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3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0232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3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3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3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3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3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3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3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3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总结专题一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1初步建设: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构建完成: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政治制度构建的完成。3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停止活动。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活动无法正常进行。4发展完

2、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政治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法制化的新时期。深化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1)从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来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曲折的重要原因。民主法制遭破坏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制的破坏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2)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淡薄。另外,世界上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显得更加必要。专题二新

3、中国政协制度的发展历程1建立: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2转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和发展,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3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4曲折:1966197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5完善: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4、,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化理解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1)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这种领导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所公认的,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2)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各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的关系。(3)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4)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专题三新中国外

5、交的四次调整1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为“睦邻友好”、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表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求同存异”的方针。2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表现为与日、美建交。3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与其他国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是经济合作和周边良好环境的创设。如加入世贸组织、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4第四次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到发展为积极谋求建立合理的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深

6、化理解新中国外交的特点(1)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就是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发展。但侧重点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所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经济外交”的比重明显增加。保障国家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2)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但独立自主的表现形式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变。具体表现为从“一边倒”联苏抗美,到“一条线”联美抗苏,再发展到新时期的不结盟。(3)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政策没有变。专题四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中苏(俄)关系的发展1中美关系(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

7、纪60年代末):对抗。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又推行孤立中国的政策。(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中美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矛盾在所难免。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2中苏

8、(俄)关系(1)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到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则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而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模仿苏联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起了巨大的作用。(2)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处在对抗和僵持阶段。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为了能和美国争霸,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遭到

9、中国的严词拒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中苏边境甚至发生武装冲突,严重威胁中国的边境安全。(3)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中苏(俄)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由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因此,苏联开始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的两国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深化理解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1)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20世纪70年代

10、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美国、日本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3)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11、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命题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2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全国人大和政协召开情况表届次时间届次时间第三届全国人大1965.2第三届全国政协1959.4第四届全国人大1975.1第四届全国政协1964.12第五届全国人大1978.2第五届全国政协1978.2第六届全国人大1983.6第六届全国政协1983.6第七届全国人大1988.3第七届全国政协1988.3第八届全国人大1993.3第八届全国政协1993.3发现问题1965年到1975年,10年间没有召开全国人大;1964年到1978年,

12、14年间没有召开全国政协。说明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受到冲击。命题角度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及趋势。3新时期的国共高层交往回溯历史,国共高层交往曾因内战中断。直到200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会面,打破了横亘在两党之间60年的“坚冰”。自此,国共高层每年会晤成为“惯例”。近10年来,两党最高领导人(总书记与党主席)会晤已有3次。除去2005年“胡连会”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分别于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北京会见了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此外,中共中央总书记与国民党荣誉主席的会见,10年多达十余次。2015年5月中国新闻网

13、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将登场,会释放什么信号?发现问题国共高层交往情况折射两岸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命题角度新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现状;中华民族复兴背景下的两岸关系与国共两党关系。4美国人眼中的两岸关系“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地区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发现问题西方人也承认大陆与台湾的“同根同祖”的亲情关系,使我们对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期待。命题角度祖国统一的历史必然性;两岸关系是割不断的亲缘关系。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种建交方式

14、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发现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种建交方式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密切的联系。命题角度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与国际政治的互动。6习近平同志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发现问题习近平同志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反映了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命题角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价值。720世纪70年代中国化解外交困局的策略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毛泽东)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毛泽东)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毛泽东)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摘编自基辛格论中国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改善中美关系是当时中国领导人下的一招妙棋。命题角度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抉择;国际局势与中美关系的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