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71429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政治发展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经过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形成。(3)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

2、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4)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5)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6)新时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题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2筹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筹建新的国家

3、政权事宜。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3)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作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准备。,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

4、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两大原则。(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5、。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法律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2社会秩序: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3民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4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四)新时期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1法制建设(1)措施法制建设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针。加紧全面立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2民主制度(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982年,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1984年,中华

7、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二、“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一国两制”的实践1背景:改革开放以后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2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注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辩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拓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

9、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价值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辩基层民主选举不等于村民自治。基层民主选举是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而村民自治应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容。拓“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打破两岸隔绝关系

10、(20世纪80年代)(1)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2)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2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突破(20世纪90年代)(1)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3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0年以来)(1)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拓“九二共识

11、”,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这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重难点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解读注意图片中的两处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处于最顶端;没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之后作为统一战线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史料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

12、政治建设主要是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摘编自张荆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探究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史料主要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建设反映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建设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提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

13、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系统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色1本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2特色(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14、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3)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三)唯物史观中国不采取西方民主制度的原因 (1)从历史看:西方民主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教训)。(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民主制度。(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西方民主制度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相抵触,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从经济基础看:西方民主制度与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15、,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5)从历史发展规律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比西方民主制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重难点二祖国统一大业史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史料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反分裂国家法探究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

16、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适当的方式”实际上是指以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指出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绝不容许外国插手表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任何分裂台湾的方式都是绝不允许的(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说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反国家分裂法制定的目的。提示立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台湾问题为中国内政问题,绝不容许外国插手;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主要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

17、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系统认知“一国两制”构想的特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解读无

18、论是“国”中右下方的一点,还是“China”的“i”上的一点,两则漫画都把台湾看做是中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领土,少了台湾,中国领土就不完整了,所以漫画充分表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系统认知推动和阻碍祖国统一大业的因素(1)阻碍因素国际反华势力推行“以华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全球化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台独”势力采取“公投制宪”、渐进式“台独”、去中国化等。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2)有利因素两岸人民同宗同祖、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

19、同心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为我们的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条件。切实可行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历史依据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关系的缓和,经济合作的交流等。随堂巩固训练1(2014江苏高考)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读懂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

20、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材料中的新闻报道发表于1953年,说明当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李大娘当选为人大代表说明当时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做对选A2(2015安徽高考)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读懂共同纲领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历史文献,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这一次的政协会议具有双重性质,既行使人民代表大会职能又具有统一战线性质,体现了代表的广泛性,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做对

21、选C3(2015江苏高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读懂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做对选D1美国史学家费正清

22、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解析:选A材料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甚至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权代表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2(2019资阳一模)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解析

23、:选C根据所学,新政权建立于1949年,与材料“1953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97年中共十五大,我国才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宪法制定的讨论关注,民意基础比较广泛,故C项正确;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3197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些规定()解析:选B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但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故B项正

24、确;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C项错误;新时期法制建设指导思想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故D项错误。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979年元旦,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此举的主要背景是()A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解析:选C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是中国统一政策的特点,不是背景,故A项错误;一个中国原则是在1992年达成的,即“九二共识”,故B项错误;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是中国宣布用和平方针解决台湾问题,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关系密切,故C项正确;“一国两制”

25、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D项错误。5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解析:选C“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可知材料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美关系正常化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对香港回归结果的认识,没有涉及政策问题,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的“香港已死”到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客观上说明了“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故C项正确;“香港回归祖国”主要是中英之间的关系,与美国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6、。课时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9重庆调研)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解析:选A材料在重大节日突出“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使之“合法化、神圣化”,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A项正确。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

27、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表明政协制度正式确立 D确立了政权组织原则解析:选B材料说的是宪法制定、文字改革中的协商模式,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充分听取各阶层的意见,满足各阶层的需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故B项正确;政协制度正式确立是通过1954年宪法,故C项错误;我国政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故D项错误。3(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

28、中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和苏联牢不可破的友谊,但却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A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即将结束B政协是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基本形成D政协组织的职能已被人大完全取代解析:选B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的结束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外交方针,我国的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因此服从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没有其规定,故B项正确;我国这时并未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说明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它仍是统一战线组

29、织,故D项错误。4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 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解析:选D新时期法制的不断完善体现在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设上,而题目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并未体现立法为民的原则,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反腐,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1999年我国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此时邓小平的强调推进了依法治国的决心,故D项正确。5(2019

30、怀化一模)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年宪法修正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述宪法修正案的出台()A反映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快B反映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C说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D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解析:选D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故A项错误;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没有体现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故B项错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是在1992年之后

31、,故C项错误;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故D项正确。6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A“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C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D“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解析:选A题干是说在1961年时,毛泽东已经就台湾问题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可以保留社会制度不变,这就说明此时“一国两制”思想已经萌芽,雏形已经出现,故A项正确;海峡两

32、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故B项错误;说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是错误的,建国后两岸曾经敌对,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故D项错误。7(2019山西六校联考)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理论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解析:选C材料体现不出“一国两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海峡两岸达成”,指代大陆与台湾,故B项错误

33、;根据材料“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属于两岸达成的经贸往来,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的态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5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包括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已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

34、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制建设材料二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由于它建筑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固。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摘编自李少玉17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

35、变化材料三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这是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摘编自许耀桐载北京日报2017年3月13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法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国时期实行法制改革的原因。(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对照材料一,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在法制改革中的不同之处。(8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加以

36、说明。(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省略号前后的信息从法律的制定以及法律原则、法律内容上来概括;第二小问,可以从中西方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三个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分别概括其表现;第二小问,前者注重吸收外来文明,后者注重继承传统,结合所学,中国的法制改革依旧在专制体制的框架下,而英国是限制王权,走向民主。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得出国家的强大在于制度的强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民主法制的改革,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

37、答案:(1)特点:确立了法制化发展方向,形成了法律体系,奠定了法律近代化的基础;以西方法律体系改造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不足。原因:民国政府维护自身统治的要求;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法律制度的优点对民国政府维系统治的启示。(2)表现:确立君主立宪制;构建法治的传统;议会下院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行政大权赋予首相;确立政党政治。(任答两点即可)不同:中国的法制改革注重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英国则重视继承传统;中国的法制改革没有摆脱专制体制的束缚,而英国则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观点: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

38、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推动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课题十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三大方针”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

39、础“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内容: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会议项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内容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成果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周恩来提出“求同

40、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恢复: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2)进程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97

41、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签署,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意义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有利于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拓“一边倒”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2)意义:“一边倒”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为根本出发点,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也标志着中国外交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注

42、“求同存异”的内涵(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2)“异”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注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3.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交联合声明。(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

43、的历史。揭开了中日关系的历史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全方位外交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活动(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4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5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辩中美关系的缓和不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因素

44、之一,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国家利益,这才是根本原因。联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仍是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拓“结伴而不结盟”,“不结盟”在于强调独立自主。拓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重难点中国的外交(一)史料探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史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

45、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探究结合史料一、二,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提出的依据突出表明我国外交淡化了意识形态,尊重不同社会制度,以国家利益为重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外交理念上分析原因所在。提示它突破了“三大外交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系统认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平等性: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