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下册统编版第9课对外开放学习重点+难点+练习一、学习重点(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 .建立时间与地点: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2 .“特”的体现: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3 .代表深圳: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由一个落后的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繁华的现代化城市,见证了经济特区发展的奇迹。4 .作用:对弓I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例
2、如,大量外资企业进入经济特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和管理模式,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L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些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较好,开放后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5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特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使对外开放从点向面扩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6 .上海浦东开发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迅速崛起,成为国际化的
3、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极大地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地位和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7 .内地开放: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以及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对外开放逐渐向内地纵深推进,实现了全方位的开放布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 ,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全方位(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多层次(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内地不同开放程度的区域)、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这种格局使我国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4、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加入时间:2001年12月。2 .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更多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挑战,促使国内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二、学习难点(一)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经济特区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增长上,还涉及到对国内改革的推动、观念的更新以及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开放形象等多个层面,较为抽象。例如,经济特区在管理体制上的创新,为国内其他地区的改革提供了借鉴,但学生对于管理体制创新如何具体推动改革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经济特区吸弓I外资和技术后,对国内产业结构调
5、整的深远影响,学生也较难把握。(二)把握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需要学生结合当时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以及国际上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背景知识来理解。学生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缺乏直观感受,难以理解为什么必须通过对外开放来改变现状。而且对于国际形势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全球视野和综合分析能力,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认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和挑战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涉及到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的挑战,如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压力、部分产业可能受到的冲击等,学生理解起来较
6、为困难。他们需要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既要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又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复杂局面。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的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A.B,C.D.2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C.中共八大的召开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C.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
7、一内地D.内地一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4.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扩大我国的出口消除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A.B,C.D.5.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为进一步对外开放而作出的战略举措是()A.建立厦门经济特区B.建立珠海经济特区C,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材料二深圳原属
8、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弓I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材料三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态度是鲜明的。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深圳在对外开放格局中有何重要地位?(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有何重要意义?()简答题1 .简述经济特
9、区“特”在哪里?2 .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四、答案(一)选择题1 .A解析: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深圳、珠海、汕头位于广东省,厦门位于福建省。2 .B解析:我国建立经济特区是在对外开放政策实行的背景下,对外开放政策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的,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但不是建立经济特区的直接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和中共八大召开与建立经济特区背景不符。3 .A解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逐步推进形成。4 .A解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出口,但不能消
10、除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5 .C解析: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战略举措,A、B选项厦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于1980年,D选项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二)材料分析题(1)原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近代以来因闭关自守而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关起门来搞建设发展不起来。(2)原因:划为经济特区后,弓I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地位: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3)意义:有利于中国利用外资,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三)简答题1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2 .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