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天津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课时2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6909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37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天津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课时2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届天津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课时2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届天津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课时2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0届天津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课时2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0届天津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课时2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天津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课时2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天津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课时2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ppt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2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经济状况: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2)思想基础: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指导思想: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3-,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

2、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方针: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4-,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二)经济体制改革,-5-,知识点一,知识点二,-6-,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1)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3、制。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7-,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意义 (1)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微点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四个转变 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平均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4、-8-,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创办经济特区 1.设立 (1)1980年我国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我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影响: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9-,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三

5、)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 1.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2.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四)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建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特点: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10-,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五)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

6、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3.地位: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六)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11-,主题,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解读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中共十八

7、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摘编自林毅夫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同样重要,-12-,主题,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13-,主题,解读 (1)根据材料一“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等信息,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计划经济体制

8、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 (2)材料二从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由“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得出突破旧体制,探索新体制。,-14-,主题,材料运用 (1)材料一论述了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是什么。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提示:问题: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区别:资源配置

9、方式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注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示: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突破旧体制,探索新体制。,-15-,主题,史论归纳 1.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及实质 (1)特点 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 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2)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16-,主题,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

10、比较 (1)在性质上的相同之处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都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在经营管理上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基本实现了两权分离。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在经营管理上使原来的集中劳动变成了分散劳动,把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和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处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把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17-,主题,(3)在分配方式上的相似之处 农村在实现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劳

11、动收入“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地,剩下都是自己的”。劳动收入同农业生产的最终结果直接挂钩。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在分配上,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8-,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起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集中管理,随着经济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 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4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19-,(2)从特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

12、合。具体表现为: 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作用。,-20-,(3)从实践意义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速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有利于促进社会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适

13、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21-,2,3,4,1,6,5,1.(2018课标全国,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解析,-22-,2,3,4,1,6,5,2.(2018海南单科,13)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

14、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答案,解析,-23-,2,3,4,1,6,5,3.(2017课标全国,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解析,-24-,2,3,4,1,6,5,4.(2017北京文综,18)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A.工商业社会主义

15、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解析,-25-,2,3,4,1,6,5,5.(2016课标全国,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解析,-26-,2,3,4,1,6,5,6.(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