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7907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81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pdf(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二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 理论成果 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PART 2 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 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 线索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之道。其 间,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从“师夷长技 以制夷”到“中体西用”,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从民主与科学再到马克思主义, 思想上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线索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革命和建设运动相结合,先后诞生了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2、,它们一脉相承,不断推动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发展。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主干整合 考点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特征发展历程 开眼看世 界(19世 纪四五十 年代) (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中国;中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 致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 (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特征发展历程 中体西用 (19世纪 6090 年代) (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 (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4)主张:自强、求富 (5)作为:创办军事

3、工业、民用工业 (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特征发展历程 维新思潮(19 世纪6090 年代) (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初步发展 (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 (3)阶级: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 (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 (5)影响: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特征发展历程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 民主与科学 (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 (2)代表:陈独秀 (3)阶级:资产阶级激进派 (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影响:猛烈地

4、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深化理解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阶级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参加的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 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他们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 和探索。 (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要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 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 (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制度(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再到思想文化(民主与科学)不断深入的历程

5、,对西方文化 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 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阶段清晰: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从维新变 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从 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从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5)发展曲折:各阶级或阶层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者的基 础上通过吸取教训来继承和发展。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1 河南大学刘克辉教授指出,

6、海国图志虽然没有要求国人学习西方制度, 但却为以后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思想材料。这表 明海国图志 ( ) 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海国图志为以后“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思想材料” 说明海国图志并不缺少近代化色彩,故A项错误;“没有要求国人学习西方制度” 说明海国图志没有突破传统的封建体制和道德的约束,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 涉及海国图志的全部内容是否系统与完善,故C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表明海 国图志继承封建科技思想,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2

7、 1896年译成的天演论中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920年,孙中山 则说,人类的进化原则与物种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 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据此可知,孙中山( ) A.政治主张与维新派不同 B.认识到中西文化间的差异 C.仍推崇儒家的政治理想 D.已经开始关注进化论的弊端 答案 D 解析 材料的内容是孙中山注意到进化论的弊端,没有说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与 维新派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孙中山注意到进化论的弊端,没有对比中西 方文化间的差异,故B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孙中山认识到进化论的弊端,没有体现 其推崇儒家的政治理想,故C项

8、错误;“人类的进化原则与物种进化原则不同,物 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 之用也”表明孙中山认识到进化论的弊端,故D项正确。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2.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社会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 洋务派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 化是主体,不可动摇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守旧派盲目自大;维护封建 统治的需要 维新派 借用儒家思想,使其为 我所用 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借 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 革命派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 髓来建设新文化 民主革命形

9、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 激进派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 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 想,应该革新 袁世凯利用孔子的学说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 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的需要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3 近代一些感时忧世之士主张“延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贱价出 售,以广流传,使咸识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然后诽谤之风息朝野一心,人无 间言”。下列主张属于“感时忧世之士”的是( )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C.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 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答案 A

10、 解析 材料中“感时忧世之士”主张通过翻译西方书籍,引导人们了解西方先进 科学技术,以回应朝廷内部反对学习西学的声音,可见这些主张属于地主阶级洋务 派“中体西用”思想。A项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符合题意;B项属于维新派教育 改革的主张;C项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D项属于革命派的主张。故选A。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4 1917年,国学大师钱玄同为重印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作序,称:“一千九 百多年以来学术史上一个大骗局,至此乃完全破案。铁案如山摇不动,万牛回首 丘山重,此书实在当得起这两句话,汉古文经之为伪造已成不易之定论。”他作 此序的宗旨是( ) A.古史辨析,科学求真B.

11、托古改制,宣传变法 C.动摇正统,解放思想D.倡导革命,维护民主 答案C 解析 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为宣传维新变法而撰写的,不是古史,故钱玄同为 其作序不是“古史辨析,科学求真”,故A项错误;钱玄同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主张民主共和,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思想的儒学,故钱玄同为康有 为视传统儒学为伪经的新学伪经考作序,也是为了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放 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汉古文经之为伪造已成不易之定论”没有涉及“倡导革 命,维护民主”的内容,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突破高考 考法1 通过社会现象,分析洋务运动期间社会观念的变化 典例1 2015全

12、国卷 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 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的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的侵略激起国人抵抗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时人对洋务派代表的看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题 干中,从事洋务的人物都被当时的人所讥讽,说明了这是不同观念之间的冲突,故答 案为A项。材料无法体现崇洋媚外,排除B项;C项是后人对洋务派的态度,与材料无 关;D项与题干无关。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变式1 晚清

13、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WhiteHouse”、国务书记“The Secretary of State”分别被官方汉译为“白宫”“国务卿”,并一直沿用下来。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B.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 C.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晚清时期中国将美国政府办公大楼译为“白宫”,将国务书记译 为“国务卿”,这种译法体现了一定的中国化特点,但不能体现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将美国政府办公大楼译为“白宫”是受了中国“皇宫” 的影响,将国务书记译为“国务卿”是受了中国封建统治中皇帝将臣子称为“

14、爱 卿”的影响,因而这种译法反映了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与西方 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中国对美国政府办公大楼和 国务书记的翻译,不能体现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法2 设置情境材料,通过对比正确理解进步思想的传播 典例2 2018全国卷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 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 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 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

15、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赫胥黎和严复的观点差异为切入点,考查严复的维新思想。本题考 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一是赫胥黎 主张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分开,二是严复主张把二者结合起来。 设问的角度是分析严复的意图。严复主张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紧 密结合,其意图要结合严复翻译天演论的背景分析。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 深,把进化论的主张应用于社会学,意在强调中国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挽救民族危 亡,故答案为D项。A项本身不符合史实,严复是社会学家,不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生物学家;B项为孙中山民主共

16、和的革命思想的作用,并非严复的意图,故除;“中 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主张,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故排除C项。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变式2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 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 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与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与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答案 B 解析 提倡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题干中“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 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和“民主与科学”不合,故A项错误;题干

17、中“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 高的一层”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 的解放,故B项正确;题干与“反对愚昧与迷信”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 新文学,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典例3 2017全国卷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 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谋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 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

18、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申报上登载的一则广告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史 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材料中,补脑汁广告在1913年以申报为平台,以善谋 国、善谋卫生为口号进行宣传,使得广大民众接受这一产品,反映出这一时期国人 对新思想的认可,故B项正确。题干时间为“1913年”,此时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展, 更谈不上影响广泛,故排除A。题干中未涉及改良社会风俗的内容,故排除C。这则 广告只是利用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并不能说明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故排 除D项。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变式3 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

19、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 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 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20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 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 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 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答案 D 解析 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属于学习西方器物这一层面,是第二次 “道器”观念突破的表现,不是题干中“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因素,故A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反对学习西方,清末实施“新政”是学习西方制度原因,

20、不是学 习西方文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都是学习西方制度 的原因,不是学习西方文化的原因,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增强,袁世凯独裁使资产阶级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文化,属于第三次思想解 放的原因,故D项正确。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主干整合 考点二 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成果发展历程 三民 主义 (20世 纪 初 20年 代) 旧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 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2)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

2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 导思想;但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 (1)提出: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变化: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等内容,民权的范围扩大 (3)意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成果发展历程 毛泽东 思想 (1925 1956年) 萌芽(国民革命时期) (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主张: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3)影响:

22、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开始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著作: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主张:“工农武装割据” (3)影响:开辟出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成果发展历程 毛泽东 思想 (1925 1956年) 成熟(抗日战争时期) (1)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主张: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3)影响: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 发展(解放战争时期) (1)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 (2)主张:指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总任务 (3)影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考点吃透 稳

23、拿满分 (续表) 成果发展历程 毛泽东思 想 (1925 1956年) 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1)著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主张: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两 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3)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成果发展历程 邓小平 理论(中 共十一 届三中 全会后) (1)酝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提出:1978年,邓小平发表讲话,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这个讲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 想 (3)发展:1982年,中共

24、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 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 (4)完善: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南方谈话”;1997年,中共十 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成果发展历程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20 世纪末21世纪 初) (1)酝酿: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创立“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 (2)提出: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 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 质 (3)发展:中共十

25、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 了进一步的阐述,使其形成系统、成熟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深化理解 1.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 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并推翻清朝的 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 平。 (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 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

26、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 革命的进程。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1 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 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 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 其田的土地制度。”上述材料中的两个“耕者有其田”( ) 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 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答案B 解析 前者是通过实行土地国有政策逐步解决农民土地问

27、题,后者是直接废除封建 土地所有制,二者内容不同,故A项错误;两者都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但后者较前者 更加彻底,是前者的发展,故B项正确;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耕者有其田”,不 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故C项错误;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耕者有其田”,能真正 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2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到1912年1 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 变说明 ( ) A.孙中山的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 B.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28、D.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1894年的“驱除鞑虏”到1912年的“五族共和”可知,这一转变说 明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认识逐渐完善,他认可了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故A项正 确;材料未涉及民权主义,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与题目不符,故 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标志性 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精髓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 解决的 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 道路及社会主义改 造和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

29、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 党 地位 指导革命和建设,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指导改革开放,使中 国人民富起来 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 国迈向小康社会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3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两个革命阶段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两个有机 构成部分,其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第一阶段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以中国无 产阶级为首领的由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结论出自(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 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故A项错误;据

30、材料“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由各个革命阶级 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结合所学可知,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在全面 阐发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上,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故B项正确;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新中国成立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国家 学说,故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时发表的关于新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的学说,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4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 系上,其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 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

31、,两人的义利观( ) 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B.各自具有片面性 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答案 A 解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的反映,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义利观 认识的不同,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故A项正确;“各自具有片面性”说 法错误,故B项错误;毛泽东的义利观是为了革命,故C项错误;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义 利观的观点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突破高考 考法 设置历史情境,考查三民主义的社会影响 典例 2014新课标全国卷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 大出风头以后,许多

32、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 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 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存在差异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答案C 解析 本题以近代军阀推行主义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四种势力都强调主义,其中三派为军阀,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 是为了扩大革命的影响,三派军阀则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材料中四种势力的 思想有很大差异,A项错在“思想趋同

33、”;这一时期的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不 能称其为军阀,故排除B项;孙传芳标榜的“三爱”不是三民主义,故排除D项;四种势 力均打着“主义”的旗号,说明民主思想已经为社会广泛认可,故答案为C项。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变式 1931年后,国民党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建构和推广“孙中山崇拜”。1935年, 孙中山诞辰六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多种 多样,政府和民间皆参与。 国民党纪念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 B.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C.树起孙中山大旗进行反帝反封建 D.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34、 答案D 解析 作为全国性的执政党,国民党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目的不可能仅仅是缅怀过去, 必然有其内在的、深层的政治意图,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不难得知,在当时的中国, 国民党早已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故B项错误;作为大地主、大买办利益代言人 的国民政府,不可能进行反封建斗争,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中给定的时间点1931年 和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国步步紧逼,国民党政府有必要通过 纪念孙中山先生来塑造国民政府反帝反封建的昔日光辉形象,以凝聚人心,号召人民 抵御外侮,故D项正确。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主题串讲 主题10 近代中西方思想的交融与碰撞 1.近代中国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

35、合 鸦片战争后,开始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的新时期。从林则徐、魏 源到洋务派,坚持在保存传统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为西方学说的传播提 供了方便。19世纪晚期以后,资产阶级倡导学习西方政治学说,在中西结合的基础上 改造中国文化。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 进一步扩大了西学的传入。在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形成了近现代中国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的重大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 发展和进步,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近代中国西学

36、东渐的整体认识 (1)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演进的四大特点 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救亡与启蒙相结合。 以向西方学习为主,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主流。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逐渐深入,中国社会对西方的文化制度经历了由 抗拒、排斥到逐渐接受,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每一次中国的探索都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并且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探寻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2)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两点影响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较为严重,而西学的传入是建立在西方列强对中 国的侵略及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之上的,这便利了西方列强在思想文化方面对中 国的渗透,给近代中国带来了灾

37、难。 西学东渐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 代社会的转型。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3.近代中西方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反思与启示 (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改革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与全盘西化 从双重文化危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如果把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比作 由上述环节组成的索链,那么可以这样认为:发展中的每一个文化环节,既保留了上一 环节遗留下来的痕迹和未了的任务,又孕育了下一环节行将到来的中西方文化冲突 与交融的种子。 (2)中国近代文化正是在新陈代谢中更替发展的。这个过程又是和先进的中国人 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过

38、程同步发展的,体现出学习西方文化从感性到理性、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从物质到精神、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不断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识 过程。社会实践的检验和救亡图存道路的筛选说明:必须从提高国民素质、改 善社会文化机制的高度来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来实现中国社会的根 本改造。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试练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欧洲一些文化哲学大师曾卑视中国文化。黑格尔就把中国哲学拒 斥于哲学之外;马克斯韦伯认为传统中国哲学是背离时代潮流的。西方人对中国文 化的态度自不必说,就连中国文人也难以抵挡这股潮流。胡适在对中西方文化进行 比较研究之后感慨中国处处不如人;

39、鲁迅则剖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 材料二 1737年出版的莱布尼兹哲学发展史中指出,莱布尼兹思想有两个源头, 一是西方的柏拉图,二是东方的中国哲学。1773年,霍尔巴赫在社会的体系中赞 综合突破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美孔子对政治与道德的结合,以至“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 功效”,他主张以德治国,要求“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汤因比和池田大作 研究发现,欲使破碎的世界整合,唯有靠中国而不是西欧或西欧化的国家,中国宗教世 界观中存在的人道主义,如佛教所具有的合理主义,道教顺其自然的直感,将使中国文 化为世界统一的文化主轴。 据王文科、白风城论中国文化哲学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整理

40、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文化遭到西方鄙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文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有何变化,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18世纪欧洲文化的影响及原因,说明“欲使破碎的 世界整合,唯有靠中国(文化)”的根据。 答案(1)原因:近代西方部分学者贬低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中西方冲突中,中国处于 劣势地位;进化论宣扬自然选择的淘汰机制,为当时西方鄙视中国文化提供了理论根 据。 (2)变化:从否定到肯定;从鄙视到景仰。 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为西方哲学的进步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了反 宗教神权、反封建王权的有力武器。

41、原因:欧洲割据动荡,人们渴望和平发展;欧洲饱受神权和王权压迫,期盼身心解放。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强调和谐,主张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有利于整合“破碎的世界”。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欧洲一些文化哲学大师曾卑视中国文化”得出,在近代, 欧洲文化哲学大师的排斥、鄙视;结合所学,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近代文 明的较量中,逐渐处于下风;同时,随着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的兴起,为西方鄙视中国 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方面的理论依据。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欧洲一些 文化哲学大师曾卑视中国文化”可知,学者否定、鄙视中国传统

42、文化;根据材料二 “莱布尼兹思想有两个源头,一是西方的柏拉图,二是东方的中国哲学。1773年,霍 尔巴赫赞美孔子对政治与道德的结合要求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 范。汤因比和池田大作欲使破碎的世界整合,唯有靠中国”可知,学者肯定、 崇尚中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国传统文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莱布尼兹思想有两个源头,一是西方的柏拉图, 二是东方的中国哲学”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为西方学者提供了新的思想源泉;根据材 料二“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也为启蒙运动时 期的欧洲反封建君主、反对教会提供了思想武器。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孔子对 政治与道德的结合”,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德治

43、,有利于反对欧洲的神权与王权统治;根 据材料二“欲使破碎的世界整合,唯有靠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因素,有利于 缓和欧洲的动荡与不安。第四小问,根据材料二“欲使破碎的世界整合,唯有靠中 国”,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试练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第一次接触是16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 时代到19世纪才开始。我们实在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明 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 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

44、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 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明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传统与将来 探究突破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 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 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变革、发展。 论证: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开始反思自身的缺陷, 逐渐摒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使得中国迈出学习 西方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 的技

45、术,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一步认可西方的技术优势;甲午战争 后,康有为等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在寻求中国传统文化认可的基础上,提出学习 西方立宪制度的思想,把中国学习西方领入制度层次;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积极传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播“民主”“科学”等西方思想,大力批判儒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启蒙底层民众, 传统文化逐渐在西方价值观的洗礼下变革、发展。 结论:在近代西方的殖民侵略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严重挑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 传统文化不断被批判、颠覆,在新时代的洗礼中变革创新、融旧铸新。 示例二: 论题:中国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坚守传统。 论证: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魏

46、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虽然开始反思自身的 缺陷,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承认西方技术的先进性,但并未涉及文化层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面;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一方面学习西方技术,另一方面,在 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充满自信,认为无改革的必要;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等人进行资产阶 级改良运动,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进行,足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新文化运动中, 胡适等人虽然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胡适 提出“整理国故”,甄别传统文化糟粕与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坚守。 结论: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传统文化虽然遭到猛烈的冲击,但是其价值内涵依

47、 然有颇多可取之处,并得到一众知识分子的支持与坚守。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解析 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结合中国近代史,可以提出两个论题, 一为传统文化的变革,那么就要联系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进行论述,依 次使用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学习 的过程中是如何变革传统文化和如何向西方学习等史实进行论证即可。二为坚守 传统文化的坚守,那么就要联系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每个阶级、每个派别在 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的做法,如抵抗派和洋务派坚持君主专制和儒 家思想,维新派借助儒学推动变法等,都能说明近代化的浪潮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两个论题论述

48、用到的史实类似,只是侧重点不同,第一个强调变革,要重点论述向西 方学习的努力,第二个强调坚守,重点论述学习西方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保留。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教师专用栏目 原因、背景类非选择题 题型特征 (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 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有哪些等。 题型突破 教师专用栏目 解题模板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 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

49、局等方面思考。 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教师专用栏目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 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 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 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