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点(2)溶度积常数及应用讲与.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64512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3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化学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点(2)溶度积常数及应用讲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化学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点(2)溶度积常数及应用讲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点(2)溶度积常数及应用讲与.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第 8 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李仕才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考点二溶度积常数及应用 1溶度积和离子积 以 AmBn n(aq) nBm (aq) 为例: 2 2. 溶度积 (Ksp) 的计算 (1) 已知溶度积求溶液中的某种离子的浓度,如Ksp a 的饱和 AgCl 溶液中 c(Ag ) a molL 1。 (2) 已知溶度积、 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求溶液中的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如某温度下AgCl 的 Kspa,在 0.1 molL 1 的 NaCl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Cl 固体,达到平衡后c(Ag ) 10a molL 1。 (3) 计算反应的平

2、衡常数,如对于反应Cu 2(aq) Mn 2,K sp(MnS) c(Mn 2) c(S2) ,K sp(CuS)c(Cu 2) c(S2) ,而平衡常数 K 2 2 Ksp Ksp 。 判断正误 (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Ksp既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也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 ( ) 2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较小的沉淀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沉淀。( ) 3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 BaCO3的 Ksp减小。 ( ) 4溶度积常数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sp增大。 ( ) 5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 固体, M

3、g(OH)2的 Ksp不变。 ( ) 6Ksp(AB2)小于 Ksp(CD),则 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 ) 7向浓度均为0.1 mol L 1 的 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首先生成蓝色 沉淀,说明KspCu(OH)2 KspMg(OH)2 。( ) 8 已知常温下, 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常数为a, 则氢氧化镁悬浊液中c(OH ) 3 a mol/L 。 ( ) 3 1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一般溶解度越小,越难溶。如:由 Ksp(AgCl)Ksp(AgBr)Ksp(AgI) 可得出溶解度大小为AgClAgBrAgI 。 2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条

4、件下也能向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当两种难 溶电解质的Ksp差别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由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向 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3溶解平衡一般是吸热的,温度升高,平衡正移,Ksp增大,但Ca(OH)2相反。 一、 Ksp的理解计算和应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B由于 Ksp(ZnS)Ksp(CuS),所以 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 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sp不变 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解析:只有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答案: D

5、2已知 25 时 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BaSO4 2(aq) SO2 4(aq) ,Ksp1.102 510 10,下列有关 BaSO4的溶度积和溶解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5 时,向 c(SO 2 4) 1.0510 5 molL 1 的 BaSO4溶液中, 加入 BaSO4固体,c(SO 2 4) 增大 B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NO3)2固体,则BaSO4的溶度积常数增大 C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则该溶液中c(Ba 2)c(SO2 4) D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则该溶液中c(SO 2 4) 减小 解析:BaSO4的溶度积等于c(Ba 2) 和 c(S

6、O2 4) 的乘积, 故饱和溶液中c(SO 2 4) 1.0510 5 molL 1,再加入 BaSO 4固体不溶解, c(SO 2 4) 不变, A项错误; 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B项错误;加入Na2SO4固体, BaSO4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Ba 2) 减小,应为 c(SO 2 4)c(Ba 2 ) , C项错误;加入 BaCl2固体, BaSO4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SO 2 4) 减小。 答案: D 3已知常温下,Ksp(AgCl) 1.8 10 10,K sp(AgI) 8.5110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 AgCl 在饱和 NaCl 溶液中的Ksp和

7、在纯水中的Ksp不相等 B向 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KI 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 4 C将 0.001 molL 1 的 AgNO3溶液滴入 KCl 和 KI 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先产生AgI 沉淀 D向 AgCl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 晶体,有AgCl 析出且溶液中c(Ag ) c(Cl ) 解析:在溶液中,Ksp只与温度有关,A错;因 AgI 更难溶,故AgCl 可转化为AgI,B正 确;当 c(I ) 很小而 c(Cl) 较大时, AgCl 会先沉淀出来, C错误; D中操作的结果是溶液中 c(Cl )c(Ag) ,D错误。 答案: B 4关于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下列说法不

8、正确的是( ) A将饱和Na2SO4溶液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KspCa(OH)2 大于 Ksp(CaSO4) B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 C 已知 25 时,KspFe(OH)3 4.0 10 38, 该温度下反应 Fe(OH)33H 3 3H 2O 的平衡常数K4.0 10 4 D已知 25 时, KspMg(OH)2 1.8 10 11,在 MgCl 2溶液中加入氨水有沉淀生成,测 得此时混合液的pH 11,则溶液中的c(Mg 2) 为 1.8 10 5 molL 1 解析:将饱和Na2SO4溶液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9、只能说明此时 Qc(CaSO4)KspCaSO4,不能说明KspCa(OH)2 与 Ksp(CaSO4) 的相对大小, 故 A错误;Ksp只与难 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故B正确,不选;KspFe(OH)3 c 3(OH) c(Fe3) ,反应的平衡常数 K 3 c 3c 33 K 3 w 4.0 10 4,故 C正确,不选;测得混合液的pH11, KspMg(OH)2 c 2(OH) c(Mg2) , c(OH) 10 3 mol/L , 代入求得c(Mg 2) 1.8 105 mol/L ,故 D正确,不选。 答案: A 5已知 Ksp(AgCl) 1.8 10

10、 10,K sp(AgI) 1.0 10 16。下列关于不溶物之间转化的说 法中错误的是 ( ) AAgCl 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B两种不溶物的Ksp相差越大,不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不溶物 CAgI 比 AgCl 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 可以转化为AgI D 常温下,AgCl 若要在 NaI 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 则 NaI 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1 1.8 10 11 molL 1 解析:AgCl 不溶于水, 但是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q) Ag (aq) , 当向溶液中滴加含有I 溶液时,达到c(Ag ) c(I)K sp(AgI) ,就会产生AgI 沉淀,沉淀 由

11、白色变为黄色,A错误。两种不溶物的Ksp相差越大,当向其中加入另外一种物质时,溶 液中离子浓度与加入的物质的微粒浓度乘积大于溶解度小的物质的浓度积常数,就越容易形 5 成沉淀。即不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不溶物,B正确。 AgI 比 AgCl 更难溶于水, 所以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AgCl 可以转化为AgI,C正确。常温下,AgCl 若要在 NaI 溶液 中开始转化为AgI ,由于 c(Ag )1.8 10 5,则根据 NaI 离子积常数,可知要形成AgI 沉淀,c(Ag ) c(I)K sp(AgI) 1.0 10 16, 所以 c(I ) 1.0 10 16 1.8 10 5 1

12、1.8 10 11 molL 1,D正确。 答案: A 6 已知:KspMg(OH)2 1.8 10 11, K spCu(OH)2 2.2 10 20。 向浓度均为 0.01 molL 1 的 Cu 2和 Mg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较先出现的沉淀是Mg(OH)2 B两种离子开始沉淀时,Cu 2所需溶液的 pH较大 C当两种沉淀共存时,说明溶液中完全不存在c(Cu 2 ) 、c(Mg 2) D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 2 28.2 10 8 解析:由于 KspCu(OH)2 较 KspMg(OH)2 小些,所以 Cu 2先沉淀, 其所需 OH的浓

13、度较小, 即溶液的pH较小,故 A、B错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C错误;当两种沉淀共存 时,由于 KspMg(OH)2 c(Mg 2) c2(OH) ,K spCu(OH)2 c(Cu 2) c2(OH) , 所以 2 2 K sp2 Ksp 2 8.2 10 8,D正确。 答案: D 7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25 ) : 物质Mg(OH)2CH3COOAg AgCl Ag2CrO4 Ksp( 单位略 ) 1.1 10 11 2.3 10 3 1.8 10 10 1.9 10 12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浓度均为0.2 mol L 1 的 AgNO3溶液和 CH3CO

14、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CH3COOAg 沉淀 B 将 0.001 molL 1 的 AgNO 3溶液滴入 0.001 molL 1的 KCl和 0.001 molL 1的 K 2CrO4 混合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C0.11 mol L 1 的 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Mg(OH)2沉淀时溶液的pH为 9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 水溶液中加入NaCl 溶液, Ksp(AgCl) 不变 解析:浓度均为0.2 mol L 1 的 AgNO3溶液和 CH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均变 为 0.1 mol L 1,此时 c(Ag ) c(CH3COO

15、 ) 0.01 mol L12.310 3,所以一定产生 CH3COOAg 沉淀, A正确;根据氯化银和铬酸银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在氯离子和铬酸根离子浓度 均为 0.001 mol L 1 的条件下开始出现沉淀时银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8 10 7 molL 1、 6 1.9 10 12 0.001 molL 1,所以将 0.001 mol L 1 的 AgNO3溶液滴入 0.001 mol L 1 的 KCl 和 0.001 mol L 1 的 K2CrO4混合溶液中先产生AgCl 沉淀, B错误;根据氢氧化镁的溶度积 常数可知 0.11 molL 1 的 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Mg(OH)

16、2沉淀时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 1.1 10 11 0.11 10 5 (molL 1) ,因此氢离子浓度是 10 9 molL 1,则溶液的 pH为 9,C 正确;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则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 AgCl 水溶液中加入NaCl 溶液, Ksp(AgCl) 不变, D正确。 答案: B 8根据题目提供的溶度积数据进行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在 Ca(NO3)2溶液中加入 (NH4)2CO3溶液后过滤,若测得滤液中c(CO 2 3) 10 3 molL 1,则 Ca2是否沉淀完全? _( 填“是”或“否” ) 。 已知 c(Ca 2) 105 molL 1 时 可视为

17、沉淀完全;Ksp(CaCO3) 4.9610 9 (2) 已知 25 时, KspMg(OH)2 5.6 10 12;酸碱指示剂百里酚蓝变色的 pH范围如表 所示: pH 9.6 颜色黄色绿色蓝色 25 时,在Mg(OH)2饱和溶液中滴加2 滴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的颜色为_。 (3) 向 50 mL 0.018 mol L 1 的 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0 mol L 1 的盐酸,生成 沉淀。已知该温度下AgCl 的 Ksp1.0 10 10,忽略溶液混合后体积的变化,请计算: 完全沉淀后,溶液中c(Ag ) _ 。 完全沉淀后,溶液的pH _。 如果向完全沉淀后的溶液中继续

18、加入50 mL 0.001 mol L 1 的盐酸,是否有白色沉 淀生成? _( 填“是”或“否” ) 。 解析: (1) 根据 Ksp(CaCO3) c(Ca 2 ) c(CO 2 3) 4.9610 9,得 c(Ca2 ) 4.9610 9 10 3 molL 14.96106 molL 11104,c(H)10,溶液为蓝色。 (3) 反应前, n(Ag ) 0.018 molL 10.05 L0.9 10 3 mol, n(Cl ) 0.020 molL 10.05 L1103 mol; 反应后剩余的Cl 为 0.1 103 mol, 则混合溶液中,c(Cl ) 1.0 10 3 mol

19、L 1,c(Ag) Ksp 1.0 10 7 molL 1。 H 没有参与反应,沉淀完全后,c(H ) 0.010 mol L 1, pH 2。因为加入的盐酸中 c(Cl ) 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 c(Cl ) 相同, c(Cl) 没有改变, c(Ag) 变小,所以 Q c(Ag ) c(Cl)c(CO2 3) 解析: pM 、p(CO 2 3) 越大,则 c(M) 、c(CO 2 3) 越小, Ksp越小。根据图示,可以判断MgCO3、 CaCO3、MnCO3的 Ksp依次减小, A项错误; a点在 MnCO3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为饱和溶液, 且 p(Mn 2) p(CO2 3),则 c(Mn 2) c(CO2 3) , B项正确; b 点在 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 为饱和溶液, p(Ca 2)c(CO2 3) ,C项错误; c 点在 MgCO3的沉淀溶解平 衡曲线上方,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c(CO 2 3)c(Mg 2) ,D项错误。 答案: B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