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89994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51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ppt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一、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时空再现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下开展的洋务运动,并没有触及中国的传统制度和思想文化,虽然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没有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19世纪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传播开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把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推进到思想变革阶段。,2.核心知识 (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

2、、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除“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开展了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它以西方民主和科学作为指导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二、三民主义 1.时空再现 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表达了资产阶级

3、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20世纪2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三民主义获得了新发展。 2.核心知识 (1)形成: 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2)实践: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3)发展:

4、 表现: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和“耕者有其田”等内容,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影响: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试题回放,话题归纳,1.(2019课标全国)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5、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试题回放,话题归纳,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干材料中19151918年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其主流思想为民主、科学,而19191922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其主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科学”“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因此“科学”“革命”两词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民主”,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多仍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体,故C项错误;1915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试题回

6、放,话题归纳,2.(2019课标全国)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试题回放,话题归纳,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题干材料来源于1898年的一份英文报纸的报道,其报道的内容并不符合事实,但可以反映出报道者的一种主观态度,即把慈禧太后看作是改革的破坏者,这实际上是一种同情、赞同改革的心态,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题干材料只是主观报道了慈禧

7、太后与光绪皇帝的关系,并不涉及清政府对外国人的态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是西方媒体的报道,不能反映西方国家政府的信息,故C项错误。 答案:D,试题回放,话题归纳,3.(2019课标全国)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陈独秀的思想观点。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陈

8、独秀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而非主张国家至上,故A项错误;西方民主蕴含了个人的自由、平等思想,与陈独秀的主张具有一致性,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 答案:B,试题回放,话题归纳,4.(2018课标全国)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题干中强调严

9、复将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来宣传不变法就要亡国的道理,故D项正确。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重在将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并没有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故A项错误;严复通过天演论宣扬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不是反清革命思想,也不是“中体西用”的思想,故B、C两项错误。 答案:D,试题回放,话题归纳,5.(2018课标全国)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

10、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试题回放,话题归纳,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本题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前者反对俄国式的道路,主张实业救国;后者主张“劳农主义”,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即俄国式的暴力革命。在争论中,社会主义的思想得到传播,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时尚未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不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争论双方在救亡图存的方式上持不同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C,试题回放,

11、话题归纳,6.(2018课标全国)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题干中的“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并结合时间“1920年”,可知题干中的人物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彻底改造中国,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观念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扬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是指通过发展民族工业来挽救民

12、族危亡,与题干“根本改造”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C,试题回放,话题归纳,7.(2018课标全国)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试题回放,话题归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变化。从所学知识以及题干材料来看,当时孙中山只是在思考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并

13、吸取俄国革命的经验,并不能说明孙中山要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故A项说法错误。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以及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故B、D两项均错误;孙中山的意思是希望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即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选C项。 答案:C,试题回放,话题归纳,8.(2017课标全国,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

14、,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试题回放,话题归纳,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摘编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15、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试题回放,话题归纳,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第一小问相同,据材料一“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和材料二“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分析得出,二者都是追求民主与平等;第二小问不同,据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得出,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据材料二“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结

16、合中国国民革命的背景得出,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试题回放,话题归纳,第三小问原因,结合法国大革命前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思想传播、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严重阻碍法国社会的发展,使得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结合中国国民革命的背景分析得出,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下召开的,故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试题回放,话题归纳,参考答案: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

17、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试题回放,话题归纳,本单元是近代史题目最集中的部分。从近几年课标全国卷的情况来看,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洋务派的主张、维新派思想的特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变化等的认识和理解上。近两年来由于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思潮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相关知识成为考查的重点。从题型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出现。这要求我们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要着重准确把握洋务派的主张和维新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特点及其历史影响,并注意与近代其他思想派别或者是西方的近代化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关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仍然要侧重于对新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国共关系和国民革命的影响的掌握。对于新文化运动则侧重于准确理解其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辩证分析上,并注意运用唯物史观的多元化视角来分析新文化运动,以此提升历史认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要看到其传播伊始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