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_word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6991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_word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_word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_word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6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 案新版教科版 _word版 _年_月_日 _ 部门 2 / 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知道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 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回顾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了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通过对扩散现象的探索、讨论,并借助生活经验,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的运动。 3. 通过演示和观察分子力模型及对物质三态分子模型的类比,了解分子间既 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2、观 1. 通过演示实验、视频资源及类比手段,激发探究物质组成奥秘的兴趣。 2. 使学生了解通过能够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并知 道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 体验物理知识的应用性,了解物理学具有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功能。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的 现象。 【教学难点】 从某些宏观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教学突破】 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使学生在观察这些现象的过程中提炼 出能够印证分子动理论的现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而对于当分 子间距离很小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才表现为引力的理论,比

3、较抽象,可以采用 类比磁铁吸引铁钉的演示实验对比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材料 (人类从古到今探索物质组成奥秘的历程、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 间的扩散图片、铅与金的扩散图片、机械制造中在金属表面层掺碳、掺硅)、酒 精、毛笔、 NO2气体、广口瓶、玻璃片、铅柱( 分子引力演示器 ) 、刀子、磁铁、 铁钉等。 学生准备 注射器、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批注 一、结合分糖块实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块糖,然后提出问题:把这块糖分成两 半,两个人来分享,是否都有甜的感觉?4 个人呢? 3 / 6 8 个人呢如此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点拔:假设在分

4、糖的过程中,每分一次,取一粒加 以检测,如果这粒仍具有糖的性质甜味,就再 往下分,假设分到某种程度而取一粒再分时就失去 了糖的本质,那么这个最小的颗粒就是糖分子。 这个问题,早在 20xx 多年前人类就已经提出,从古 到今,人们一直在探索研究物体组成的奥秘。请同 学们自学教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部 分,并交流讨论。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 用多媒体多展示一些有关 材料。 二、进行新课。 ( 一)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问题: 1. 物质是由大量的 _组成的,它 能够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分子) 2. 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它 的直径用 _m 来度量。 (10 10)

5、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组成物质的分子的数目 是“大量的”,也就是感知分子是非常小的,除了 阅读讨论教材第 3 页中“草叶上的一颗小露珠,就 有 10 21 个水分子”以外,还可以提供以下事例材料: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 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 10m 。这是一个极 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 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 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cm 3空气里大约有 2.7 10 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 100 亿 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 多年。 ( 二)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 趣味演示:教

6、师用毛笔蘸酒精在黑板上书写 问题:“我现在用什么写字?” 生:酒精。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闻到酒精的气味。 等黑板上的字迹消失以后,教师再提问。 师:请看,写在黑板上的字迹慢慢消失了,用 来写字的酒精到哪里去了? 生: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小结: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本实验表明 酒精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 / 6 2. 演示:气体扩散实验。 操作:如图 111 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 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 开,抽去玻璃板。 现象:抽去玻璃板会发现红棕色的气体逐渐运 动到上边的瓶子里,而下边瓶子里气体颜色逐渐变 浅;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气体颜色

7、相同,且非 常均匀。 分析: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下边瓶子里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上边空气中不是靠 重力作用;下边瓶子里颜色变浅,说明有空气进入 下边瓶子中,也不是靠重力。由此可以推理出二氧 化氮和空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过一段时间, 两瓶中所有气体都变成相同的,说明两种气体的分 子已经均匀混合,即分子可以在瓶子中自由运动到 任何位置,表明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并且不会 停止。 小结: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 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还表明分子之间有间 隙。 3. 观察:液体扩散现象。 4. 讨论交流:扩散现象。 结合教材第

8、4 页“生活、生产中利用分子运动 的事例”图文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对分子 运动的认识。 小结: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气 体、液体、固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 运动。 5.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运动的分子具有 _能。( 动) ( 三)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 分子间存在引力。 (1) 提出问题: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 动,为什么液体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呢? (2) 猜想:分子间可能存在引力。 (3) 实验操作: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 柱。随意将它们对在一起,这时两铅块并没有表现 出吸引力。实验似乎得到分子间没有引力的结果, 但是我们不要轻易地放弃猜想,应再进一步

9、分析原 因。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钉( 边讲边演示 ) , 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 化氮气体的广口瓶在下, 装有空气的广口瓶在上。 二氧化氮可以采用浓硝酸 和铜片发生化学反应制 取。 由于液体扩散较慢,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混合均 匀,所以本实验在课堂上 可以用多媒体模拟展示硫 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现 象,或用图片把此实验现 象展示给学生。 有条件可展示录像视 频,如半导体制造中掺杂 硼、磷,机械制造中在金 属表面层掺杂碳或硅。 铅有毒,所以本实验 不要设为学生实验,并且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用 刀子切下的铅也要收集 好,不能遗留在教室内。 5 / 6 但把铁钉远离磁铁,这时磁铁不能吸起铁钉( 演

10、示),这是为什么? ( 距离偏远 ) 刚才两铅块没有表现 出吸引力,是不是也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不够近 呢?那么我们想办法让两铅块靠得更近些。( 在做实 验时,用刀子将两铅块表面刮光亮,然后用力将两 铅块挤压在一起 )实验结果是两铅块能吸引在一起, 并能负重达 500g 以上。 (4) 结论:这表明分子之间有吸引力,这种吸引 力只有在分子靠得很近时,才能表现出来。 (5) 应用事例: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 子间的吸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熔 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 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 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 两

11、金属压接在一起。 2. 分子间存在斥力。 (1) 提出问题:为什么被压缩的橡皮能恢复原状 呢?是不是分子间还存在斥力? (2) 学生实验: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推 封闭注射器的活塞。 (3) 现象:水极难压缩,且能够感觉到水给手一 个推力作用。 (4) 结论:分子间存在斥力。 3. 观察教材第 5 页图 1111 所示的分子力模 型,讨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分子之间既有引 力,又有斥力。 4. 讨论交流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 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各种状态下分子的运 动特点理解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还可以采用类比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如:用坐在座位 上上课的学生比喻固态,用正在教室

12、内上活动课的 学生比喻液态,用在操场上自由运动的学生比喻气 态。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 是同时存在,且两种力不 会相互抵消。只有在特定 的距离 r 时,分子间的引 力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 r 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 距离,大约是 10 10m 。当 分子距离小于 r 时,斥力 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 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 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 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 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 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 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 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 10r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 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 略了。 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形 态的特点,如固体难以压 缩,也难以

13、拉伸,能保持 一定的形状;液体难以压 缩,但易改变形状;气体 既易压缩,也易扩散,且 无固定形状。反向思维各 种状态下物质的特点还可 以帮助学生领会物质的三 态分子模型。 三、反思总结,布置思考题。 1. 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 主要内容,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 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教材第6 页“自我 评价”第 1、2 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6 / 6 第 1 节分子动理论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 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它能够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2. 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它的直径用10 10m来量度。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4、1. 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扩 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还表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2. 气体、液体、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 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 ( 三)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2. 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 【教学探讨与反思】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一些生产、生活及自然界中的现象,属于分子动理 论的实际应用,这一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外,更多的是使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及大自然中的现象或实例,分析、交流,让 学生亲自体验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分子间作用力规律较复杂,尤其是分子间引 力、斥力同时存在,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求不宜太高,只要学生会用 之解释一些现象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