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819564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考 点 集 训【P217】一、选择题1(2016一中)国内部分学者对井田制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孟子井田说赖以建立的前提是个体劳动普遍化,只有个体劳动已经成为可能,才会出现“八家各私百亩”的事实,反之,在个体劳动尚不存在的情况下,无论把私田说成是农奴的份地,抑或说成是公社社员的份地,都会显得毫无意义。由此可见,他们的质疑主要是针对(C)A土地的国有性质B井田的分布形状C生产的组织形式D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解析】概括质疑者的观点就是:孟子描述的井田制只可能存在于个体劳动普遍化的基础上,但个体劳动当时并不存在。所以符合题意的只有C。2(2016四

2、校)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8年“郑子产作丘赋”。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的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C)A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B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解析】A项解释了其“作用”,而非“进步性”。B项错误,春秋时期赋税改革早已有之,鲁国“初税亩”是公元前594年。D项错在“封建国家”。只有C项直接说明了子产改革的历史进步性顺应或推动历史发展。3(2016雅礼)唐代经济学家陆贽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

3、国固不立矣。”下列措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B)A商鞅“重农抑商”B北魏推行均田制C北宋“不立田制”D张居正“田赋征银”【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立国的前提是养民,收取赋税是资国的方式。北魏均田制将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有助于“养人”和“资国”,故B项正确。A项未涉及“赋人取财”,排除;C项会加剧土地兼并,不利于“养人”和“资国”;D项未涉及“养人”排除。4(2016一中)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率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A封建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4、B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C推行抑制土地兼并政策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解析】宋代国家除了维护自由租佃关系的存在,并不干预地主与农民的经济关系,使租佃经济活动有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自我调节,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5(2016一中)“僇(通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是史记记载的商鞅变法措施。下面解释合理的是(D)A“本业”指本职工作B“复其身”即提高他的身份地位C“及”是连词,和或跟D“孥”同“奴”,指奴隶【解析】实际考查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合理解读经典材料是关键。“本业”与“末利”对应,故应该理解为农业,所以A项错误。“复其身”本意是恢复其人身自由,也就是免

5、除其徭役,所以B项错误。“及”这里不能解释为“和”,而应该解释为“而,以至”,否则从事商业的就要没入官府做奴隶,这显然有违常理,所以C项错误。6(2016一中)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往往设有多种属于流通税的关津之税和属于营业税的市肆之税,而且商税征收部门同时承担缉私任务,负责查办私贩茶盐等行为。这样的做法本质上是(A)A以赋税征收控制私营经济 B维护官营工商业的垄断地位C逐步消灭工商业的私有属性 D捍卫政府对茶盐的垄断性经营【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向私营工商业者收税,以及打击侵犯国家专营范围的私商,从而达到对私营经济的掌控。B、D两项无法正确解释前面的税收;C项错在“消灭”,抑商是抑制而不是消

6、灭。 7(2017一中)汉朝农民购买铁器时,“善恶无所择”;甚至出现出卖铁器的“吏数不在,器难得”。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A官营手工业面向市场的霸道B重农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铁农具匮乏需要政府管控D农民根本无法从市场上买到铁器【解析】汉代盐铁官营,官营手工业的部分产品是面向市场的,垄断经营获取暴利。铁垄断,属于官营手工业,农民买铁器遭遇各种困难,表明其面向市场的霸道。B项错在“压制”,C项错在与材料无关,D项错在“根本”。8(2016雅礼)虽然有众多史学家批评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国家管制经济思想,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实践中,却一直以干涉主义经济政策为取向。历代制度详说中也指出,“自桑弘羊既开

7、利孔之后,虽有贤君良相,多是因循不能变”。导致“因循不能变”的主要原因是(A)A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C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D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解析】商业管制背后反映的是官营垄断,进行官营垄断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长期以来这种政策能够因循沿袭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保障百姓生产生活的稳定虽然是一个目的,但并不是最主要的,故B项错误;本身这种行为就是官营垄断,而目的并不是“保证官营产品垄断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商业的重视,而不是对商业的抑制,故D项错误。9(2016一中)明太祖朱元璋屡次宣布“通番禁令”,规定“滨

8、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清朝顺治帝颁布“海禁令”,又颁布“迁海令”,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十五至五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明清之初海禁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D)A禁止沿海居民对外贸易B体现了皇权下的专制集权C践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以与外国人往来为重点【解析】朱元璋重点禁“通番”,防范的是外洋番人;顺治帝重点是“迁海”,防范的是郑成功等反清力量。 A、B两项是共同点;C项均有一定的关联(“贸易”与“商船”)。10(2016四校)右图为高中历史课本插图浙海关商照,其中可辨认文字有“通船人名册”“实”“乾隆”“廿五”“巡抚浙江部院”“行”。据此推理,它(C)A是清朝时外商递送给浙江巡抚的

9、照会B是乾隆帝颁给民间商人的海船营运证C能反映当时的经济和政治D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解析】该图片能够反映清朝乾隆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并且图文内容基本符合史实,所以选C。A项错在“照会”,因为文字提示是船主“名册”情况属“实”,可以放“行”,所以应当是通关凭证。不能确定是乾隆帝颁发的,“乾隆”“廿五”只是文书的时间格式,所以B错误。D项错在“近代”。二、非选择题11(2016一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注:东京街名)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宋蔡條铁围山丛谈材

10、料二东京梦华录卷五载,汴京计有“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则里瓦,其中大小勾栏(相当于戏院)五十余座”,另有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其中,大的瓦舍可容数千人,“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南宋临安瓦子的繁盛有过之而无不及。材料三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二可以见证今天哪些

11、城市的历史?北宋纸币铜版的发现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宋商业发展有哪些重大突破?举例说明宋代在文化上的成就“对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参考答案】(1)城市:开封、杭州。意义:北宋已经出现纸币,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它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证据。(2)突破:城市繁荣,突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有专门娱乐场所“瓦子”;东京和临安非常繁华。草市发达,农村的集市逐渐形成市镇;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和推广;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南宋政府鼓励外商;泉州是当时最大港口;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成就: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管形火器的出现,推动世界

12、文明发展;理学产生,对亚洲众多国家影响大。12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巳小雨,佑多贾以鬯(chn,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材料二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

13、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春秋管仲管子治国材料三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宋陈亮四弊(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参考答案】(1)状况: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政策: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2)政策: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3)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农商并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4)关系:相互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