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随堂练习一、单选题1 .以下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是一成不变的B.区域发展战略只考虑经济发展,不考虑生态环境C.区域发展战略会随着时代发展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D.区域发展战略仅针对发达地区制定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独特优势不包括()A.水资源丰富,水运条件优越B.沿线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C.经济腹地广阔,人口众多D.全部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的核心功能不包括()A.政治中心B.经济中心C.文化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4 .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发展新格局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轴”
2、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B.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C. “三极”是指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D.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建设特色城市5.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中,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不包括()A.土地资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B.劳动力丰富且成本较低C.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D.靠近京津,地理位置优越6.长江经济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包括()A.水土流失B.水污染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7 .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北京将所有工业都迁往河北8 .加强交通一体化建设,提高区域通达性C.天津重点发
3、展农业,保障区域粮食供应D.河北限制人口流入,减轻环境压力9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目的是()A.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B.将西部资源大量运往东部C.增加西部地区的人口数量D.开发西部的旅游资源10 长江经济带发展中,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绿色发展的是()A,加大对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B.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C.加强对长江水污染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10.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的积极影响有()A.增加就业机会B.缓解交通拥堵和人口压力C.扩大城市规模D.提高工业比重11.以下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区域联系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间联系减弱B.区域
4、间经济差距扩大C.促进区域间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动D.阻碍区域间产业转移1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意义在于()A,只对长江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B.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C.主要推动了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D.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影响不大13.京津冀地区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A.北京重点发展重工业B.天津和河北继续以传统农业为主C.京津冀三地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北京重点发展服务业,天津侧重发展高端制造业,河北加强产业升级与承接转移14 .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优先原则的是()A.在长江干流上多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
5、源B.加强对长江沿线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C.鼓励在长江沿线大规模发展养殖业D.加大对长江航运的开发,提高运输能力15 .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哪些思想()区域差异性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整体性A.B.C.D.二、综合题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材料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图。(D简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2)分析长江经济带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3)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2 .阅读图文材
6、料,回答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1)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2)说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3)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从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到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分析我国实施不同区域发展战略的原因。(2)举例说明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3)结合
7、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展望。答案一、单选题1 .C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会根据时代发展和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并非一成不变,且会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区域发展战略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促进全国整体发展,故C正确,A、B、D错误。2 .D长江经济带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D选项描述错误。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丰富,水运条件优越;沿线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经济腹地广阔,人口众多,A、B、C选项属于其优势。3 .B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上经济中心不是其核心功能,故B符合题意。4 .B“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东西两大运输通道,B选项表述错误。A、C、D选项关于长江经
8、济带发展新格局的说法正确。5 .C河北科技水平相对京津地区较低,C选项不属于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河北土地资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劳动力丰富且成本较低;靠近京津,地理位置优越,A、B、D选项是其优势。6 .C土地荒漠化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江经济带位于湿润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C选项符合题意。7.B加强交通一体化建设,提高区域通达性,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B选项正确。北京不能将所有工业都迁往河北,A错误;天津应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多元产业,而非重点发展农业,C错误;河北应合理弓I导人口流动,而非限制人口流入,D错误。8.A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9、主要目的是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A选项正确。B、C、D选项不是主要目的。9.C加强对长江水污染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C选项正确。加大对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围湖造田都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B、D错误。10.B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人口压力,B选项正确。可能会减少部分就业机会,A错误;不会盲目扩大城市规模,C错误;会降低工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D错误。11 .C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区域间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动,加强区域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C选项正确
10、A、B、D错误。12 .B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B选项正确。对全国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A错误,不仅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C错误;对农业发展也有促进作用,D错误。13 .D京津冀地区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北京重点发展服务业,天津侧重发展高端制造业,河北加强产业升级与承接转移,D选项正确。A、B、C选项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合理。14 .B加强对长江沿线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符合生态优先原则,B选项正确。在长江干流上多建水电站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可能造成水污染,C错误;加大对长江航运的开发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D错误。
11、15.D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考虑了区域差异性,体现了因地制宜思想,注重人地协调,从整体出发促进区域发展,体现了整体性思想,都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1. (1)优势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横贯我国东中西部;自然资源丰富,如水能、矿产等;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构成综合运输网络;市场广阔,经济腹地覆盖范围广。(2)可能面临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发展不平衡,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交通等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科
12、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3)合理化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加大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2. (1)重要意义: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压力等;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加强区域间的交通、生态等方面的合作,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
13、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2)优势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与北京相邻,交通便利,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土地资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劳动力丰富且成本较低,能够满足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产业基础有一定规模,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政策支持,政府积极推动产业承接与发展。(3)需要注意的问题: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统一制定生态环境标准和治理措施,共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加强对京津冀地区的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过度集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要节约用水,
14、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水污染。3. (1)原因: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存在较大差异,实施不同区域发展战略是为了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适应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产业升级、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创新等。(2)促进作用:例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了产业升级,如在一些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强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区域通达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了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共进
15、再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疏解了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缓解了北京的大城市病,同时促进了河北和天津的产业升级与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产业合作与协同创新,提升了京津冀地区的整体竞争力。(3)展望:更加注重区域间的协同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在区域发展中的弓I领作用,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联盟等方式,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区域发展战略的始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打破区域间的行政壁垒,实现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全方位的一体化,提高区域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关注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这些地区的脱贫攻坚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加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拓展区域发展的国际空间,提升我国区域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