验,在其影响下,心理学中出现了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研究派别,对动物的学习,人类的机械学习作了大量研究,但这种研究忽视了人与动物、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区别而带有很大局限性。理性主义注重人的理性思考,注重人的先天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格式塔学派、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都受理性主义的强烈影响。这些学派对人类的高级学习作了深入研究,突出了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不同的地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两种哲学观点产生的心理学流派各有长处,但都不全面,难以对人类复杂的学习作出全面描述。学生在学校中,仍有一些基本技能、基本知识需要以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揭示的规律来学习,建构主义对这类学习是排斥和忽视的。总之,

22、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只能解释学生学校学习的一部分,不能解释全部,不能将其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唯一哲学基础。五、判断1.错误;2.错误;3.错误;4.正确;5.正确;6.正确;7.错误六、问答1.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替代,即用条件刺激替代无条件刺激而与反应形成联系。操作条件反应是反应替代,即某一反应逐渐与某一刺激形成联系,从而排斥其他反应与该刺激形成联系。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在反应之前出现,操作条件反应中强化在反应之后出现。 2.桑代克的猫在笼中的行为是自发性的,碰到开关而逃出,是对其行为的强化。可见猫先作出行为而后受到了强化,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一致。 3.试误说适用于解释机械学习,

23、即问题解决者不具备相关的原有知识情况下的解决方式。顿悟说适用于解释理解性的问题,问题解决者具备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这两种理论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现象的解释,二者其实是统一的(见迁移的学习定势说)。他们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将其理论解释泛化成普遍适用的理论。 4.其依据是白鼠迷宫学习实验。 5.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学习理论多是研究动物的学习,或人类在实验室中对机械材料的学习,这些内容与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相差甚远,从中得出的规律也难以应用到学校中。 6.行为派把学习简单地看作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的形成,强调多次重复的练习和强化等因素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认知派认为学习是头脑内部的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头脑中原有

24、观念内容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神经网络理论: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提出的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知识在人脑中以神经网络形式储存,神经网络由可在不同水平上被激活的结点组成,结点与结点之间有联结,学习是联结的创造及其强度的改变。概念形成: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该类事物的关键特征。上位学习:指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25、命题: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arguments)构成的。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表达,有时也用其他关联词如介词表达;论题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表达。命题网络: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是由具有共同成分的两个命题彼此联系起来形成的。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所进行的学习。程序性知识:指个人不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表现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脚本:一种知识表征的形式,指表征反复出现的事件的图式。概念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加涅

26、认为概念学习是学习运用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列结合学习: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但在横向上存在吻合或对应关系时所进行的学习。默会知识:波兰尼划分的一种知识类型,指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知识的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符号表征学习:奥苏伯尔区分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双编码理论: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陈述知识以言语和意象两种方式表征,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同化论: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用以解释概念或命题意义获得的心理机制的

27、学说,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涉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强调概念和命题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及教材由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概念同化: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 命题学习:奥苏伯尔区分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学习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复述策略: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精加工策略: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

28、保持的目的。 概念图示: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组织策略。学生通过画知识网络图来表示概念间的关系,网络图如一课倒置的知识树,把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树干的顶端,把局部的概念置于枝杆,最后把具体细目置于树枝的末梢。组织策略: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 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是用同化思想来解释外在的逻辑意义怎样向个体的心理意义转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学说。意义:奥苏伯尔的术语,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同义。潜在意义:奥苏伯尔的术语,指在个体具有适当原有知识条件下能被个体同化的人类知识。知识分类学习论:一种

29、解释不同类型知识学习过程和规律的理论。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和知识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二、填空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2.关系,论题 3.习得阶段,巩固阶段,提取和运用阶段 4.命题网络,图式 5.脚本 6.我爱梅花,梅花是冬天的。 7.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8.显性知识,默会知识 9.哲学 10.知觉建构 1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2.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13.共同成分 14.表征,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 15.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三、选择1.。 2.。广义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

30、能。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属于习得的认知能力。 3.。这里的知识与技能是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讲的,一个重在说,一个重在做,分别相应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4.,。模型表明,阶段不同,知识类型也不同。学习的第一阶段为陈述性阶段,第二阶段为知识巩固与转化,第三阶段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在第三阶段判断知识类型时,主要看学生用习得的知识干什么。用来回答“是什么”问题,则为陈述性知识;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则为程序性知识,即要考虑测量的条件和要求。 5.。故事一般由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有序部分组成。儿童接触过许多故事后,会形成故事情节的脚本,这使得儿童看到前边的情节时,

31、就可以利用头脑中的脚本推知以后的情节。 6.。学外语单词是学习单词符号表示的意义。 7.。分数的概括、包容范围高于百分数,原有观念是上位观念,新观念是下位观念,进行的是下位学习。 8.。两类知识间不存在上下位关系,但横向上有某种类似,即都对处于其场中的物质产生影响,故属于并列结合学习。 9.。儿童理解了意义,要学习的是表示意义的符号属简单陈述性知识学习(符号表征学习),宜用复述加试背策略。 10.。概念的含义已习得,现在要在概念与表示概念的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属于表征学习,学习用符号表示概念。 11.。皮亚杰图式论指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机制,安德森激活论只论述了陈述性知识提取应用的机制,学习的信息

32、加工模型只提出了从信息加工角度来看待学习,只有加涅的学习的条件论指出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等知识类型习得的条件和规律。 12.。这是对所记忆的内容添加、补充了意义,属于精加工活动。 13.。加上标题后,被试看到标题就激活了头脑中相应的图式,可以用于理解、记忆短文内容。 14.。课文学习属复杂知识学习,画出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是对材料进行组织的活动,属于心理学的组织策略。 15.。电话号码属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而且是暂时使用而不是长期使用,因而使用复述策略最佳。 16.。示范动作是让观察者进行形象编码,告诉动作名称则让学习者进行言语编码,双编码理论认为,两种编码的记忆效果要好。

33、 四、研究与设计1.略。 2.命题和命题网络,请参阅教材相关研究的介绍。 3.略。 五、判断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错误。6.正确。7.正确。8.正确。9.正确。六、问答1.反映论的知识是从头脑中的内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来界定的,是头脑内外内容的静态比较。现代心理学的知识概念强调知识习得的动态过程,即在与外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2.概念只包括本质特征,图式中也包括非本质的特征,如鸟的图式中可包括会飞的特征,但鸟的概念中只有有羽毛这一特征。 3.来源于哲学,割裂知识与能力的联系,脱离知识来谈能力。 4.二者都重视若干概念间的关系。不同的是,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

34、式,命题学习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形式,不过命题学习的结果最终要以命题网络形式表征。 5.两者都强调概念间的联系,强调概念的层次组织,指的都是头脑内部的观念内容的组织。但奥苏伯尔突出了认知结构从一般到个别逐渐分化的组织顺序。 6.从记笔记活动对学生自己学习过程的调节控制着手进行分析,如笔记有助于指引个人的注意,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7.自己提问,自己回答问题时,对问题做了许多添加和补充,使自己对问题的回答更有意义,更有条理,是一种精加工的活动。 8.可以举物理、生物、化学等概念教学比较多的学科为例说明。 9.要点是: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三

35、种,每种知识学习的过程与规律都不同。 第五章 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行动(condition-action)的规则。 智慧技能层次论:加涅把智慧技能分成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 反省认知(元认知):个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 具体概念:加涅划

36、分的概念类型,指能够通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验其是否获得的标准是能否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 定义性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标准是通过具体情景,论证概念反映的关系。 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途径。在概念学习中,指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反例证让学生进行辨别判断;在规则学习中,指给学生呈现多种有变化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运用规则解决。 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表示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对外办事的技能。 高级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综合运用几条规则办事并生成新的规则的能力。 概念: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

37、类,指运用概念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规例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而后在举例说明。 例规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规则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规则。 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由控制流联系起来的若干产生式。 模式识别:把输入的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别出该刺激物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认知策略:认知心理学中指智慧技能的一个用于对内调控的亚类,是受意识控制的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弱方法:从自动与受控维度区分的一种程序性知识,是适用于一般领域的、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二、填空1.产生式与产生式系统 2.专门领域

38、的程序性知识,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3.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4.辨别,具体概念 5.程序性知识 6.外界事物的各种刺激模式 7.刺激与反应接近,反馈,重复 8.概念例子,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 9.上位学习 10.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11.上位学习 12.下位学习 13.概念正例的变化 14.体现规则变化的情景 15.变式练习,策略应用的反省水平 16.程序性知识 17.成熟 18.陈述性 19.模式识别 三、选择1.。具体概念宜于通过对概念例证的归纳而习得,属于奥苏伯尔讲的上位学习,又叫发现学习。 2.,。天安门、地球只代表个别的事物,地铁、高尔夫球代表的是一

39、类事物,可以表示概念。 3.,。长安街与人民广场只是城市的一部分,苏州和华盛顿才是完整的城市。 4.,。效果律指出,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如得寸进尺,得到不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削弱,如。 5.。策略的学习与应用受原有知识背景的影响。材料熟悉,儿童具有较多相关背景知识,材料陌生,说明相关知识缺乏。 6.。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意味着儿童有主动使用策略的动机。根据桑代克的效果律,如果儿童执行策略并得到满意结果(学习效率提高),则以后儿童还倾向于继续采用这一策略,故而让儿童体验到应用策略的后果可以激发其运用策略的动力。 7.。学生进行过参观访问和户外活动,具备了写作的内容,但缺乏将内容围绕中心进行选择

40、并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头脑中的写作内容进行调控的,属于策略。 8.。智慧技能层次论指出了智慧技能的四个亚类及其层次关系、习得的内外条件。 9.。、属于学习方式而非学习结果。多项式运算需要学生将单项式乘多项式运算规则整合起来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属于加涅讲的高级规则。 10.。辨认人物面形属于知觉辨别,这需要辨别者头脑中储存许多刺激模式。中国人头脑中储存有大量中国人的面形模式,外国人的面形模式则相对较少。 11.。 12.,。 13.,。 14.,。“地球”只表示唯一的事物,“西安事变”只表示一件具体的事件,都不属于概念。而和则表示一类事物。 四、研究与设计1.略。 2.略。 3

41、.联系: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得到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条件。区别:表征不同,习得的速度不同(陈述性知识易于习得),检测的方式不一样。 4.略。 5.略。 五、判断1.正确。2.正确。3.正确。4.错误。5.错误。6.正确。7.正确。8.错误。9.错误。10.正确。11.错误。12.错误。13.错误。14.正确。15.错误。六、问答1.两者都存在条件及在条件满足情况下的行动,但CA是头脑中的,SR是头脑外的。 2.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分母不同,则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分母不同,且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已知,则将两个分数表示成以

42、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两个分数都已表示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则分母不变,将分子相加得到结果。 3.能说出概念和规则的含义属于陈述性知识,能用概念规则来做事,则属于程序性知识。 4.略。 5.略。 6.作文构思技能属于策略性知识,由于是对内调控的,其规则难以言表,而且策略性知识的习得要达到反省水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反省认知水平,需要大量的变式练习,这就导致构思技能难以教会。 7.策略性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是由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来的。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表明他们习得了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但缺乏变式练习,知识不能转化为技能,写不出文章来。 8.二者都注重用分类的观点来看待程

43、序性知识,都注重程序性知识所分类别之间的关系。不同在于,加涅(父)强调智慧技能亚类之间的层次关系,加涅(女)强调程序性知识两个类性之间的连续性关系;加涅(父)从一个维度对程序性知识分类,加涅(女)从两个独立的维度进行分类。 9.刺激与反应接近;反馈;重复;扩大关键特征、对比、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协同作用等。 10.定义性概念涉及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规则也表示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 11.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还要达到反省水平,认识到策略适用的条件。 第六章 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问题: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

44、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 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问题客观陈述的理解,通常由问题的给定条件、目标和允许的认知操作三种成分构成。 功能固着:指个人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的思考僵化现象。 问题表征:问题解决的步骤之一,指形成问题空间,包括明确问题的给定条件、目标和允许的操作。 问题表面理解:指解题者逐字逐句读懂描述问题的每一个句子。读懂的标志是他能用自己的话重复问题的条件。 问题深层理解:指在问题表层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问题的每一陈述综合成条件、目标统一的心理表征,通常包括两个方面:识别问题类型及区分问题中的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 问题监控:问题解决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其

45、实质是问题解决者的反省认知能力。 杜威解决问题五阶段模式:杜威1910年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的反省思维的五阶段,被后人称为解决问题的五阶段模型。这五个阶段是:(1)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3)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理:如有必要,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 专家新手比较研究: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问题解决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先根据一定标准选择专家和新手,而后给他们呈现专门领域的问题并观察记录他们的

46、表现,最后对专家与新手的表现进行分析,找出专家不同于新手的地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实质是问题解决。 定义明确的问题:指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允许的操作三个成分都明确的问题。 定义不明确的问题:指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允许的操作三个成分有部分不明确的问题。 心理定势:也称心向,指个体经由学习而积累起来的习惯倾向。它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既起积极作用,也起消极作用。 背

47、景命题:奥苏伯尔的术语,指学生从认知结构中与当前问题的解答有关的事实、概念和原理。 机遇推理:格拉泽描述专家解决问题时用的术语,指专家在收集信息到一定程度之后迅速把握住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理得到的。 二、填空1.尝试与错误 2.暗示,理智化 3.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检验 4.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允许的操作 5.推理规则,策略 6.执行解题计划,监控 7.识别问题类型,区分问题中有关与无关信息 8.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9.策略性,程序性,反省认知 10.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允许的操作三个成分都明确的问题,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允许的操作三个成分有部分不明确的问题。 11.准备,孕育,明朗 12.事物或事件一般特征的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