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2022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5年前的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南京后,公然无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严重践踏了人类的正义和良知,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丑恶、最黑暗的一页。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侵略暴行最凶残、最野蛮的典型案例。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如此残酷,以至于曾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拉贝评论说:“人们也许会认为,日本军队都是由释放出来的囚犯组成的,正常的人不会做出这等事来。”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暴行严重挑战了人类的良知,践踏了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现在,我们举办纪念仪
2、式,正是为了唤醒和保存这段历史集体记忆。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虽然每个人的描述都有所不同,但多数人都以类似的方式叙述了同样的一些事件。记忆是过去经历的副产品,而纪念却是现在意志的产物。犹太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浩劫,战后十分重视通过举办纪念活动保存惨痛的民族记忆,他们把“牢记历史,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犹太民族的不懈努力下,“纳粹屠犹”的纪念已经渗透到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暴行为全世界所熟知,“奥斯维辛”等词汇成为种族灭绝主义的象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战后也建立了许多以“和平”来冠名的纪念馆、资料馆,但多是诉说自己在战争中遭受的苦
3、难,而对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及日军暴行给国际社会带来的灾难,往往避而不谈。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是对人类公平正义价值的弘扬。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瑜曾经说过:“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纪念仪式,是唤醒人类社会对于日本侵略者暴行的集体记忆,告慰战争中遭受日军暴行者的在天之灵,缅怀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献身的英雄先烈们,弘扬人类公平正义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公平正义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容辩驳的公理,是和平稳定得以建立的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饱受日
4、本侵略之苦的中华民族深知正义对于国际社会的重要意义,为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避免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在人类社会重演,中国积极致力于筹建保障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对联合国的成立和联合国宪章的制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方提出的“处理国际争议应注重正义与国际法原则”等三项建议被列入联合国宪章。“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为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关系提供了中国方案,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日本只有彻底反思曾经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超越民族和国家的藩篱
5、从人类公平正义的高度反思发动战争的性质及给世界带来的灾难,才能被中国等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接纳,才能融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想今天,2022年12月13日是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月23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该条例从2018年12月13日起正式生效,并将此前南京市政府“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当中。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列宁
6、告诫过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侵华战争给中国记忆留下一个“败”字,烙下一个“耻”字,刻下一个“警”字。以史为鉴,我们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也需要认清落后必亡的道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一味地退让不会带来和平,祖国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在深刻的历史教训基础上保持高度警醒,以史为鉴、警钟长鸣。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中国任人欺侮的一页虽然彻底翻过去了,但是过往的伤痛和不屈的抗争会时刻警醒着我们:这强大,来之不易;这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历史重任。居安思危、牢记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为实现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一步步壮大起来,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中国。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我们倍加珍惜、倍感自豪。如今,我们需以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要敢于划出红线,亮出底线。我们不主动惹事,但遇事也不能怕事。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将用毕生的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1937.12.13,刻骨铭心的日期以血泪书写,记载一个民族最深重
8、的苦难,标注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0000”,触目惊心的数字用白骨堆起,见证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成为中国人民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历史之痛,不因时光冲刷而从记忆中消逝。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14亿人民的共同哀思,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缅怀在屠杀中不幸遇难的30万同胞。这是对生命尊严的隆重祭奠,也是对人类正义的郑重宣示。今天,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以国之名向昨天的苦难和明天的梦想立下铮铮誓言:生,则永志不忘。历史之荡,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遭遇的苦难中,南京大屠杀以持续时间之长、杀戮人数之多、动用手段之残忍震惊世界。正是这令人发指、罄竹难书的暴行,激起中国人民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最后的吼声”:死,则撼天动地。生死之间,蕴含历史的深刻启示。光阴流转,隐不去南京城中哀鸿遍地的惨痛,荡不尽浩浩长江鲜红的血痕。当贫弱的国家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民,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枪口前,最为宝贵神圣的生命或是痛苦的死或是屈辱的生,成为1937年寒冬南京百姓无可逃脱的命运,也成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抗争。这存亡之际最为痛楚的觉醒,激发出中华民族向死而生、血战到底的伟大力量,开启了从沉沦到觉醒的历史转折,在血与火的顽强抗争中铸就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