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热点链接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5637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热点链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热点链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热点链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热点链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热点链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热点链接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热点链接 Word版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热点链接(对应学生用书第106110页) 逆全球化冲击下的世界市场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印尼等新兴经济体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引发了发达国家的担忧,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抬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都是这股逆全球化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发达国家国际竞争力的相对衰落。美国发起了对中国、欧盟、日本等的贸易战,对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积极应对全球化面临的挑战。1.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2.两次工业革命和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形

2、成。3.中国近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市场的冲击。5.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6.从欧共体到欧盟。7.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反全球化浪潮的出现。8.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8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

3、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4、,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解析: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中“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可知,中国最早种植大豆;据“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可知,大豆的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从“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结合所学得出开发出各种豆制品;据齐民要术中的记载和唐宋时期的文献记载可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的推动。“作用”则要从微观民众食物来源和宏观中国农业发展两个角度作答。第(2)问,大

5、豆引入美国缘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大豆本身的优点也是其被广泛种植的原因;再从材料中福特公司对大豆营养价值的开发可知,科技进步也是大豆受到欢迎的重要因素。第(3)问,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积极意义”,可从世界文明交流、人类文明发展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

6、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2018安徽蚌埠二模)谈及“入世”,龙永图打比方说:“要参加奥运会篮球赛,不能一进球场就说:篮筐太高,是按西方人标准设定的,对西方大个子很合适,对我们不合适,得把那篮筐降下几厘米来适应我们,否则就是不公平竞争。这是不可能的,只能面对这个事实。”他意在强调()A.世界经济领域反霸权主义的重要性B.遵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必要性C.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可行性D.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解析:B材料认为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尊重现有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态度,这并不等于中国认可现行的贸易规则,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以

7、后的事情,B项正确。现阶段不改变现行贸易规则实际上是承认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A、C两项错误。现阶段遵守贸易规则不等于永远认可这些规则,不存在“依赖性”的问题,D项错误。2.(2018山东潍坊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19世纪40年代之前西方工业国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措施;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以后到19世纪70年代各国主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70年代各国又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以后至60年代末,美国率先提出和实施自由贸易

8、政策,主导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70年代以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又被各国逐渐采用。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支撑点,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竞争的激烈会不断实施贸易保护。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一般情况下,自由贸易政策是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时期的贸易政策,而贸易保护主义是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时期的贸易政策,由此,确定论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对外贸易政策。进行阐述时可以抓住英美两国的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答案:论题:

9、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对外贸易政策。阐述:工业革命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二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综上所述,国家经济实力薄弱时,往往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保护经济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强大时,往往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利用竞争优势发展经济。(其他论题如:国际环境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等也可)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创新中共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将创新放在了首位,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

10、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中国科技创新成就(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的主体,数学、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科技成就非凡;中国古代科技以实用性科技为主,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2)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等一批标志性成果。2.世界科技创新成就(1)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科技成就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牛顿建立了以实验为

11、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科技成就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各类电器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现代的世界科技成就20世纪以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18全国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

12、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解析:B材料中强调唐本草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多部官修本草,明代由朝廷颁行本草纲目,这说明我国药学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B项正确。我国古代药学早在原始社会已经萌芽,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因素,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汉代、唐代还没有出现宋明理学,药学的发展不可能受其推动。D项错误。1.(2018安徽蚌埠二模)1956年,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在政治上已经站在工人阶级方面每年都有大批的农民和学生变为工人,每年都有大批的工人、农民和他们的子弟变为职员和知识分子,每年都有大批的农民、学生、工人和职员变为士兵由此可知邓小平认

13、为()A.中国阶级差别已经不复存在B.“双百”方针执行效果明显C.知识分子结构发生重大改变D.知识分子阶层正走向消失解析:C从材料信息看,1956年,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已经与工人阶级趋同,其出身也逐渐从资产阶级转化为劳动人民,C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仍存在阶级,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项错误;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开始实施,B项错误;知识分子阶层并未走向消失而是在政治立场上绝大部分拥护工人阶级,D项错误。2.(2018广东汕头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

14、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浑天说认为全天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汉武帝对争议双方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定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接受检验,看谁更符合实际从而确定使用谁的历法。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由此,浑盖之争也拉开了帷幕。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太初历、浑天仪等天文仪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15、等材料二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世纪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1616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但哥白尼学说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儿、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年,教廷正式裁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1835年,白塞尔用精密仪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1)

16、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浑盖之争”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8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中西科技发展的不同特点。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可以归纳出时间长、规模大、影响远、重实践、少干扰的结论,根据所学可以归纳出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的特点。第二小问的解答注意构建答案的层次。最直接的影响是天文学和数学;制定历法的目的是服务于农耕,对农耕经济的影响是主要影响;对传统文化和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属于间接影响,也最为深远。第(2)问,“变化”是欧洲近代相对于欧洲古代,中世纪的科学服务于神学,是一种先验论的伪科

17、学;近代科学则逐渐脱离了神学的束缚,自成体系,是需要实验验证的真科学;“原因”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角度综合分析。答案:(1)特点:争议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规模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成就丰富;注重以实际测量方式进行检验(重以实践检验真理);学术争议较少受政治、宗教权威的影响;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促进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促进古代数学发展;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天文学与专制皇权结合更加紧密(加深了天人感应观念)。(2)变化:近代科技诞生;科学技术从神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建立了实验科学。原因:传统的科技存在的弊端;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教

18、会的统治和神学世界观;近代天文学革命等科学的进步;科学家的努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民主制度产生和发展,政治环境改善;建立专利制度奖励科技等。 调整人口政策,延续人口红利人口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是,人口增长过快也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国在实施了30多年的一孩政策后,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16年,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中国的人口政策发生重大转变。1.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2.中国北方人口的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3.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税收政策的改变。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和英

19、语成为国际语言。5.中国近代人口迁徙和中国劳工的流向。6.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海外移民。(2016全国卷,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

20、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解析:第(1)问,“人口膨胀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前半部分,按照句号,每

21、句归纳一个原因即可,注意将材料语言转换成教材语言,比如将“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概括成“精耕细作”。“人口膨胀的影响”结合材料从人地矛盾、环境恶化、社会矛盾等角度归纳即可。第(2)问,“主张”概括材料二即可,“评价”是难点,需要进行辩证地分析。既要对近代学者的主张进行整体评价,也要对每一位学者分别进行评价。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

22、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达西印度的所谓基督徒们,一般用两种主要手段摧残西印度各国百姓,一是通过非正义的、残暴的、血腥的战争;一是通过残酷的剥削压榨。”“在过去的四十年时间里,由于西班牙人极其残酷的血腥统治,有1 200万无辜的印第安人惨遭杀害,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足有1 500万人丧生。”拉斯卡萨斯西印度毁灭述略材料二(

2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土著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到乾隆年间人口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人口变化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清初和美洲人口的变化及其原因。第(1)问,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屠杀和经济压榨方面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疾病传播的原因。第(2)问,结合材料二的图表不难得出趋势。“原因”可以从高产农作物引进、政局、税收政策等方面归纳。答案:(1)欧洲殖民者的屠杀政策;残酷的剥削压榨;伴随欧洲人到来的疾病传播。(2)趋势:清初统计人口急剧增长。原因: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清初政局稳定;清初统治者政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政策)的转变,一方面

24、使得隐匿人口现象减少,统计人口增加;另外也使得人口出生率的增长。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的衰落,传统文化受到批判,一度成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二战后,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挖掘,如何利用历史上的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人们对优秀文化遗产的认同,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1.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2.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3.近代中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4.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5.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25、。(2018全国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C题干主要是讲到墨子一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即在几何、数学、力学、声学、光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贡献。这些成就是对日常生产、生活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思考,包括了墨子个人的经验,也包含了墨子观察到的其他广大劳动者的经验和智慧,如当时劳动人民使用的“桔槔”就体现了杠杆原理,C项正确。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不关注自然科学,故A项说法

26、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墨子在多领域的“碎片化成就”,不能说明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B项错误。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墨家多来自社会下层,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战国初期贵族阶级更多关心的是“政治领域的变迁”或“国之大事”,故D项错误。1.(2018湖北仿真模拟)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解析:B格物致知是探究事物原理,从中获得事物的“理”,自然科学也是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

27、,结合材料“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得出是格物致知的方法论,B项正确;自然科学是唯物主义世界观,A项错误。自然科学的目的是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不是明道德之善,C项错误;朱熹格物致知的目的不是求科学之真,D项错误。2.(2018四川南充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历史学者认为:现代化的历程就是西方化的历程,但是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又不能完全脱离本民族国家的优秀传统而全盘西化。否则就会产生传统与现代“脱节”而导致社会分裂或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阻碍现代化的正常历程。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与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8、)解析:材料中罗荣渠反对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观点,认为现代化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改革创新。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很多,比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在继承英国君主制传统上的创新;中国史的相关史实主要集中在将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比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等。答案:观点:现代化是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过程。论证:随着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既秉承了传统的王在法下,王权传统,又于近代建立了君主立宪和责任内阁制,实现了虚君制,促进政治现代化历程。中国近代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采用“中体西用”思想,既秉承了传统的政

29、教文化,又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变革政治制度,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可见,现代化的历程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不断改革创新,吸收外来先进文明,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的重大倡议。2015年至今,“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不断提速。“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

30、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1.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2.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的殖民扩张。3.近代前夜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4.新中国的外交。5.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2016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

31、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提出观点是解题的关键,在提出观点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该观点是否有较为丰富的所学知识作为论据,这是解答本题的重要技巧,从材料的

32、内容看,主要涉及佛教的传播,由此可以联想到“宗教的传播是推动人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史实”可以结合佛教传播对中印、中日关系的影响,天主教的传播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也可以进一步联系到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答案: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

33、供了条件。1.(2018河南郑州三模)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军、商互市时必须签订契约文书,一旦发生纠纷,官府凭契约文书裁决。这说明()A.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B.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稳定C.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D.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解析:B材料强调的是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置军市,加强对沿线的管理,维护西北地区社会边疆的稳定,而不是鼓励西域商业发展,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的制约,C项错误;通过材料军商签订的契约并不能说明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D项错误。2.(2018山西太原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就中

34、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材料二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

35、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 597.5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根据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20%。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贸易、生产加工

36、、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成因。第(1)问,实际上包括两个大的方面,第一是出口能力强的原因,包括中国产品质优价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第二是进口量小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农民的贫困。第(2)问,“新特点”实际要求回答改革开放时期的积极顺差不同于古代的消极顺差,从“积极”的角度寻找“新特点”;“成因”既要考虑内因,也要考虑外因,综合分析。答案:(1)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产品的稀缺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众消费能力较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任答4点即可)(2)新特点: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进口、出口双管齐下;出口项目与方式多元化;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积极主动拓展海外市场。(任答4点即可)成因: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任答5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