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8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0281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8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8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8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8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8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8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8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总结专题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原因核心内容意义农业合作化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专题二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

2、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加快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存在诸多弊端。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

3、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深化理解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项目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

4、场经济体制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2)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3)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特点(1)单一公有制(2)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专题三比较苏联工业化道

5、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2)都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过改革。(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不同之处(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4)结果不同的原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

6、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界限。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成果也化为乌有。深化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借鉴、创新与失误借鉴创新失误社会经济制度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

7、式“多快好省”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工业化建设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以“大炼钢铁”为核心的“大跃进”运动,忽视民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结构与体制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1从农业政策看“一五”计划的特点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

8、、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注:指“一五”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发现问题:“一五”计划时期农业的投资状况反映出投资的重点。命题角度:“一五”计划时期农业政策与工业政策的差异;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的启示。2社会主义改造的负面影响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陈云发现问题:历史上陈云曾经

9、冷静客观地看待社会主义改造。命题角度: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意义及其经验教训。3从农民的视角看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引用的农民说的一句话发现问题:通过历史上农民的切身感受反映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命题角度:两次土地所有制变革的实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问题。4“大跃进”运动的悲剧性探索“大跃进”运动是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悲剧性探索。这次探索从理性的认识出发,最终滑向非理性的歧途。其中的复杂原因和深刻教训包括:工作重点的转移受到了“政治统帅

10、经济” 的干扰;“以苏为鉴”误入回归革命经验的歧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为唯意志论所扭曲;赶超战略走向极端等。李付安“大跃进”运动悲剧命运探源发现问题:“大跃进”运动开展的政治、思想方面的原因。命题角度:“大跃进”运动的原因与教训;冷战环境下的国际关系。5人民公社体制的优势“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有效的针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它单靠人力就使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全国建起了上万座水库、几千座小型水电站、几百万英里的铁路线,在大江大河上建起了一座座桥梁,开拓隧道,修筑马路,开发了更多的矿藏,灌溉了更多的土地”但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人民公社只是一种国家财政不负担的、靠集体自

11、己养活自己的、一切听命于国家计划的劳动组织。费正清传统与变迁发现问题:材料信息表明人民公社体制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主要作用,与教材观点有出入。命题角度:人民公社体制的性质;人民公社体制的是非功过。6实事求是历来就是中共的优良传统“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1960年11月发现问题:针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纠正农村工作的失误。命题角度:“八字方针”的实质;纠“左”的暂时性与不彻底性;实事求是的思想。7从“利改税”的视角看城市经济

12、体制改革“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 (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节选自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报告发现问题:分配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利改税”是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纯收入分配的一种改革。命题角度:“利改税”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利改税”的实质。8社会阶层变动体现的社会进步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了,产生了诸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

13、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报告(中科院)发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快。命题角度:社会阶层的流动与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关系。9从国家行政机构改革促进经济体制改革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其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

14、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发现问题:国家机构从国家计委到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国家发改委的变化。命题角度:国家机构改革背后的原因;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开放进程的演变。10表格数据体现对外开放的成就中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对外贸易(进出口)1980年1990年2000年2012年381.41 154.44 722.938 671.2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1984年1990年2000年2012年270.51 028.95 935.611 329.4 发现问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30余年间对外贸易额增长了100多倍,引进外资额增长了40多倍。命题角度: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