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2.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0082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2.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解析:选C材料的意思是郑庄公不但不履行诸侯的义务,没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甚至还打伤周天子,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表明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故C项正确。2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2、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解析:选B西周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并非依据姓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姓代表共同的血缘关系,氏区别血缘亲疏,而共同血缘及血缘亲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姓氏的来源及作用,与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晋升制度无关,故C、D两项错误。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所谓“天”就是天理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D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解析

3、:选C材料所述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任天者定),可以防止贵族权力争夺引起的纷争,维持贵族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争乃不生),故C项正确。4(2019扬州质检)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轮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解析:选B西周实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秦朝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5(2019扬州调研

4、)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宗法观念的弱化 B中央集权的强化C风俗观念的演化 D社会治理的僵化解析:选B材料强调编户齐民,没有强调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村落命名非族姓化,表明中央集权加强,故B项正确;风俗观念不是本质体现,故C项错误;集权的强化体现对社会治理的强化,而非僵化,故D项错误。6(2019无锡一模)某同学在上大学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

5、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A西周 B秦朝C汉初 D元朝解析:选C西周时期是分封制,故A项错误;秦朝是郡县制,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时期行政区划中有郡县设置,也有分封的王国和侯国,根据所学可以判断是汉朝初年,故C项正确;元朝是行省制度,故D项错误。7(2019镇江一模)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以阿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至元十一年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为首的荆湖行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A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 B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C已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 D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解析:选D从

6、材料中“讨伐李璮”“平南宋”可知行省制度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故D项正确。8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解析:选A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故A项正确。9西汉至魏晋时期,门下省内多杂用阉人,负责“执虎子(尿壶)、唾壶”等,做的事情非常不堪,民间讽刺侍从出身的人往往称之为“持虎子者”

7、,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央集权扭曲了官场风气 B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C士人道德沦丧的时代风气 D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门下省主要是皇帝的侍从,地位低下,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说明皇帝重用侍从以削弱大臣的权力,这是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故B项正确。10(2019南京高三调研)旧唐书穆宗纪载:“(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C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相

8、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解析:选A“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表明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故A项正确;给事中应隶属于门下省,因为门下省具有审核权,故B项错误;给事中只有封还诏书的权力,而没有否决权,故C项错误;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皇权至上,故D项错误。11(2019徐州检测)明朝大学士李东阳上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亦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A内阁只是内侍机构 B宦官职掌裁定权C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D丞相制度被废除解析:选C内阁是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9、宦官掌权,故B项错误;不管是内阁还是宦官专权都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故C项正确;丞相制度被废除也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故D项错误。12(2019盐城一模)“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解析:选D该机构是清代的军机处,它的建立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13(2019南京质检)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

10、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曰: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不能看出()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给事中有封驳权。结合唐代三省制,拥有审议、封驳权的是门下省,故A项符合史实。唐代门下省的五品官给事中有封驳权,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滥用皇权的制约,D项符合史实。给事中只有封还诏书的权力,而没有否决权,给事中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故仍体现了皇权的独尊,故C项符合史实,B项错误。1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

11、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 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 40062561淳熙十年15 00062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解析:选A解试合格者人数增加,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录取比例变小,说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显著增加,也就是说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增加,故A项正确。1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

12、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解析:选D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出身卑微的读书人为了入仕,刻苦读书,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故选D项;官员的文化素养和能力是两个概念,故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选官制度沿革下的官员道德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自由投考与排除世家子弟入仕矛盾,故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5分)16(2019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

13、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材料二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元代的丞相很

14、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6分) (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

15、度的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的省略号分层,概括其层意即为影响所在;第二小问,结合三公九卿的相关内容说明秦朝中央官职的设置。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省略号分层,概括其思想,然后再加以说明。第(3)问,据材料三前两句话分析其原因所在。第(4)问,从君权与相权的权力的变化中分析。答案:(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2)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实施);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于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