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人民.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1771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人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人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人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人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人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人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人民.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检测(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2019海门调研)1954 年 12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 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 通过了 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该会议( ) A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解析 : 选 B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政治协商 制度正式确立,故 A 项错

2、误;1954 年,政协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 协商会议的任务,表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故 B 项正确 ; 讨论确立新型国家 的架构是 1949 年的政协会议,故 C 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 1956 年提出的, 故 D 项错误。 2(2019海安月考)“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 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 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 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 这次“会议”( )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决定

3、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解析 : 选 A 这次“会议”是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 年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 了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 A 项 正确。 3(2018常州一模)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 会” 。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确立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的制度 B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解析:选 C 人大代表是由“普选”产生的,故 A 项错误;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 家主人在 19

4、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后, 故 B 项错误 ;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 1954 年宪法,故 C 项正确 ; “唯一”表述错误,还有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政协会议、特别行政区 等等,故 D 项错误。 4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 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解析 : 选 C 根据材料“1956 年”“中共八大”可联想到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

5、国国内 主要矛盾的变化;材料中法制建设的提出说明法制建设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 C 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并未说明法制建设的制度化,A 项错误;新政权 的组建工作是 1949 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与材料时 间不符,B 项错误 ; 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D 项错误。 51957 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 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 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就不能同民主党派、 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

6、出道 理的。”这一讲话( ) A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推进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C标志着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D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解析 : 选 A 结合材料提供的时间 “1957 年” 和所学知识可知, 周恩来的讲话发生在 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之后,A 项正确。B、C、D 三项皆不符合题中时间信息,排除。 6.(2019扬州质检)1954 年 6 月 16 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 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 1.5 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右图为 1

7、954 年第 9 期人民 画报封面,展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论宪法 草案的场景。由此说明( ) A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 C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解析:选 C 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 1.5 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 的四分之一,说明人民参与的积极性高,反映了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故选 C 项。 71954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 :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 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 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见当时政协(

8、) A转变为计划经济指导部门 B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主要担负起统一战线职能 D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解析 : 选 C 从材料“1954 年”“协助国家机关”“密切联系群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以得出,在 1954 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职能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故 C 项正确。 8(2019宿迁调研)“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 来政治上、 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 内外敌人的斗争中, 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这个宪法”正式确立

9、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这个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统一战线”的职能是民主协商和执政为民 D“新胜利”包括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解析:选 A “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说明是新中国成立初 期颁布的 1954 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 A 项正确 ;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1982 年宪法,故 B 项错误;“统一战线”的职能是政治协商和 民主监督,故 C 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故 D 项错误。 9. (2019常州期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对 1978 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 1

10、979 年 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邓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 年五届 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 1978 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 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 A1978 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B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C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解析:选 D 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 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80 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 1978 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 四大 (大鸣、 大放、 大字报、 大辩论)权利的规定”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11、故 D 项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 1978 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故 A 项排除;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 确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 B 项排除 ; 材料未涉及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故 C 项 错误。 10(2019江苏名校调研)20 世纪 80 年代,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 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这一构想吸收和发展了( ) A“另起炉灶”政策 B结盟政策 C睦邻友好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选 D 结合“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可知,邓小平是在维护祖国统一的前提下提 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即在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大陆实行社会主

12、义制度, 体现了“求同存异”方针,故 D 项正确。 11(2019苏州调研)秋水长天是一部描写两岸题材,是一部书写家国情怀暨反省 民族离患的军事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49 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 B1979 年,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2005 年,“胡连会”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反对“台独” D2008 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解析 : 选 B 1987 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长期隔绝 的状态终于被打破,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 12 (2018盐城二

13、模)1988 年 2 月, 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 干部赴大陆探亲、 旅游 ; 7 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 放两岸关系;11 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 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C“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 D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解析:选 D 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是 1979 年元旦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故 A 项 错误;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是 1992 年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形成了“九二共识” , 故 B 项错误 ; “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

14、方案,没有得到台湾认同,故 C 项 错误;从材料中台湾放开了向大陆探亲、旅游等限制,反映出两岸互不往来的状态被打破, 故 D 项正确。 132018 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 基础是( ) 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选 B “和平统一”方针是大陆对台政策,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 A 项错误;“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 B 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 我国的政党制度,故 C 项错误;“一

15、国两制”的构想没有得到台湾的响应,故 D 项错误。 141973 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 度合作事宜 ; 1975 年, 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 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 这些做法( ) 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解析:选 D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是 1979 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故 A 项错误;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是在 1987 年,故 B 项错误 ; 宣告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是 1979 年 的告台湾同胞书 ,故 C 项错误 ; 70 年

16、代,台湾和大陆的接触表明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 故 D 项正确。 15(2019南京调研)1983 年 6 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 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 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 社会制度并存 ; 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 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 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 解析:选 A 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合作的前提,故 A 项正确;

17、实现国共合作是解 决台湾问题的途径之一,并不是唯一途径,故 B 项错误 ; 大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 湾问题,故 C 项错误 ; 统一后的台湾可以拥有立法自治权,但没有外交自治权,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5 分) 16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 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 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 ,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 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 ; 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

18、包容 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 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 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 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 : 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 认的全国性的立法机构手里, 第二, 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且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 能。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 摘编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

19、三 政治系统的运行和政治活动的展开, 其根基在于政治文化的取向模式, 在于由 民众的政治认知、 情感及价值观念所交织而成的一种信念体系, 否则政治系统本身就失去了 其存在的条件与意义。 摘编自张华青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缘由。(6 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为例,围绕“政治 现代化的特征”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 清晰;250 字左右。)(9 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共产党领导下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 现形式, 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

20、 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 等信息归纳。 第(2)问, 是小论文题, 要求以“政治现代化的特征”为主题,自定观点,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史实进行论证。政治现 代化的核心是民主化,材料信息中蕴涵多个民主化的特征,任选一个确定观点,然后再寻找 相应的史实论证即可。 答案:(1)缘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 丰厚土壤。 (2)特征:成熟的政党政治;健全的立法机构;专业化的政治职能机构;民众的政治认 知及其信念。 若选择成熟的政党政治, 则从中国同盟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等方面论述。 若选择健全的立法机构,则从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全国人大(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方面论述。 若选择专业化的政治职能机构,则从中华民国三权分立、责任内阁,新中国全国人大、 国务院等部门等方面论述。 若选择民众的政治认知及其信念, 则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观念, 现代社会主义民主 法制观念等方面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