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70589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清朝前期,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统治者大力推行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B.重农抑商C.垦荒政策D.闭关锁国2 .原产于南美洲,在清朝时推广种植,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农作物是()A.水稻B.小麦C玉米、甘薯D.高粱3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他们主要从事的行业是()A.纺织业B.制瓷业C.冶铁业D.制糖业4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其中著

2、名的有()A,徽商和浙商B,晋商和徽商C.闽商和粤商D,鲁商和豫商5 .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不包括()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C.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6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下列表述不符合这一时期情况的是()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B.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进行治理C.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的发展D,粮食产量没有明显提高7 .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关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表述正确的是()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等都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工场中,工场主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手

3、工业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A.B,C,D.8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其中,被称为“天下四大镇”的不包括()A.佛山镇B,汉口镇C.景德镇D.长安镇9 .晋商在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中非常活跃,他们主要经营的业务有()票号茶叶贸易食盐贸易丝绸贸易A.B,C,D.10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迅速,从康熙时的1.5亿,到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A.经济发展B,国力增强C.社会安定D.战争频繁11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B.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C.促使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D,导致土地兼并现象消失1

4、2 .清朝前期的手工业工场中,工人多来自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这表明()A.手工业工场规模不断扩大B.手工业生产技术提高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农业生产发展缓慢13 .清朝前期,商业活动中形成的商帮,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B.C.D.14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地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A.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B.土地质量下降C.土地大量荒芜D,农民不愿意耕种土地15.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农业发展缓慢,手工业和商业繁荣B.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

5、有较大的发展C.手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和商业发展缓慢D.商业发展迅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缓慢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田O材料二:清朝前期,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在水利工程的保障下,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材料三:清朝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6、6分)(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分)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1)根据材料,指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4分)(2)材料中提到的“机户”和“织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出现说明了什么?(6分)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前期

7、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材料二: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

8、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晋商和徽商的经营特点。(4分)(3)清朝前期商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和意义。2 .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分别有哪些?四、探究题(20分)1.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字数不少于200字

9、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B5.D6.D7.A8.D9.A10.D11.D12.C13.A14.A15.B二、材料解析题16 .(1)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兴修水利,治理大河及大运河;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6分)(2)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社会相对安定;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4分)17 .(1)表现:手工业行业众多,发展迅速;产品品种繁多,精良;出现了比较成熟且颇具规模的手工业工场。(4分)(2)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分)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分)18 .(1)表现:商业发达,商旅往来频繁,商品贸易兴盛,形成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

10、展为工商业市镇。(4分)(2)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开设“票号”。(2分)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贾而好儒。(2分)(3)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2分)三、简答题19 .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社会相对安定;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水利设施的兴修等。(5分)意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等。(5分)20 .手工业发展表现:手工业行业众多,丝织业、棉织业等都有很大发展,产品品种繁多,质量精

11、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工场主与工人之间是雇佣关系。(5分)商业发展表现:商业发达,形成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形成了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5分)四、探究题21 .积极影响:人口的增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例如,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使得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提高;在手工业方面,众多的劳动力参与生产,推动了手工业工场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商业活动也因人口增多、市场需求扩大而更加繁荣。(10分)消极影响: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过度开垦荒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人口过多也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