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37303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过程与方法】1. 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重点)2.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并理解各处细节描写的做用。(重难点)3. 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学方法1.文献法: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交流。2.听读、朗读读法。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声请并茂来表情达意,领悟文意,感受美。3.分

2、组讨论探究法。4.延伸拓展法。课前准备课前朗读示范音频,多媒体客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邹韬奋同志在鲁迅先生的追悼会上做了一个最简短的悼词说:“许多人是不战而屈,而先生是战而不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又一位“战而不屈”的人物。下面首先让我们听一段关于这位“战而不屈”的人物呐喊声,听完之后请部分同学讲一讲自己的感受!(放录音最后一次讲演)同学们,听了这段录音,你现在的感受如何呢?对录音中主人的慷慨激昂的讲演,有什么感想呢?自强,如果你在现场,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你的心,你的血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鼓人心,壮斗志那么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

3、吗?闻一多!)对,闻一多一位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愿倒下,也不屈服的民主斗士!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他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基础梳理1. 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梳头(sh ) 抱歉(qin) 秩序(zh ) 深宵(xio ) 伴侣(l) 小楷(ki )卓越(zhu) 迭起(di) 大无畏(wi) 衰微(shui)赫然(h) 迭起(di) 锲而不舍(qi) 沥尽心血(l)慷慨淋漓( kng ki ln l ) 迥乎不同(jing)目不窥园(ku) 兀兀穷年(w)(2) 理解词义硕果: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志趣:行动或意志的趋向,志向和兴趣。

4、典籍:记载古代法令、制度的重要文献,泛指古代图书。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衰微:(国家、民族等)微弱;不兴旺。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形容大怒。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趣减少了。作,起。仰之弥高:和后面的“钻之弥坚”都语出论语子罕,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弥,更加。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见于汉书董仲舒传)。后世用“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沥尽心血:滴尽

5、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沥,滴。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拜,分立两旁,称为“排衙”。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21)一反既往:和以前的全部相反。(22)慷慨淋漓: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痛快淋漓。(23)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24)昂首挺胸:昂着头,挺着胸。形容不屈的精神。2.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他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

6、印,这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代表诗作有老马有的人等。3. 背景探寻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臧克家曾在山东大学学习,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闻一多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臧克家写作本文,介绍了闻一多作为诗人、革命家的光荣事迹。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

7、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象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积累词语,整体了解全文

8、大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1)速读课文,说说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与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了他为了救国救民而奋斗终身的爱国精神。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

9、起到过渡作用的。文章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4)闻一多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最突出表现在两件事上:苦读写作唐诗杂论;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的参加群众大会。 (5)文中哪

10、些内容分别说明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追悼会上演讲等内容说明他是“口的巨人”;“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内容说明他是“行的高标”。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 课后继续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深挚感情,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课本上。2. 在课本上画出细节描写的片段,并分析其作用。第二课时温故探新 同学们还记得说和做这一篇课后的结束语是什么吗?(生答: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那么作为学者和作为革面家的闻一多先生具体是怎样践行“说”和“做”的呢?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让我

11、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文本探究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2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深

12、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4.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了突出闻先生孜孜、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有些词句用得很考究。比如写其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了“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用比喻的手法准确地表达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地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良药。 作者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用“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

13、心血”一组成语,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了闻一多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又用了“群蚁排衙”一个比喻的词语,就把密密麻麻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又如写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精神,一“贪”一“惜”,既深刻,又形象。5.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这一方面的特点?(1)起稿政治传单;(2)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3)参加游行示威。6.文章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

14、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再叙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第一部分写法是先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这部分写法是把闻先生的话插入作者所叙事实之中,而这些话又是闻先生致作者信中亲笔所书。言导行,行证言,情真意切。作者在记“言”叙“行”的基础上,连用三节文字进行议论,展现民主战士形象,讴歌他献身民主事业的无畏精神。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

15、,表现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结尾部分的排比段描绘出了闻先生“说”的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情状,再现了他“说”的坚强不屈的声音、昂首挺进的形象。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叩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7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述?意图何在?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

16、述,具体、实在。既刻画了闻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他为民主事业作狮子吼的慷慨陈词、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这样记述,虽只是言行片段,却形象丰满,孜孜治学与英勇无畏的精神跃然纸上。板书设计拓展延伸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17、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课后作业1、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你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2、课外阅读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教学反思说和做一课内容丰富,意蕴深刻,但我教得较为轻松。主要是注意了五个方面:一是抓住了课文词汇量丰富的特点,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达到会释意、会运用。二是抓住文章充满生命情感、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深刻体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和气势,反复揣摩作者的情感。三是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打开学生发问的闸门和思维通

18、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自主、大胆地探究。四是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动态过程,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介入学生的发问和回答,拓展学生的问题内涵,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帮助学生化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五是及时抓住教学的有利时机,针对课文内容的多层次性和语文问题的多端性、多解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训练,升华学生的认识和情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显示了较高的思维、探究能力。这节语文课给我的启示是:1、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花样翻新。语文课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对优美精彩文段

19、的欣赏和必要的独到的分析见解。2、提倡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到思考。合作学习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否则,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给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3、语文课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语文课的“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4、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