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655177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知识网络 了然于胸 考查板块知识点清单掌握情况语言应用模块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018取消字音字形,但是成语、词语辨析依然有2、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快速判定法:主干看搭配残缺,看并列名词,看并列动词,看否定,看介词,看数量词,看关联词,看两面词,看和字短语论述类文本阅读(可以看试卷的5-7题)重点考查重要概念、重要句子、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整合三个小考点。具体命题时紧扣文本,不引申、不拓展。了解高考命题设置的干扰类型和设置干扰项的方法 做到耐心、细心文言文阅读板块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建议:回归教材1-5文言课文)

2、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何、乎、乃、且、若、所、为、焉、也、因、于、与、则、者。(可以看知识清单,默写义项;同时回归教材1-5文言课文)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固定句式(翻译得分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直译,字字落实,通顺无语病)5、断句,明大意,抓标志,6、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7、归纳内容要求,概括中心思想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诗歌鉴赏板块考查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

3、情、议论。(要特别问到,才回答此点;尤其要注意的描写手法,如动静、视听、声色、远近、虚实、白描;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4、基本题型及答法:审题问什么就答什么, 是什么为什么(结合分析)怎么样(效果,情感)现代文阅读板块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

4、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如“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5、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词语和说法:如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等等专题部分:专题一 散文第一节:分析作品的结构一、整体思路:简析时先答出运用了什么结构思路,然后再具体分层答

6、层意。二、照应:首尾、题目、文中前后句的照应三、过渡(承上启下)四、作用类(内容、结构和特殊表现手法)(一)、文首1、结构和思路:点明主旨,总领下文;引出描写对象,为下文做铺垫;点题,交代起因或缘由。2、内容:考虑句子本身表达的意思,与写作对象和主旨的联系以及对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3、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要考虑富有特色的语段(如反衬、对比),要结合这些特殊性答出妙处,如引人入胜,自然的引出下文,吸引读者,与下文构成对比、抑扬,激发读者深思,或交代文章写作思路等。(二)、文中内容;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特殊表现手法:(三)、文末内容上: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写作对象什么

7、特点,深化主旨,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观点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特殊表现手法:第二节:概括段意、主题一、归纳段落内容:分析句间关系,划分层次,抓中心句,抓关键词二、归纳文章主旨:1、解读题目法;2分析首尾法;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第三节:体会语句含义一、理解含蓄句 二、理解主旨句1、从关键词语入手;2、从分析修辞入手;3、从特殊位置入手;4、从文本主旨入手;5、从相邻句子入手;6、从结构层次入手第四节:鉴赏形象、技巧一、人物形象1、内容、主旨、情感上的作用2、形式上(结构)的作用3、注意艺术手法4、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作用二、物象作用1、形象特征(外在

8、、内在)2、其他内同人物形象作用(内容、结构、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1、记叙、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2、描写、描写的技巧: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动静、虚实、正侧借助修辞描写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写景的角度感觉角度:视、听、味、嗅觉等(绘声绘色、绘形绘色)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写景顺序:远景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二、表现手法:

9、托物言志、象征、想象、联想、类比、烘托、对比、渲染、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三、修辞方法(侧重具体段落和句子):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四、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垫等五、语言考查角度语言特点与风格三维p204第五节:探究与综合性选择题三维p207-210专题二 小说第一节:把握故事情节一、情节概括1、以情节发展的过程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以线索为中心概括3、以人物形象角度概括二、分析某处情节的作用一、解答此类题需考虑“四对关系”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对这一方面又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1)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10、,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来说: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作用。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4)就结尾来说:出人意料的结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

11、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5)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

12、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二、掌握常用答题模式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常用答题模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三“探究情节结构是否合理”类题目的解题方略1解答思路(1)亮出自己的见解(合理)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从文本主题引述论据分析从写作时代上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2)亮出自己的见解(合理或不合理)从文本情理上分析从文本叙事形式上分析从现实的实际上分

13、析,阐明自己的见解。2常用答题模式表述观点论证分析点题总结,一般采用“总分总”式,有时也采用“总分”式。三、线索的作用(或题目的作用):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始终;对人物形象、主题、情节上的作用第二节:分析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点名时令,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渲染故事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人或活动的时代背景揭示小说主题暗示小说结局第三节:鉴赏小说形象一、答题模式: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注意身份地位)。列举事例说明,或者是 .(事件),说明。注意是“形象特点”还是考查“形象”,是“概括”还是“赏析、分析、说明”解答

14、“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5个思维角度(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3)从分析情节入手。(4)从分析环境入手。(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二、人物刻画的作用1、手法:正面描写:肖像、行动、细节、语言、心理侧面描写:景物衬托,人物烘托,人物反衬(显示两方面完全相反的内容,但都要说)2、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烘托)了的人物形象;表现或揭示主题;为下文做铺垫等在故事情节上的作用;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三、小说的主人公:贯穿始终

15、;矛盾冲突的中心;与小说主题相关;可不止一人分析“人物的作用”运用“三考虑”思维,找准答题切入点。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二、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题解题指导第一,根据文本内容、主旨及题干要求,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明确答题

16、的思维方向。第二,掌握答题的思维角度,“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作用: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第4节 :主题、标题和综合性选择

17、题1、 主题抓题材、人物、情节发展、环境,把握小说主题。主题概括语句包含两方面:内容+主旨2、 标题三维p237要全面解读标题作用,可运用“六是否”思维:1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关注以时间、地点、环境等为题的文章。2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关注以物象为题的文章。3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关注以人物为题的文章。4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关注以人物特征为题的文章。5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以事件为题的文章。6标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关注以情感为题的文章

18、。名句文常板块(教材回归)名篇必须全部熟背言表达板块1、 扩展与压缩:新闻压缩说明文语段压缩提取关键词下定义。压缩:明文体,分层,提炼,整合答案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仿句(重视隐性要求,例句结构)整散互换(何为整句)长句变短句(基本步骤)短句变长句(基本步骤)下定义(格式,和短变长的区别)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与变式句(成分倒装: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状语前置、定语后置等)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4、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5、图文转换(漫画、图标、图表)作文板块1、10个哲句2、10个时鲜素材3、30篇优秀高考作文熟读4、

19、1-3个偏爱结构(先定文体,写什么就像什么)5、做好审题、提纲训练201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清单1.算好一笔账冲刺阶段复习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讲究实效,前提对于是清楚地了解自己语文考点的达标情况。找来最近三四次模拟考试试卷,进行两类分数统计:(1)七个大题的平均得分;(2)21题每题的平均得分;(3)考点水平统计:哪些考点得分比较高,哪些考点得分比较低,哪些考点忽高忽低。(4)参照“高考语文考点得分一览表”做以下几项分析:高考语文不同水平考点得分一览表分 类别题号一诊(得分)二诊(得分) 三诊(得分)中等水平(得分)较高水平(得分)高水平(得分)备注 1918212710568113441234

20、413143+54+66+615181416181920666 21434551总分100112130 自己语文水平处于那个分数段?冲刺阶段全班或学生自己若想上一个档次,应该着力抓好哪些哪一块?哪些考点?那些考点短期容易突破,那些考点难以突破,确定三四个冲刺阶段突破点。突破点确定好后,分析一下这些考点过去失分的原因是什么,突破这些考点需要采用什么的训练资料,如何去突破。冲刺阶段,只要方法得当,是会有一定效果的。从复习策略而言,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大幅提高成绩。所以对以往考试中失分较多的试题一定不要放弃。无论突破哪个考点都会涉及两个层面:一是知识上的,二是具体操作上的。只要我们冲刺目标明确、方法正确

21、、措施得力,一般来说,“中等水平”的同学在自己原有分数基础上再提高10左右分、“较高水平”的同学再提高510分、“高水平”的同学再提高25分,完全是可能的。附:2014年四川卷考点强化训练要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1.语音:重点注意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命题规律: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2.字形3.词语(含成语)4.病句题:(1)尤其警惕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表意不明、语序不当这几种病句,熟练掌握这几类病句的各各小类;(2)注意句子中标志性词语;(3)头脑中要有病句标本。5.语用

22、题:(1)重点关注: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压缩语段、点评;句式仿写;图文转换(2)强化三种意识认真练好“压、仿、准确、简明、修辞”这几项基本功,不去把主要精力用在搜集、训练所谓创新题型;不断提高纠正以上诸点普遍失误意识;强化训练准确审题,准确把握答题要求,快速答题的能力。图文转换答题方法 表文转换题解题思路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要求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2、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3、 依据题干要求,

23、规范答题。答题技巧: 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注意事项:1、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信息推断题题干中往往有“该图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词语。记得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体,调查目的。2、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如表程度范围

24、的“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约几成”等。3、复核答案,看是否遗漏、多余、误推等。徽标类解题思路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4、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画文转换解题思路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审

25、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第二步: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 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画提供的情境,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第三步: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 记叙类漫画可从人、事两方面进行联想时,对人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对这类漫画,应跟现实

26、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义。答题技巧: 、概括主题的方法 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 、拟加标题的技巧 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暗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描述画面的原则 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注意对象,留意方位,

27、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综合考查题的答题要领 此种题型是将图文转换与编拟公益广告语结合起来,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其答案必须涉及画面的内容、主题和公益广告三个方面。做这种题型,要注意考查的角度和要求,可在理解画意的基础上,紧扣画面内容作答。名句名篇默写加强背诵,回归教材。古代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要“读懂”上多下功夫。不少同学为什么读不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诗家语”(篇章结构、句子顺序、词语组合)小说散文:跳跃,省略(不像小说、散文那样讲究语法和表述的连贯性、逻辑性),它为我们的阅读过程设置了重重障碍。平时,我们说吃饭,就开始吃饭,说睡觉,就开始睡觉,大多数时候,我们依赖一

28、种“常备反应”去接受信息,是一种简单思维。读懂,最重要的是能够联想、想象,合情合理地补充省略的、未直接说出的话语含义;注意句子之间的种种联系。2情感题答题规范(1)情感类型:伤春之情,隐逸闲适,孤单寂寞,热爱生活,坚守节操。思乡思亲,人情之美,惜别之情。关心百姓,矢志报国,昔胜今衰,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愤世嫉俗,抨击君王,感慨国势。复杂情感3关于“手法”题4答题规范:几问几答,先问先答;题面开口的大与小;观点与理由。文言文阅读1 解题程序:读懂大意,不需要字斟句酌;然后做题,回到原文,读涉及试题上下文,必须字斟句酌。 2文言实词题一般说,四个词语的解释,和我们今天的常用意越近很可能是错的,反之

29、则可能是对的;生僻词语的解释正确的可能性较大;词语的活用解释一般是对的。当然,最安全地方法是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句,合乎情理就对,不合乎情理就错。3文言虚词题熟记考纲中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高频虚词(以、因、于、而、乃、其、且、所、为、焉、与、之)的意义和用法。编歌诀记忆。“以”:一介“用、凭、按、把、因、在、从、跟+带领”;二连“并列,递进、因果;用来,以致+修饰”。“而”:一连:并、递、承、转、假、因、修;二代:你。“其”:一代:他、那、我、其中;二副:大概、难道、还要;三连:如果+还是。 4.文言简答题: 首先,从答题要求来看,简答题并非论述题,答案要求简单、直白、明了,要依据题干设问来回答

30、文章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者的态度、看法是怎样的。答题用的是陈述笔调判断语气,而不需展开论述、进行推断,更不需外加主观认识。其次,从命题角度来看,这道题有文意理解、归纳概括、鉴赏评价几种命题形式:原则:(1)概括要完整、全面;(每个自然段加以概括,合并相同项)(2)概括要准确、恰当。(注意读题,审清题干要求)步骤和方法:(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5文句翻译题(1)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切分句子,再把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31、。(2)翻译不漏字词,句子的整体意思不要说错,确保“大意”分不丢;个别词语看不懂,可根据文章大意推知句意,再根据句意推知词意,应当掌握最基本的推断方法。(3)得分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词类活用。6断句题一、几个切入技巧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而领会全篇的文意的基础是要对文段中关键词句的理解。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1)虚词标志: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句中虚词:于、以、而、者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

32、,等等。 (2)实词标志: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一般动词作标志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后找宾语。人名、物名作标志。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3)修辞标志:以“顶真”确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以“排偶”确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

33、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以“反复”确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4)句式标志: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现代文阅读1小阅读小阅读涉及到很多知识,有的比较前沿,有难度。首先是别畏惧,因为毕竟是从语文的角度考的,并不是考科技知识。读好是做对题的前提。先读懂大意。然后,读好选项,整体把握选项的意义以及选项表意的重点。细心把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作对照:哪些说法变了,是能变还是不能变?怎么变的:删、添、调、改、漏、凑;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

34、冠李戴等。检验答案标准:干扰类型和设置错误方式。2大阅读(1)从阅卷看,考生答题的突出失误是:答不准,答不全,答案乱。虽然高考阅读文字题在解答中失误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就是没有读懂文章,不会审题,不会表达,不懂阅读规律与答题技巧。(2)程序:浏览,看题(特别是15题),细读(3)重视审题:几问?问点?(4)规范答题:几问几答,分点作答。(5)题型:词语含义与赏析;句子含义与赏析;段落作用;筛选;概括(一段、几段、全文);主旨;手法(描写、修辞)。 重点是句子题;概括题;筛选题。现代文涉及的思维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总分,表里,浅深,果因,现象本质作文1走出作文训练的两个误区第一

35、,考前可押题,高人能猜题。每年高考后当天,都有这样美丽的传说,有某校某人猜着题了,仅就高考作文试题而言,很难、或者不可押题,猜题,即便押着了,也纯属偶然,原因有二:二十多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哲理、做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审美、道德、健康心理及健全人格等。请看:这些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与作家所写的内容范围相同(当然深度、广度各异)的内容每年只选其一,谁敢拍着胸脯“赌”在一个具体的题目上?!高考命题者严格遵守着“反猜题原则”。押题、猜题,对于作文水平比较低的学生贻害更大。每年的考场作文,都能见到一批完全脱题但是文采斐然的好作文。第二,练不练都一样。一些同学认为:练不练都是四十三四分

36、左右。就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的平均分而言,这是对的。但是,在一个班之内,有得高分以至满分的,也有不及格甚至只写两三行而得几分的。作文中等水平的同学,不认真练,可能出现偏题、脱题现象,也可能不及格;中等偏下水平的同学,若不练或不认真练,就很有可能不及格;上等水平的同学,也只有坚持认真练,才有望得高分。2强化五种作文基本能力审题能力。审题,是在面对试题本文正确的回答“都可以写什么”及“我该写什么”和“我写什么最好”的问题。审题,一要审出限制,二要审出自由。所谓“审出限制”:一是看懂文本,我可以写什么。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概念准;重点明;关系清。二是联系“问题”,我应该写什么。三是从情感出发,我写什么

37、最好。所谓审出自由:不少同学怕审题出错,或愈“审”愈胆小,或“文”虽对“题”但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真知灼见,重要原因之一是:只看到了题目或话题限制的范围,而未能留意题目或话题给考生提供的未加限制的广阔的自由天地。裂变命题或话题的能力。一般说,不管何种题型,总是具有较大的广延性。但是,如何做到话如喷泉、汩汩滔滔呢?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要学会“裂变”,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如何裂变命题或话题补出成分法:留给明天希望、成功,经验、教训,财富、精神,资源、亲情裂变内涵法:精神生活说“读书”、说“休闲”、学画画变换角度法:A.正反角度:“安”正面:安定、安全、安宁、安逸反面:自然灾害、刑事犯罪、台独势

38、力、军国主义、世界霸权B.对象角度:精神生活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老师C.行业角度:诚信体育、文艺、教育掌握材料作文常用审题立意方法: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多想、多向辐射法,求异同法等列出实用提纲能力现状:相当多语文老师不重视,不训练。学生写作文开无轨电车。列提纲对于应试作文非常重要。一份好提纲:简明,实用。娴熟地运用文体的能力现状:性别不明,可能受某些“文摘”文章的影响。议论文要突出说理性,记叙类文章要突出描写。这是两类文体的生命。每种文体娴熟驾驭两三种模式同学们应当掌握几种作文模式,写作文时,心中就有了底,即使考试时间紧,学生也可以迅速成文。考场作文重

39、要得分技巧:结构的清晰与简化清晰就是好结构,简化就能高清晰。高考作文是戴镣铐的舞蹈,考生的自由创作限制在一定枷锁之中。文章结构也有相应的制约因素,这是由阅卷者阅卷时间的短暂性,以及考生手写字体的模糊性决定的。为了让阅卷者迅速把握文章大意,结构务必要清晰,清晰就是好结构。如何才能清晰呢 ? 最好是简化结构,或是简单的并列式,或是简单的层递式,最好还有清晰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其一,结构最好模式化。写高考作文,最好采用考前精心准备的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结构,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还能保证文章质量。临时安排行文结构,难免百密一疏。其二,段落最好精短化。段落安排精致短小,这应是年年高分作文在结构上的共性。因

40、为段落精致短小,阅卷者才容易在极短时间里把握大意,及时发现亮点。相反,总是三四百字一段,又加之文字为考生手写,不规范,且是网上阅卷,电脑呈现本也不够清晰,阅卷者把握段意就困难了许多。其三,段首句最好主旨化。一个段落主旨,最好放在段首句。也就是说,段首句应当体现主旨,展示文采,引导思路。因为段首句是阅卷者容易注意的地方,各段段首句写好了,一篇文章的脉络往往也就清楚了。其四,跌宕跳跃处最好标识化。文章当以曲折跌宕跳跃为美,高考作文当然也应如此。但凡跌宕转折处最好明确标识出来,以求文章脉络明晰。如何标识呢?固定语句反复表述、割分为独立小段或设置过渡段。其五,精彩之处最好独立化。一些精彩的句群或句子,思想精彩或语言精彩的,我们最好让其单独成段,以便引起阅卷者的注意,一俊遮百丑,阅卷者有了好感,这分数可能就上去了。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