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7661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df(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板块板块1 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先秦、 秦汉秦汉 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阶段阶段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 (约约 公元前公元前20702070年年 公元前公元前771771年年) )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公元前770770年年 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年) )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公年公 元元220220年年) ) 特征特征 政治政治 王位世袭制、分王位世袭制、分 封制、宗法制、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度、世卿礼乐制度、世卿 世禄制世禄制 社会大变革

2、社会大变革, ,诸侯争霸兼并诸侯争霸兼并, ,国国 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宗法分封制宗法分封制 崩溃崩溃, ,中央集权制逐渐形成中央集权制逐渐形成, ,贵贵 族政治向官僚政治发展族政治向官僚政治发展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 立立; ;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权制度; ;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官僚体制取代贵族 制度制度; ;汉承秦制并不断完善汉承秦制并不断完善 经济经济 西周井田制为代西周井田制为代 表 的 土 地 国 有表 的 土 地 国 有 制、集体耕作、制、集体耕作、 工商食官制度工商食官制度 铁犁牛耕标志着生产力大发展铁犁牛耕标

3、志着生产力大发展; ; 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制逐渐确土地私有制逐渐确 立立; ;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逐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逐 渐形成渐形成; ;私营工商业兴起私营工商业兴起 实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 , 农耕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农耕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丝丝 绸之路出现绸之路出现 思想思想 文化文化 商代商代, ,甲骨文形甲骨文形 成成, ,贵族垄断了贵族垄断了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基础的基础; ;科技繁荣科技繁荣; ;诗经诗经和和 楚辞代表早期文学成就楚辞代表早期文学成就 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儒学成

4、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流; ;科技成就大量出现科技成就大量出现; ;中外中外 文化交流频繁文化交流频繁 主干排查主干排查 一、从一、从“天下共主天下共主”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1.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天下共主”的确立的确立 (1)(1)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2)分封制分封制 目的目的: :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内容内容: :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 作用作用: :周王室和诸侯国

5、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确立了周王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天下共主”的地的地 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疆域扩大。疆域扩大。 【深化理解深化理解】 理解理解“家国同构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家国同构”, ,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是宗法社会是宗法社会 的显著特征。的显著特征。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 ,是君主是君主, ,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也是宗族的大宗。其 他诸子分封为诸侯他诸子分封为诸侯, ,是臣子是臣子, ,也是宗族的小宗。也是

6、宗族的小宗。 “家家”是小是小“国国”, ,“国国”是大是大“家家”。“家国同构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 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2)(2)地方制度地方制度 郡县制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秦朝在全国推行秦朝在全国推行, ,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是我国地方这是我国地方 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3.3.商业商业 (1)(1)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末期: :以

7、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2)商朝商朝: :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2)(2)科学科学: :造纸术、造纸术、九章算术九章算术( (数学数学)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医医 学学) )和和氾胜之书氾胜之书( (农学农学) )等。等。 (3)(3)文学文学: :汉赋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汉赋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司马相如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赋司马相如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赋 作家。作家。 微专题整合微专题整合 专题一专题一从王权时代到皇权时代的转型从王权时代到皇权时代的转型 角度角度1 1 商汤以仁治国商汤以仁治国

8、 【典例典例1 1】 ( (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24,24) )据据史记史记记载记载, ,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张张 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设的罗网四面密实, ,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乃去其三面乃去其三面”, ,因此获得诸侯因此获得诸侯 的拥护的拥护, ,最终推翻夏桀最终推翻夏桀, ,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 ) A.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D.资

9、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解析解析:A:A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 ,最终推翻夏桀最终推翻夏桀, ,创立商创立商 朝朝”, ,说明商汤仁德打败了夏桀的残暴说明商汤仁德打败了夏桀的残暴, ,所以正确答案是所以正确答案是A;A;“有人捕猎有人捕猎”并不并不 代表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的经济活动代表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的经济活动, ,夏商时华夏族居民已经过上定居生活夏商时华夏族居民已经过上定居生活, , 农耕才是主要的经济活动农耕才是主要的经济活动, ,故故B B项错误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商朝建立后的政策材料没有涉及商朝建立后的政策,

10、 ,“注注 重生态环境保护重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材料主旨也不是材料主旨, ,故故C C项错误项错误; ;题干突出的是商汤打败夏桀题干突出的是商汤打败夏桀 是因为其仁德得到了诸侯的拥护是因为其仁德得到了诸侯的拥护, ,而非争夺资源而非争夺资源, ,故故D D项错误。项错误。 角度角度2 2 分封制促进文化交流与认同分封制促进文化交流与认同 【典例典例2 2】 ( (20172017全国全国卷卷,24,24) )周灭商之后周灭商之后, ,推行分封制推行分封制, ,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 都朝歌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 ,都奄

11、都奄( (今山东曲阜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封召公奭于燕, , 都蓟都蓟( (今北京今北京) )。分封。分封( ( ) ) A.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解析:A:A 试题围绕主干知识试题围绕主干知识“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展开展开, ,所涉及的三个封国所涉及的三个封国, ,分分 别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山东西南和北京别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山东西南和北京, ,这些地方相隔较远这些地方相隔较远, ,但

12、总体上位但总体上位 于东方于东方, ,是原来殷商文化的分布区是原来殷商文化的分布区, ,与来自西方的周文化不同。因此与来自西方的周文化不同。因此, ,将周王将周王 室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室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 ,有助于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并促进各地并促进各地 区对周文化的认同。所以正确答案是区对周文化的认同。所以正确答案是A A。而分封制对地方是间接控制。而分封制对地方是间接控制, ,战国战国 以后的郡县制才是直接控制以后的郡县制才是直接控制, ,所以所以C 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B B、D D两项的内两项的内 容容, ,故不选

13、。故不选。 角度角度3 3 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 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 【典例典例3 3】 ( (20132013全国全国卷卷,24,24) )在周代分封制下在周代分封制下, ,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 古显示古显示,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在 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 ) A.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

14、以维系的关键 B.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解析:C:C 材料中材料中“周代分封制下周代分封制下, ,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说明分封制下依说明分封制下依 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 ,而而“战国时战国时 期期, ,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其余墓葬无

15、明显等级差别”说明秦国墓葬说明秦国墓葬 突出体现君王的地位突出体现君王的地位, ,且其他臣僚墓葬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且其他臣僚墓葬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 ,综上所述分析综上所述分析 得出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得出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 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 ,故故C C项正确。由已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维系的关键项正确。由已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维系的关键 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 ,而非经济发展而非经济发展,A,A项错误。郡县制、项错误。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建立

16、意味着君主集大权于一身三公九卿制建立意味着君主集大权于一身,B,B项错误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礼崩乐坏, ,东方六国并非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东方六国并非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故故D D项错误。项错误。 【思维深化思维深化】 一、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至秦汉政治的多方面变化一、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至秦汉政治的多方面变化 项目项目先秦先秦秦汉秦汉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贵族分封制贵族分封制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 地方单位地方单位封国封国郡县郡县 地方基础地方基础血缘血缘地域地域 行政特点行政特点分权分权集权集权 官员身份官员身份贵族贵族官僚官僚 产生方式产生方

17、式世袭世袭任命任命 选官标准选官标准血缘血缘才能才能 任职时间任职时间终身终身任期任期 经济来源经济来源采邑采邑俸禄俸禄 高度集权高度集权尚未形成尚未形成专制集权专制集权 历史影响历史影响地方分权地方分权, ,易成分裂易成分裂维护统一维护统一, ,地方缺乏活力地方缺乏活力 实质实质贵族政治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官僚政治 二、从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理解制度的传承与创新二、从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理解制度的传承与创新 1.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础, ,具

18、体包括具体包括: : (1)(1)中国早期的中国早期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到周朝的到周朝的“天下共主天下共主”再到秦朝的再到秦朝的“个人独裁专个人独裁专 权权”, ,反映了决策权不断专制的趋势。反映了决策权不断专制的趋势。 (2)(2)商朝的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到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再到秦朝的再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 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的趋势。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3)(3)商朝的商朝的“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到西周的到西周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再到秦朝再到秦朝“焚书坑焚书坑 儒儒”, ,反映了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19、的趋势。反映了思想控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2.2.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吸收前朝制度精华的基础上创立的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吸收前朝制度精华的基础上创立的, ,发展发展 完善了前代制度完善了前代制度, ,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专题二专题二 角度角度1 1 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 【典例典例1 1】 ( (20182018海南卷海南卷,2,2) )汉书汉书云云: :“汉家承秦之制汉家承秦之制, ,并立郡县并立郡县, ,主有专己主有专己 之威之威, ,臣无百年之柄。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这表明在西汉( ( ) ) A.A.分封制度

20、退出历史舞台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秦汉政治制度的传承创新秦汉政治制度的传承创新 解析解析:C:C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与材料时间不符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故A A项错误项错误; ;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与材料时间不符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故B B项错误项错误; ;据材料郡县据材料郡县 制使得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主有专己之威, ,臣无百年之柄臣无百年之柄”, ,可得出郡县制

21、有利于维护皇权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故故 C C项正确项正确; ;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 ,官僚制度已经建立官僚制度已经建立, ,故故D D项错误。项错误。 角度角度2 2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典例典例2 2】 ( (20172017全国全国卷卷,25,25) )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 ) A.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22、D.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皇帝纪年皇帝纪年公元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汉高帝十二年前前195195年年1515郡郡 汉文帝十六年汉文帝十六年前前164164年年2424郡郡 汉景帝中六年汉景帝中六年前前144144年年6868郡、国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汉武帝元封五年前前106106年年108108郡、国郡、国 解析解析:C:C 汉武帝通过汉武帝通过“推恩令推恩令”等措施等措施, ,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使直接管辖的使直接管辖的 郡国迅速增多郡国迅速增多, ,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中央集权更加巩固, ,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基础和解除后顾

23、之忧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基础和解除后顾之忧, , 故故C C项正确项正确; ;汉景帝时汉景帝时, ,因削藩而引起因削藩而引起“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使诸侯王国与朝廷间的矛使诸侯王国与朝廷间的矛 盾空前激化盾空前激化, ,“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的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 ,此后汉武帝颁布此后汉武帝颁布“推恩推恩 令令”, ,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 ,所以汉景帝以后诸侯王与朝廷矛盾并不是渐趋激所以汉景帝以后诸侯王与朝廷矛盾并不是渐趋激 化化, ,故故A A项错误项错误; ;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 ,而非中央行政体制而非中央行政体

24、制, ,故故B B项项 错误错误; ;汉武帝时直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汉武帝时直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 ,结合汉武帝的集权措施结合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可知王国可知王国 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 ,故故D D项错误。项错误。 角度角度3 3 汉代外戚干政 汉代外戚干政 【典例典例3 3】 ( (20152015全国全国卷卷,25,25) )两汉时期两汉时期, ,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 ;若若 皇帝幼小皇帝幼小,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安宗庙, ,重社重社 稷稷”的的“汉家之制

25、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 ) A.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B.“家天下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观念根深蒂固 C.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解析解析:C:C 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材料可知两汉时期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材料可知两汉时期, ,皇帝的舅舅、皇帝的舅舅、 外祖父等权力较大外祖父等权力较大, ,这说明皇帝的母系亲属地位较高这说明皇帝的母系亲属地位较高, ,故故C C项正确项正确;A;A项项“皇帝皇帝 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依靠外戚抑制相

26、权”不符合材料不符合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的信息的信息, , 况且两汉时期况且两汉时期, ,抑制相权多通过设置中朝、设置尚书台等政治手段来完成抑制相权多通过设置中朝、设置尚书台等政治手段来完成, ,故故 A A项错误项错误; ;“家天下家天下”是指父系即刘氏范畴是指父系即刘氏范畴, ,而外戚是而外戚是“外人外人”, ,材料中没有体材料中没有体 现出现出“家天下家天下”之意之意, ,故故B B项项“家天下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观念根深蒂固”错误错误;D;D项项“刘氏同刘氏同 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 ,自从西汉

27、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自从西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实施实施“推恩令推恩令”后诸侯王势力大为弱化后诸侯王势力大为弱化, ,故故D D项错误。项错误。 【思维深化思维深化】 一、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一、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时期时期中央体制中央体制地方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选官体制 西周西周 家国一体家国一体, ,最高执政集团最高执政集团 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分封制分封制: :地方具有地方具有 较强独立性较强独立性 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 秦朝秦朝 首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首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权制度 实行郡县制实行郡县制, ,封建封建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官僚政治取代

28、贵族 政治政治 推行军功爵制度推行军功爵制度 西汉西汉 中外朝制首创在正式行政中外朝制首创在正式行政 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体制之外另设机构, ,以达以达 到分权的目的到分权的目的 由郡国并行到由郡国并行到“推推 恩令恩令”, ,专业的文专业的文 官构成统治机构的官构成统治机构的 主体主体 首创察举制、征首创察举制、征 辟制辟制, ,以儒传教以儒传教, , 选拔官员途径多选拔官员途径多 样化样化 二、汉代制度的特点二、汉代制度的特点 1.1.政治上政治上 (1)(1)统治集团更新统治集团更新: :“布衣将相之局布衣将相之局”形成形成, ,刘邦及其开国功臣大多出身低微刘邦及其开国功臣大多出身低微, ,

29、 在汉初形成了在汉初形成了“布衣将相之局布衣将相之局”, ,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 ,标志着标志着 春秋以来统治集团的更新大体完成。士人政府出现春秋以来统治集团的更新大体完成。士人政府出现, ,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时代, ,建立察举建立察举 制度和旨在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学制度制度和旨在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学制度( (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最终形成最终形成 了了“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的新局面。的新局面。 (2)(2)世家大族崛起世家大族崛起: :察举制的选官标准逐步从品德才能变为门第族望察举制的选官标准逐步从品德才能变为门第族望, ,

30、大族大姓大族大姓 通过左右社会舆论通过左右社会舆论, ,操纵选举操纵选举, ,增强了世家大族的力量增强了世家大族的力量, ,通经入仕通经入仕, ,形成了一批形成了一批 累世公卿的家族。累世公卿的家族。 2.2.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政策的调整 (1)(1)西汉初年西汉初年: :商贾势力的迅猛发展。商贾势力的迅猛发展。 原因原因: :汉初统治者政治上抑制商人、经济上不抑商业的政策汉初统治者政治上抑制商人、经济上不抑商业的政策; ;国家统一国家统一, ,社社 会安定会安定; ;关梁无禁关梁无禁, ,不收关税不收关税; ;吕后、惠帝时吕后、惠帝时, ,弛商贾之律弛商贾之律; ;地方官和诸侯地方官和诸侯

31、王优容商人王优容商人; ;汉文帝实行汉文帝实行“入粟拜爵入粟拜爵”, ,汉景帝废除商人不得为官的禁令汉景帝废除商人不得为官的禁令, ,提提 高了富商政治地位。高了富商政治地位。 影响影响: :商人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商人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 ,大商人甚至以财力同朝廷抗衡大商人甚至以财力同朝廷抗衡; ;富商大贾富商大贾 在致富之后兼并土地在致富之后兼并土地, ,造成大量小农破产造成大量小农破产, ,加剧了农民贫困化加剧了农民贫困化; ;诱使农耕者弃诱使农耕者弃 农经商。农经商。 (2)(2)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时代: :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 典型举措典型举措:

32、: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影响影响: :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抑兼并、摧豪强抑兼并、摧豪强, ,削弱了地方私家势力削弱了地方私家势力, , 维护了维护了“大一统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中央集权; ;大大强化了国家对私人工商业的控制。大大强化了国家对私人工商业的控制。 3.3.治国思想的调整治国思想的调整: :儒学成为封建王朝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官员的选拔儒学成为封建王朝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官员的选拔 以儒学为准以儒学为准, ,儒学成为统制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儒学成为统制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 4.4.法律建设法律建设: :汉武帝后汉武帝后, ,逐渐形成了

33、以儒学为主导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逐渐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导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并对并对 立法和司法活动起着支配性作用立法和司法活动起着支配性作用, ,其主要表现其主要表现, ,是董仲舒倡导的是董仲舒倡导的“引经决狱引经决狱” 之风的兴起。之风的兴起。 专题三专题三诸子百家对国家、社会秩序的思考诸子百家对国家、社会秩序的思考 角度角度1 1 平民阶层的代言 平民阶层的代言 【典例典例1 1】 ( (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24,24) )墨子墨子中有关于中有关于“圆圆”“”“直线直线”“”“正方正方 形形”“”“倍倍”的定义的定义, ,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对杠杆原理、声音

34、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 ,还有机械还有机械 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墨子墨子( ( ) ) A.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解析解析:C:C 题干主要是讲到题干主要是讲到墨子墨子一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一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 ,即在数学、即在数学、 力学、声学、光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贡献。这些成就是对日常生产、生力学、声学、光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贡献。这些成就是对日常生产、生

35、 活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思考活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思考, ,包括了墨子个人的经验包括了墨子个人的经验, ,也包含了墨子观察也包含了墨子观察 到的其他广大劳动者的经验和智慧到的其他广大劳动者的经验和智慧, ,如当时劳动人民使用的如当时劳动人民使用的“桔槔桔槔”就体现就体现 了杠杆原理了杠杆原理,C,C项正确。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不关注自然科学项正确。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不关注自然科学, ,故故A A项说项说 法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法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墨子墨子在多领域的在多领域的“碎片化成就碎片化成就”, ,不能说明不能说明 其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B,B项错误

36、。项错误。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 , 墨家多来自社会下层墨家多来自社会下层, ,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战国时期贵族阶级更多关战国时期贵族阶级更多关 心的是心的是“政治领域的变迁政治领域的变迁”或或“国之大事国之大事”, ,故故D D项错误。项错误。 角度角度2 2 先秦儒学的思想特点 先秦儒学的思想特点 【典例典例2 2】 ( (20152015全国全国卷卷,24,2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 ,往往称颂夏、商、往往称颂夏、商、 周周“三代三代”之美之美,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甚至希

37、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 A.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析解析:C:C 儒家学者在批评现实政治时儒家学者在批评现实政治时, ,以夏、商、周三代以夏、商、周三代“圣世圣世”作为对作为对 现实的评判标准现实的评判标准, ,以尧、舜作为专制君主的榜样以尧、舜作为专制君主的榜样, ,但儒家的精神实质并非返但儒家的精神实质并非返 古古, ,而是对现实的批判而是对现实的批判, ,以及对理想政治与社会的追求以及对理想政治与社会的追求, ,这影响

38、了后世儒者这影响了后世儒者 的价值观念。故的价值观念。故C C项正确项正确,D,D项错误。儒家学者的上述主张虽然充满了理想项错误。儒家学者的上述主张虽然充满了理想 化的色彩化的色彩, ,但他们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但他们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 策策, ,进行社会变革进行社会变革, ,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A,A、B B两项错误。两项错误。 角度角度3 3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 【典例典例3 3】 ( (20152015海南卷海南卷,1,1)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 ,

39、也相互影响。儒家与也相互影响。儒家与 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 ) A.A.重农抑商重农抑商 B.B.强调制度与秩序强调制度与秩序 C.C.厚古薄今厚古薄今 D.D.重视道德与人伦重视道德与人伦 解析解析:B: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知, ,就本质而言就本质而言, ,儒家和法家思想都是治世之道儒家和法家思想都是治世之道, ,所不同的是治世的方法和手所不同的是治世的方法和手 段。儒家注重等级和名分段。儒家注重等级和名分, ,倡导倡导“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在治国方面强调在治

40、国方面强调 “仁仁”“”“礼礼”, ,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以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以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法家法家 主张运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主张运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 ,强制臣民遵守国家制度强制臣民遵守国家制度, ,以稳定统治秩序。以稳定统治秩序。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都体现了强调制度与秩序儒家和法家的主张都体现了强调制度与秩序, ,故故B B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是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是 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 ,主要是由法家提出主要是由法家提出, ,故故A A项只符合法家项只符合法家; ;“厚古薄今厚古薄今” 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是儒家

41、的思想主张, ,法家提出发展的史学观法家提出发展的史学观, ,主张进行社会变革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反对反对“厚古厚古 薄今薄今”, ,故故C C项错误项错误; ;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 ,不符合法家的思想不符合法家的思想, ,故故D D 项错误。项错误。 【思维深化思维深化】 一、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 1.1.百家争鸣中的百家争鸣中的“争鸣争鸣” (1)(1)天人之辩天人之辩: :孟子认为人性与天命相通孟子认为人性与天命相通, ,人性、天性都有仁、义、礼、智的人性、天性都有仁、义、礼、智的 特质。荀子提出特质。荀子提出“明天人之分明天人之分”, ,强调天作为自

42、然的客观性强调天作为自然的客观性, ,同时同时“制天命而制天命而 用之用之”, ,突出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动性。突出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动性。 (2)(2)性善性恶之辩性善性恶之辩: :孟子是性善论者孟子是性善论者, ,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本善, ,品质之所以会变坏品质之所以会变坏, ,是环是环 境影响境影响,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3)(3)德治、法治之辩德治、法治之辩: :法家强调国君依靠国家权力实行法治法家强调国君依靠国家权力实行法治, ,道家主张道家主张“无为无为 而治而治”, ,顺乎自然顺乎自然, ,儒家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天下。儒家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天下。 (4)

43、(4)用兵寝兵之辩用兵寝兵之辩: :墨子墨子“非攻非攻”思想思想, ,并不是一概反对战争并不是一概反对战争, ,而是注意到了战而是注意到了战 争的正义性与否争的正义性与否, ,儒家强调政治因素与民心向背对战争的影响。儒家强调政治因素与民心向背对战争的影响。 (5)(5)义利之辩义利之辩: :孟子继承孔子思想孟子继承孔子思想, ,把义、利对立起来把义、利对立起来, ,荀子冲破儒家义利观樊荀子冲破儒家义利观樊 篱篱, ,将义、利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将义、利与社会现实相联系, ,认为对利的追求为人的本性认为对利的追求为人的本性, ,但要有度但要有度, ,用礼用礼 制约束欲望。制约束欲望。 (6)(6)“

44、富民富民”与与“富国富国”关系关系: :儒家推崇民富先于国富儒家推崇民富先于国富, ,富民与富国有机结合。富民与富国有机结合。 道家反对统治者干预人民的经济活动。法家以富国立论道家反对统治者干预人民的经济活动。法家以富国立论, ,虽重视富民虽重视富民, ,但是以但是以 充实国库、富国强兵、开疆拓土为目的。充实国库、富国强兵、开疆拓土为目的。 (7)(7)国家体制国家体制: :孔子心中理想模式为西周分封制下的政治体制与国家结构孔子心中理想模式为西周分封制下的政治体制与国家结构, ,通通 过亲疏、尊卑、贵贱、上下的严格划分来确立中央与地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过亲疏、尊卑、贵贱、上下的严格划分来确立中央

45、与地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道家主张松散的国家联盟道家主张松散的国家联盟, ,人民之间不相往来人民之间不相往来, ,法家主张专制集权法家主张专制集权, ,“事在四方事在四方, , 要在中央。圣人执要要在中央。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四方来效”。 2.2.百家争鸣中的百家争鸣中的“共鸣共鸣” (1)(1)诸子立论的中心议题为如何得到统治者重视从而治理国家诸子立论的中心议题为如何得到统治者重视从而治理国家, ,重整社会秩序。重整社会秩序。 (2)(2)诸子坚持己见诸子坚持己见, ,思想具有排他性思想具有排他性, ,主张思想统一为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主张思想统一为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 (3)(3)强烈的托

46、古心态强烈的托古心态, ,以古老的传统、先圣先贤的名号以古老的传统、先圣先贤的名号, ,增强本派学说的权增强本派学说的权 威性。威性。 (4)(4)普遍主张立君为民、天下为公。突出强调君主存在的前提在于有助于实现普遍主张立君为民、天下为公。突出强调君主存在的前提在于有助于实现 天下苍生的福祉和利益。天下苍生的福祉和利益。 3.3.百家合流百家合流: :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 ,表现为争鸣表现为争鸣, ,后期则主要表现为合流。后期则主要表现为合流。 (1)(1)理论上的合流。如荀子的礼法并施思想。理论上的合流。如荀子的礼法并施思想。 (2)(2)实践上的合流。当时的统治者出于

47、自身需要实践上的合流。当时的统治者出于自身需要, ,同时立几种思想作为治国的主同时立几种思想作为治国的主 导以及辅助思想导以及辅助思想, ,如汉代的外儒内法。如汉代的外儒内法。 二、儒、墨、道、法思想的本质二、儒、墨、道、法思想的本质 1.1.孔孟的以德治国方案的本质是道德救世。其途径是通过统治者及其附属的知孔孟的以德治国方案的本质是道德救世。其途径是通过统治者及其附属的知 识阶层榜样的力量识阶层榜样的力量, ,调动起人们心中向善的根基调动起人们心中向善的根基, ,使全社会都成为道德人使全社会都成为道德人, ,进而进而 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对外和谐。西周初年的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对外和

48、谐。西周初年的“礼治礼治”是他们心目中的德是他们心目中的德 治样板。治样板。 2.2.墨子的以爱治国方案的本质也是道德救世墨子的以爱治国方案的本质也是道德救世, ,不过他的道德不是孔孟的忠孝仁不过他的道德不是孔孟的忠孝仁 义义, ,而是全社会成员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之心。其途径是教育全社会成员都有而是全社会成员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之心。其途径是教育全社会成员都有 “爱心爱心”和爱的行动和爱的行动, ,建立政长系统和宗教信念以保证爱心的普遍实施建立政长系统和宗教信念以保证爱心的普遍实施, ,以爱维以爱维 护社会秩序护社会秩序, ,实现和谐。实现和谐。 3.3.老庄的老庄的“以道治国以道治国”方案的本质是理念救世。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们的方案的本质是理念救世。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们的 心理变化规律都必须遵守心理变化规律都必须遵守, ,不可人为的予以破坏不可人为的予以破坏, ,这是他们的基本理念这是他们的基本理念; ;为了追为了追 求人的精神自由求人的精神自由,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必须遵守, ,这是他们的另一基本理念。遵这是他们的另一基本理念。遵 守自然规律守自然规律, ,实现实现“风调雨顺风调雨顺”; ;遵守社会规律遵守社会规律, ,实现实现“国泰民安国泰民安”; ;遵守心理变遵守心理变 化规律化规律, ,实现实现“心态平衡心态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