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5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8151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5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5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5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5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5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5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5 .pdf(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结构与特点结构与特点 -2- 知识坐标知识坐标理清历史脉络理清历史脉络 -3- 主旨概览主旨概览把握把握专题专题线索线索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精耕细 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 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 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

2、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 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4- 线索三:古代商业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 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 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 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 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第第5 5讲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讲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3、的发展土地制度及手工业的发展 真题体验 -6-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1.从考查趋向看,课标全国卷注重对农业耕作技术、手工业发展、 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尤其是重农抑商)的考查,多借助文字、 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材料挖掘经济现象的本质、发展态势及与政治、 文化间的内在联系,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常以纵向联系 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现代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横向联系 考查中西方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跨越。 2.从社会热点看,联系现实,结合“三农”问题、古代手工业技术最 新考古发现等考查古代经济文明的地位。 3.从预测角度看,要理清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及相互 关系,注意把握其发展过程中标

4、志性的成就。重点关注春秋战国、 汉代、唐宋、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变化及影响。 真题体验 -7-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考向一 小农经济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1.(2015课标全国,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 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 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 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农业 是手

5、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农业收益的增加会有利于而不是抑制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 的增加,C项因果关系颠倒,故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必然刺激人们对拥有 更多土地的追求,从而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8-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2.(2017课标全国,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 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真题体验 -9-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考向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3.(2017课标全国,26)北

6、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 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 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 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信息反映了北方人由嘲笑南方人喝茶到大量饮茶,这说明南方经济 文化的影响力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 体现南茶开始北运,故排除A项;饮茶习惯只是饮食习惯的一个方面,南宋 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排除B、D两项。 答案解析 关闭 C 真题体验 -10-

7、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4.(2015课标全国,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 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 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A项正确。宋 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 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

8、,政府 不鼓励海洋开发,故C项错误;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 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11-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5.(2015课标全国,27)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说明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 错误;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中状元人数的增加,表明随着唐代以来 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故B项正确;

9、中原地区经 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 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真题体验 -12-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6.(2015课标全国,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 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是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 不利于农业和商业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唐宋 时期,

10、北方战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经 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之一,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 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 动力,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真题体验 -13-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经济重心南移是近年高考的高频考点,涉及相关内容的 考查如2015年全国卷第26题通过民间崇拜考查东南沿海经济社 会影响力上升,第27题通过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对比 考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2015年全国卷第26题通过 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农业的发展;2017年全国卷第26题通过喝茶习 俗考查南方经济文化的

11、影响力。纵观近三年考情,对经济重心南移 的考查有四次,考查的角度、立意、设问基本相似,变化的是新情 境材料,体现了高考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和稳中求变的基本思想。 真题体验 -14-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考向三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 7.(2018课标全国,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 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 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 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西汉时期的

12、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主要的经济政 策就是重农抑商,故A项说法错误;从题干“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 国家的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拥有土地的难度很大,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土地兼并导致农户被迫流亡的问题,没有涉及百姓的 生产热情,故C项错误;税收是政府行为,不可能为富商大贾所操纵,故D项 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真题体验 -15-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题目主要涉及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 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 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

13、含量较高。 真题体验 -16-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8.(2016课标全国,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 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图片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五口之家”的个体农户分散的生 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因此不能说明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没有土地公有制,实行的是封 建土地私有制占主导的土地制度,故C项错误;图片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 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D项正确。 答案解析 关闭 D 真

14、题体验 -17-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对我国 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 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 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 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 本题的干扰项为C项,土地公有制只有原始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才 有,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土地国有 制和私有制两大类型,没有

15、土地公有制的说法,从而可以排除C项。 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制度的一个小细节,这提 醒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真题体验 -18-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9.(2016课标全国,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 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 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A项错误;宋代实行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 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

16、 地的客户”的现象,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关系 密切,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 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 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真题体验 -19-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土地兼并在我国封建时代一直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 题存在着。所谓土地兼并,即占人口少数的权势阶层,利用政治和 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通过购买、哄骗和胁迫等手段,大量获取农民 手中的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宋朝的土地矛盾是各个朝 代中较为尖锐的。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确对社会生

17、产力 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参与者之间地位的不 平等,正常的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这项政策逐步沦 为权势阶层攫取私利的工具,导致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真题体验 -20-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考向四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区域分布和经营方式 10.(2018课标全国,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 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 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中的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

18、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了 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出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 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 济重心在黄河流域,而图中黄河流域铁器实物发现地分布较其他地区更 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能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项正确。 答案解析 关闭 D 真题体验 -21-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本题通过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考古发现的铁器 实物来考查战国以前社会的发展变化,考古发现的铁器实物是可信 的实物史料,证明战国以前铁器在中国分布较广,铁器主要集中在 黄河流域,通过对比分析突出黄河流域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进而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对

19、民族文化自信的家国情怀。 真题体验 -22-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11.(2018课标全国,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 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 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 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根据材料“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可知 民营手工作坊众多;根据手工业者“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 高就”,可知当地手工业者选择空间大。综合以上信息,可得出

20、这一时期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选A项。历代封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对工商业的管理不同朝代基本都采取压制政策,故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 并不高,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判断雇佣劳动的普及程度,故C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的制盐业情况,不能体现 盐业专卖制度解体,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23-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刀耕火种”:在原始山林中,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 本的种植经营。 (2)铁犁牛耕 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发展:汉代牛耕普及全国,出现耦

21、犁;东汉时出现一牛挽犁的耕 作技术。 成熟: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3)主要影响 积极: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局限: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 展。 真题体验 -24- 归纳总结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 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后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善,提高单位面积 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 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真题体验 -

22、25- 易错易混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 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 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经济。三者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真题体验 -26- 2.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 (1)制度变革 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 所有。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 真题体验 -27- 3.赋役制度 (1)赋税沉重 名目繁多,以田亩税和人头税为主要形式。 农户缴

23、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力役沉重 劳动者服事徭役,是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的基本条件。 过度征发徭役迫使大批农耕劳动者长期离开土地。 (3)主要影响 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真题体验 -28- 4.水利事业 (1)传说时代:大禹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2)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3)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流行于新疆一带;王景治理黄河,基 本解除水患。 (4)隋唐五代:北方使用立井水车;在长江流域,还发明了高转筒车。 (5)宋代:发明水转翻车。 (6)

24、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真题体验 -29-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手工业类型 (1)家庭手工业 特点:自给自足,产品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地位: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 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2)田庄手工业 背景:汉代出现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地位: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真题体验 -30- (3)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出现:汉武帝时代,政府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 特点: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制作工艺水平代 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弊端: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 技术难以

25、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 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真题体验 -31- 2.手工业成就 (1)纺织业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萌芽,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两汉时期:品种多,技术高,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唐中期后: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两宋时期: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明朝时期: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市场。 (2)冶金业 先秦:铸造工艺在商周时期已达到较高水平;春秋晚期出现最 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战国时期炼钢、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汉代: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东汉杜 诗发明水排。 南

26、北朝:出现了灌钢法,用于制作兵器。 真题体验 -32- (3)制瓷业 远古陶艺: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制瓷发展: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代表是越窑 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 镇窑等闻名天下;清代康熙年间,出现粉彩瓷器,雍正时期粉彩瓷烧 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真题体验 -33- 主题一主题二 田园风情田园风情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 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 相反,

27、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 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三农问题的政治经济学 真题体验 -34- 主题一主题二 【读史攻略】 真题体验 -35- 主题一主题二 【史论形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地位和评价 (1)特点: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 和纳税)、脆弱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特点。 (2)地位: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 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

28、来源。 (3)评价:自然经济下农民自产自销,生活稳定;自耕农是小生产者 和小私有者,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少 地或无地,导致人地矛盾突出;赋役、田租繁重,农民受封建剥削、 压迫沉重;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低。封建社会后期,自然经济由 于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是阻碍近代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真题体验 -36- 主题一主题二 对点训练 1.(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盟期中考试,5)宋代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 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经济( ) A.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 B.精耕细作的

29、特点 C.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D.人们生活美满幸福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体现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男耕女 织的生产形式,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 自足的特点,并没提到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之下,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辛 勤劳作只能保持温饱,并不能反映人们生活美满幸福,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37- 主题一主题二 天工物华天工物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材料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 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

30、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 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 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 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 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真题体验 -38- 主题一主题二 【读史攻略】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基本状况,阅读 材料,通过抓住材料的关键句来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官营作 坊受到冲击”“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缺机170张,机匠补充 困难”,反映了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衰落;材料中“江南城镇附

31、近农 户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说明家庭手工业大量面向市场; 材料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苏 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体现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真题体验 -39- 主题一主题二 【史论形成】中国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的特点 真题体验 -40- 主题一主题二 对点训练 2.(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第三次验收考试,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 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 低约11%。其原因可能是( ) A.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重农抑商的影响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根据材料“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

32、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 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并结合史实可知,明代江南地区的绢 价较之宋代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是因为明代私营丝织业迅速发展,使 丝绢因供过于求而价格下降,故A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已经完 成,故B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并不能使绢价相比米价出现大幅下降, 故C项错误;在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宋代和明代并 没有太大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41- 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 饲养业为辅。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铁犁牛耕,改良生产工具

33、,改进生 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 土地私有制。 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可以集中大量人 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赈灾救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灾民的基 本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征收的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 的重要来源。 真题体验 -42- 对点训练 3.(2018河南洛阳期中,3)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 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

34、 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 C.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叙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农艺体系,并未涉及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精耕细作的模式,有利于促进传统经济发展,故B 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当时精耕细作的经营模式,并未体现自给自足的 经济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经营模式并不会抑制大土地所有制,故D 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真题体验 -43- 二、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 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

35、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 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 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主导地位。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真题体验 -44- 对点训练 4.(2018安徽五校12月联考,7)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全部出口品中,经 过加工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占绝

36、大比例,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只占 很小比例。与出口商品相比,进口商品的总体加工程度低。这反映 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化程度高于西方 B.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 C.官营手工业日渐没落 D.“海禁”阻碍了内外交流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根据材料中“鸦片战争前”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此时 是传统的自然经济,没有工业化的生产,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中出口商品 与进口商品加工程度的比较,可得出出口商品加工程度高于进口商品加 工程度,说明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手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鸦片战 争前中外进出口商品的加工水平,而非“海禁

37、”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真题体验 -45- 【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 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 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 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 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 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 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 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编自简明宋史 真题体验 -46- 材

38、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摘编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 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 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 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 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摘编自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丛谈 真题体验 -47-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生产格局 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变化:唐中叶以前,中国丝绸生产地主要在北方(黄河

39、中下游地区)。唐中叶以后,南方的丝织业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 方。北宋时,丝织业的中心已经在两浙和四川。 (2)原因: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过度垦殖;历代王朝多在北 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坏生态;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自然 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的能力。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秦汉、唐中叶、北宋这三个时间段 来分析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第(2)问可以从材料二和材 料三中分析归纳出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膨胀,帝王多建都于此进而 导致环境恶化、经济重心南移等。 真题体验 -48- 情怀链接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1)文化意义 丝绸之路

40、在古代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 商贸通道。它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 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 罗马文化联系起来,对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为谋求自身的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和交 通合作,因此丝绸之路也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以现代交 通设施与服务为基础的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欧陆上经济纽带, 对促进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真题体验 -49- (2)经济意义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有利于拓展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空 间,推动西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将对未 来亚欧大陆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中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将 成为这条经济合作走廊的战略通道和经济腹地。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西部地区更好地发挥区位、资源 优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推动经济 社会加速发展,力争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并实现我国东 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