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七.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5863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阶段提升练(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的影响1军队素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之一2晚清政府中央集权危机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4民族工业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清中后期工商业的发展5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因素6铁路修建与国计民生7大众媒体开启民智8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维新派主张变法的态度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10新文化运动的目的1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南大联考)1895年4月8日,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

2、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该报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英国()A.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D.干涉会得到清廷的回报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英国的利益增加是因为其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A项正确。B项说法只能表明“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不能解释“利益可能有所增加”,B项错误;依据时间和“辽东半岛的割让”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马关条约签订对英国的影响,C项错误;干涉还辽的三国是俄、德、法,没有英国,D项错误。【新知生成】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

3、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2.下面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嗣查表。据此可推知()年龄 (岁) 身高 (cm)体重 (kg)胸围 (cm)呼吸伸缩差 (cm)肺气容量 (mL) 握力 (kg)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 63141清兵 29.8 166.65 54.75 79.5 10.24 3 12931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C.清

4、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解析:C表格内容反映的是身体素质,不能等同于战斗素养,故A项错误;战争结局是由人心向背和综合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军人体质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就各项数据来看,清军士兵身体素质落后于日军士兵,间接反映了清政府军队建设的滞后,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军战斗精神的信息,故D项错误。3.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A.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B.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

5、中国战败C.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解析:A根据材料汉族东南大员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协议而不遵从皇命与八国联军抗战,反映中央权力衰微地方权力增大,故A项正确;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中国战败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汉族东南大员”不能代表整个汉族,故C项错误;D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洋务运动时期,地方实权派已介入国家涉外事务。4.(2017山东潍坊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A.使国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6、B.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解析: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而颁布,但随着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没有发挥维护共和的作用,国民真正获得自由民主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有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国民“一律平等”,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否定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内容,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民的权利,不能反映出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新知生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民主精神(1)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7、。(2)权力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从臣民转变为公民。(3)政体运作: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5.(2018山东青岛质检)读图,17231903年的数据变化反映了()A.工商业的发展B.对外贸易的扩大C.农业不断衰落D.税收负担的加重解析:A根据统计图可知,农业税几乎没有变化,工商杂税在18491903年增长较快,这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图中不能体现对外贸易和税收负担情况,可排除B、D两项。农业税变化不大不能说明农业衰落,可排除C项。6.(2018福建福州月考)190

8、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A.加强了列强对中国海关控制B.有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C.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解析:C华商在自己国家还要“由海关征收出厂税”,实际上加重了民族工业的负担,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C项正确。7.郑观应曾在盛世危言中说:“不知铁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马皆能行走,火车所运货物应于某处卸载者,仍须车马接运,且物产之流通益广,则人夫之生计益增,何害之有?”这一言论出现的原因是()A.修建铁路有百利而无一害B.驳斥修建铁路夺民生计C

9、.挽救洋务运动的失败局面D.表明自己是早期维新派解析: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讲修建铁路依然能够促进货物运输和物流发展,有益于人民生计的发展,可知这一言论针对以修建铁路损害民之生计为借口反对修建铁路之人,故答案为B项。8.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解析:A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申报报道日本相关事宜,反映出媒体对日本的关注从而使国人知本国之不足,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故选A项。从报道的内容看,没法得出清政府放松对舆

10、论的监控,排除B项;甲午战前,部分先进人士已对日本有较深刻的认识,“开始关注”表述错误,C项排除;仅从申报一家报纸无法得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排除D项。9.(2017河北石家庄质检)“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解析:B根据题目中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是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故“全面的大变”体现了与传统

11、体制决裂的勇气,B项正确。10.(2017山东济宁期末)1903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公开宣布:“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该言论从本质上反映出()A.革命派与改良派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C.近代中国的时代潮流发生重大变化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发生根本变化解析:C革命派与改良派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不能体现材料内容的本质,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一时期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体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由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故C项正确;向西方学习的

12、层次仍然停留在政治制度的层面,故D项错误。11.(2017山东枣庄期末)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A.进行社会改良B.推翻君主专制C.开展民众启蒙D.发起国民革命解析:C材料中的新青年刊文主张反对专制、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其根本在于形成“人民舆论”,促进国民真正的民主意识的觉醒,“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强调了当时的紧迫任务是开展民众启蒙,故选C项。A、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新文化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之后,已完成了推翻君主专制的任务,故B项错误。

13、12.(2018湖北黄冈调研)在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报发文指出;“回顾百年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这种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目的具有复杂性B.过程具有曲折性C.内容具有广泛性D.启迪了民族意识解析:C由材料“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唯一共通之处”可知是各阶层对新文化的运动的共识,没有涉及其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无法体现其曲折性,故B项错误;通过“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可以看出作者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内容之广泛,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

14、意义,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吉林延边摸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00年,一些有识之士看到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公开大声疾呼“中国商业之不振,大率由于商学不讲,商律不谙,商会不举”,强烈呼吁“广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其中“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1年,中国先后成立了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天津商务公所、杭州商会。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为振兴商务商部上书朝廷“劝办商会”,并制定和发布了商会简明章程,其中规定各地商业公所及商

15、务公会一律统称商会。商部倡导推行商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振兴工商”的规划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很快,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改名为上海商务总会。1904年,天津商务总会成立。从1903年到1906年间,全国范围内共成立商务总会30处,商务分会147处。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由上海商会发起的,并通电21处商会开展抵制美货运动。1914年,上海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商会机构中华全国商业联合会。材料二近代英美等国家将商会定性为民间的社团组织。其产生、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是伴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商会是由企业以及参与工商业和服务业的人士等资源组成的组织。

16、被近代英美国家视为市场的润滑剂、协调器和保险阀。它起着维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降低经营者之间的交易费用,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改进对市场的决策和管理,制定行业规范的作用。朱英商会与近代中国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商会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商会与近代欧美商会的主要区别,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时间20世纪初可知此时中国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再据材料中“有识之士”“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商战”等信息作答。第二小问“趋势”由19

17、01年,成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到1903年后,商部倡导推行商会可知,由自发到政府组织发展;由上海、天津等商会到1914年中华全国商业联合会可知,由地方走向全国联合;由“全国范围内共成立商务总会30处,商务分会147处”可知体现了由沿海向全国范围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区别”,根据材料二“其产生、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并结合材料一可知近代欧美商会产生较早,而近代中国商会产生较晚;根据材料二“商会为市场的润滑剂、协调器和保险阀”可知,近代欧美商会主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而中国商会有一定的救亡色彩;根据材料一“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并制定和发布了商会简明章程”和材料二“近代英美等国

18、家将商会定性为民间的社团组织”概括出近代中国商会产生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欧美商会属于民间自发组织;第二小问“启示”,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思考商会产生原因及作用,并思考政府应起的作用。答案:(1)原因: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商会的影响;清政府新政的倡导;有识之士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商战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趋势:由自发到政府组织;由沿海城市到全国范围;由地方商会到全国商业联合会。(12分)(2)区别:近代中国商会产生较晚;有一定的救亡色彩;产生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欧美商会产生较早;主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属于民间自发组织。启示:社会经济组织是政治经济的产物;社会经济组

19、织应该助推经济,服务于社会,崇尚爱国,追求进步;国家应适度引导社会经济组织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13分)14.以下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的相关目录:第三章洋务运动的开展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一节清政府政治格局的调整(一)总理衙门的设立和辛酉政变(二)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第二节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新阶级的诞生(一)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办第三节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一)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办(二)西学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任两处各增加一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

20、,回答时可以将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如第一节可以增加“汉族地主势力的壮大”“洋务派形成”等。第二节可以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如洋务运动兴办民用企业等。第三节可以从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等角度增加内容。答案:示例一:第一节增加“洋务派的形成及其与顽固派的斗争”。(2分)理由: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问题,部分开明地主日益认识到应学习西方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逐渐形成了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同时增强了汉族地主的实力,影响着晚清的政治格局。而面对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主张,顽固派与其展开辩论与斗争,一方面表现出中国社会传统势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促进了封建士大夫的思想解放。

21、(10分)示例二:第二节增加“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2分)理由:洋务派在创办军用工业的过程中,遇到经费、原料、运输等困难,同时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意识到西方经济实力的强大以及抵御西方经济侵略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着手创办民用企业。这些具有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民用企业对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和方式等方面有积极作用。(10分)示例三:第二节增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2分)理由: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受洋务企业的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诞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改变着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同时产生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思想,要求社会变革,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影响近代中国的发展。(10分)示例四:第三节增加“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2分)理由: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西学的广泛传播,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兴起: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学。早期维新思想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但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方向,为后来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0分)(选取一个示例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