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89875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0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考点考点清单清单 考点一考点一 “师夷长技师夷长技”的主张的主张 (一一)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等,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成 为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二二)魏源与海国图志魏源与海国图志 1.主张主张:在海国图志中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2.作用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三三)中体西用中体西用 1.背景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2.代表代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 洋务派 。 3.主张主张 (1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 封建纲常伦理 作为国家安身立 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 建统治。 (2)“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践:创办了一批 近代企业 ,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 海军。 5.影响:迈出了中国 近代化历程 的第一步。 考点二考点二 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一一)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1.背景背景 (1)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 民族危机加深 。 (2)经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 奠定基础。 2.内容内容:变法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3、 3.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康有为 a.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打着 孔子 的旗号宣传维 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b.特点:将西方政治学说与 儒家学说 相结合。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兴民权、设 议院 、变法图存 的思想。 (3)严复 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 人民 。 b.借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阐明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二二)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1.起到 思想启蒙 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三考点三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一一

4、)背景背景 1.经济经济: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阶级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3.思想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4.直接原因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 尊孔复古逆流 。 (二二)兴起兴起 1.标志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 2.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阵地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 4.性质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 反封建 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三)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前期前期 (1)倡导 民主和科学 (核心内容),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 新道德 ,

5、反对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 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开始。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 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后期:宣传 马克思主义 。 (四四)影响影响 1.动摇了 封建思想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四考点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一)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6、背景背景 (1)国内: 新文化运动 的开展。 (2)国际:俄国 十月革命 的胜利。 2.表现 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 社会主义 旗帜 五四运动后 (1)李大钊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3)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 (二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 诞生。 重难突破重难突破 一、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一

7、、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 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发展为戊戌变法运动。 (3)救亡图存:体现了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性、妥协性。 2.成因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 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资产阶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西方资 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影响有限。 (2)主观原因: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

8、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 进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3)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 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经学大师,对儒家学说有深刻的研究和 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借助儒家思想来 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 二、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二、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亦称孔教),核心内 容为三纲五常。由于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需要,因而受 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找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 思想界出现了学

9、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 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因而,反 对封建主义,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以推翻封建专制统 治的精神支柱。 三、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局限性三、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局限性 1.特点特点 (1)它与当时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 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2)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3)以“科学”和“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 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4)抓住了要害,对当时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 空前彻底的批判。

10、2.局限性局限性 (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 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2)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如把 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 四、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四、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1.广泛性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这是由于外 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各阶级在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 2.普遍向西方寻找真理普遍向西方寻找

11、真理: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特点,只有义和团例 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 界,使人们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先 进、中国落后的现实。 3.层次性层次性: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学立宪到学共和。造成这一特点 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 地位的差异。 4.继承性继承性:后面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对之前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 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如地主阶级洋务派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二者是一致的,因而 是量变。而早期维新派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将之发展为 学习西方政治和经济,这就是质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