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2413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 4 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 4 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选择题 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 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 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 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解析 : 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 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此后组成的 “特别的政府部门” 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 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故选 A 项。 答案:A 2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

2、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权受到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 C世袭制度消亡 D地方权力削弱 解析:理解废丞相及设军机处的影响是解题关键,A 项与事实相悖,排除;C、D 两项与 题干无关,且 C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 废丞相加强了君权,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发展到 顶峰的标志,B 项正确。 答案:B 3 明史记载 : “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 出宸(帝王)断。儒臣入值,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 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解析 : 依

3、据“参预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 顾问。故选 C 项。 答案:C 4“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 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儿皆奉吊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 主者,分毫不敢与闻。”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解析 : 明朝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据题目中“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 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内阁成员均 听从于君主,国家决策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4、故 A 项错误;内阁制并非法定的行政中枢, 故 B 项错误 ; 内阁的权力和地位来源于皇帝的个人意愿,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 C 项错 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 D 项正确。 答案:D 5“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 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B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解析 : 隋唐时期六部归尚书省直辖,因为尚书为正二品,故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 了明代,由于废除了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级别也随之提升为正二品。据此可知选 A 项。 答案:A 6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

5、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 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解析 : 材料中的关键词“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说明军机处是秉旨办事,正 因为此,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所以答案选 D 项。 答案:D 7雍正皇帝说:“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这反映了清朝时期( ) A雍正皇帝重视人才 B雍正不愿大权独揽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君主同情广大人民 解析 : 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提

6、高了行 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 峰。故选 C 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 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 : “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 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

7、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概 括其趋势。 解析 : 第(1)问, 依据材料将其历程划分为汉代、 晋唐、 宋代、 元明清四个阶段进行概括, 并分析出其本质。第(2)问,结合三个时期宰相的具体职责,回答君权、相权的变化;从君 权和相权的消长上概括出其趋势。 答案:(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 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本质问题: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逐渐走向极端。 (2)变化:秦汉: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使其协助处理朝政;汉代设内朝(中朝) 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唐宋 : 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明清 : 废丞相, 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趋势: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