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六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9082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六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六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六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六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六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六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六含解析人民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质量检测(六)(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昆明高三调研)有学者认为,夏小正内容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农业著作,主要记载蚕桑、畜牧、渔猎、采集等生产活动。学者们对夏小正的不同认识说明()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研究角度不同使历史认识出现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历史认识不可信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解析:选B。材料中的两种认识,一种是从夏小正整体内容上进行分析的,说明它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另一种是从夏小正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记载上进行分析的,说明

2、它是一部农书。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导致其历史认识出现差异,故B项正确。2(2019马鞍山模拟)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戈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B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C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D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解析:选A。从图中可以看出,画面中既有射猎、捕鱼的场景,也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景,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图中没有手工业生产的场景,故B项错误;从图中看不出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等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故C项错误;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以土地私有制为主,故D项错误。3(2019衡水中学联合考试)宋代农民在从

3、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解析:选B。据材料“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小雇佣劳动”可知农民以副业的方式从事小规模经济活动有利于农业的自给自足,故B项正确。4(2019福州质检)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的整体位置向南移动约二百到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B长城沿线居民向中原地区陆续迁移C中原王朝对边疆的

4、统治力日益削弱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解析:选A。题干中“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和长城的南移,说明这些南移之前的区域已经不适应农耕经济了,故A项正确。5(2019广州模拟) 四川湖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317017341112920浙江江西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海南上海香港1562241103985241上表为宋代各地书院的数量情况表(单位:个)。该表说明当时()A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比较繁荣B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C政府选拔官员以南方人为主D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解析:选A。由材料中表格信息可知,宋代南方书院分布明显多于北方,此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南方经济发达推动

5、文化繁荣,故A项正确。6(2019齐齐哈尔模拟)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C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解析:选A。夏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集体耕作,农民称臣、人、众、野人,秦汉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了维护个体小农经济,农民称夫、仆,魏晋时期有大量的地主庄园,豪强地主的庄园内有大量田客、部曲,宋元时期,租佃关系盛行,农民称佃客、庄客、农户,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故A项正

6、确。7(2019东北育才学校高三联考)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解析:选A。材料中显示了在制瓷中使用匣钵技术使瓷器质量得到极大提高,说明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8(2019清华大学高三诊断)明代中后期,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范围扩大B区域经济

7、分工特点明显C官营手工业生产水平高D经济的重心进一步南移解析:选B。根据“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可知明中后期不同地区手工业特色不同,区域经济分工特点明显,故B项正确。9(2019乌鲁木齐模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一规定可以说明()A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B小农经济的巩固C激发工匠生产积极性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选D。“量其劳力,日给钞贯”,用货币取代原来的实物,使工匠能方便使用自己的劳动报酬,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故D项正确。10(2019广安、遂宁等四市诊

8、断考试) 图一、图二为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示意图。其变化()A表明金银开采数量增加B表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C说明纸币使用范围有限D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解析:选D。由北宋中期“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可见金银、铜钱成主要货币,主要用于流通领域,且出现纸币,这与商业贸易直接相关,故D项正确。11(2019深圳模拟)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渊中。”这客观上有利于()A行省制度的推行B民族的平等交流C丝绸之路的复兴D西欧城市的兴起解析:选C。“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渊中”指的是元朝在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设置了驿站,

9、往来世界,就像在自己国内一样,A、B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西欧城市的兴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2(2019天津十二区县模拟)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年)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A实行闭关政策 B开放“海禁”政策C发展福建海洋渔业 D采取抗倭安民政策解析:选B。由材料中“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可知因为“海禁”,沿海居民失去生活来源,导致矛盾激化、社会动荡,所以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

10、12分,共37分)13(2019衡水金卷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止,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些域外国家或地区的物产,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甚至还有一些如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是,就整体过程而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色彩。这是一种进步文明向不太进步地区的自然辐射,是一种高势能文化向低势能文化渗透与浸润的自然过程,基本上是各国间的和平、和谐发展。第二个阶段,大

11、致自清朝初年至其覆亡止。此一时期,虽然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中外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除了西方国家的商人不断来华以外,诸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家的关系。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材料二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它先后打败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代,成为“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

12、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 摘编自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大致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世界市场的异同。(13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色彩”得出西汉到明初中国处于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地位,中华文明通过自然辐射影响周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统治阶级积极实行对外贸易政策;根据材料一“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得出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材料

13、一“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家的关系”得出西方国家主动来华和西学东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相同点,结合两者对世界联系的推动和文明的传播来分析。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从主导国家、交往方式、作用及影响等方面归纳。答案:(1)西汉到明初中国处于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地位;中华文明通过自然辐射影响周边;中国政府大多采取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而明清时期中国逐步落后世界;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或被迫开放的态度;西方国家主动来华,西学东渐历程逐渐加深,西方侵略中国。(2)同:均加强世界联系,传播先进文明。异:“丝绸之路”为中

14、国处于主动地位,大多为和平交往方式,各种文明和谐发展,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但始终没能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世界市场以西方为中心,各国通过武装拓殖,争夺霸权,强制输出西方文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14(2019衡水中学全国统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其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一直争议不断,很多人对其是否到过中国存疑。马可波罗生前曾面对亲友的责难,表白绝无言过其实,其所见异事“尚未说到一半”。1995年,英国学者吴芳思(Frances Wood)著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否认其到过中国;1999年,中国著名元史专家杨志玖出版马可波罗在中

15、国,确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论争的主要问题大体为: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有无直接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马可波罗书中没有提及长城、筷子、茶叶、中医(如针灸)、汉字、印刷术、妇女缠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书中的许多中国地名用的是波斯语名等。有人从争辩双方的学术背景方面进行了论证,几乎中国所有蒙元史学者都认可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英国学者吴芳思是否认派的代表,其不是研究蒙元史的专家,只是中国问题的研究者。据刘大年历史学理论的建设问题等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释。(12分)(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释须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确定选题角度,本

16、题可从认可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否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及史学论证等方面选题;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搜寻相关历史信息例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释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历史阐释必须有丰富的史料支撑。阐释: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之所以成为争论已久的话题,其重要原因是缺乏丰富的史料支撑。因为历史研究必须对史料做出充分的研究,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中国学者的观点遭到西方学者的质疑,是因为缺乏令人们信服的丰富史料。中国是有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但在浩若烟海的史籍中,只有个别学者找到了说服力不强的零星记载,游记中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

17、事物,如中国日常喝的茶、经常使用的汉字等都无记载。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的争论可以看出,历史研究和解释说明了“孤证不立”的道理。示例二论题:马可波罗到过中国。阐释: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他在中国生活多年,其回忆录反映了他到过中国的经历。他有关中国的大量记载是不可能凭想象编造出来的。他的游记并不是历史学家的历史考察报告,只是一位长期在中国生活过的商人的回忆录。因此,不能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著作来要求他。书中无长城的记载更证明了他到过中国。马可波罗生活年代大致为元朝,此时的秦汉长城因多是土堆的,多已毁坏,其遗迹一般不易找到,我们现在所见长城是明代所修,他是不可能看到的。因此,马可波罗是到过中国的。示例三论题:马可波罗未真正到过中国。阐释:马可波罗是著名的旅行家,他的游记记载的中国的情况是失真的。中国是有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但在浩若烟海的史籍中,只有个别学者找到说服力不强的零星记载。游记中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如中国日常喝的茶、经常使用的汉字等都无记载,秦以来修建的长城也无记载。中国学者都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是其民族感情的一种体现。马可波罗游记很可能是旅行家粉饰虚构之作,是道听途说的记载。因此,马可波罗未到过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