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检测:单元提升强化练(二) 第二单元 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4815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检测:单元提升强化练(二) 第二单元 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检测:单元提升强化练(二) 第二单元 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检测:单元提升强化练(二) 第二单元 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检测:单元提升强化练(二) 第二单元 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检测:单元提升强化练(二) 第二单元 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检测:单元提升强化练(二) 第二单元 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检测:单元提升强化练(二) 第二单元 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提升强化练(二)一、选择题1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他将其制定的法律刻画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B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C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D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解析:雅典民主的主体是公民,不是居民,故A项错误;“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不等于真正的民主,故其立法也不能代表真正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雅典法律在西方法律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民主固定下来,为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答案:

2、D2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基本形成了一项由富人承担的“为公众办事”的捐献制度。“富有阶层对荣誉的热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捐助,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由此可见,雅典的“捐献制度”()A消除了公民之间的不平等B是雅典追求公民自由的体现C提高了富人的政治影响力D使富裕阶层获得了政治特权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富人参与公益捐赠,并带来实质的回报,不能体现公民之间的不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富人追求政治影响力的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即扩大政治影响,故C项正确;雅典推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逐步走向高峰,打破贵族的特权,故D项错

3、误。答案:C3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A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B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C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D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解析:材料中呈现了先诉讼,而后申辩,但是没有体现侧重申辩,故A项错误;从诉讼到申辩只是审判的两个环节,所以无法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故B项错误;从诉讼到申辩是审判的两个环节,体现了司法程序,故C项正确;旧俗无从体现,故不能得出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的结论,故D项错误。答案:C4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

4、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这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的主要是()A罗马共和精神与近代吻合B自然法的人人平等原则C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D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解析:“罗马共和精神”本质是奴隶社会的秩序,与近代社会不同,故A项错误;“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不能体现自然法,故B项错误;“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其私法即对个人私权的保护,故C项正确;“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不能体现政治的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答案:C5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 “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

5、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A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C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解析:据材料“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可知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是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故A项错误;据材料“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

6、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得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对国王的态度,没有涉及革命的合法性问题,故C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工业革命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6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这体现了()A公平原则B自由精神C妥协精神D民主原则解析:“两边各削去一些”并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故A项错误;“两边各削去一些”是对双方的限制,而非自由发展,故B项错误;由材料“两边各削去一些”及美国制宪会议的背景,可知富兰克林说此番话的

7、目的意在大州与小州进行妥协,各放弃一些要求以求达成一致,故C项正确;民主体现在人民参与的广泛性,材料对此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7某法律文献记载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这来自于()A美国1787年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与材料“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不符,故A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实

8、行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是皇帝,与材料“总统是国家元首”不符,故B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议会选举产生,与内阁共同行使行政权,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8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以下推断符合当时德国史实的是()A帝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没有实行B帝国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C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D经济崛起与政

9、治滞后的错位现象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选举制主要指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该制度在当时已经实行,故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享有立法权,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性质是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德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强国,但其政治制度中仍有明显的专制色彩,故D项正确。答案:D9从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这说明当时的德国()A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B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改善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D资本主义

10、社会实现公平平等解析:从材料中德国对工厂的管理和对工人的保险立法,可知德国注重对工人工作、生活待遇的改善,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可知德国工人的待遇得到改善,但工人权益根本性改善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对工人的待遇进行政策调整,没有涉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不能实现对工人的公平平等,故D项错误。答案:A10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

11、对象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解析:据材料可得马克思、恩格斯区别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强调了依靠的革命力量不同,不涉及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故B项错误;据材料“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通过社会主义的准备再过渡到共产主义,故C项正确;据材料可得马克思、恩格斯区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故D项错误。

12、答案:C11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说明巴黎公社()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可见它不仅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而不是不明确,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并不意味着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执政,故C项错误;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体现出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D项正确。答案:D12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

13、,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解析:A项与材料“机敏地选择了历史”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可知,材料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不符,

14、故C项错误;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材料“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并没有夸大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官吏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 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

15、因此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则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他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摘编自朱绍候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

16、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考试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并分析最终用考试的办法选官的原因。(2)根据

17、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并分析文官制度的作用。解析:(1)第一小问沿革历程,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即以禅让制为特点的原始社会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得出以世卿世禄制为核心的奴隶社会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此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得出以察举征辟制为代表的两汉期间的选拔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以九品中正制为主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

18、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得出以科举制为主体的隋唐到明清的选拔制度。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士族衰弱,庶族上升;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等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二“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等”得出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据所学知识得出严格考核,晋升唯功;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官纪严明,待遇优厚。第二小问作用,可以从稳定政局和社会管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选才范围,提高行政效率等角度回答。答案:(1)我国古代的官吏选拔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以禅让制为特点的原始社会的选拔

19、制度;以世卿世禄制为核心的奴隶社会的选拔制度;以察举征辟制为代表的两汉期间的选拔制度;以九品中正制为主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制度;以科举制为主体的隋唐到明清时期的选拔制度。原因: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士族衰弱,庶族上升;九品中正制的弊端。(2)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晋升唯功;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官纪严明,待遇优厚。作用: 稳定政局和社会管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选才范围,提高行政效率。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首先意味着身份的平等。他眼中的民主化的过程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

20、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然而托克维尔本人又是一个贵族,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人民直接参加暴力革命的反思,使他多次表白,他并不热爱民主,他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种“贵族本能”使他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民主所潜在的那种“盲目的本能”,即现代民主有可能在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摘编自托克维尔文集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主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根据材料“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现代民主有可能在社会

21、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等信息可知,民主与自由体现了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之间既有相互促进之处,同时也存在矛盾之处,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论述即可。答案:(示例1)论题:民主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个人自由。建立民主制度的目的之一是保障人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建立保障了人的自由。古代雅典建立了民主政治,实现了公民参政议政的自由;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和完善给予了公民选举与被选举的自由;君主专制违背民主原则损害了人的自由。(示例2)论题:民主制度的极端化不利于个人自由。民主制度强调少数服从多数,在多数认同的情况下会牺牲少数人的自由。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并不利于个人自由的实现,如陶片放逐法和苏格拉底被处死等;法国大革命中,人民发挥了重大作用,损害了贵族甚至资产阶级的自由;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只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广大人民群众并无真正的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