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855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统筹理主干线索(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重建并日益完善。线索(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和实践了“一国两制”的理论。线索(三):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第一次建交热潮,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彰显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

2、正常化,中日建交;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开展新型区域合作。高度析高考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以平等的身份融入世界,参与国际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昌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正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发展,以自己的繁荣促进世界的繁荣,以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发挥着大国建设性的作用。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新中国的政治建构、共和国的外交风云等是本专题的热考点。复习备考时,一方面,要沿着历史长河的演变梳理中国的政治建设,将古代、晚清以及新中国成

3、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有效结合起来,贯穿古今,以认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伟大意义,为当下时代的抉择做出历史注脚;另一方面,要理解共和国外交从小外交走上大外交,从小舞台走上大舞台,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明确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国致力于做负责任的大国,继续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人类相互依存的日益加强,全球治理的重要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同,它既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主题,也成为一个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和“坚持权利和义

4、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作为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指导原则与任务提出,表明了对全球治理的高度重视。考点一新中国的政治建构高考真题聚焦考法拓展教材的宽度(2018全国卷)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命题者说转换命题视点冷点变热点,涉及之前高考较少考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注重唯物史观分析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的内容,认识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

5、的变化的关系。隐含社会热点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解析:选C根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可联想到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材料中法制建设的提出说明法制建设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并未说明法制建设的制度化,A项错误。新政权的组建工作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这与题目时间不符,B项错误。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是在改革开放后,与题目时间不符,D项错误。横展纵深提能1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体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

6、性质,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显著特征是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2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概括为:(1)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法制的阶级性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

7、置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2)民主法制建设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服务。(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要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抓好立法、司法、普法、执法与守法的每一环节,同时把民主法制建设与制度建设、人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5)立足中国国情,批判的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对台湾问题的认识(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8、2)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3)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4)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岛内“台独”势力的阻碍;国际反华势力。考点二共和国的外交风云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转换思维的角度1(2018全国卷)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

9、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命题者说历史情境新中国成立之前,建交条件、步骤、时机皆由自己决定的历史新情境。能力立意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外交与清朝、国民党政府的屈辱外交有着根本区别。家国情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解析:选A题干反映了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国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可以积极争取”“不急于争取承认”“也可以等一等”,说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项正确。“放弃”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当时新中国还未成立,美国还未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C项错误。中华

10、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0月,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考法(二)延展知识的长度2(2016全国卷)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命题者说经济“搭台”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重变化。政治“唱戏”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的原理与历史史实的联系。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情况。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

11、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较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转向反对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借此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于是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上升的情况,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故C项错误。横展纵深提能1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原则。(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4)加强同第三世界

12、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1)根本原因: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政权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外交政策制定的首要目的和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2)上层建筑即国家政权的性质,特别是阶级属性(意识形态)。(3)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4)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即国际形势的变化。3中、美、苏“三角关系”的阶段特征及其成因(1)第一阶段美国孤立和敌视中国。原因是美国奉行称霸世界的政策,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中苏关系由友好到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

13、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来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造成中苏关系恶化。(2)第二阶段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这一时期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3)第三阶段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特别是在美国售台武器等问题上双方矛盾突出,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其原因是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典例1(2018全国卷)阅读材

14、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

15、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规范解答第一步:审

16、设问、明方向,确保答在范围内第二步:析材料、联知识,确保答全要点第(1)问第一小问:“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分析保分点宋朝:惩恶扬善,道德教化明清:宣讲“圣谕”是主要内容宋朝为民间组织明清时期由地方政府组织推行高分点考生在回答此问时,往往会分别列举宋代和明清乡约制度的相关内容,很容易忽视乡约制度的变化,即由什么到什么,从而导致失分。在组织答案时,要特别注意求答语的指向,而不能仅仅依靠材料简单归纳第(1)问第二小问:“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分析保分点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高分点经济的稳定、人伦秩序的稳定有利于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社会治理回答本问时,一是

17、要注意回归“主题”基层社会治理,二是要注意条理,即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去认识和理解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这样就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条理清楚的好印象,得高分第(2)问:“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分析保分点救亡图存,说明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高分点时人的认识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隐含了“西方民主思想在国内的传播”这一背景1909年,这一时间信息定位于清朝晚期,此时清政府为自救,开展了自上而下的“新政”认知的深度和视野的宽度是回答本问的关键。答题时一是要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二是要回归历史现场拓展视野,方能得高分。因此,阅读材料不要局限于材料本身,依托材料发散思维是关键第(3)问:“村

18、民自治的意义”分析保分点乡村治理的创新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高分点回答本问时要注意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有助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第三步:组织答案要点化、条目化,确保条理规范(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背景: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意义: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

19、,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典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时间事件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0年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1984年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4年派遣警察部队赴海地维和2008年派出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2011年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2016年举办G20

20、杭州峰会综观大事表中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规范解答第一步:材料分类、化大为小提炼观点本题为观点论证题,作答的关键在于明确论题。解题的技巧是对所给材料中的重大事件进行分类,从而提炼出论题。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合作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派遣警察部队赴海地维和;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等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积极参与地区

21、性合作组织活动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派出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举办G20杭州峰会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第二步:亮明观点,列举史实条理作答示例一:论题: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合作。阐述:自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1980年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1984年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96年中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平利用原子能,为防止核扩散发挥重要作用;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积极

22、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全球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因此,中国以联合国为舞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示例二:论题: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阐述: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世界和平;1980年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为全世界裁军工作做出表率;1984年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96年中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平利用原子能,为防止核扩散发挥重要作用;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2001年中国倡导成立上海

23、合作组织,加强区域政治经济合作,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因此,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专题跟踪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重庆三模)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做主新时代的到来解析:选A在重大节日突出“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使之“合法化、神圣化”,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24、,故A项正确;B、D两项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与之后重大节日突出国家形象符号无关,故B、D两项排除;材料中的措施与国际影响力无关,故C项排除。2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做主的主题。这是为了()A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B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C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D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解析:选B1953年夏提出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53年下半年”“宣传人民当家做主”可知,1954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

25、会,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故B项正确;朝鲜战争为国内的发展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并非人民当家做主,故C项错误;1953年“一五”计划刚刚开始,“重大成就”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3(2019届高三德州统考)新中国某法律规定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指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该法律承认多种所有制并存,同时也明确“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这部法律是()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 D1982年宪法解析:选B根据材料“新中国某法律规定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指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该法律承

26、认多种所有制并存”,这与1954年宪法的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4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C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解析:选A材料中体现的是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肯定,即肯定人权,故A项正确;材料跟人文主义精神无关,而且人文主义不是中国的一贯追求,故B项错误;材料保证公民的权利,没有呈现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是公民拥有对主权的使用权,材料呈现的是对个人权益的尊重,故D项错误。5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

27、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有人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选B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其他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中“群众路线”不符,故A项错误;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己选举基层领导的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和人民当家做主,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选举代表,代替民众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自治制度,故D项错误。6(201

28、8山西六校联考)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理论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解析:选C材料体现不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的是大陆与台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可知两岸达成直航,密切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故D项错误。71952

29、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解析:选C1952年新中国依然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且由材料“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说明当时中国依然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首次提出,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当时新中国在坚持“一边倒”的前提下,积极谋求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体现了

30、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故C项正确;全方位多边外交是在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8(2018资阳三模)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美国捏造谎言,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地区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大力制造他国对中国的恐惧和怀疑。符合此次会议主旨的是()A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寻求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C探索亚非人民的联合自强D为港澳回归寻求国际支持解析:选C“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表明是亚非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就已经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错误;寻求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指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故B项错误;亚非会议探索亚非人民的联合自强,故C项正确;亚非会议与港澳回归无关

31、,故D项错误。9(2018保定摸底)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该局面的出现()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解析:选D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这些国家与中国建交之后,故A项错误;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B项错误;1971年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生产力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中国与上述9国建交,得到其支持,这有助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D项正确。10(2018石家庄二中期中)下列图片反映出()A中国重视与亚非拉国家

32、的关系B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外交发展C外交政策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D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发挥积极作用解析:选C加拿大属于北美洲,不属于拉丁美洲,故A项错误;“1973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了极大地阻碍,故B项错误;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毛主席提出“一条线、一大片”,题目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外交政策调整的成效,故C项正确;在外交中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了话语权,此时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发展大受影响,D项表述言过其实。11(2018云南一模)1979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

33、关系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B共同维护世界和平C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 D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解析:选B“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故B项正确。12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A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C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解析:选D我国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是主导,故A项错误;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

34、心的多边外交,不是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无关,故C项错误;我国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河南八市测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正德十一年,葡萄牙人用廉价的商品如镜子、别针、干果、胡椒、香料等换取中国人的茶、生丝、瓷器、绸缎以及黄金、宝石、珍珠等贵重物品,获利可达二十多倍,故葡人趋之如鹜,这些贸易均未得到中国政府准许,属于走私贸易。葡萄牙使团通事火者亚三通过贿赂武宗宠臣江彬,得以陪侍向喜玩乐的武宗,亚三依仗武宗宠溺甚为骄横不法。留在广东的葡人

35、,则“筑室立寨,掠买良民,为久居计”。正德十五年底,御史丘道隆首请逐葡使臣,御史何鳌亦提出尽驱葡人的建议:“乞悉驱在澳舶及番人潜居者,禁私通,严守备,庶一方获安。”此疏得到允准。葡萄牙利用“兵械独精”、“海外诸番无敢与抗”的军事优势,于嘉靖二年(1523年)发动西草湾之役,明军奋力抵御,杀敌35人,生擒42人,大获全胜。西草湾之役给葡萄牙人以沉痛打击,是中国人民在反抗殖民者历史上取得的第一次辉煌的胜利。摘编自李为香葡萄牙侵占澳门的历史回顾材料二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总理代表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中华人民共

36、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门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而澳门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得以保留并延续。摘编自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葡萄牙侵占澳门的历史背景及手段。(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澳门回归的意义。(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葡萄牙人用廉价的商品如镜子、别针、干果、胡椒、香料等换取中国人的茶、生丝获利可达二十多倍”“贿赂武宗宠臣江彬,得以陪侍向喜玩乐的武宗”等信息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

37、料一“这些贸易均未得到中国政府准许,属于走私贸易”得出走私贸易;根据材料一“葡萄牙使团通事火者亚三”得出派遣使臣;根据材料一中的“通过贿赂武宗宠臣江彬,得以陪侍向喜玩乐的武宗”得出贿赂官员;根据材料一“葡萄牙利用兵械独精、海外诸番无敢与抗的军事优势,于嘉靖二年(1523年)发动西草湾之役”得出发动战争。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葡萄牙海外贸易发展快;与东方贸易获利巨大;明朝政治腐败,沉浸在盛世迷梦之中。手段:走私贸易,派遣使臣,贿赂官员,发动战争。(2)意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保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并使其社会和经济

38、方面的特色得以保留并延续;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14(2018滨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19491958年护照中的外文先后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6位印刷号码,护照签发量不大,多前往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防伪手段几乎为零19591978年逐渐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法文两种文字。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19781990年这一时期护照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护照号码也逐渐升至7

39、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第一个高潮。1980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签证条例,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护照的颁发管理19902000年中国护照逐渐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也由7位升为9位2000年以后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来一次新的高潮,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0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对申领护照的当事人和相应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2012年5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已迈入全数字化的新时代据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等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

40、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解析:首先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我国护照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如:护照签发的数量由少变多(护照号码由6位到7位再到9位,签发数量的高潮);因私护照所占比重增大(20世纪60、70年代因私护照几乎为零,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私护照不断增多);护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防伪手段、电子护照);护照的管理更加规范(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停滞、护照条例、护照法)。再结合史实说明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答案:趋势一:护照签发的数量由少变多(护照号码由6位到7位再到9位,签发数量的高潮)。历史原因: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计

41、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比较封闭,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政治上强调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公民出国受到严格限制,同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有限,护照签发量不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发生改变;政治上中国逐步实行全方位外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多,对外联系日益增多,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趋势二:因私护照所占比重增大(20世纪60、70年代因私护照几乎为零,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私护照不断增多)。历史原因: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比较封闭,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政治上强调

42、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公民出国受到严格限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发生改变,自费留学、出国旅游等日益增多,公民因私出国逐渐增多。趋势三:护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防伪手段、电子护照)。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对护照的制作成本投入也相应增加;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对外开放,特别是留学、探亲、旅游等因私出国潮的涌起,持用伪假护照现象增多,为预防犯罪行为,护照的防伪手段也应不断提高;为使出入境更加便捷。趋势四:护照的管理更加规范(护照制度建设

43、基本停滞、护照条例、护照法)。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重点在发展经济,各项制度建设并不完善;“文化大革命”期间,“左”倾错误导致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随着护照签发数量的增多,护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加,需要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趋势五:护照的对外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苏联东欧、俄文改为法文、前往世界各国有效)。历史原因:20世纪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大多前往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20世纪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20世纪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