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1605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13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商鞅之死(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自主思考“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利于秦国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富国强兵的秦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拓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三 变法的历史局限 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商鞅变法在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商鞅变法未能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自主思考商鞅变法局限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阶级立场决定了变法措施必然体现和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其主张加强对百姓的统治;商鞅变法是对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的全面实践。,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材料研读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

3、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秦国似乎比任何其他国家更具备适宜于实行彻底变革的条件。变革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将从前隶属于贵族家庭的农民变成新国家经济与军事力量的基础。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互动探究 根据材料,说明战国策与中国社会史对商鞅变法成功原因的分析是否相同。 材料解读:材料一是历史文献,强调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推行了较为全面彻底的变法,秦国实现富国强兵。材料二是学者著述,是对历史史料的提取和深入分析,谢和耐认为变法成功的原因是秦国有适宜变革的条件,其变法举措顺应了时代潮流,最为关键的是解放了农民。两者都认为变法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

4、,但对成功原因的分析的侧重点有所差别。 参考答案:二者侧重点不同:战国策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主要在于变法措施全面、切实有效,涉及社会诸多方面。中国社会史则强调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时代要求相一致,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重用并支持商鞅变法,成为变法的坚强后盾。 (3)措施全面且切实有效。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并且相互配合。 (4)态度坚决且取信于

5、民。商鞅严厉打击守旧贵族的抵制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使变法内容深入人心。 (5)注重舆论宣传功效。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与守旧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6)有利的社会环境。秦国国君权力相对集中,民风质朴和尚武精神充斥等因素为变法提供了有利条件。,探究点一,当堂检测,探究点二,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材料研读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互动探究 你认为上

6、述材料对商鞅的评价是否客观?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解读:材料反映的是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天资刻薄”“少恩”“恶名”等词体现了作者对商鞅的态度。这主要是从个人角度分析和评价商鞅,没有依据历史作用和影响进行评价,有失偏颇。,探究点一,当堂检测,探究点二,参考答案:材料从道德角度和商鞅个人性格方面进行评价,有失偏颇。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为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服务,采用严刑峻法是法家的必然选择,反映出当时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探究点一,当堂检测,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1)产生原因: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商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使变法不可避

7、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法家追求功利,鼓吹严刑峻法,这也使商鞅变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2)评价:商鞅变法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是那个时代最为彻底的变法运动,它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前进,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商鞅变法功不可灭。,探究点一,当堂检测,探究点二,1.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劄记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

8、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思路解析:回答“社会关系变化”,结合材料中“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可以看出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措施作答即可,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探究点一,当堂检测,探究点二,参考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

9、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探究点一,当堂检测,探究点二,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西汉会要 材料二 自秦孝公用商鞅计,乃隳(毁)经界,立阡陌。虽获一时之利,而兼并逾僭兴矣。 通典食货一 (1)材料一、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认同材料对商鞅废除井田制的评价?简要说明理由。,探究点一,当堂检测,探究点二,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认识。第(1)问,根据两则材料概括归纳即可。材料一认为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导致土地兼并;材料二认为商鞅“立阡陌”,导致“兼并逾僭”。第(2)问,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史观正确分析商鞅变法的措施。要注意从时代背景入手,明确土地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能因为土地兼并的存在就否定商鞅变法的历史进步性。 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造成了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 (2)不认同。伴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并非是商鞅变法导致的历史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