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训.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1362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训.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一、(2018山东聊城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

2、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 荀罃(yn):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克,攻取。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1解释加点的词语。(1)公将驰之驰:_(2)彼竭我盈: 盈:_(3)皆初气过锐 皆:_(4)渐就衰竭之故 故:_2翻译句子。(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2)此善于用气者也。_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

3、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4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_二、(2018山东枣庄中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4、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注释】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毳(cu)衣:细毛皮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2)是日更定矣 是:_2翻译下列句子。(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

5、三项的是()A相与步于中庭。B独往湖心亭看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_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将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_三、(2018四川南充中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6、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苦其心志苦: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_(3)至于鄙

7、 鄙:_(4)卒得反国 卒:_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喟然叹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B被服以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温故而知新D孙叔敖举于海 所恶有甚于死者3请翻译下列句子。(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_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_四、(2018湖南邵阳中考)古诗文阅读。【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

8、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9、,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注释】广才:增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浮躁。意:意志。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后值倾覆值:_(2)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3)静以修身 以:_(4)悲守穷庐 穹庐:_2翻译下列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3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

10、】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教育儿子修身养性,淡泊明志。4【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_5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谈启示)_五、(2018辽宁锦州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列

11、小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注释】弭(m):消除。鄣(shn):阻塞。雍(yn

12、):堵塞。彘(zh):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时时而间进间:_(2)期年之后 期年:_(3)厉王虐 虐:_(4)国人谤王 谤:_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能谤讥于市朝 受任于败军之际B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C乃不敢言 若无兴德之言D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问今是何世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_4【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_”(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5【乙】文中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_六、(2018安徽中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

13、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注释】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又何间

14、焉 间:_(2)小惠未遍 遍:_(3)必以信 信:_(4)必以情断之 之:_(5)智虽弗及 及: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2)是则可矣。_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_七、(2018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中考)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

15、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指唐太宗。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6、语。(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2)空乏其身 空乏:_(3)衡于虑 衡:_(4)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管夷吾举于士 所欲有甚于生者B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故知创业之难 温故而知新D必先苦其心志 其如土石何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_4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标两处)莫 不 得 之 于 艰 难 失 之 于 安 逸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_八、(2018山东滨州样题)阅读【甲

17、】【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

18、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钱公辅义田记)【注释】负郭:距城很近。稔:庄稼成熟。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B先天下之忧而忧(之前)C咸施之(全,都)D日有食(每天)2下面句中加点的“而”字与“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则何时而乐耶? B先天下之忧而忧。C择其善者而从之。 D环而攻之而不胜。3翻译下列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2)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_4用原文语句填空。【甲】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乙】文中“置田千亩”的目的是_。5【甲】文抒发了作者一种什么政治抱负?在【乙】文中是通过一件什

19、么事来体现的?_九、(2018山东滨州二模)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滁州),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20、。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林壑尤美尤:_(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斯:_(4)掇幽芳而荫乔木 掇:_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山行六七里 山之僧智仙也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来此C名之者谁 遂书以名其亭焉D山水之乐 乐其地僻而事简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2

21、)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_5【乙】段中_和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_(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十、(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

22、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椟(d):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惟吾德馨惟:_(2)无案牍之劳形 劳:_(3)或陈于前 或:_(4)妻子不觌 妻子:_2翻译下面的语句。(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2)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_3【甲】文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_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各自的“室”,但表达的感情、情趣有何不同?_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在学

23、习方面有怎样的启示?_参考答案一、1(1)驱车(追赶)(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都(4)原因,缘故2(1)我发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2)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3B【解析】 B项理解不正确,战争开始后,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不计较两人身份的差异,体现出鲁庄公礼贤下士。在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战争的有关问题,体现出他善于思考、不耻下问的特点。在长勺战争中,鲁庄公任用之前并不出名的曹刿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体现出鲁庄公的知人善任。由此可知他的身上也有可取之处,并不是一个昏君。4【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

24、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二、1(1)一起(2)这2(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2)(想不到)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3B4角度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月光照耀下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角度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

25、凡脱俗的“闲人”雅趣。角度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5横批:闲痴“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意近即可)三、1(1)使痛苦(2)通“横”,梗塞、不顺(3)边境(边远的地方)(4)最终(终于,最后)2C3(1)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2)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

26、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4“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四、1(1)遇到,正好碰到(2)奔走效劳(3)用来(4)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2)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坚定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有所成就。3C4“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5可贵品质: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心系家园,以天下为己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视德行等。启示:现代社会有些孩子不知感恩,诸葛亮知恩图报的品质是一种美德,令人敬佩。诸葛亮爱家爱子、重视孩子德行的情怀令人感动等。(合理即可)五、1(1)偶尔(2)满

27、一年(3)暴虐(残暴)(4)指责2A【解析】 A两个“于”都是介词,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B.第一个“市”,名词,集市;第二个“市”,动词,买。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第一个“言”,动词,说;第二个“言”,名词,言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第一个“是”,这;第二个“是”,动词,是。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3(1)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国。(2)国都的人没有敢说话的,在路上碰见只用眼神示意。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5示例: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六、1(1)参与(2)遍及,普遍(3)实情(4)代词,它,代指案件、案情(5)

28、达到,够到2(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这样就能(开)战了。3(1)对话(语言)(2)对比4鲁庄公任人唯贤;曹刿的远见卓识。(意思对即可)七、1(1)任用、选拔,这里指被选拔的意思。(2)使资财缺乏(3)通“横”,梗塞、不顺(4)哪一个,哪一样2B3(1)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2)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业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4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认为在富贵中易滋生骄奢,在疏忽中易产生祸乱,这与【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是相似的。八、1B2.D3(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养济群族之人5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在【乙】文中通过置义田帮助自己的族人一事来体现。九、1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2(1)格外(特别、尤其)(2)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3)这(4)拾取,采摘3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