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63练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1890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63练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63练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63练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63练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63练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63练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63练含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63 练第 63 练 1.(2019长沙雅礼中学高三模拟)为探究除草剂 2,4D 对水稻田间鸭跖草防治的合适浓度, 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除草剂的作用主要使植株平均株高下降),下列对实验 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2,4D 浓度(mg/mL) 00.010.020.040.080.12 鸭跖草植株高度(cm)3636.537384144 水稻植株高度(cm)161616.516.61717.8 A.本实验结果体现了 2,4D 对植物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B.本实验需做预实验,且每组 2,4D 处理时间一致,每组栽培条件相同且适宜 C.本实验原理是利用鸭跖草和水稻对 2,4D 的敏

2、感程度不同 D.为达实验目的应提高 2,4D 浓度再继续进行实验 2.某兴趣小组研究 X、Y、Z 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相关判 断合理的是( ) A.X 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 B.Y 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 C.Z 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D.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YZY B.X 浓度的甲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此实验结果体现了该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两重性的特点 D.图示三种浓度下,顶端优势下的月季侧芽处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X 5.(2018广东五校高三联考)植物叶片中的激素主要由叶尖部位合成,植物叶片的脱落受激 素的调节。图甲是

3、叶柄离层部位的示意图,图乙是叶柄离层两侧远基端(远离茎的一侧)和近 基端(靠近茎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加速脱落叶片的叶柄内,生长素从远基端向近基端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离层区、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决定了叶片是否脱落 C.正常生长的幼叶其叶柄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基端 D.可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叶柄近基端来抑制叶片脱落 6.(2019泉州模拟)某学习小组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沙枣插条生根的影响,统计结果见下 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对照 (清水) 赤霉素 细胞分 裂素 生长素 吲哚 丁酸 浓度 (mg/L)

4、00.050.10.050.10.050.10.050.1 处理插条数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成活株数2200473143435546 成活率(%)2200473143435546 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吲哚丁酸的作用均表现出两重性 B.浓度为 0.05mg/L 和 0.1 mg/L 的赤霉素对沙枣插条生根不起作用 C.促进沙枣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 0.05mg/L 和和 0.1 mg/L 之间 D.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植物激素浓度不同对植物的作用也一定不同 7.(2018襄阳第五中学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脱落

5、酸 (ABA)和青霉素对小麦胚芽鞘切段伸长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其中之一是青霉素的浓度 B.青霉素与 ABA 具有拮抗作用 C.ABA 可抑制胚芽鞘切段的伸长 D.与经 103ppmABA、10ppm 青霉素处理后的胚芽鞘切段相比,经 102ppmABA、1ppm 青霉素处 理后胚芽鞘切段的伸长量更大 8.(2019厦门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的向性进行研究,当他们将植物幼苗横放一段时 间后,出现如实验一中所示现象: (1)提出问题: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是_作用的结果,还是_作用的结果, 还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实验探究:将植物幼

6、苗横放在暗盒中,一段时间后,出现实验二中所示现象: (3)实验结论:该小组同学认为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是_作用的结果;通过仔细观察 发现实验一中茎的弯曲角度较实验二的大,即,该小组同学认为多出的弯曲角度是由 _造成的。经修正获得的结论:植物茎的背地性是_。 (4)继续探究 : 一定强度的单侧光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影响效应的大小。某同学认为利用 上述实验中的关系即可作出判断 : 若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的效应大于地心引 力的效应。另一同学认为还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更准确、更形象地判断,请绘制实验装置图,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画出实验装置图: 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与地心引力对茎背

7、地性影响的效应相同。 b.若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小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 性影响的效应。 c.若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大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 性影响的效应。 9.(2018江苏如东高级中学高三期中)某兴趣小组选择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不同植 物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取刚萌发的黄豆、赤豆各 60 粒,分别随机分为 6 组,每组 10 粒。 取 12 个培养皿,在培养皿底部垫上滤纸,分为两大组,一组放置黄豆,另一组放置赤豆, 分别编号 1、2、3、4、5、6。 在1号培养皿中喷洒适量清水, 26号喷洒等量的2.5510

8、8 g/L、 2.55106 g/L、 2.55104 g/L、2.55102 g/L、2.55 g/L 的2,4D 溶液。 将培养皿放在阴暗处培养,每天定时喷洒相应浓度的 2,4D 溶液。5 天后测量胚轴的长度 并计算胚轴平均生长量。 实验结果:各组胚轴平均生长量如下表(单位:cm) 组别123456 黄豆芽0.691.361.611.190.120.06 赤豆芽0.500.5110.530.5920.5320.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需将培养皿放在阴暗处培养的目的是_ _。 (2)为了 5 天后能得到胚轴的生长量,需要在实验开始前测量_。 (3)2,4D浓度为2.55102g/L

9、时, 对黄豆芽、 赤豆芽胚轴生长的影响分别是_。 (4)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豆芽中对生长素类似物(2,4D)更为敏感的是_。 (5)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_。简要说明理由: _ _。 10.(2018洛阳高三上学期期中)为研究乙烯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理, 研究者以拟南芥幼苗为 材料进行实验。 (1)实验一 : 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经不同处理的培养液中培养,_幼苗 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如下表: 组别 植物激素及处理 浓度(M) 根伸长区细胞 长度(m) 1对照175.1 20.20ACC108.1 30.05IAA91.1 40.20ACC0.05IAA44.2 (

10、注:ACC 是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 是生长素。) 实验结果说明_ _。 (2)实验二: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 ACC 的培养液中培养,12 小时后测定幼苗 根 中 生 长 素 的 含 量 , 实 验 结 果 如 下 图 所 示 。 据 图 分 析 , 可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_ _。 (3)拟南芥幼苗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_方式向下运输,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在 作用方式上的相似之处是_ 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精析答案精析 1.A 根据对照组(0 浓度)与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对比, 原方案中的 2,4D 溶液的浓度均促进 鸭跖草生长,不能体现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A 错误

11、;为了节约成本、节省时间,本实验 需做预实验,且每组 2,4D 处理时间一致,每组栽培条件相同且适宜,B 正确;本实验的实 验原理是利用鸭跖草和水稻对 2,4D 的敏感性不同,即鸭跖草对 2,4D 浓度变化的敏感度 比水稻高, C 正确 ; 由于所做的实验浓度范围内, 还没有出现促进作用的拐点, 所以要探究 2, 4 D 对水稻田间鸭跖草防治(抑制生长)的合适浓度,应提高 2,4D 溶液浓度再进行实验,D 正确。 2.A 据图可知,X 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清水组)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小,说明 X 浓 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 A 项正确 ; Y 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杨树侧芽生长

12、量大, 说明 Y 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的生长,但生长素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不能促进 细胞分裂,B 项错误 ; 该实验设置的浓度太少,只能确定杨树侧芽在已知三个浓度中,Z 浓度 条件下相对生长量最大,但不能确定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C 项错误 ; X、Y、Z 三个浓度中,X 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说明 X 浓度最大,但是 Y 和 Z 浓 度大小不能确定,D 项错误。 3.B 据图可知,处理有叶枝条时,生长调节剂 X 比营养素对插条的生根具有更大的促进作 用,A 项错误;单独用生长调节剂 X 处理,无叶枝条生根效果不明显,有叶枝条生根明显, 用生长调节剂 X

13、和营养素处理,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生根数相差不大,据此推测有叶枝条可 能会产生与营养素有类似作用的物质,B 项正确;生长调节剂 X 对无叶枝条生根的促进作用 不明显,C 项错误;营养素对两种枝条的生根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D 项错误。 4.A 根据生长素的促进作用随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 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该范围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浓度超过一定值后会表现出 抑制作用, 且抑制作用会随浓度升高而越来越明显。 故可以确定 X 的浓度最大, 但无法确定 Y 和 Z 浓度的大小,A 项错误 ; 由题图可知,Z、Y 两种浓度下侧芽生长量要比空白对照组的大, 可推知

14、 Z、 Y 浓度的甲对月季茎段侧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而 X 浓度下侧芽生长量比空白对 照组的小,进而可推知 X 浓度的甲对月季茎段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体现出该激素作 用的两重性,B、C 项正确;顶端优势就是由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相当于图中的 X 浓度,D 项正确。 5.D 根据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叶尖部位合成的生长素能向叶柄运输,促进叶片脱落,且近 基端生长素浓度越高,远基端生长素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叶片脱落,说明加速脱落叶片的叶 柄内, 生长素从远基端向近基端的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的主动运输过程, 需要消耗能量, A 正确;乙图显示,近基端生长素浓度越高,远基

15、端生长素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叶片脱落, 说明离层区、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决定了叶片是否脱落,B 正确;正常生长的幼叶 其叶柄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基端,以维持叶片正常生长而不脱落的状态,C 正确;根 据上述分析可知,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叶柄近基端可使叶片加速脱落,D 错 误。 6.C 由表中数据可知,和 0.05 mg/L 相比,浓度为 0.1mg/L 的细胞分裂素和吲哚丁酸的促 进作用都明显减弱,但和浓度为 0 的对照组相比仍然促进生根,故没有表现出两重性,A 项 错误;在浓度为 0.05 mg/L 和 0.1mg/L 的赤霉素的作用下插条没有生根,和浓度为 0 的对照 组

16、生根相比,可推知赤霉素起抑制生根的作用,B 项错误;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在 最适浓度时最佳,低于最适浓度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高于最适浓度时随浓度增加而减 弱甚至出现抑制作用,故推知促进沙枣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 0.05 mg/L 和 0.1mg/L 之间,C 项正确;由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植物激素浓度不同对植物的作用可能相同,也可能 不同,D 项错误。 7.D 从图示看, 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浓度青霉素、 脱落酸(ABA)对胚芽鞘切段伸长的复合影 响,自变量是青霉素、脱落酸的浓度;青霉素浓度为 0 时,随着 ABA 浓度的增大,胚芽鞘切 段的伸长量减小,说明 ABA 可抑制胚芽鞘切

17、段的伸长,而随着青霉素浓度的增大,这种抑制 作用减弱,说明青霉素与 ABA 具有拮抗作用 ; 由图示可知,与经 103 ppm ABA、10 ppm 青霉 素处理后的胚芽鞘切段相比,经 102 ppm ABA、1 ppm 青霉素处理后胚芽鞘切段的伸长量较 小。 8.(1)单侧光 地心引力 (3)地心引力 单侧光作用 地心引力和单侧光共同作用的结果 (4)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茎水平生长 b.茎表现出背地生长 c.茎表现出 向地生长 解析 依图示信息可知,植物横放时,茎背地生长与地心引力、单侧光有关。将植物放在黑 暗条件下(即排除单侧光的影响时),若植物也能表现出背地性,则说明受地心引力的影

18、响。 要判断地心引力和单侧光对茎背地性影响效应的大小,可以依据弯曲角度与 2的关系。 若2,则该强度的单侧光的效应大于地心引力的效应。还可以从近地侧给予光照,依 据茎生长弯曲情况进行判断。 9.(1)排除光照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胚轴的初始长度 (3)抑制、促进 (4)黄 豆芽 (5)能 低浓度的 2,4D 促进胚轴生长,高浓度的 2,4D 抑制胚轴生长 10.(1)测量并记录 乙烯和生长素都抑制根的生长,两者共同作用的抑制效果增强(更显著) (2)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的含量和乙烯的含量是呈正相关的 (3)主动运输 不直接参与细 胞代谢、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解析 (1)实验一

19、: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的 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 烯)、 IAA(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 测量并记录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 ; 由第一组分别与第2、 3 组实验对比可知:乙烯和生长素都能够抑制根的生长;第 4 组与第 2、3 组实验对比可知:与 单独处理相比较,两者共同作用时抑制效果增强。(2)据图分析,ACC 的浓度越高,幼苗根中 生长素的含量越高,所以可得出乙烯通过促进生长素含量增加来影响根的生长,即在一定范 围内, 生长素的含量和乙烯的含量是呈正相关的。 (3)拟南芥幼苗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在作用方式上的相似之处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