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锌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农业机械规模存在差异,如美国等地广人稀的国家,农业机械大型化、规模化程度高;而一些人多地少的国家,农业机械则向小型化、精细化发展。生物技术应用:20世纪以来,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取得新突破,极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如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杂交水稻,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重大贡献。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等也在农业领域逐渐得到研究和应用,有望培育出更具优良性状的农作物
2、品种。农业产业化: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与生产环节紧密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例如,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从农产品种植、收购,到加工成各类食品并销售到市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1 .渔业现代化海洋捕捞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捕捞,渔船配备了先进的导航、定位、探鱼设备,网具也更加高效、环保。例如,一些大型远洋渔船装备了卫星导航系统、声呐探鱼仪等,能够更准确地找到鱼群位置,提高捕捞效率。水产养殖发展: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海水养殖向淡水养殖拓展,养殖品
3、种也日益多样化。工厂化水产养殖通过精准控制养殖环境,如水温、水质、光照等,实现了水产品的全年稳定生产,提高了养殖产量和质量。(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粮食储备技术传统技术传承与改进:古代粮仓的储备技术如防鼠、防盗、防潮、防火和保鲜功能在现代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例如,现代粮仓采用了更先进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增强了防潮、防火性能;同时,通过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实现了对粮仓内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管理。现代新技术应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通过在粮仓内安装通风设备,调节粮堆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粮食安全储存。后来,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抑制粮食害虫和微生物的生
4、长繁殖,延长粮食储存期限。此外,气调储粮技术通过调节粮仓内的气体成分,如降低氧气含量、增加氮气含量,创造不利于害虫和微生物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提高了粮食储备质量。1食品保鲜技术冷冻冷藏技术发展: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开启了家用电冰箱用于食物保鲜的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冷冻冷藏设备在商业和家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型冷库用于储存大量的肉类、水产品、水果和蔬菜等,通过低温保鲜技术,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食品加工与保鲜结合:食品加工过程中采用了多种保鲜技术,如罐头食品的制作,通过高温杀菌和密封包装,使食品在常温下能够长时间保存。此外,速冻食品、真空包装
5、食品等也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些食品通过先进的加工和保鲜技术,既保持了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又方便了储存和运输。二、学习难点(一)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的挑战及应对1粮食安全问题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尽管现代农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部分地区的贫困和冲突、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使得粮食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据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全球仍有大量人口面临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耕地减少: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耕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也影响了耕地质量
6、降低了粮食产量。农业生产效率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本国人口的粮食需求。粮食分配不均:全球粮食分配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过剩,而一些贫困国家却面临粮食短缺问题。此外,粮食在国内的分配也存在不公平现象,部分低收入群体难以获得足够的粮食。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在粮食生产、贸易、援助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协调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援助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大对农
7、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优化粮食分配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粮食分配制度,确保粮食能够公平地分配到每一个需要的人手中。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粮食供应。1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农业生产环节问题: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这些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同时也造成食物污染。食品加工环节问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过度使用食品添加齐1
8、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如苏丹红、三聚氧胺等,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此外,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不达标,也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存在监管职责不清、监管力量薄弱、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各国应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和责任,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同时,
9、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对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提高消费者意识: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20世纪以来,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主要得益于()A,农业机械化的发展B,生物技术的进步C.互联网技术的应用D,新能源的开发利用2.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A.产业化B.智能化C.集约化D,绿色化
10、3.19世纪,英国食品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食物掺假现象,如白面包掺明相、铜染绿蔬菜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工业化带来的食物安全问题B,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C.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D.政府监管的缺失4.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后来这项技术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这一技术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粮食产量B,改善粮食品质C.保证粮食安全储存D.降低粮食生产成本5.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这表明中国政府()A.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B.致力于提高食品生产效率C.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D,加强对食品市场的宏观调控(二)
11、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美国,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一天可以收割几百亩小麦,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材料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不法企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添加剂,如苏丹红、三聚氟胺等,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此外,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农产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现代化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3)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
12、简答题1 .简述现代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2 .分析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四、答案(一)选择题1A2,A3.A4.C5,A(二)材料分析题(1)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广泛使用;生物技术在农业中应用取得显著成果,如杂交育种技术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2)不法企业违法使用添加剂;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导致农产品污染。(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明确监管职责,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弓I导消费者正确选择食品;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等。(三)简答题1 .粮食储备技术方面,传统技术传承改进,如粮仓防鼠、防盗、防潮等功能完善,现代新技术应用,如机械通风储粮技术、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气调储粮技术等;食品保鲜技术方面,冷冻冷藏技术发展,家用电冰箱及大型冷库广泛应用,食品加工与保鲜结合,如罐头食品、速冻食品、真空包装食品等采用先进保鲜技术。2 .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部分地区贫困和冲突,影响粮食生产与分配;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产量;耕地减少,农业生产效率差异,粮食分配不均等。应对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粮食安全挑战;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优化粮食分配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粮食供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