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5889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DF 页数:80 大小:51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pdf(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 (第一课时 )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 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

2、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 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 1-1 和图 1-2,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 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 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

3、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 -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 图幅有大有小 -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 -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 1-3,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 对图 1-1 和图 1-3 对图 1-2,分别作了哪 2 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

4、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 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 标、经纬网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 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 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

5、王朋,利用1-3 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 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 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 第二课时 )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 通过

6、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3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调查。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 利用学生所画的社区平面图复习地图三要素。 讲授新课: 我们人人都生活在社区里,但可能不自觉或很少留意。那么,现在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你生活的小区叫什么名字? 小区有没有管理处?如果有,它发挥着什么作用? 小区主要有哪些购物场所? 小区哪些娱乐健身场所? 小区有幼儿园

7、、小学、中学吗? 小区还为你做了什么? 作为小区中的一员,你又能为小区做什么呢? 二、在社区中生活 教师:这些都体现了社区的功能。 那么社区有哪些功能呢?请同学们看书上图1-5、1-6、 1-7、1-8,想一想,它们分别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 师生总结:图 1-5 是社区的人在进行选举,选举是一种政治生活,还有如宣传党和政府 的有关政策等,体现了社区的政治管理功能;图1-6 和图 1-7 是人们在进行健身和学习,还 有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和培训等,都体现了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 图 1-8 是人们在超市里购物,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 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使我们与社

8、区的关系密切,也使我们对社区产生了 很深的感情,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结)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畅谈理想中的社区。 (作业) 1. 画一幅“理想中的社区”的平面图。 (预习新课)课后完成“社区商品调查表”。 五、教后反思 小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模式,但如何激发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 探讨的话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所以新教材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对教师的应 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认识社区的分类与主要功能。 2. 学生从身边入手,感受区域差异,理解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9、 1、让学生掌握从图表中获取相关有用信息的能力。 2、从对现象、问题的分析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深入生活,形成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及实地动手调查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参与调查活动,培养人文精神。 2、感受城乡的差别,体会“城乡一体化”的真正意义,确立为本地区经济发 展献计献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社区的类型 四、教学难点 :区域交流 五、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小组竞赛、社会实践 六、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本社区有哪些外地特产? 七、教学过程 : 1、新课导入:以“社区是我家,你都参观了哪几个地方?”,复习前一课的知识点。以 给图 13和图 19找碴,找出图中的不

10、同之处。形式上可用“小组竞赛”。 其中可由区域规模的“大”与“小” ,设问、引导复习“比例尺”知识点。 教师归纳:重点突出“规模”和“特色”的不同。 提问:那么,你所居住的社区跟它们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特色?(培养学生留意身边事 物的习惯和能力,巩固所教知识) 2、解决重点( 1) 、展示课本图 110,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回答: a、这是描绘什么地区的局部地图,说一说图中四个区域的方位。 b、仔细观察,分析四个不同社区的各自主要功能(特点),以此来给四个社区命名。 c、 “中关村” “王府井” “首钢总公司及附近地区” “方庄小区”等划分为社区的依据是什 么?(功能不同) d、 对照图中各社区的分

11、布,说说当地这类社区的具体分布,并从便捷和生态等方面谈 这样分布是否合理? (2) 、提出疑惑: a、北京市算不算一个社区呢?它又是依据什么划分的?(行政管理范围) b、我国的行政社区可分哪几级?划分区域大小不一的行政社区有什么意义? 5 (3) 、学会归纳根据上面所学,要求学生填写P10页表: 教师归纳:社区不仅表现为城乡差异,即使同一城市也会有不同的功能社区,各个社区 间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学生活动:不同社区的同学交流所在社区的差异。 3、突破难点提问:想一想,这些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你怎样看待这种差异性的存在 (可用现实例子证明),这些差异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引导学生得出“区域联系

12、” 学生活动:(1) 、展示课前学生调查社区商场中从外地调动的商品名称和产地和本地特 产( 2) 、这些商品中,很多都是某地的特产,那么本地能否生产?你知道不能本地生产 是由什么造成的?( 3)为什么要调动外地的物产?本地特产又是通过什么输往各地的? 教师归纳:区域间的差异,使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和必要,通过交流,可以发挥优势, 弥补各自的不足,我们通常称为“优势互补”。 设疑,引发思考:那么区域间产交流合作仅限于日常消费品吗? 学生活动:四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按顺序朗读代表四个地区的人的对话。思考:(1) 、山 区和平原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相互间要进行交流,那么当地有没有与其他地区进 行

13、经济交流的例子呢?( 2) 、 “跨区作业”互帮互助的合作,那么为什么能在这些不同的地 区实现?(农业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3) 、模拟一次利用电话查询某一区域的商品 信息的过程。(4) 、组织学生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区域间的其他方面的联系。 4、小 结: 社区有规模、特色、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使社区的分类多样化。而正是不同区域的社区 间的这种差异性,才使交流与合作成为可能和必要。一个区域的优势,可能正好能弥补另一 个地方的劣势,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不同区域的共同繁荣。 5、学生作业: 假如市长要你为本地的发展和繁荣献计献策,给报社写一篇文章,你分析本地存在的优 势和

14、劣势,为实现“优势互补”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八、教后反思 学生对社区生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尽 量把学生置身于社区生活中, 分析讨论逐步得出结论。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 6 的地图。 能力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学准

15、备 :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 : 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 , 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 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授新课) 【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区玩, 手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 这合适吗?为什么? 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 111B,思

16、考 1、哪一幅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 2、台湾省在两幅地图中内容的详细程度是否相同? 归纳: 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 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 3、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 4、从两幅图中你人分别能了解到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选 择 B图?并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 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 情境 1: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杭州旅游。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 张京找来了一些地图, 如中国铁路干线分

17、布图、 杭州市交通图等, 他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分小组展开竞赛。 【比一比】 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设计出从北京至杭州的最短铁路线。 2让学生量算一下北京杭州的距离。 7 情境 2:如果张京同妈妈想到杭州西湖玩两天,利用杭州西湖游览图(历史与社会图 册)第 7 页,该怎样设计安排才能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 【比一比】出示杭州西湖游览图确定杭州西湖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 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各自的旅游线路,比比看哪个小组安排的路线最合适, 走的重复路线最少(教师可在步骤上作适当的指导)。 情境 3:出示图 l 14 【想一想】 1如果我想去爬山,应该了解这座山的哪些情

18、况? 2从什么地图上可以获取这些情况? 3你会画等高线地形图吗? 教师出示立体图,和图1-14 比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共同发现:等高线较密的地 方,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越平缓。 【议一议】 1图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 2从山麓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最短?把路线画在图1-14 上。 3如果从登山出发点出发,怎样走既近又安全? 情境 4: 出示图 1-15【想一想】 1你准备从哪儿进?哪儿出?(第一步:找到进入风景区的入口。) 2为了缩短行程,应选择哪个饭店?(第二步:由于要在风景区内玩两天,所以必须找 一个晚上住宿的地方。) 3你打算第一天游哪些景

19、点?第二天游哪些景点?(第三步:大致确定出第一天和第二 天分别要游览的景区。) 4在图上画出你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行程线路。(第四步:具体确定每天的旅游线路。 ) 请各组派代表当小导游介绍本组的设计路线。 情境 5:出示图 116,结合图例阅读图。 【想一想】 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理解“农用地”和“非农业用地”的含义(教师补充)。 21949 年前的非农业用地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31985年前的非农业用地与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变化? 41985 年后非农业用地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8 (三)小结 【想一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20、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外拓展 请展示你收集到的教材以外其他类型的地图,说说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它们?并把 收集到的地图贴在课本上。 教后反思 不需要学生记忆地图的类型等知识,重点在于学生能否在掌握有关地图知识的基础上, 正确阅读地图,会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应重应用、重过程、 重参与。 七上第二单元教案集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1. 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 从地图中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 举例说明海

21、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过程】 一、人类的的栖息地 谜语导入出示谜面:上一半,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寒,中间热。一天一 夜转一圈。猜一物体。 9 生答:地 球。 展示地球,并简要介绍:这是1972 年美国登月飞船阿波罗17 号拍摄的地球照片。播放 旋转的地球 ,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那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就让我们先去认识地球上的大洲和 大洋吧。 有人说:地球其实不是个地球, 名字取错了, 应该叫水球。你们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为什么? 学生讨论 出示地球仪

22、或世界地图,并通过利用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加以明确:在地 球表面,海洋面积占了71,它是生命物质的起源地,而陆地面积只占了29,是人类繁衍 生息的地方。 展示大陆与岛屿图,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关大陆、岛屿、半岛的信息,并用自己的 语言来描述它们的特点与异同点。 分别出示 台湾岛、崇明岛地图:图上是我国的什么岛屿呢?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 的大陆、岛屿、群岛和半岛的名称。 再出示海陆示意图,明确大陆、岛屿、群岛和半岛的特征。 观察大洲和大洋图,在图中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岛屿、群岛和半岛的位置,并说出 名称。然后教师在图中指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名称,并简单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 积

23、及轮廓。 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来描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示意图,并请部分同学展示, 并说出名称。 出示空白世界地图,请学生说出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与名称。 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蓝色的宝库。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引导学生讨论海 洋对人类的影响、与人类的关系。展示澳门填海造陆动画。 学生讨论 教师展示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和琼州海峡地图,要求学生指出它们所 沟通的海域。引导学生归纳海峡的共同特征。 请学生自己来说明海峡在交通上的作用,引导学生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海峡的重要 盆地 四周被群山、高原环绕,相对高度较 低。 10 性,体会海峡具有的重要交通意

24、义。教师应做鼓励性的评价。 课外延伸浩瀚的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影响着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类从海洋中的索取也越来越多,给海洋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展示图片城市向海洋排污 海洋环境的污染海洋垃圾 1 海洋垃圾 2 赤潮 1 赤潮 2 赤潮 3 赤潮 4 赤潮 5 赤潮 6 (根据课堂时间情况有选择地展示)等,播 放石油泄露,使学生了解海洋中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造成海洋环境问题的 主要原因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明白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总结:陆地和海洋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 开它们,我们要爱护蓝天碧水和足下的

25、土地。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 园地球,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的明天更灿烂。 【教后反思】 通过图表直观地展示大陆、 半岛、岛屿和海洋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使学生通过感知观察、 概括描述、比较分析来理解概念,在读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的能 力。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 第二课自然环境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与文字资料,了解几种地形的主要特点,理解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知道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形成对地理问题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

26、平原和高原、丘陵和山脉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地形多样 录像导入播放录像从空中看中国。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在录像中,你看到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生答:平原、山脉、高原等。 除了这几种地形类型以外,你还知道哪些? 小结:主要有五种地形类型,即:山地(山脉)、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它们与 气候、河流、植被等共同组成了美丽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类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生 产和生活方式。老师将带领大家走入大自然,去认识多样的地形、复杂的气候,欣赏美 丽的自然风光。首先我们大家来探究地形。 分组探究合作学习出示世界地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种地形,共同探究, 11 在图中(或课 本图、图册) 寻

27、找各大洲的 主要山脉、高 原、平原、丘 陵和盆地。并 派代表上台, 在图中指认。 教师引导 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在世界地形图中,各种地形类型分别是用什么颜色来表示? 平原的分布有没有规律?山脉的排列有什么特点?盆地与四周的地形相比,在海 拔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教师出示五种地形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得地形类型的感性认识,并用自己 的语言描绘各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展示图片,加深印象,明确特征: 山地、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乌拉尔山、安第斯山、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 并播放录像片段。 平原 1、平原 2、东北平原、江南水乡平原、欧洲平原。 高原、青藏高原、内

28、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帕米尔高原。 丘陵、山东丘陵。 四川盆地、刚果盆地。 地形类型示意图。 合作学习分小组探究:高原与平原的异同,丘陵与山地的异同。并小组间交流, 归纳总结。 小组记录员发言人 地形不同点相同点 平原 高原 地形类型海拔高度主要特征 山脉500米以上高大,连续起伏,脉络分明。 平原200米以下宽广低平,是人类主要的生活地。 高原1000米以上 边缘陡峭,表面起伏和缓,有的高原 起伏大。 丘陵500米以下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盆地 四周被群山、高原环绕,相对高度较 低。 12 地形不同点相同点 山脉 丘陵 总结:陆地是人类的栖息之地,千差万别的地形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

29、和生活, 如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地势低平,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成为人口密集之地。人类可 以改造和利用自然,但必须科学地保护自然,才能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后反思】 应注重学生对五种地形的理解和把握,可以通过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否快速 准确地阅读地形图,能否从多种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能否对地理事物进行 对比和分析,并寻找其异同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课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认识地球上不同区域气候的千差万别。 2.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3.关心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热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养成

30、关心和爱护环境的 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概况。 【教学难点】气候与自然景观、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二、气象万千 动画导入播放动画下雨。看完这个动画,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降雨多,而有的地 方降雨少,甚至全年不下一滴雨呢? 地球表面不仅地形千差万别,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气候的这些差异,也是环境多样性 的表现。 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让学生观察地图,阅读教材上的文字资料,收集并整理信 息。 说一说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时使用了哪些词汇?从这些词汇可知,描 述气候可以从哪两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一个地方气候的特点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这也是气

31、候的两大要素。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11 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气候类型,从世界的气候图 13 中收集信息,寻找其分布规律。并派一名代表介绍本组探究的结果。教师应做鼓励改评价, 并总结分布规律。该内容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并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都 应予以鼓励。 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人们在长期适应当地气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展示地中海图片和地中海地图。欧洲地中海周边地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出示地中海气 候成因图。这里夏天为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而冬天则处在西风带,温和多雨,是典 型的地中海气候。而大西洋沿岸欧洲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属

32、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从大西洋 不断吹来潮湿的西风,使得当地多是阴天或雨天。因此,对于生活在欧洲西部和北部的人来 说,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正是他们所渴望的。 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我们本地的气候。你知道我们当地是什么气候吗?(或:我们 中国主要的气候是什么?) 生答:季风气候。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那什么是季风?季风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出示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并请学生完成冬夏季风比较表。 季 节 风向风的性质 冬 季 风从吹 向, 风向偏,盛行风。 夏 季 风从吹 向, 风向偏,盛行风。 世界上有近 1/3 的人口生活在亚洲季风气候区,人们生活所需的食物和水源都与季风

33、息 息相关。 展示亚洲南部水稻种植图。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不同,共同构成了自然景观 的地区差异。 三、风光迥异 展示并自由交流学生收集的世界各地风光图片,并加以鼓励。 教师分类展示图片和录像,适当多准备一些,有选择地展示或播放。并注意讲解和评述。 热带: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刚果河沿岸、海南岛、热带雨林录像,热带草原、乞力 14 马扎罗山、察沃国家公园、肯尼亚动物保护区录像,撒哈拉沙漠、沙漠绿洲、沙漠之舟、墨 西哥沙漠中的仙人掌、热带沙漠录像。 温带:中国南方水田、地中海地区典型植物,中国北方旱地、温带草原、内蒙古草原、 阿根廷的骑马牧民、温带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北极的极夜、

34、南极风光、苔原带录像。 总结:如此美丽神奇的风光,展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 类生存的基础和财富的源泉。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不断适应、利用、改造着环境。经过长期 的开发,大自然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要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保护环境,让 蓝天碧水长存,我们才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后反思】 在讲授 十多种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时,不需要解释说明每种具体的气候类型及其成 因,引导学生读图的时候要注意侧重点。气候分布图的边缘。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树立正确的种族观。 2. 能够在地图站指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地区,说明其

35、分布特点。 3. 初步理解环境对人种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三大人种的特点与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世界人种分布特点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 不同肤色的人们 奇石导入老师这里有三张三峡奇石的照片(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大家能看出 象什么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你们看,这三块奇石象不象三大人种啊?你能说出哪一块 是黄种人?哪一块是白种人?哪一块是黑种人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学生回答 那么,除了肤色不同以外,三大人种之间还有什么外表体貌上的不同吗?为什么会 形成这样不同的特征?并展示黄种人1、黄种人 2、黑人 1、黑人 2、白种人 1、白种人 2 的图片。 学生讨论 人

36、种外貌特征 15 黄色人种黄色的皮肤, 乌黑通直的头发, 脸庞扁平 黑色人种 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 厚 白色人种 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 薄 小结:由于过去人类受到自然环境的束缚,不同的人群长期生活在互相隔离的不同 自然环境中,在外貌和体质上形成了互不相同的适应性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播放日本、 巴哈马、希腊雅典三段录像, 并联系世界人种分布图, 看看分别是什么人种? 日本黄色人种,巴哈马主要是黑色人种,希腊白色人种。 根据地图,进一步思考: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世界人种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黄 色 人 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黑

37、 色 人 种 非洲、大洋洲、美洲 白 色 人 种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注意: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黄色人种,阿拉伯人和大多印度人是白种人。 展示三大人种人口比重图,并总结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 布。如黑人主要集中在非洲,但也有不少黑人在美洲和大洋洲。 在历史上,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大洋洲,使他们沦为奴隶。黑人受到 歧视和压迫,看看这张漫画,说说你的感想。 而现在很多黑人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如:驰骋的黑人球员,获得奥斯卡奖的黑 人导演,首位黑人世界小姐,反抗各族歧视的曼德拉等。 总结:世界上的人种尽管肤色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 庭的

38、主人。 【教后反思】 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世界三大人种在体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人类生 存环境的不同是人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种主要是根据身体外部特征来识别,所以根本 不存在种族高低优劣之分。 16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世界上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其大致分布状况。 2. 树立世界上的国家否认大小一律平等的观念,懂得任何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神圣不可 侵犯。 3. 能够举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或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二、国家和地区 导入世界上的

39、人口居住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中。现在,世界上有近200 个国家,每 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和国歌。国旗、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完成教材中国旗与国家连线,相信大家都能做得非常好。 我们再来看看几面国旗,你是否都能认识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这 12 面国旗依次是: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蒙古、墨西哥、南非、挪威、泰国、乌克 兰、西班牙、希腊、印度、智利。 出示六大国轮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六个国家,你知道是哪六个国家吗?你能给它们排 排队吗?它们又是在什么大洲的呢? 学生回答后出示 答案。中国在亚洲,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加拿大在北美洲,美国地跨 北美洲和大洋洲,巴西在南美洲,澳大利亚在大洋洲。 世界近

40、 200个国家中,人口超过1 亿的国家有几个?( 10个)是哪 10 个国家? 学生回答后出示资料图。 目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区域不具有主权国家的地位,我们把它们叫做地区。如战事不断的 克什米尔地区。 国家与国家之间是有国界的, 国界是人为划分的。 看看这些国界, 想想它们如何划分的? 利比亚与埃及:用经线划分; 美国与加拿大:用纬线划分; 非洲部分国家之间:用人为设定的直线来划分; 智利与阿根廷:沿安第斯山脉划分; 泰国与老挝:以湄公河为国界。 17 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一个国家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 的。 播放德国和泰国曼谷两段录像,请学生描述两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思考

41、其原因是什么? 不同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根据这种差异,世界上国家通 常被分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展示对比图。现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有20 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 北美、大洋洲,还有亚洲的日本等。德国就是一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是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它们之间的差别也很大。泰国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也 是发展中国家。 三、关爱世界大家庭 展示环境污染图片,播放酸雨录像。世界上存在着许多象这样的环境问题,世界绿色和 平组织就在积极努力着。 绿色和平组织是目前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他们用自己的船只去宣 传和维护环

42、境,如彩虹勇士号和极地曙光号。 2004 年 4 月 28 日,在西班牙马拉加港外的海面,一名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爬上一艘运 送数千吨转基因大豆的货船的锚索,并展开写有“转基因等同于破坏”字样的标语,以显示 对生产转基因食品的反对态度。 2004 年 2 月 15 日,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某海岸边停靠的一艘运木船上,绿色和平 组织的成员打出横幅抗议滥伐树木。 2003 年 4 月 8 日,澳大利亚一艘军舰未能如期离开悉尼港前往伊拉克,因为绿色和平组 织的反战者用登山装备把自己绑在军舰上,并在水下放置障碍物进行阻拦。绿色和平组织的 反战者打出“反对战争”的标语;绿色和平组织的反战者把自己绑在舰首

43、。 2002 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年会召开时,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在会场外抗议。 1999 年 4 月 7 日,在意大利阿维亚诺美军空军基地门前,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举行了示 威活动,抗议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袭。一名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把自己锁在了空军基地的大 门上。 除了环境问题外,世界各国还面临着资源问题、区域战争等,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关注、 研究,全世界联合起来,共同解决。如欧盟就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任何国家都应该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共同为维护世界大家庭的繁荣与稳定,以及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

44、量。 18 【教后反思】 通过小记者对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学生的采访,以具体的、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实实在 在地理解两国人民在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差异,从而体会什么样的国家是发达国家,什么样的 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附:世界绿色和平组织介绍 欧盟的五次扩大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一、教学目标 l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课堂中共同观察、相互交流,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 爱他人,与人合作。 3使学生了解南北极、地轴、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学会使用地球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经纬线的探究。 难点:地球仪的使用。 三、教学准备 1

45、地球仪、世界地形图。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思路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地球仪,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地图和地球仪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的 过程中对地球仪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并说出经纬线的 特点,既落实了知识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紧接着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 确使用地球仪来确定位置。最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使用地球仪,这样不仅培养 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五、教学过程 环节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 动 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地形图。 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除此以外,我们还可 以用什么工具来观察世界? 思考 19 教

46、学探究 1 指导观察:世界地形图和地球仪, 比较异同点。 2指导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与地图上的经纬 线,比较异同,并思考为什么有这些不同?说明了什 么问题?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 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 经纬线,并说出其特点。 4汇总结论并引导思考;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中国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3)中国处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4)你认为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答案:0和 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答 案二:西经 20和东经 160组成的经线圈) (5)为什么不用0和 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 分?( 6)经纬线的关系怎样? (7)经纬网的作用? 5创设情境:一位中国小

47、朋友在暑假前写了三封 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朋友到纬 度 40、经度 116的地方一同度假。他们按照信中 所写的经纬度能聚到一起吗?可能会发生什么差错? 6过渡:那位中国小朋友所犯的错误告诉我们, 在确定地理位置时, 一定要讲清东经西经、 南纬北纬, 那么你会不会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位置? 7 出示抢答题: (1)40N ,115E 近的一座大城市。 A这座城市的名字叫什么? B谈谈你对这座城市的了解。 (2)28N,87E附近的一座著名山峰。 A这座山峰的名字是什么? B这座山峰的海拔是多少? 四 人 小 组 讨论,写出观察 结果。 观察思考 以 四 人 小 组为单位,自行 决

48、定本 组的研 究对象 是经线 或纬线,然后进 行观察,写出结 论。 思考回答 思考讨论 20 (3) 你能说出浙江杭州的大致经纬位置吗?请你列举 三个杭州的旅游景点。 小结新课 1本课时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一些什么? 3 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你想要了解的知识? 自我小结 作业课题探究:地球是椭球体 课 后 完 成 (时间一周)。 六、教后反思 本课应侧重于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否掌握了有关 地球仪的基本常识,能否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分析其地理环境的特征。 七上第三单元教案集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第一课时) 【教学

49、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能力目标:通过与其他国冢地理位置的比较,分析并感受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通 过对我国的面积、四至的介绍及对我国东西端、南北端的距离的量算:感受我国幅员辽阔的 事实,并分析我国地域辽阔的优缺点。 情感目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 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注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 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大中国 MTV ,鼓励学生一起跟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提问:刚才播放歌曲的名字?大中国 进入本课内容“辽阔的疆域” (二) “大家来找茬” 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 “世界政区图”、 “中国在亚洲的位置”三幅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