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诗写得比北岛好.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71741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秀华诗写得比北岛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余秀华诗写得比北岛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秀华诗写得比北岛好.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余秀华诗写得比北岛好 余秀华及其诗作手稿。 余秀华这一热点于上周引爆,本周持续发酵。 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的诗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络 疯转,她身上的诸多底层标签和质朴热烈的诗作随之广受关注。 南方都市报、 南都周刊、 澎湃新闻等众多媒体奔赴湖北采访余秀 华,凤凰网、锵锵三人行、纽约时报中文网乃至共识网等参与热 议。而颇具发言权的中国当代诗人们,继沈睿和沈浩波之后,也 纷纷发话,阐明各自立场。 香港诗人廖伟棠关注余秀华的微博时,她只有不到三百个粉 丝,距离她红起来还有三四个月。他发现她的诗生长速度迅猛, 几乎是每几个月就有一大进步。廖伟棠在大众喜欢的诗人也能 是好诗人一文中,明显对沈浩波视余诗

2、为媚俗、鸡汤之论不能 认同。 他认为:“余秀华借以完成自己的强,恰恰是美学上的弱。 对弱的事物持久深入的关注但她绝非小情小调地风花雪月一 番的诗人, 而是赋予这些事物她自己发现的世界观,让万物与她 一起自足于、并承担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白、白色意象频繁 出现在她的诗中。白是脆弱的、无辜的、甚至是贫瘠,却又是宽 容的、接纳其他一切微弱或丑陋事物的”,这似乎解释了她的诗 为什么给予“大众”安慰。 廖伟棠还提醒,我们的“专业诗人”常常忘记了,生活是可 以比诗歌更重要的, 至少同样重要对于余秀华就是如此。“我 就形而下地直说吧:如果余秀华能够通过诗歌获得一些版税稿 费,甚至一份工作, 我会毫不犹豫地继续

3、支持她,传播她的作品。 俗世就是这么俗,这个有才华的、被命运戕害的人应该得到酬 劳。” 诗人、教授臧棣。 任教于北大中文系的诗人臧棣则认为,关于余秀华, 真正的 问题不是我们怎么看她,而是我们怎么反思我们自己。因为单论 诗的好坏, 中国比她写得好的大有人在,但为什么只有余秀华能 在一夜之间引发如此巨大的关注?臧棣指出,她在诗艺方面的特 点在于直接性, 她把语言直接当成了身体。而他更倾向于这样看 待她的诗:她的写作伸张了一种沉睡中的生命权力。人,确实可 以通过诗歌写作来完成她自己。 他认为余秀华的诗有很多优点,她是一个很有天赋的诗人, 但严格要求来说,她的语言意识还不够丰富,不够平衡。她的诗 “

4、最大的特色,就是写得比北岛好。” 对于网络上的一片夸赞,臧棣倒不认为是浮躁, “我们不必 在每件事情上都过于深刻。也许,对余秀华的阅读,就是一场诗 歌的嘉年华。” 至于把她比作艾米丽狄金森,诗人西川说:“狄金森是19 世纪美国出现的最伟大的三个诗人之一,甚至两个诗人之一, 一 个是惠特曼,一个是狄金森,如果再加一个就是爱伦坡。我不知 道为什么把狄金森拉进来,恐怕不太合适吧。” 对于余秀华未来在诗歌领域的发展,诗人韩东认为问题仅在 于她是否被诗人遗忘。 “这的确是对她的一个考验,一个看似辉 煌的困难时期。” 女权主义者赵思乐则撰文余秀华“不按规矩成名”伤害了谁 力挺余秀华, 认为她的诗歌之动人,

5、 在于她植根于种种弱势者的 身份,却又突破了身份带来的局限和遮蔽,甚至敢于反转身份而 获得冲击力。 赵思乐解读睡你一诗指出,在传统的观念中,男人才能 睡女人,而女人是被动的甚至“吃亏”的一方。当余秀华在诗中 说出“睡你”并认为“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她已经反转了性 别身份,并向性别规范发起了挑战。而之后的,对性压抑的控诉、 对性的渴望与残酷的政治社会现实的并列对比,更是真正的性政 治表达,让人对这个诗人充满期待。 党媒频发声:高校要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高校加强规控思想舆论阵地的工作似乎迫在眉睫。 1 月 24 日,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主办的求是网发 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署名

6、为宁波市委宣传部的 徐岚。文章指出,“呲必中国”正成为当下某些人的时尚追寻, 一些教师课堂内外大谈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不断地抹 黑中国,触犯意识形态底线。 作者认为高校教师不同于普通民众,他们独特的思想和崇高 的社会地位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影响的是六亿 多互联网用户。更点名批评“贺卫方在微博中大谈宪政,陈丹青 在其微信公众帐号以大家别去美国!一个愚蠢而落后的国家 为题,内容却是对美国的过度美化,诱导效果可见一斑。”文章 提议,高校应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抵御敌对势力渗透,要以更加 细化的规则肃清负能量,让教师队伍不敢抹黑,不能抹黑,不易 抹黑。 左起:张鸣、陈丹青、贺卫方。

7、文中所提的“呲必中国”,首次出现在去年11 月 13 日辽 宁日报发表的 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 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 中,批评一些高校教师把大学讲台当做情 绪宣泄的舞台, 把中国当成负面典型的案例库,当时就引发热议。 求是网此次刊文, 可解读为呼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最近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 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 阵地,强调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 人民日报也对意见作出回应,1 月 22 日刊登署名魏哲 哲的文章培植青年向上向善的人生根基,梳理思政课在高校 开展情况。文章认为,

8、自1984 年在高校创立之始,思政课关乎 民族国家认同、社会道德培育、青年价值观引领,这一学科的开 展体现了高校对社会责任、政治责任的自觉担当。如今,在许多 高校,大学思政课不仅是大学生的必修之课,也是大学生的爱修 之课。关于未来,文章指出,要做到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不能 沿袭传统教育形态, 必须与当今社会和人们新的思维方式、行为 方式相适应,要研究大数据时代如何贴近青年人内心。 【本周言论 】 培育造就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 伍,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1 月 20 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政法 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刀把子”之说最早见于

9、1926 年 5 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向学员指出,搞 革命就是刀对刀、枪对枪,要推翻地主武装团防局,必须建立农 民自己的武装,刀把子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就会出乱子。 不告密、不揭发,与其说是一种可贵品质,不如说是一条道德底 线。告密成风的社会,是人人自危的社会,告密使人与人之间失 去基本信任,甚至相互侵害,冲击人们的价值判断,毁掉社会的 道德基础。 人民日报1 月 23 日刊发“神题”侵害大学精神一 文,批评某高校期末题“选出你认为翘课最多的3 名同学”,认 为这是在鼓励学生相互揭发。 他们信奉马克思主义, 愿意吸取儒学的资源, 但又不仅仅限于此, 他们还具有国际眼光, 对西学的资源吸取得更多;在对待儒学的 态度上,更多是实用主义,而不是儒家本位主义。之所以把他们 称为儒官, 除了他们身上的儒学特色外,更多是因为他们对待儒 家的态度反映了一种趋势,回归传统、回归儒家的趋势。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副处长姜志勇1 月 22 日在大公网发 表 中国开始出现儒官群体, 评论现代儒官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南科大是我国高教机制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但试验田不等于实验 品。 北大副校长陈十一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时说。去年9 月,南科大首任校长朱清时正式卸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