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177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二十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检测(二十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2018苏北四市调研)19181919 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 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 “背口袋的人” , 从事黑市交易, 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 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 58%65%。这说明苏俄( )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B余粮收集影响民众生活 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 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 解析:选 B “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粮食交易,表明余粮收集影响民众生活,故 B 项 正

2、确。 2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 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 和坚决反抗” 。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 )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生产合作社 解析:选 A 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 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 方面是余粮收集制,故 A 项正确。 3(2018扬州期中)1921 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 种不满意是合理的” ,他说:“(

3、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 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解析:选 C 1918 年,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在 1921 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故选 C 项。 41921 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 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 。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 ,客 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 ) 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 B工业化道路脱离国情 C小农经

4、济尚占优势 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 解析:选 C 结合题干时间 20 世纪 20 年代以及材料中“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 层脱节”可知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 , 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小农经济占优势,故 C 项正确。 5(2019苏州调研)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 1926 年,到 1940 年也就是 14 年中, 苏联完成了两个半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 19.2%,第二个五年计划 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 17%,到 1940 年,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其国民生产总 量仅次于美国, 经济产值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从 4%跃升到

5、 19%。 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 A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 B资本主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惊人 解析:选 C 1921 年新经济政策实施,20 年代中期基本停止,故 A 项错误;经济危机 发生于 1929 年, 故 B 项错误 ; 结合时间信息和两个五年计划可知是斯大林模式, 故 C 项正确 ; 发展速度惊人是表现,与原因无关,故 D 项错误。 6(2019南京调研)布哈林说:“托洛茨基主义的思想家天真地认为,每年最大限度 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只 有工业在农业

6、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 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速度。 正 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发展打破纪录。”这表明他主张( ) A协调工农业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加快农业的发展 解析:选 A “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 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表明他主张协调工农业发展,故 A 项正确。 7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 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7、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选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分析。斯大林执政时期,片 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 1930 年、1931 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 析, 国家为了积累资金, 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 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A 项符合题意;从材料无法体现,B 项错误;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 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的 贡献,D 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 8(2019常州一中期初)“该经济体制不是经济

8、规律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在当时苏 联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高速度工业化的追求与某种先验的社会主义观相结合 而衍生的结果。”该经济体制产生于( ) A苏俄国内战争时期 B斯大林执政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解析:选 B 从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是“高速度工业化” ,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 苏联的经济建设中重工业的高速化发展体现的是斯大林模式, 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 91938 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 利的人给工业、 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 45 小时, 白白浪费了其余 23 小时的工作

9、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 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 解析:选 D 材料信息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苏联存在“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 贪图私利的人” ,这说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了效率低下等弊端,故 D 项正确。 10(2019常州调研)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图 1、图 2 为苏联工业化时 期宣传其成就的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该海报( ) A客观地宣传了纺织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B展现了工业化促进纺织业发展的成果 C反映纺织业为苏联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忽

10、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事实 解析:选 D 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而海报宣传纺织工业的成就,忽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事实。故答案为 D 项。 11刘继峰在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中说 :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 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应该 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 B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C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 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选 D 斯大林模

11、式适应了当时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12(2019海门调研)赫鲁晓夫继承了一份可怕的遗产。“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 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为此,他的农业 改革措施是( )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解析:选 C 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 A 项错误; 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时期的做法,故 B 项错误 ;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 交售制是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措施,故 C 项正确 ; 承

12、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 内容,故 D 项错误。 13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定期更新制度,各级领导班子的更 新幅度很小。苏共二十三大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达 79.4%,到二十五大,连选连任者比例更 上升到 83.4%,而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竟然是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勃列日 涅夫此举直接导致( ) A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 B经济增长开始逐年下降 C决策权力向个人集中 D干部队伍从稳定到僵化 解析 : 选 D 材料反映干部队伍更新幅度小,而不是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故 A 项错误 ; 材料涉及苏联干部队伍的信息,与经济建设的内容无关,故 B 项错误 ; 材料没有

13、涉及决策权 力向个人集中,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可知,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干部更新幅度小,在一 定程度上保证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而 “原班人马” 又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会演变为 “僵 化” ,故 D 项正确。 14 (2018苏中名校联考)19841986 年苏联农产品年均增产速度为 2.6%,19871989 年下降为 1.5%;19861989 年,年均进口粮食 3 430 万吨;另外,肉、糖、黄油、土豆和 水果等的进口量也日益增加。据此可推知,苏联( ) A重工业的增长过快 B国产粮食用于工业 C经济结构持续恶化 D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解析:选 C 由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的农业和轻

14、工业发展中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出现持续 恶化的倾向,故 C 项正确。 1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混合经济”的路子,其实质是( ) A放弃了苏联的传统做法 B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尝试 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解析:选 C 戈尔巴乔夫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实质是从根本上改变 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故 C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5 分) 16(2019海门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 年底,苏俄使者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会见了孙中山。马林介绍了新经 济政策的情况。 孙中

15、山评价到 “此种新经济政策, 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 不谋而合。”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相对于中国国民党而言, 消除了对苏俄的恐惧感, 从而在寻求西方资本主 义支持失败后,转而投入了苏俄的怀抱,走上了联俄的道路。 摘编自再论第一次国共合作 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角度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 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 实践逐 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 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 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苏联真相:对 10

16、1 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三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为后人的探索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尽管它实施后也收到 了相当显著的经济实绩,当时终未能在苏俄社会成规模地引入市场因素。二战后的 50 年代 中期, 赫鲁晓夫改革一度为高度僵化体制下的苏联注入了活力, 但是这一代人对改革缺乏理 解,并由于战略、政策乃至作风上的失当所带来的动荡,使改革不可能继续下去。 冯绍雷二十世纪的俄罗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革命形 势产生的影响。(5 分) (2)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 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5

17、分) (3)据材料三, 概括苏俄(联)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影响。 综合材料二、 三, 谈谈苏俄(联) 经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启示。(5 分) 解析 :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 不谋而合”得出新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原则一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 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前两句话分别概括;第二小问,从国内、国际局势去分析。第(3)问第 一小问,据材料三“尽管它实施后也收到了相当显著的经济实绩,当时终未能在苏俄社会成 规模地引入市场因素” 得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未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 据材料三 “但 是这一代人对改革缺乏理解,并由于战略、政策乃至作风上的失当所带来的动荡,使改革不 可能继续下去”得出没有改变长期僵化的模式,改革最终失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 从经济发展与国情相适应的角度分析。 答案:(1)认识:新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原则一致。 影响:推动了三大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实现。 (2)原因:没有形成完整和系统性的政策;对恢复商品市场关系结果的不同认识。 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恢复和稳定政治形势的需要。 (3)影响: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未能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改变长期僵化的经 济模式。 启示:经济模式的探索要形成科学理论;经济政策的调整需要结合国情和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