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9086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 .西周时期,世官制下官员的选拔主要依据是()A.军功B.才能C.血缘D.品德2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选官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以()为标准。A.世袭B.军功或才能C.门第D.考试成绩3 .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制度,其选官途径是()A.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B.推荐C.世袭D.考试4 .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其中“孝廉”一科主要考察的是()A.学问B.品德C.军功D.门第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其选官标准逐渐演变为()A.只看家世B.只看才能C.只看品德D.家世、才能、品德并重6 .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汉

2、朝B.隋朝C.唐朝D.宋朝7 .唐朝时,科举考试中最受社会重视的科目是()A.秀才B.明经和进士C.明法D.明字8 .宋朝科举制度相比唐朝有了新发展,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新发展的是()A.确立三级考试制度B.试卷一律“糊名”“誉录”C.考试内容出现“时文D.允许自由报考9 .元朝恢复科举制的时间是()A.1271年B.1313年C.1368年D.1421年10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形式逐渐僵化,其主要表现是()A.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B.实行八股取士C.考生不能自由发挥D.以上都是11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中,秦汉时期主要的考核方式是()A.上计制B.考课制C.磨勘制D.京察和大计12 .

3、唐朝对官员的考核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其中“四善主要考察的是()A.官员的工作业绩B.官员的品德修养C.官员的管理能力D.官员的文化水平13 .宋朝对官员的考核实行磨勘制,其主要目的是()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B.考察官员的政绩C.规范官员的升迁D.加强对官员的监督1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较早,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15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设立了()A.刺史B.御史台C.都察院D.六科给事中二、填空题1 .世官制下,官职由世代继承。2 .战国时期,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3 .察举制是一种由向上的官员推荐制度。

4、4 .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的人担任。5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6 .唐朝吏部选官标准为身、言、制。7 .宋朝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分别是、省试和殿试。8 .元朝恢复科举制,史称O9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形式。10 .秦汉时期,官员考核主要实行制。11 .唐朝考核官员的“四善”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恪勤匪懈。12 .宋朝的磨勘制主要用于规范官员的o13 .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o14 .汉武帝时设立的刺史,主要负责监察。15 .明清时期,中央监察机构为o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

5、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绮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察举制选官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九品中正制在选官标准上有何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科举制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6、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

7、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实行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3)材料三认为唐朝地方制度的优点和问题分别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四、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2 .科举制相比之前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性?3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B5.A6.B7.B8.D9.B10.D11.A12.B13.C14.C15.A(二)填空题1.贵族2

8、淌贤3 .下4 .高官5 .分科6 .书7 .乡试8 .延祐复科9 .八股10 .上计11 .公平可称12 .升迁13 .百官14 .地方15 .都察院(三)材料分析题1. (1)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德行、学问、法令、谋略,且都要有孝悌廉公之行。(2)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由家世、道德、才能逐渐演变为只看家世。影响:前期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人才,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3)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无论贫苦子弟还是纨绮子弟都努力读书以获取科第;扩大了统治基础,为社会各阶

9、层提供了入仕机会。2. (1)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如频繁征发百姓服役、刑罚严苛、横征暴敛,导致人民怨恨,而非郡县制的问题。(2)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出现的问题是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出现了“叛国”的情况。(3)唐朝地方制度的优点是设立州县,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问题在于地方军事力量失控,出现“叛将”。(4)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规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四)简答题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西周至春秋实行世官制,依据血缘选拔官员;战国时期,选官标准变为才能或军功;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10、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汉朝实行察举制,以品行、才学为标准,由下向上推荐;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先依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士人的资品,后演变为只看家世;隋唐至明清实行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2 .科举制的进步性: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人才,更具客观性和平等竞争性,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教育的发展。3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主要作用:督促官员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率;为官员的奖惩、升迁等提供依据;有助于保证官僚队伍的素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趋势:监察机构逐渐独立化、专业化;监察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监察制度不断完善,法规日益严密;监察官员的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以更好地发挥监察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