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6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交融性、包容性课件.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4115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6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交融性、包容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6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交融性、包容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6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交融性、包容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6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交融性、包容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6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交融性、包容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6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交融性、包容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6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交融性、包容性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题6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交融性、包容性,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视角1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视角2 人类文明的交融性、包容性,针对训练,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视角1,1.17、18世纪的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2.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与中国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不同 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三个不同部门,他们相互牵制从而防止专制权力的出现。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体现。 中国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是在专制君权下,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三省职责分明,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权。这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3

2、.比较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4.古代中国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的不同特征及原因,5.中国与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差异,人类文明的交融性、包容性,视角2,1.古希腊人文思想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例如,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等。 (2)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例如,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以德教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2.“中学西传”及儒家思想对欧洲的影响 (1)“中学西传” 在古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以“中学西传”为主。例如宋元时期,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到

3、欧洲,便利了欧洲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南宋时,我国的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元朝时,我国的火药武器也传入欧洲,对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城堡和骑士阶层起了重要作用。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入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2)儒家思想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

4、布尼茨创立欧洲实践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3.“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西学东渐”的三次高潮 第一次: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第二次: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 第三次: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

5、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资产阶级革命派

6、通过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4.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相同点 (1)历史背景相似 新文化运动发起时,辛亥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政治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北洋军阀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使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欧洲的时代主旋律,资产阶级掀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启蒙运动兴起。 (2)性质相似 都是资产阶级为了打破封建束缚,促进资本主义

7、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3)内容相似 打倒专制主义,倡导民主政治;以人权取代封建王权,以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 铲除维护专制的精神支柱,弘扬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 (4)作用相似: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两者都主张以人权取代封建王权、以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以科学知识取代愚昧和迷信,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因而是历史的一大进步。,5.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1)

8、新经济政策由于受当时苏维埃俄国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由于列宁过早逝世,故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之后而形成的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邓小平更新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认为市场作为发展经济与生产的一种手段,既可以和资本主义制度结合起来,也可以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利用,从而克服了列宁认识上的局限性,发展了列宁的思想。,(3)列宁没有从理论上说明市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邓小平则提出了市场是一种经济手段的科学论断,阐明了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不可少的“经

9、济手段”,它不体现、不代表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对其充分利用。,针对训练,四,1.(2017四川巴中高三统考)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宗教神学 B.自然哲学 C.社会现实 D.民主与科学,解析 根据史实,这一时间段东西方思想先哲都把关注重点转移到了社会现实方面,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1,2,3,4,5,6,2.(2017天津五区县高三期末)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材料可知,这

10、些思想家,答案,1,2,3,4,5,6,解析,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B.都强调个人的作用 C.都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 D.都致力于社会稳定,1,2,3,4,5,6,解析 从材料中这四位中西先哲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在强调人的价值或者特点,都是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故A项正确。,解析 利用理学中的仁政等“吸取营养”为批判法国封建专制服务,与材料中“1718世纪在法国”相符,故C项正确。,3.(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1718世纪,朱子学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等许多启蒙思想家都曾研究过朱子学,并从中吸取营养。这一现象表明 A.启蒙思想根源于理学 B.启蒙思想和理

11、学在本质上一致 C.利用理学为批判现实服务 D.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答案,解析,1,2,3,4,5,6,4.(2017山西太原高三检测)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成了启蒙思想家向欧洲宣传的极好典范。”这表明 A.中国制度符合启蒙思想家的设想 B.启蒙思想家吸收了儒学合理成分 C.中国已经成熟实施开明专制制度 D.启蒙思想和儒学有共同的价值观,答案,解析,1,2,3,4,5,6,1,2,3,4,5,6,解析 据材料,启蒙思想家利用中国的儒学和“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

12、主”来宣扬理性主义和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 “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是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宣传,当时中国仍是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 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D项错误。,5.(2017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国民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A.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 B.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 C.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 D.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据材料“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

13、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可知,日本政府的职能更多的是为普通民众服务,故B项正确。,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圈地是以皇帝下诏的合法形式进行的。为满足满洲贵族和八旗官兵对土地的需求以及随清军入关的东北境内其他民族对土地的需求,“圈地自此始”。“顺治四年(1647年)以前圈地数达圈地总数的89%”,到康熙五年(1666年),全国约圈地167 000顷,加上各省驻防旗人所占土地,总数高达227 000顷,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1/20以上。清初大规模圈地导致“近畿土地皆为八旗勋旧所圈,民无恒产,皆仰赖租种旗地以为生”。 摘编自秦维宪、薛小荣康熙帝遏制圈地浪潮的历史启示,1,2,3,

14、4,5,6,材料二 到了18世纪,圈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由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改变了国家由国王控制的局面,确立了议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的地位,在议会通过相应的圈地法令后进行圈地,这便是议会的私法圈地。在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了4 763件与圈地有关的法案。 摘编自王田田英国圈地运动中的法律规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圈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 特点:以诏令的形式进行;满足满族贵族的需要;圈地数量庞大。影响: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加速了人口的流动。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下诏”“满洲贵族”“1/20”等概括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民无恒产”并

1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2,3,4,5,6,答案,解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圈地运动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不同。 答案 原因:毛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的推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推动。不同:清初圈地是为了满足满族贵族的需要,而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清初圈地破坏了农业经济,而英国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8世纪”“光荣革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从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目的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说明不同。,1,2,3,4,5,6,答案,解析,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