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70656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日本文化B.学习中国先进文化C.加强中日贸易往来D.侵略中国沿海地区2日本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使日本进入原始社会B.使日本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D.使日本确立了民主共和制3 .鉴真东渡日本的时间是()A.唐太宗时期B.唐高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4 .鉴真东渡日本后,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不包括()A.传授佛经B.传播医药、文学等知识C.设计唐招

2、提寺D.撰写大唐西域记5.下列关于玄奘西行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行的目的是前往天竺取经B.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难险阻C.回国后,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D.玄奘西行加强了唐朝与日本的联系6 .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天竺是指今天的()A.印度半岛B.阿拉伯半岛C.朝鲜半岛D.中南半岛7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既对外传播先进文化,又积极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下列能体现唐朝对外交往这一特点的史实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文成公主入藏日本遣唐使来华A.8 .C.D.8.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

3、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8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C.玄奘西行去天竺取经D.日本和唐朝的海上贸易往来9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通道除了海上丝绸之路外,还有()A.陆上丝绸之路B.茶马古道C.香料之路D.琥珀之路10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封闭,不与外国往来B.只与周边几个国家交往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D.只吸收外来文化,不传播本国文化11下列关于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B.丰富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C.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D.加强了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12.唐朝时期,新罗物

4、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与唐朝交往频繁。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交往的表述,正确的是()A.新罗没有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B.新罗没有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等科技成就C.新罗音乐传入唐朝,广泛流行于民间D.新罗没有仿照唐朝的制度进行政治改革13.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14 .唐朝时期,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崔致远15 .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他们来中国的主要路线是()A.从日本出发,经黄海到中国B.从日本出发,经东海到中国C.从日

5、本出发,经南海到中国D.从日本出发,经渤海到中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唐朝时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是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是2日本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史称“3 .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还传播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4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回国后,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5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6 .唐朝时期,新罗仿唐制建立了采用选拔官吏。7 .唐朝对外交往的港口城市主要有、等。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下

6、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材料二:玄奘西行路线图(此处可自行想象或查阅相关地图)(1)材料一中的“传道艺”指的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玄奘西行的路线和主要事迹。(4分)(3)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特点?(3分)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一李白哭晁卿衡(1)材料中的“晁卿衡”是谁?他与唐朝有什么关系?(4分)(2)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这些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7、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意义。五、活动与探究题(15分)假设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参观一个关于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展览。请你为游客设计一段讲解词,介绍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和影响。要求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不少于200字。答案-S单项选择题1.B2,C3.D4.D5.D6.A7.B8.A9.A10.C11.C12.C13.C14.B15.B二、填空题1 .鉴真玄奘2 .大化改新3 .佛经4 .大唐西域记5 .非洲欧洲6 .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科举制7 .广州泉州三、材料解析题1. (1)“传道艺”

8、指的是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知识和技艺。(2)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河西走廊,穿越沙漠、雪山等艰难险阻,经过西域各国,最终到达天竺。他在天竺的那烂陀寺学习佛法,游历天竺许多地方,带回大量佛经。(3)体现了唐朝对外开放,双向交流的特点。既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又主动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2. (1)“晁卿衡”即阿倍仲麻吕。他是日本派遣到唐朝的留学生,来到唐朝后,长期生活在中国,与李白等诗人结下深厚友谊,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2)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发展;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推动了日本

9、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进步;促进了中日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友好关系的发展,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四、简答题1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1)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中外交流。(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4)唐朝的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吸引了许多国家前来学习交流。2 .鉴真东渡的意义: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先进的文化,如佛教、医药、文学、建筑等知识和技艺,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加强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玄奘西行的意义: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带回大量

10、佛经,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加强了中国与天竺等国的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五、活动与探究题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展览!在隋唐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可谓是盛况空前。首先,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他们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科技等。回国后,仿照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推动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像日本的建筑、文字等都深受唐朝影响。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医药、书法等知识,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瑰宝。还有玄奘西行,他历经艰难险阻前往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回国后著成大唐西域记,为我们了解古代中亚、南亚地区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新罗与唐朝交往密切,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其政治制度、文化等也深受唐朝影响,新罗音乐还在唐朝民间广泛流行。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各国的发展,也让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意义十分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