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32 汉代儒学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8330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90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32 汉代儒学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32 汉代儒学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32 汉代儒学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32 汉代儒学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32 汉代儒学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32 汉代儒学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32 汉代儒学 .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第3232讲讲 汉代 汉代儒学儒学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真题体验 -2-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1.从考查趋向看,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强调儒学的发展历 程,体现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2.从社会热点看,董仲舒在儒学理论上的创新,对当代中国政治意 识形态、改善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积极 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3.从预测角度看,会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考查儒家思想对统 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真题体验 -

2、3-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考向一 汉代儒家思想的文化传承 1.(2016课标全国,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 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 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A项 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比 论语更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 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项正确;秦始

3、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 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真题体验 -4-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本题是“老酒装新瓶”,在素养立意的前提下,没有直接考 查儒家的思想主张,而是考查儒学思想的历史传承。本题提示我们 在解题时要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 判。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真题体验 -5-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考向二 儒家思想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2.(2014课标全国,25

4、)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 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 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题干反映的是对占有亲子和养子财产罪名的变化,没有涉及亲子与养子的 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对待养子与亲子的态度趋同,但不表示 与亲子的血缘关系淡化,故B项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员,养子与亲子财 产同样体现宗族利益,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西晋时对私拿养子财 产的处理方式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分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 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

5、项正确。 答案解析 关闭 D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真题体验 -6-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考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内涵,是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命题的突出特点。课标全国卷中 以儒学为考查内容的试题,大多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融入了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知识必备 -7- 教材补遗黄老哲学 战国时期形成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 为创始人,故名。黄

6、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 道家思想为主,发展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法、儒、 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 治”。“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1)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2.影响 (1)“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2)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

7、鉴 知识必备 -8- 二、罢黜百家 1.背景 (1)“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过程 (1)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 (2)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等。 (3)董仲舒的“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4)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地位开始提升。 3.评价 (1)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 的自由发展。 (2)积极: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于民族历史文化 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

8、史为鉴 知识必备 -9- 概念阐释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1)“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儒学思想 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其思想是人和自然在 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 和谐。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2)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范,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 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 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 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 鼓励。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

9、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知识必备 -10- 三、太学的出现 1.性质: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意义 (1)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改变了权贵垄断官位的情形,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 臣民的工具。 (2)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3)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主题聚焦 -11- 主题一主题二

10、 王霸糅合王霸糅合汉代没有真正做到罢黜和独尊汉代没有真正做到罢黜和独尊 材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帝国确立主导意识形态的现实 需要,是政治“大一统”的必然结果。但统治集团的标榜、口号是一 回事,而其政治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不仅武帝本 人没有真正做到独尊与罢黜,武帝之后,儒学也未获独尊,百家也没 遭致罢黜。整个汉时乃至历代所有帝王君主,其治国施政的策略和 手段一贯都是王霸兼用、儒法并采的,儒术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 际所起的作用。 摘编自余治平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虚与实 论汉帝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最初确立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

11、史论以史为鉴 主题聚焦 -12- 主题一主题二 【史观新解】 传统观点认为,汉帝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统一来维护 政治统一。材料则指出汉代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做到“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史论形成】 封建统治者在选择和确立指导意识形态方面,只允许是一元的, 不应该也不能是多元的。于是,汉代将儒学作为帝国的指导意识形 态,并作为其维系统治的标榜与旗帜。但统治者在进行具体的政治 实践时,根本没法也没有必要只恪守一门一派的政治路线。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主题聚焦 -13- 主题一主题二 (1)百家罢黜非常有限 史记

12、龟策列传说:“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 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司马谈的 论六家要旨,仍将儒者视为诸家之一,并列论述,用相同的标准 评说是非得失,甚至对道家的崇尚远过于儒,但是并没有受到来自 官方的责罪。作为两代“领校秘书”的刘向、刘歆父子,更是“讲六 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汉书楚元王传刘 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也没有将儒家经典特立独行,而只 作为百家之一来看待。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主题聚焦 -14- 主题一主题二 (2)治国施政“儒表法里” 儒学一尊,在

13、一定意义上似乎已经成为服务于政治统治、赢得民 众信任的标榜、旗帜与口号。史记封禅书直接指出了尊儒的 目的是“颇采儒术以文之”,可谓一语中的。用儒只不过是装点门面、 粉饰太平,而骨子里所渗透着的则是法家的思想精髓。汉元帝见父 皇用人“多文法吏”,并且还“以刑名绳下”,曾建言:“陛下持刑太深,宜 用儒生。”而宣帝则意味深长地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非古今,使人眩于名 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汉书元帝纪)法家思想几乎或隐或显 地贯穿于两汉政治的始终。不仅是汉时,几乎历代所有的帝王君主, 其治国施政的手段都是“儒表法里”。王霸兼用,儒道并采

14、,是通行法 则,是一贯的策略和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几乎从来就没有 真正实现过“独尊儒术”。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主题聚焦 -15- 主题一主题二 (3)任用人才兼取众家 推行罢、尊运动的汉武帝本人在用人方面并没有只依于儒学一 家,群臣当中不乏黄老与法家之流。“学黄老言”“好清静”的汲黯,官 至主爵都尉,位列九爵。根据汉书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 人物以及“不学亡术、暗于大理”的霍光也受到重用。司马谈、司 马迁父子,尽管“其是非颇缪于圣人”,但仍相继被拜为“太史令”。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

15、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主题聚焦 -16- 主题一主题二 对点训练 1.(2018宁夏育才中学第二次月考,2)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 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汉书元帝纪中汉宣帝 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这体现了( ) 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 C.西汉时法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D.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霸道”即法家思想,“王道”即儒家思想,题干中汉家制度“以霸王道杂之”说 明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故A项正确;汉宣帝强调“霸王道杂之” 并非抨击儒家

16、思想,故B项错误;西汉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只是兼用 法家思想,C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材料仅体现汉代统治者兼用儒法思想, 并没有兼采百家之长,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主题聚焦 -17- 主题一主题二 儒学独尊儒学独尊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材料一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 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 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 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 响。

17、摘编自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 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 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 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主题聚焦 -18- 主题一主题二 【读史攻略】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主题聚焦 -19

18、- 主题一主题二 【史论形成】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 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 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 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 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 成为2 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

19、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主题聚焦 -20- 主题一主题二 对点训练 2.(2019百校联盟摸底考试,4)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 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 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 ) 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B.崇尚天人合一 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 D.主张君权神授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 渐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体现的是大一统的伦理观,故C项正 确。材料没有涉及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君权神授思 想、故A、B、D三

20、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诠释史论 -21- 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诠释史论 -22- 对点训练 3.(2018河北廊坊期中,12)汉武帝感兴趣的是“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的“君权神授”理论,并不是对“阴阳灾异”学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汉 武帝对“君权神授”理论感兴趣的原因是它强调了(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性B.以礼义来教化人民 C.王权的权威性和神秘性D.以王权限制了神权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人与自然

21、的和谐性是道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以礼义来教化百姓的是儒家 思想,不是阴阳五行理论,故B项错误;“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君权神授”理 论体现了王权的权威性和神秘性,故C项正确;“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君 权神授”理论表明王权来自于神权,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诠释史论 -23- 二、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思想内涵: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 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具有“杂家”色彩,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不 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 (2)与当

22、政者的关系: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 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3)地位: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 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 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 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诠释史论 -24- 2.联系 (1)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 (2)新儒学正是在对先

23、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 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诠释史论 -25- 对点训练 4.(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25)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罕言 天道的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 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董仲舒此举意在( ) A.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 B.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 C.糅合道家、阴阳家的理论 D.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不同,弥补了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是董仲舒 新儒学

24、的作用,不是其目的,故A项错误;题干中“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 而下的人道”,推知提升儒学地位不是董仲舒的意图,故B项错误;董仲舒儒 学糅合道家等其他学说的理论,只是一种手段,非目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 “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说明意图服务于当时汉朝由“消 极无为”到“积极有为”的现实需要,故D项正确。 答案解析 关闭 D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 -26- 【典例剖析】汉代是儒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 异道,人异论,百家殊

25、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 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 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 官学之外,并且以优厚的礼节聘请了数百名儒生。这就是有名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 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 -27- 材料三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

26、人有一致的信仰,让 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 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 其功当多于过。 摘编自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背景。 根据材料二,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一思想主张的基本含义? (2)材料三对董仲舒思想是怎样评价的?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 -28- 参考答案:(1)背景: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匈奴为患;阶级 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威胁中央集权,需要以 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

27、治上的统一。 基本含义:要运用政权的力量禁止其他各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并 进”,确立儒家在官学和朝廷政治中的地位。 (2)评价:认为其功大于过,独尊儒术使国人有共同的信仰、目标 和共同的利益(有利于思想统一)。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 -29-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 反映的思想主张是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产生的政 治背景是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匈奴为患;阶级矛盾、民族 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

28、矛盾交织。第二小问“含义”,根据材料二“汉 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 罢黜”得出要运用政权的力量禁止其他各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并进”, 根据材料二“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以优 厚的礼节聘请了数百名儒生”得出确立儒家在官学和朝廷政治中 的地位。第(2)问,根据材料三“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 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可知作者认为独尊儒术使国人有 共同的信仰、目标和共同的利益,有利于思想统一;根据材料三中 “其功当多于过”,可知作者认为其功大于过。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第第32讲 汉代儒学讲 汉代儒学 真题体验知识必备主题聚焦诠释史论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 -30- 情怀链接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对今 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 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但这种做法对形成中华民族尊 师重教、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也有积极作用。 (3)“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