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音乐教案汇总.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43243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音乐教案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上音乐教案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音乐教案汇总.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时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 1 制定计划 2 大海啊故乡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2 3 歌曲七子之歌- 澳门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2 4 音乐欣赏东方之珠音乐欣赏东方之珠2 5 雪绒花欣赏天路2 6 国庆放假 7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 欣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2 8 学习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2 9 期中考试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黄鹤的故事(节选)黄鹤的故事2 12 欣赏黄鹤的故事彩云追月2 13 小放驴春江花月夜2 14 欢乐颂广东音乐2 15 江南丝竹 - 教学设计绛州鼓乐2 16 五声调式图解六声调式图解2 17 七声调式图解欧洲经典 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

2、述 2 18 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中国民族 管弦乐与西洋管弦乐比较 2 19 期末考试复习 20 期末考试 第 1 课时大海啊故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能运用恰当的艺术处理手段(力度演唱情绪速度)自信有感情的用亲切柔和、 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海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 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16 册大海啊,故乡 。 三、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

3、,故乡。 四、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老师做一个海鸥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联想其动物形象然后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提示,我们会联想到海鸥,那海鸥一般生活在那里呢?(大海) 提问 2: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 表现大海宁静的:风平浪静、鸥水相依; 表现大海气势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在歌 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 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

4、是怎么变化的? (二)歌曲欣赏: 作品介绍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1、作者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 牧羊曲、 太阳岛上等,他的音 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2、创造背景: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由弱到强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三)教学活动 学唱歌曲分析音乐要素 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2、片段分析一:前半部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力度弱表达情

5、绪深情舒缓 片段分析二:后半部分(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力度强表达情绪激动有力 利用教具让学生集体参与 1 让学聆听音乐力度变化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动作! 提示:提示随音乐的快慢、强弱,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2 得出结论: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 表达音乐情感 塑造音乐形象 六课外拓展 1 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能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大海的诗歌乐曲与同学们分享。 第 2 课时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在 1984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 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共鸣。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曲 作者很聪明地

6、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 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从而征服了所有人。 第 3 课时歌曲七子之歌- 澳门 教学目标: 1、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对七子之歌- 澳门旋律等进行整体分析。 3、理解歌曲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 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以及感情上的处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 -

7、澳门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 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 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之一,澳门是组诗中 为首的一章。全曲分为三部分: 1、 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2、 中间的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 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对祖国母亲的迫切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引:自我介绍,立规矩。 一、通过地理、历史知识的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1、师:有没有同学去过澳门,能简单的告诉大家澳门的地理位置,并介绍一下澳门的基本情况么? 生: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

8、,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 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 之一。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2、师: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 历史,你们知道吗?谁能说说? 生:因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1887 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永驻管理澳门”, 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去。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 澳门于 1999 年 12 月 20 日回到祖国怀抱。 第 4 课时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

9、: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听后的感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歌曲抒发了 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这首歌速度不快,适合用中速来演唱,演唱时要富有感情,后段的音调比前段高。抒发澳门人民 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回归之情。这便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一种心声,我们演唱时要把握好这种感情 基调。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曲子。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一、学唱歌曲: 要求:轻声,但有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注意:音准,休止符,速度、力度的变化。 二、介绍词曲作家及作品相关知识 师: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七子之歌澳门这首作品,我请一位同学读下第四页右下角的一段文字。 生:歌词选自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在

10、1925 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七子”是指历史上曾被帝国 主义列强侵略而丧失领土主权的澳门、香港、 台湾、 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大连旅顺。 原诗共 7 首每 首诗最后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以抒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师:这首诗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 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他看到祖国满目疮痍,无比悲痛, 写下组诗七子之歌 ,这是其中的一首。在1999 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李海鹰先生把它谱写 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刚才学唱的- 七子之歌澳门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首作品。 五、讨论、处理作品(结合本单元的实践与创造) 1、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分几个部分

11、,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 (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1-9 小节)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在中音区迂回盘旋,对祖国母亲倾诉着缠绵的思 念之情。 (3)歌曲的第二段(11 小节以后)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向高音区发展,强烈而坚定地表达了迫切回归 的心情。 结构音区情感 中音区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迫切的回归之意 2、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 力度、速度、 音色变化 ) , 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实践与创造) 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第 5 课时:

12、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设计理念 :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 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 好音乐奠定基础。” 音乐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这一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东方之珠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围绕“ 祖国统一” 为主题教 育思想,以“ 回归” 、 “ 盼归” 为情感主线,以“ 离愁” 、 “ 思乡” 、 “ 同根” 等 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激情。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 一。本课

13、时包含“ 回归” 和 “ 盼归” 这两部分内容。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 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 依恋祖国、渴盼回归” 的思想内涵;在师 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自查资料使学生 主动获取与香港、台湾相关的各种知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 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 、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

14、知识。 教材分析 : 本单元以“ 祖国统一” 为主题,以“ 回归” 和 “ 盼归” 为主线。东方之珠这首歌, 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 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 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 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 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01|4.6i ” 几个音连 续上行至全曲

15、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 别是“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 - 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 - 请别忘记我永 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在本单元所要表达的思想是“ 盼归”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以第一人称 的手法来描棕“ 我” 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 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

16、发出来。 第 6 课时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导入新课: 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前面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 七子” 除了澳门以外, 还有哪些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一句话,以抒发作者 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 感情。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 - 东方之珠。 3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

17、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4 、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 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 东方之珠” 。 5 、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6 、演唱“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 我永远不变黄色的

18、脸。” 7 、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 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7课时:雪绒花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欣赏音乐之声插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 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2、知识目标:了解电影音乐及电影音乐的特点、作用。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歌曲雪绒花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优美和谐的旋律。再了解电影音乐艺术中的 作用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电影音乐。 教学难点 歌曲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和谐。 教学用具 手风

19、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简单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5分钟) 师生: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多来咪。提出问题:谁听过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部电影? 学生:多来咪选自音乐之声电影。 播放课件背景音乐雪绒花衬托下课题名称。 二、简介电影 1、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获奖情况 教师: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 1965年改变成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2、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通过播放电影片段讲述电影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部影片及音乐。 教师:教师讲述音乐之声的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 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在

20、萨尔茨堡一座 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名叫玛利亚的年轻女子,她生性活泼、热爱生活、善弹吉他、喜欢唱歌。后来,玛利 亚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玛利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 离家期间玛利亚和孩子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 发了他歌唱的兴致。上校轻拂六弦琴,唱了雪绒花,歌曲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新课 教师:播放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 展示课件 教师:这样的画面你们感受如何?此时的音乐让你们有何感想? 学生:学生说音乐甜美、人物美丽、家庭幸福、声音和谐。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境,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

21、:演唱雪绒花(中文版、英文版) 4、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合作练习。 5、师生共同演唱,同时把两种不同风格演唱雪绒花的感情表现出来,唱出对祖国的爱意。 三、结束部分 教师提问与学生之间讨论互相学习 1、 音乐对电影电影艺术本身有什么作用,音乐的魅力在哪?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电影音乐?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电影音乐是 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是指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它是综合艺术电影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功能主要有:突出主题,抒发感情、背景气氛,推动剧情发展结构统一 的作用。 第 8 课时欣赏天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天路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

22、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学唱天路,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播放歌曲走进西藏; (二)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目的: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 作好情感铺垫。); (三)师生问好! 二、导入: (一)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 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它们流传

23、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 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 首藏族歌曲天路(多媒体显示) (二)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 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三)多媒体显示青藏高原风光画面。 三、新课教学: (一)教唱歌曲。 1、播放韩红演唱的天路视频,整体把握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分两部分跟录音哼唱;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并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二段体); 4、欣赏合唱曲

24、天路(右手挥拍),让学生分析比较,更喜欢哪种形式的演唱,为什么?(韩红 的演唱能将个人风格、歌唱技巧及时代特点完美地融为一体,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强。而巴桑的演唱声音 纯净,藏族风格比较鲜明。) 5、分析促使藏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 1)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 2)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6、提问:“除了用歌唱,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天路?” 7、根据学生的建议,采用朗诵、舞蹈、器乐、歌唱相结合的形式,有表情地演唱。 (二)歌曲欣赏。 1、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歌唱家才旦卓玛高超的演唱技巧及独特的音色,拨动同学们的 心弦,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使学生联想到藏区的生产、生活及藏胞在奴隶

25、制下牛马不如悲惨历史,入情、入 境地体会和感受歌曲的情绪,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2、欣赏歌曲公仆赞,并讲述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的感人故事。 四、拓展学习: 五声调式:我国古代将1(do)、2(re)、 3(mi) 、5(sol)、6(la) 叫做“宫、商、角(jue)、徴(zhi)、 羽。”分别以这五个音为主音构成的五种调式。(详见P55) 五、教师总结: 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 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最后,学生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第 9 课时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6、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够分辨出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种不同的题材,说出这两首的不同之处;西藏舞蹈 的特点。 3、情感目标: 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和西藏人民爱戴和尊敬孔繁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藏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叫学生唱一遍走进西藏;如果学生不会唱,先带他们唱一遍谱,再叫他们唱 词。 2、上节课的作业:收集西藏歌曲 老师问:西藏还有那些歌曲?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青藏高原 、 圣地拉萨 、 格桑拉、 青海湖坐上火

27、车去拉萨 、 青海人、 桑吉卓 玛 、 天路、 乃宁桑珠庙会等 第 10 课时 欣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聆听歌曲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1、聆听阿玛勒火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其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即: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 这个衬词启始; 乐段的结尾都用的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间都用间奏予以过渡;理解歌曲含义; 解释囊玛。 2、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时,先让学生哼哼旋律,解释推谢是什么意思,理解歌词;再引导学生 在音乐情绪上、音乐风格上( 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 与阿玛勒火进行对比,进 而对“堆谢” “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与此同时,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懂

28、得有关“堆 谢”及它的发展简况、艺术特征等知识。 3、欣赏完两首歌曲; 老师问: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有什么不 同? 学生答:略 二、欣赏西藏舞蹈: 1、放西藏舞蹈视频; 老师问:西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舞步、弯腰、服装等 2、让学生简单地学学西藏的舞步。 三、总结 : 我们通过歌舞亲身体验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也从它的旋律中感受到西藏音乐的独特风格。( 主要通 过正月十五那一天与阿玛勒火的对比,和舞蹈欣赏,来了解西藏的歌舞。) 第 11 课时学习我的祖国 第 12 课时: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1、 审美情感与态度: 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使学生理解作品的

29、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 深厚感情。 2、艺术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段欣赏,使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更深一步了解交响诗相关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 美能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3、过程与方法: 以音乐之旅的形式进行欣赏,通过聆听、感受、模唱、朗诵、表演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理解 和体验。 【教学重点】 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 感情。 【教学难点】 在有限的资料中,理解每段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俗歌曲布拉格广场 思考:歌曲的名字? 有谁告诉老师布拉格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捷克的母亲河?

30、(师:江河养育了两岸的人民,人民对江河充满深厚的赞美之情,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江河的赞美之 情,并把江河比作母亲河。主课题:母亲的情怀。副课题:沃尔塔瓦河)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条大家都没有去过的河流旅游,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 二、新授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一)游源头(引子部分) 师:先让我们到沃尔塔瓦河的源头去看看,仔细听辨,它是由什么主奏乐器演奏的?源头是由几条小溪汇 合而成的? 旋律线是小波浪起伏还是激流澎湃? (二)游沃尔塔瓦河(主题部分) 师: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形成了宽广的沃尔塔瓦河,请听沃尔塔瓦河的主题。 思考:这个充满民歌风格的主题贯穿了全曲,你想

31、象到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对比引子部 分乐曲的力度和节奏的舒缓是怎样的? 欣赏交响乐队演奏的视频(演奏视频01:0401:53) 思考:主要用了哪类乐器? 师:作者采用朴素的捷克民歌素材,旋律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让我们一起唱唱贯穿整首曲子的主 题曲吧。 演奏主题 一个学生主奏,其他学生哼唱旋律和用扇子做波浪状 (三)游森林狩猎、乡村婚礼、月光下水仙舞蹈(音乐片段) 活动要求:听音乐片段,分析音乐形象: 音乐( 1) A、它在森林中逡巡,聆听独人号角的回声;它穿过田地,饱览丰盛的收获。(02:5003: 43) 音乐( 2) B、岸边传出乡村婚礼的欢乐声。(03:4404:32

32、) 音乐( 3) C、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曲在河上的浪尖上嬉戏。(05:0406:26) (采用了音乐活动“听主题连线”的方式进一步感知交响诗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四)斯美塔那生平简介: 斯美塔那生平简介 思考:斯美塔那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沃尔塔瓦河的激流声是捷克人民心灵的呼唤,呼唤着他们心 中的祖国。”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艺术拓展创编 斯美塔那资料收集 母亲河(中外) 朗诵(主题音乐为背景) 舞蹈(随主题音乐做波浪动作) 四、总结 1、师: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作描绘的母亲河中蕴含斯美塔那对于生命和祖国的无限热爱。 2、你能说出哪些我们所热爱的自己的河流吗?有没有描绘这些河流的作品呢?

33、我们家乡有没有河流呢? 同学们今天回去后尝试着用我们擅长的艺术形式,如写首小诗、画幅画、唱首歌、写一小段曲调啊,把我 们对家乡河流的情感表达出来。 第 13 课时黄鹤的故事(节选) 教学目标: 了解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交响诗”,以及交响诗表现故事情节的方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材料 这部交响诗是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写的。故事大意是: 很早以前的江南水乡,人们辛勤地劳动着。 在这些善良的人们中间,有一位豪爽乐观的民间艺人老马,他常以美妙的竹笛声为人们驱散忧愁、带来欢 乐。一天老马要远去,为了不使朋友们失去欢乐,他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唱道:“黄鹤黄鹤快跳舞, 千万别去老爷府

34、;在我的笛声下, 给人们多跳舞。 ”老马走了, 黄鹤从墙上飞下来,人们高兴地唱道: “老 马老马好老马,画只黄鹤顶呱呱,黄鹤啊,给我们跳舞吧! ”黄鹤高兴地为人们跳着舞。突然,丑陋愚蠢 的官老爷闯进来,抢去了黄鹤。从此,黄鹤不再起舞,人们失去了欢乐。过了些时候,老马回来了,他 那悠扬悦耳的笛声,使官老爷惊慌失措。黄鹤终于迎着笛声冲出官府,与勤劳的人们一起,欢歌飞舞,共 庆胜利。 二作者简介 施咏康 (1929 ) 作曲家。黄鹤的故事是施咏康1955 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1956 年 首演于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周。1957 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奖,此后曾被一些世 界著

35、名交响乐团演奏。 三、播放交响诗,让学生欣赏 四乐曲分析:交响诗黄鹤的故事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开始在轻柔平稳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双簧 管与长笛先后奏出引子的主题(例一): 平稳的和声,清淡的乐器组合,描绘出一幅秀丽的江南水乡情景。呈示部主部主题是艺人老马的主题(例 二):它优美欢快,具有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风格。当清脆的竹笛( 曲笛 ) 演奏这一主题时,使人联想到这 是艺人老马美妙的笛声。 老马与人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乐曲在竖琴琶音与小提琴泛音的衬托上,利用乐器的变换交替,即音区 音色的变换交接,由高到低,由强而弱,主部主题慢慢的消失。它仿佛在描述老马的离去。 连接部的短小华彩句由钢片琴演奏,纯四

36、度双音的连续四五度跳进,音型华丽,充满幻想。好像黄 鹤展开那漂亮翅膀,由墙上飞舞下来。 呈示部副部, 有两个主题, 着力刻画黄鹤形象的不同侧面。副部第一主题是轻快、抒情、歌唱性的 (例三) : 在铃鼓固定的节奏型伴奏下,先后由小提琴、 单簧管、 长笛及木管与弦乐四次重复,表现了黄鹤边唱边舞、 抒情优美的动人形象。 副部第二主题是由一个具有5/8 特点的活泼而跳跃的动机多次反复而成。但有趣的是伴奏的铃鼓与小鼓, 却仍然是欢快而富有弹性的6/8 拍子,两种节拍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我们看到了黄鹤的另一侧面活 泼欢乐的舞蹈形象,一个上下飞舞、欢腾跳跃的形象。在经过转调进一步渲染欢乐的气氛,黄鹤越跳越起

37、 劲、舞姿变化多端,副部的两个主题交融一起,使呈示部进入高潮(例四): 随后以螺旋式下行音调,使欢舞的场面渐趋平静,乐曲进入呈示部结束部。在弦乐的旋转摇晃的拨奏 上,由小提琴与单簧管,小提琴、双簧管与长笛对奏副部两个主题的变形。音乐轻柔多了,好像黄鹤又变 换了一种舞姿。 乐曲进入展开部。突然不协和和弦的闯入,一些不安的、紧张而惊恐的音响,预示着代表恶势力的官 老爷将破坏这一切(例五):点这里试听 音乐由短笛和长笛尖锐地奏出副部第一主题的动机变形,表现出黄鹤的紧张与不安,同时伴以长号演 奏的老马主题动机的变形,显示了人们对老马的思念和潜藏着的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节奏逐渐紧缩,由三连音变成连续出

38、现的十六分音符,然后自由模进倾泻而下,官老爷闯来,抢走了 黄鹤(例六):点这里试听 黄鹤不再跳舞了, 小提琴在中低音区以不同的调性演奏黄鹤主题的变形,加深了苦难和悲剧的情调(例 但光明终归要战胜黑暗,音乐逐渐明朗起来,最后,通过竖琴的华彩乐段,结束了展开部。 第 14 课时黄鹤的故事 一、介绍交响诗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 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 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 交响诗,由李斯特于19 世纪 40 年代末创用,他认为:“标题能赋

39、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 彩,这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李斯特曾写作了塔索等10 多部交响诗,他把 交响音乐与诗歌联系起来。 交响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写作手法以描绘性、叙事性和戏剧性相结合为特点,管弦色彩丰富。 二、再完整地欣赏一遍 第 15 课时欣赏黄鹤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黄鹤的故事,乐于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 现形式。 2、在聆听黄鹤的故事时,能听辨音乐各主题音乐及演奏乐器和表现作用。 3、能用肢体语言来生动的表现音乐,描述音乐。 4、通过欣赏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笛子和西洋乐器竖琴,知道各乐器表现的人物。 二、教学

40、重点难点: 黄鹤的故事这首乐曲在大官抢夺和结尾部分表现内容很丰富,教师作为重点挖掘内容。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T:有没有听过民间故事?都听过那些民间故事? 二、听音乐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你从音乐中仿佛看见了什么景色?(L:聆听引子:江南水乡小镇,人们生活安逸) T:结合学生表述黑板简笔画。 图片揭晓,教师谈话引入故事,再次聆听片段感受:T: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三、谈话导入老马音乐: T:你能听出他吹的是什么乐器吗?(L:聆听老马主题音乐) 介绍笛子:中国最具有特色的民间乐器,属于吹管乐器组,表现力丰富。 T:再次聆听思考老马的笛声:1、选择 2、说

41、说老马是怎样一个人?(L 再次聆听老马主题) 四、老马要离去,临走时为乡亲们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 (聆听老马离开音乐)思考:老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的? 五、 T: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欣赏黄鹤舞蹈片段)思考:黄鹤是怎样跳舞的? 你能模仿一下黄鹤的舞姿吗? 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视频模仿黄鹤跳舞; T: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下黄鹤舞蹈的音乐,思考:音乐可以分为几部分?各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L 完整聆听黄鹤舞蹈的两部分音乐) T:介绍表现黄鹤乐曲竖琴; 全体跟随音乐的变化表现黄鹤; 六: T:听,乐器在结束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预示着什么?谁能来说一说? T:让我们来仔细听一听到底发

42、生了什么?(聆听官兵的音乐) T: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强烈的音乐节奏有表现了什么? 模仿表演 七、 T:黄鹤被大官抓走了你们听,谁回来了?(播放结尾老马片段) T:这时候黄鹤那边又发生了什么?(聆听结尾片段2 大官) T:黄鹤怎么样了?(聆听结尾片段3 黄鹤) 八、交响乐知识介绍; 九、黄鹤的故事交响诗背景介绍; 十、回忆学过的关于黄鹤楼的诗句、朗诵; 十一、欣赏歌曲黄鹤楼找出与黄鹤的故事相关联的几句歌词; 说说: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 十二、教师总结下课; 第 16 课时彩云追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 、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切分音节

43、奏,并能用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3、学生能体 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听彩云追月广东音乐,学生进教室。 导入:节奏练习 认一认 :“切分音”及“切分节奏” X X X X X 用加了连线的切分音节奏配上词语念一念 感受歌曲旋律,体会歌词意境:诗朗诵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新歌教学 1 、学生听赏彩云追月FLASH 。感受歌曲。 2 、选择: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的 3 、用 LU哼唱边唱边找切分节奏学生回答,点

44、出方块底色 4、看着歌谱,把这些地方唱一唱,跟钢琴 5 、听范唱(童声)开口默唱,注意范唱声音 6 、跟琴直接唱老师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单独唱一唱 (老师发现有XX地方,表现的还不好,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表现的更好,我们把XX再来唱一唱) 波音,倚音更加表达出激动的情绪,跟教师模仿一下 7、跟琴完整演唱带着情绪,注意声音 处理歌曲 1、比较法,讲解切分节奏在本课的作用 师:在这首歌曲,大量使用了切分节奏,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下面老师用两种不同的节奏来唱一唱(第一乐句) 大家来听一听,哪种节奏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6 16 53 5 6 1 6 53 5 2 、在长音处加上切分节奏,用BO

45、NG 带着音高演唱 注意: 1、用手指尖轻轻敲击掌心,根据音高将手势放在“高、中、低”三个位置 2、声音轻轻的 3、节奏平稳 4、速度不要越唱越快 3 、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唱一唱 4 、完整演唱 最后,让我们在深情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第 17 课时小放驴 作品分析 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 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 舞地秧歌“跑驴”。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它们都是那

46、 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 吻合。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 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它既可让人想像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像为农 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 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 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 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 从演奏形式

47、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益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 颇浓。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作“学舌”。 谱例一: 在民间,其演奏版本并不完全一样,但总体上大同小异。 谱例二: 河北吹歌。河北吹歌属于我国传统器乐乐种之一鼓吹乐。它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河北 省。通常,吹歌多用于迎亲、喜庆、迎神、送殡等民俗活动,而在春节、灯节期间,“串村”的吹歌活动 就更加活跃。 河北吹歌之所以有吹歌之称,是因为它演奏的内容主要是民歌、小调、戏曲音调的缘故。 河北吹歌的乐队组合,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之以一些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如:河北省定县

48、子位村的吹歌会。其二是以唢呐为主,加上一组打击乐器。如:河北唐山的吹歌会。 第 18 课时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 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 借景抒情 , 情景交 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 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 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 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2、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 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 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二、授新课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