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860847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公路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公路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公路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公路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 4 4 - - 1.1 项目概况 - 4 - 1.2 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 5 - 1.3 可研编制依据 - 5 -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6 - 1.5 本报告研究主要内容 - 7 - 1.6 结论 - 7 -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 8 8 - - 2.1 项目建设背景 - 8 -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8 -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10 - 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区交通现状评价项目区交通现状评价- - 1212 - - 3.1 项目区域国民经济 .- 12 - 3.2 项目区域交通

2、现状 .- 13 - 3.3 城市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 第四章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 - 1515 - - 4.1 建设标准论证 .- 15 - 4.2 建设内容、规模及标准 .- 17 - 第五章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方案- - 1818 - - 5.1 道路工程 .- 18 - 5.2 给排水工程 .- 22 - 5.3 电缆沟工程 .- 24 - 5.4 弱电及亮化工程 .- 25 - 5.5 绿化工程 .- 26 - 第六章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 2727 - - 6.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 27 - 6.2 社会影响

3、评价 .- 27 - 6.3 环境影响分析 .- 28 - 6.4 环境影响评价 .- 31 - 第七章第七章 招投标初步方案招投标初步方案- - 3232 - - 7.1 招标投标依据 .- 32 - 7.2 招标方案 .- 32 - 7.3 招标 .- 34 - 7.4 投标 .- 35 - 7.5 开标、评标和中标 .- 35 - 7.6 招标审批核准 .- 36 - 第八章第八章 节能措施节能措施- - 3737 - - 8.1 燃油节能 .- 37 - 8.2 电气节能 .- 37 - 8.3 土地节约 .- 38 - 第九章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 - 3838 - -

4、9.1 设计原则及采用的标准 .- 38 - 9.2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 39 - 9.3 安全卫生措施 .- 39 - 第十章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方案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 4141 - - 10.1 项目管理 - 41 - 10.2 项目实施原则及内容 - 41 - 10.3 各阶段的进度实施安排 - 42 -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4343 - - 11.1 估算依据与说明 - 43 - 11.2 编制说明 - 43 - 11.3 主要费用取定说明 - 43 - 11.4 总投资估算 - 44 - 11.5 项目资本金所占比例 - 44

5、- 11.6 资金筹措及资金来源 - 44 -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 4747 - - 12.1 国民经济评价 - 47 - 12.2 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 - 55 - 12.3 评价结论 - 56 -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 5656 - - 13.1 结 论 .- 56 - 13.2 建 议 .- 57 - 附件:附件: 1、xxx 道路位置图; 2、xxx 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意见; 3、项目实施单位关于本项目的报建申请。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1. 概述概述 1.1 项目项目概况概况 1.1.1 项项目名称目名称 Xxx 道路建设项目

6、 1.1.2 项项目建目建设单设单位概况位概况 (1)建设单位:xxxxxxx (2)项目法人:xxx (3)建设性质:新建 1.1.3 建建设设地点地点 xxxx。 1.1.4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内容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县城东部新区 3 条市政道路,全长 2500.39 米,其中:中环路 1245.439 米、支四路 659.686 米(含新增部分)、 支五路 595.267 米,全部按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序号道路名称道路名称 道路道路 长度长度 (m m) 路幅路幅 宽度宽度 (m m) 道路道路 起点起点 道路道路 屹点屹点 1 中

7、环路 1245.43940 西起迎宾支三路东至服务支一路 2 支四路及 90 米 新增部分 569.68920/40 北起服务内环路南至迎宾大道 3 支五路 595.26720/40 北起服务内环路南至迎宾大道 1.1.5 投投资资估算及估算及资资金来源金来源 本项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4590.32 万元(详见本项目总投资 估算表)。其中:建设工程费用 3733.32 万元,其它费用 633 万元, 预备费用 112 万元,不可预见费用 112 万元。 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银行贷款及争取上级政 策性资金解决。 1.1.6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周期周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 12 个月,自 2

8、013 年 7 月起,至 2014 年 7 月 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1.2 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X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3 可研编制依据可研编制依据 (1)xxx 总体规划(2007-2020); (2)xxx 东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2020);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8】);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7);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8)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 (9)室外给

9、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 版); (1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4)35KV 及以下电缆敷设(94D101-5); (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8)建设项目

10、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9)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2010颁布); (20)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及调查收集的相关 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 项项目目主主要要技技术术指指标标表表 序号序号 道路名称道路名称 指标名称指标名称 中环路中环路 支四路及新支四路及新 增增 90 米米 服务支五路服务支五路 1地形山岭重丘山岭重丘山岭重丘 2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 3设计行车速度(km/h)303030 4路幅宽度(m)4020/4020/40 5机

11、动车道数(个)42/42/4 6主要交叉口间距(m)200127166 7最小净空(m)4.54.54.5 8停车视距(m)505050 9最小圆曲线半径(m)363.905200300 10最大纵坡(%)3.9813.25.948 11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 1000m2000m586.626m 12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 1200m2000m1287.715m 13设计荷载路面 BZ-100 14道路抗震设防等级7 度 15路面结构临界状态设计年限15 年 1.5 本报告研究主要内容本报告研究主要内容 本可研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 性;区域交通现状;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工程

12、设计方案;环境影响 评价;招投标方案;节能节水措施;项目实施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 筹措;经济评价等。 1.6 结论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是 xxx 东部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善县城东部新区路网交通的重要一环。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加 快县城东部新区的开发建设,改善东部新区现有的交通状况,同 时项目的建设也是展示东部新区形象的人文景观通道。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xxx 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及道路交通建设规划,经方面分析论证,认为本项目在经济 上是合理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建议尽早 实施。 第二章第二章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背景与必要性背景与必要性 2.2.项目建

13、设背景与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 xxx 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洛阳市西南部,总面积 2477 平方 公里,人口 34 万,是国家首批十七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在最 新一轮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xxx 作为地方性中心城镇出 现在河南省重点打造的西部文化观光与休闲旅游度假组团里。同 时作为“伏牛山旅游度假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xxx 已 成为中原地区最佳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和豫西南重要的“黄金旅游 热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为 xxx 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为 xxx 的游客接待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xxx 作为一个山区县

14、, 县城交通路网建设仍相对滞后,存在诸如道路设施不足、道路网络 空间结构不完善、支路不完善、交通管理水平仍较落后、市民交通 意识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 xxx 旅游进一步发展、 “xxx 模式” 进一步深化的绊脚石。特别是对于一个全国旅游强县来说, 路网规划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旅游人群的出游舒适度和满意 度。项目的建设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项项目的建目的建设设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树树立城市形象立城市形象 近年来,xxx 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山地 旅游项目,县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旅游经

15、济的进一步 发展,县城设施不完善,出行不便,交通拥堵、中心城区形象老旧 的问题成为制约 xxx 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项目的建设实施不仅能加快县城中心区的升级改造步伐, 改善县城出行不便和交通拥堵现象,同时可以优化 xxx 城的交通 路网状况,加快城东新区开发建设步伐,使城东新区成为 xxx 对 外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提高 xxx 整体城市品位,树立良好城市 形象。 2.2.2 项项目的建目的建设设有利于城市的开有利于城市的开发经营发经营 一个城市交通道路网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 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功 能的实现。良好的城市道路网系统是充分

16、挖掘城市资源的一种战 略措施,有利于城市的开发经营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本 项目是 xxx 城东部新区总体规划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 设实施后,能有效促进县城东部新区土地空间发展方向和功能水 平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 xxx 城空间布局的实施,有利于城市规 划目标的更快实现。为筑巢引凤、吸引投资、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 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2.2.3 项项目的建目的建设对设对推推进进“xxx”目目标标具有具有现实现实意意义义 近几年,xxx 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 xxx 的游客接待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2012 年县委、县政府提出 了建设“全景 xxx”的发

17、展目标,对于县城来说,进一步拉大县城框 架、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是实现“xxx”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旅游外部环境条件,有利于“xxx 模 式”的进一步深化和“xxx”目标的实现。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条件条件 (1)地形、地貌 xxx 地处秦岭地轴东西构造带南、中支山脉腹地,北有熊耳山, 南有伏牛山,两条大山纵贯全境。境内地貌起伏跌宕,形成中山、 低山和河谷三种类型。海拔千米以上中山区面积占 49.4%,千米以 下低山区面积占 34.1%,河谷川地面积占 16.5%,耕地面积约 16.5 万亩,山林面积约 330

18、万亩,境内山岭纵横,峰峦叠嶂,沟岔交织, 溶洞幽雅,山水青秀,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2)气候条件 xxx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均气温 12.4,年日照 2103 小时,无霜期 198 天,平均降水量 872.6 毫米,室外风速冬季 1.8m/S,夏季 1.4m/S,主导风向西北风, 最大冻土深度 250mm,平均风速每秒 4.3 米。良好的气象条件使 工程施工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3)水文条件 xxx 境内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多为孔隙潜水,地表水主要为伊 河、小河、明白河和育河。伊河、小河自西向东奔泻,熊耳山分支 抱犊山,自北向南延伸 17.6 公里,险峰

19、陡峭,为育河源头,伏牛山 分支杨山,由南向北过境 20.8 公里,明白河山间流过。故 xxx 谓 之“四河三山两道川”,境内地貌起伏跌宕,形成中山、低山和河谷 三种类型。 2.3.2 地基土的地震效地基土的地震效应应 根据“河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区划标准,该区域地震烈度 为 6 度,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规定,拟建 道路的抗震设防烈度采用 7 度设防。 2.3.3 场场地的地的稳稳定性定性 拟建场地及其周围无全新活动断裂,无岩熔、滑坡、崩塌、泥 石流、采空区、防空洞和大面积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 灾害,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建设。 2.3.4 交通运交通运输输条

20、件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均地势较平坦,且紧临公路,交通条件良好,方 便施工过程所需材料的运输,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运 输条件。 2.3.5 施工条件施工条件 本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沙石、水泥等可到周边地区采购,通 过汽车运输到施工场地。水、电等可就近引入,条件可满足施工需 求。 2.3.6 城城乡规乡规划及社会条件划及社会条件 本项目建设符合xxx 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县 城交通现状,对提升城市品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加快旅游业 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社会条件良好。 2.3.7 公用公用设设施及社会依托条件施及社会依托条件 项目建设地基础设施较完备,有良好的电力、

21、电信网络,本项 目将充分利用这些公用配套设施,以降低投资成本;其它所需设施 也将充分依托项目区周边的现有设施。 综上所述,该项目实施地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供电、供水、通 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完备,功能齐全。项目建设所需建筑材 料、 装备等均可采用公路运输解决,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第三章第三章 项项目区交通目区交通现现状状评评价价 3. 项项目目区区交交通通现现状状评评价价 3.1 项目区域国民经济项目区域国民经济 (1)项目所在区域的位置 本项目位于 xxx 城东部。根据项目对当地经济、交通的影响特 点,确定直接影响区为 xxx 城东部新区区域。 (2)影响区域国民

22、经济概况 xxx 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洛阳市西南部,总面积 2477 平方公 里,辖 12 镇 2 乡 209 个行政村 4 个居委会,人口 34 万。先后荣获 过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林业先进县、全国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生态建 设示范县和全省经济发展环境 50 优、全省最佳人居环境等 56 项国 家和省级荣誉称号。2006 年跻身首批“中国旅游强县”行列,成为河 南省唯一入选的县。2007 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7.7 亿元。2008 年 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排名第八,2011 年荣膺 2010 年度中国最 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 201

23、1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68.8 亿元,是 2006 年的 2.4 倍,年均增长 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15 亿元,是 2006 年 的 2.2 倍,年均增长 17.1%,总量连续五年稳居洛阳市首位;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120 亿元,是 2006 年的 2.6 倍,年均增长 27.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8 亿元,是 2006 年的 7.2 倍,年均增长 4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38 亿元,是 2006 年的 2.6 倍,年 均增长 21.1%;全县存款余额 106 亿元,比 2006 年增加 52.9 亿元;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 62 亿元,

24、是 2006 年的 1.6 倍;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由 2006 年的 8070 元增加到 16762 元,年均增长 15.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06 年的 2725 元增加到 5738 元,年均 增长 16.1%。2012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62.5 亿元;地方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14.1 亿元,总量继续位居洛阳市第一。 3.2 项目区域交通现状项目区域交通现状 2012 年 xx 高速公路建设也已完成,国道 311、省道 322、省道 249、省道 248、省道 328 已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县乡道路 中县道也已全部达到二级标准,乡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以城镇道

25、 路为出发点,放射状向农村,把整个县域的道路统筹组织成“环状 放射状”的综合体系已经形成。随着城市吸引力的增强,近年来 xxx 客货运输量逐年攀升,公路在整个 xxx 客货运输量中所占的比重越 来越重。 3.3 城市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道路设施不足 近年来,xxx 城市道路建设虽然投入很大,但由于县城人口、用 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机动车、旅游车辆数量迅速增加,城市经济 发展速度加快等因素影响,现在路网存在的问题仍相当突出。一是 道路增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的要求;二是 xxx 与国家标 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相比,各项指标均偏低,这说明城 市道路基

26、础设施建设供给不足,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远远不够。 (2)道路网络空间结构不合理 由于多种原因,道路路幅宽度未按规划宽度实施,许多道路路 幅宽度不一致,构成交通的“瓶颈”。另外由于县城为河流分割,道路 过河受阻,交通需绕道而行,部分干道交通增加,造成阻塞。 (3)支路不完善 在本已不完善的主次干道格局里,支路建设缺口更大,标准很 低,路况差,机动车难以通行。xxx 现有支路的主要特点就是:少、弯、 窄、堵。这些支路很难承担起有效的交通任务,使道路网效率进一 步降低。 (4)交通管理水平仍较落后,市民交通意识仍然较差 道路功能混乱,建设与使用都未能有效把握其标准。道路标志、 交通信号设施等设置不完整

27、,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遵守交通规 则意识差,摊担、停车乱占道路现象严重。随着城市机动车交通的 快速发展,道路供求矛盾将会加剧。因此,道路网络需要在数量和 空间结构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第四章第四章 建建设规设规模与建模与建设标设标准准 4. 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 4.1 建设标准论证建设标准论证 4.1.1 道路等道路等级级 xxx 城东部新区中环路、支四路及新增部分、支五路属城市 级次干道,按规划确定三条道路路幅宽度分别为 40 米、20/40 米、 20/40 米,设计车速均为 30km/h。 4.1.2 车车道数的确定道数的确定 确定路段通行能力采用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

28、范(GJJ37- 90)D 的方法,方法计算公式为单条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Na=N0*r*C*n,其中:N0为车道可能通行能力,其值由路段车速 来确定: 城城市市道道路路设设计计规规范范建建议议的的一一条条车车道道理理论论通通行行能能力力 车车型型速速度度 (km/h) 50403020 可可能能通通行行能能力力 (pcu/h) 1690164015501380 r 为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分有无分隔带及自行车道负荷的 大小情况考虑。有机非隔离带时修正系数为 1,无机非隔离带时修 正系数取 0.8。 为车道宽度影响系数,c 为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取决于交 叉口控制方式及交叉口间距。修正系数由下

29、式计算: C0 s200m C= C0 s200m 式中,s交叉口间距(m);C0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 车道修正系数可以根据车道利用系数确定。根据国内研究结 果,可采用下表所示的修正系数: 车车道道修修正正系系数数采采用用值值 车道数车道数1234 车道修正系数车道修正系数 n11.812.603.20 根据本项目的情况,经计算后确定当设计速度为 30km/h 时, 双向 4 车道、4 车道高峰小时通行能力分别为 2108pcu/h、3214 pcu/h。而 xxx 君山路设计年限交通量为 17039pcu/d。根据 xxx 君 山路行车饱和度和高峰小时系数,结合考虑过去研究成果,决定 选用

30、高峰小时系数为 11%,即约 1170cpu/h,故 xxx 东部新区中环 路、支四路及 90m 新增部分、支五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在双 向四车道标准(V=40km/h)范围内,部分路段采用单幅路面 (V=20km/h)。 4.2 建设内容、规模及标准建设内容、规模及标准 4.2.1 建建设设内容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县城东部新区 3 条市政道路,全长 2500.39 米,其中:中环路 1245.439 米、支四路 659.686 米(含新增部分)、 支五路 595.267 米。主要包括:道路及土方工程、电缆沟工程、给 水工程、排水工程、弱电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具体建设 内容详见下表

31、: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序号道路名称道路名称 道路道路 长度长度 (m m) 路幅路幅 宽度宽度 (m m) 道路道路 起点起点 道路道路 屹点屹点 1 中环路 1245.43940 西起迎宾支三路东至服务支一路 2 支四路及 90 米 新增道路 569.68920/40 北起服务内环路南至迎宾大道 3 支五路 595.26720/40 北起服务内环路南至迎宾大道 4.2.2 建建设规设规模模 公路按照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全长 2500.392 米,其中:中环 路 1245.439 米、支四路 659.686 米(含新增部分)、支五路 595.267 米。 4

32、.2.3 建建设设技技术标术标准准 根据 xxx 城东部新区相关规划和城市道路建设要求,结合交 通量的预测结果,项目建设标准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 30km/h,道路总长 2500.392 米。主要技术指标详见下表: 项项目目主主要要技技术术指指标标表表 序号序号 道路名称道路名称 指标名称指标名称 中环路中环路 支四路及新支四路及新 增增 90 米米 服务支五路服务支五路 1地形山岭重丘山岭重丘山岭重丘 2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 3设计行车速度(km/h)303030 4路幅宽度(m)4020/4020/40 5机动车道数(个)42/42/4 6主要交叉口间距(m)20012

33、7166 7最小净空(m)4.54.54.5 8停车视距(m)505050 9最小圆曲线半径(m)363.905200300 10最大纵坡(%)3.9813.25.948 11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 1000m2000m586.626m 12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 1200m2000m1287.715m 13设计荷载路面 BZ-100 14道路抗震设防等级7 度 15路面结构临界状态设计年限15 年 第五章第五章 工程工程设计设计方案方案 5. 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方案 5.1 道路工程道路工程 5.1.1 主要主要设计设计依据依据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8】); (2)公路工程技

34、术标准(JTGB01-200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7);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6)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 (7)国家、省、市其他有关政策、规范、标准和条文; (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经济资料。 5.1.2 设计设计原原则则 (1)依据 xxx 城市规划办下达的道路坐标上线专用图,再结合 周边单位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布线。 (2)合理选用技术指标,在工程数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尽可 能采用较高标准,以提高道路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城市发 展的远

35、景规划要求。 (3)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少占土地,少拆迁建筑物。 (4)注意立体线型,做好平、纵组合以及与环境相配合,确保 行车舒适安全美观。 5.1.3 道路平、道路平、纵纵、横断面方案、横断面方案设计设计 (1)平面设计 平面线型以xxx 城东部新区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线型为依据, 并根据设计车速调整了规划道路的平曲线。 (2)纵断面设计 道路整体以地形起伏为基准,根据路基和结构,结合相交道 路、立交匝道的路面高程、相交管线高程、周围建筑物室外地坪标 高进行控制。 (3)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四条道路采用两种不同的横断面设计,具体如下: 服务区环路:断面形式采用四幅路形式,具体为:4m(人行

36、道)+3m(非机动车道)+3 米(机非隔离带)+7.5m(机动车道) +5m(中央分隔带)+7.5m(机动车道)+3m(机非隔离带)+3m(非机 动车道)+4m(人行道)=40m。 服务支四路及 90mi 新增道路、服务支五路断面形式有两 种: 北段:采用单幅路形式,2.5m(人行道)+1.5m(绿化带) +12m(车行道)+1.5m(绿化带)+2.5m(人行道)=20m。 南段:采用四幅路形式,4m(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3 米 (机非隔离带)+7.5m(机动车道)+5m(中央分隔带)+7.5m(机动车 道)+3m(机非隔离带)+3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40m。 以上全部

37、路段用交通标线划分车道。机动车道标线由车行道 分割线及车道边缘线组成。 5.1.4 交叉口交叉口设计设计 从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和提高道路网运输效率出发,对于条 件允许主干道和次干道交叉口按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的相关要求进行渠化展宽设计,对相交规划支路按 右进右出进行设计,沿线个别建筑出入口仅允许接慢车道,中央 分隔带除在规划路口外不断开。 在平交交口处,根据道路交叉口渠化断面宽度划分相应的车 道数,进口 3 车道,宽 3 米,出口 2 车道,宽 3.5 米。在路段人行横 穿较多处及交叉口设置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线宽 5.0 米,在距人 行横道 1 米处设置停车让

38、行线,线宽为 0.2 米,在距离人行横道 线 30 米处划菱形人形横道预告标线。 5.1.5 路基路基设计设计 (1)路基。路基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 检测评定标准(CJJ1-90)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1-2004)。 (2)填方路基在路基顶面 0-0.8m 深度范围内压实不小于 95%,0.8-1.5m 深度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 93%,路基顶面 1.5m 以 下不小于 92%;零填方及挖方路基在路基顶面 0-0.3m 范围内压实 不小于 95%,0.3-0.8m 深度范围内不小于 93%。 5.1.6 路面路面设计设计 (1)当量轴次。根据交通数据计算

39、,新建路面结构计算采用设 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为 4323844 次/车道。 (2)沥青面层以 20抗压模量为准,土基回弹模量采用- 区粘土回弹模量值。路面结构设计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沥青混 凝土层的层底拉应力及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 5.1.7 道路道路设设施施 (1)过街人行道:采用人行横道方式。 (2)公交停靠站:结合道路性质,已从规范要求,全部采用港 湾式停靠站。 (3)人行盲道:在人行道上设置 50cm 宽的人行盲道。 5.2 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 5.2.1 设计设计依据依据 (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40、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 版); (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5.2.2 给给水水设计设计 (1)给水管道位置 服务区环路给水管道道路北侧人行道上,距离道路中心线 17.5 米,管径 DN400,管中心埋深 1.4-1.8 米;服务支四路及 90 米 新增线路、服务支五路处于服务区内环路服务区环路之间的 给水管道管径为 DN200,位于西侧车行道下,距中心线 5m 处,服 务区环路迎宾大道之间的给水管道为给水干管,管径为 DN4

41、00,位于道路北侧人行道上,距离道路中心线 17.5m,管中心 埋深 1.8m。 (2)消火栓的位置 服务区环路:消火栓位于北侧人行道下或机非隔离带内。 XH3、XH11 距道路中心线 17.5m,距道路侧石 1.5m,XH6 距道路 中心线 12.75m;其余消火栓位于机非隔离带内距道路中心线 11.5m。消火栓间距不超过 120m。采用公安部审定的“SA100/65 型 地下式消火栓”。 服务支四路及 90 米新增线路、服务支五路:XH1-XH2 位于北 侧人行道下,距道路侧石 1.0m,XH3-XH4 位于北侧机非隔离带内, 距道路侧石 1.5m。消火栓间距不超过 120m。采用公安部审

42、定的 “SA100/65 型地下式消火栓”。 (3)绿化给水 服务区环路:绿化给水管位于中央绿化带和机非隔离带内,分 别位于道路中心线西 11.5m,东 1m 和东 11.5m。 服务支四路及 90 米新增线路、服务支五路:绿化给水管位于 服务区环路迎宾大道中央绿化带和机非隔离带内,分别位于 道路中心线西 11.5m,东 1m 和东 11.5m。 (4)管材及其他材料 给水干管及预留管管材采用 PVC-M 管道(公称压力 1.0MPa), 弹性密封圈接口。管材管件应分别符合给水用抗冲击改性聚氯乙 烯(PVC-M)管材和管件(CJ/T272-2008)的规定。管件和阀门公称 压力等级不应小于 1

43、.0MPa。 绿化给水管采用 PE100 给水管,热熔连接;管材管件应分别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63)和水用 聚乙烯(PE)管件(GB/T13663.2)的规定。 5.2.3 排水排水设计设计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排水平面位置。 服务区环路:位于道路北侧,距离道路中心线 12 米,管径 D700-D1000。雨水分段排入伊河。 服务支四路及 90 米新增线路、服务支五路:位于道路西侧, 服务环路以北段布置在道路中心线西 2m,服务环路以南段道路 在道路中心线西侧 12m,设计管径 D700-D800,雨水排入服务区 内环路雨水干管中,然

44、后排入伊河。 (3)管道基础设计:参照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06MS201-1)施工。 (4)管道接口设计:参照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06MS201-1)施工。 (5)检查井设计:检查井采用砖砌及混凝土检查井,按有地下 水考虑。井盖、井座材料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并符合国家 建材行业标准 JC889-2001 的要求。 (6)雨水口:雨水口深 1 米,连接管除注明者外均采用 D300 钢筋混凝土管。 5.3 电缆沟工程电缆沟工程 5.3.1 设计设计依据依据 (1)xxx 东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地沟与盖板(02J331); (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

45、7-2007); (4)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 (5)35KV 及以下电缆敷设(94D101-5);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5.3.2 电缆电缆沟沟设计设计 (一)设计内容 (1)服务区环路、服务支五路:电缆沟位于道路南侧距红线 1 米 处,设计断面形式为 1.2m1.5m(BXH),沟体采用 MU20 蒸压粉 煤灰实心砖、M10 砂浆砌筑,没 3.0 米设置一构造柱,没 40 米设 置一道沉降缝,变形缝做法参见地沟与盖板(02J331)第 81 页 3

46、4 节点。电缆沟内双侧设置预埋件,单侧安装扁铁支架。过路预 留采用 15 根 150 或 10 根 150 或 6 根 150 玻璃钢夹砂管。 (2)服务支四路及 90 米新增线路:电缆沟位于道路南侧距红 线 1 米处,电力电缆埋管采用 9 根 150 玻璃钢夹砂管。过路预留 采用 9 根 150 玻璃钢夹砂管,预埋过路管均敷设至对面道路红 线外 1 米处。 5.4 弱电及亮化工程弱电及亮化工程 5.4.1 弱弱电电工程工程 本项目三条道路的弱电管线主要负担道路周边地块的电信、 广电、交通信号系统及其他弱电相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划及现状 要求,本次设计弱电管道单侧布置 6 根六孔梅花管加 2 根

47、单孔 PVC-U 管,服务区环路位于北侧距红线 0.8 米处,其他两条道路 位于西侧距红线 0.8 米处、弱电预留井位于道路红线外 0.8 米处。 弱电检查井做法参地下通信电缆敷设05X101-2,本项目工 程均采用小号直通、小号三通、小号四通,上顶现浇钢筋混凝土盖 板,井盖采用复合井盖。 5.4.2 亮化工程亮化工程 (1)供电设计 服务区环路:本路段路灯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全线设置 1 台 专用箱变,箱变容量 125KVA,高压就近下线。 服务支四路及 90 米新增线路:该段路段路灯用电负荷为三级 负荷。不设置箱变,电源引自服务区环路。 服务支五路:该路段设置一台路灯控制箱,电源就近引自服

48、务 区环路箱变,沿电缆沟敷设。 (2)道路照明设计:本项目三条道路照明方式采用常规照明方 式。灯具间距 36 米,灯高 10 米(个别灯位稍微有所调整);本项目 服务支四路、支五路北段均为城市支路,设计机动车道平均照度 Eav=11Lx;南段道路为城市次干道,设计机动车道平均照度 Eav=21Lx。服务区环路为城市次干道,设计机动车道平均照度 Eav=21Lx。所有灯具选择用半截光型,所有灯具采用高压钠灯具 并要求配置电子整流器。三条道路路灯控制采用 JGK 型光时综合 控制器,要求能手动、自动控制个支路开关的开停。 (3)防雷接地:利用灯杆做防雷接地引下线,并与接地保护线 连接。 (4)保护

49、接地:本项目三条道路均采用等电位保护接地系统, 各分支出线均采用三线五线制。 5.5 绿化工程绿化工程 5.5.1 设计设计原原则则 (1)结合道路所在区的环境,突出其特色。 (2)运用新颖的绿化种植设计。 5.5.2 绿绿化化设计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现有区域的自然景观,结合周边用 地功能需求,创造自然与人工交融的生态型景观环境。考虑到道 路的主体功能要求,不可能和城市广场与公园相比,不需要大量 的建筑设施,而以植物的造型和构图为主要手段。 根据道路沿线环境及植物生长特性选用树种,以降低噪声、 减少粉尘污染、美化路容、绿化环境为目的;以经济、美观、大方、 便于管理、可实施性强、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为指导思想,选择 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树木、草等品种进行种植。 中央分隔带种植常绿草类,如马尼拉草、台湾草等,间种常绿 低矮灌木,如黄心榕、黄金球等,并适当以鲜花点缀,起到隔离、 降噪、减震、防尘、遮挡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