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8596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11 20 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专题 11 20 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14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0 年末至 1921 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 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 1921 年有 50 多起 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 的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 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 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苏俄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反映了农民的不满;农民不满的原因是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余粮收集制对农民的剥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 项正确。 146新经济政策的制定1918 年 5 月,列宁在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明 确指出:小商品生产的优势地位,使得苏维埃俄国不可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需要一 个中间环节,即国家资本主义。它比小商品要进步和优越得多。该材料可以反映( ) A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错误的 B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理论依据业已酝酿 C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是苏俄国情的产物 D列宁认识到排斥市场经济带来的恶果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小商品生产的优势地位,使得苏维埃俄国不可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即 国家资本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

3、主张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 主义来发展生产,故 B 项正确。 147新经济政策的认识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 本主义” 。托洛茨基认为 : “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 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 这些观点( ) A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B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D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答案 D 解析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 济,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斯大林等人

4、的观点没有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目的,认为 承认市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其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故 D 项正确。 14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1925 年苏联确定工业化的方针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 加,城市粮食供应越来越困难,工业资金也愈发紧张。为了保障战略的实施,苏联采取的主 要政策是( ) A实行农业集体化B提高出口创汇额度 C大力发展轻工业D追求提高农业产量 答案 A 解析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解决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粮食、资金困难,1929 年 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故 A 正确,B、C、D 错误。 149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下面是 1937 年苏联国民经济的情

5、况统计图。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 A经济体制僵化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D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左图中的全民所有制和右图中的国营工业比例达 90%以上,说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 项正确。 150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建设斯大林时期的建筑“布斯金黄” ,住的都是领导和颇受 重视的工人。该建筑是以著名工人亚历山大布斯金的名字命名。1935 年 9 月,他曾在一班 工作时间内锻造 1001 个曲轴,创造了纪录,并得以入住“布斯金黄” 。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 ) A重视国家建设

6、B权力高度集中 C重视培养人才D实行计划经济 答案 A 解析 建筑以创造生产纪录的工人名字命名,反映了斯大林时期国家对工业化建设的重视, 故 A 项正确 ; 材料并不能说明斯大林的权力高度集中, B 错误 ; 重视人才培养不符合材料主旨, C 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属于斯大林模式时期的经济特点,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D 错误。 151赫鲁晓夫改革19541959 年,苏联农业产值以平均每年 70%的速度在增长。1958 年 同 1953 年相比,谷物产量增长了 91%(其中小麦增长了 131%),肉类产量增长 62%,奶类产量 增长 105%,蛋类产量增长 76%。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A重点

7、在农业方面B符合苏联的国情 C实现了根本突破D取得了一定成效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的数据说明 19541959 年间,农业产值和谷物、肉类、奶类、蛋类等具体的门 类产量都有了实际的较大增长,这说明赫鲁晓夫在农业领域进行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故选 D; 由于农业改革过程中不顾苏联的国情,大规模推广玉米种植,最终导致出现了问题, 据此可以排除 A、B;其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 C 不符合史实。 152戈尔巴乔夫改革某教授曾撰文写道 : “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 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 常强烈,

8、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 A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能够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到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戈尔巴乔 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主要是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故选 C 项。 153“大萧条”的背景美国人韦克特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 : 在 1920 年之后的近 10 年时 间里,美国大多数市民不再阅读报纸的头版,而是手忙脚乱地翻看金融专栏,广播电台里泊 泊流淌的都是“老顾问”的声音,经济的繁荣让人们不顾一

9、切。材料表明作者在( ) A称赞美国经济的发展成果 B赞美百姓勤劳致富的精神 C担忧经济繁荣背后的风险 D揭露资本家对金钱的贪婪 答案 C 解析 依据“1920 年”“近 10 年”“手忙脚乱地翻看金融专栏”等信息可推断,材料所述 是“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虚假繁荣的景象,表明作者在担忧经济繁荣背后的风险,故 C 项 正确。 154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1933 年 7 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 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对于美国的上述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 A罗斯福为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做出了贡献 B标志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扩展到金融领域 C美国的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

10、的严重后果 D为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基础 答案 C 解析 根据“1933 年”和“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可知,经济危机 期间,罗斯福主张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借此转移国内经济危机,但是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进 行本国货币贬值,从而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危机,C 选项符合题意。美元贬值加剧了国际金融 形势的不稳定,A 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干预首先是从金融业开始的,“扩展”说 法错误,B 选项排除。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D 选项错误。 155罗斯福新政的工业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暂停部分反托拉 斯法条款的实施;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并在它的

11、认可和监督下,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 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分别适用于各行业的法规。这一措施( ) A维护了自由企业制度 B剥夺了工业的合理利润 C损害了劳工的利益 D加剧了社会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全国工业复兴法 颁布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 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是对处于盲目竞争状态的企业以及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 国家干预, 制止了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缓解了危机的打击, 维护了自由企业制度, A 项正确 ; B 项中的“剥夺”说法错误,排除 ; 该法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的利益,排除 C 项 ; 该法律缓解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排除

12、 D 项。 156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措施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 许可的情况下, 特别是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 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C建立养老保险制度D规定最高工时标准 答案 C 解析 “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属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故 C 项正确;A 项是属 于金融方面的措施, 与材料不符, 故排除 ; B 项是属于农业方面的措施, 与材料不符, 故排除 ; D 项是属于工业方面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157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关于“新政” ,沃尔特李普

13、曼说:“2 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 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在 3 月至 6 月这 100 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 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这表明新政(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B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 C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D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C 解析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 项错误; 罗斯福新政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阶级利益,但是仅是 维护资本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全面,故 B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的 成分,不能说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D

14、 项错误。 15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46 年,美国颁布的就业法案写道,“国会特此宣告:联邦 政府的持续的政策和责任,在于运用一切与其需要和职责相一致的手段来促进最大量的 就业、生产和购买力” 。这一法案( ) A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 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开始得到法律认可 C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D说明当时美国仍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 答案 A 解析 这一法案美国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故 A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 时期已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法案的影响,故 C 项 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失业问题严重,故 D 项错误。 15920 世

15、纪 70 年代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84 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 : “我任职只 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 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她认为英国应该( )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答案 B 解析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是法国,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 从 拿 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说明英国是在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 B 项正确;出售大 型国有企业与材料“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70 年代后,西方国家受经济危机影响,开始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 D 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