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习题检测:下篇 模块一专题4 海洋文明典型的希腊民主和罗马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5873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习题检测:下篇 模块一专题4 海洋文明典型的希腊民主和罗马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习题检测:下篇 模块一专题4 海洋文明典型的希腊民主和罗马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习题检测:下篇 模块一专题4 海洋文明典型的希腊民主和罗马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习题检测:下篇 模块一专题4 海洋文明典型的希腊民主和罗马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习题检测:下篇 模块一专题4 海洋文明典型的希腊民主和罗马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习题检测:下篇 模块一专题4 海洋文明典型的希腊民主和罗马法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习题检测:下篇 模块一专题4 海洋文明典型的希腊民主和罗马法 Word版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4海洋文明典型的希腊民主和罗马法律主干知识框架核心要旨归纳古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法律制度和人文思想是西方给世界留下的重要财富。线索(一):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雅典以民主政治著称于世,它经历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时代三个发展阶段,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是雅典民主的显著特征。线索(二):罗马法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完整体系的发展历程,保护私有财产及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是罗马法的主要原则,它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线索(三):人文主义起源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苏格拉底在哲学意义

2、上发现了“自我”,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斯多亚学派论证了“人生而平等”。热考主题突破主题一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环境地理环境:海洋文明、多山靠海、良港众多、海岛棋布、平原狭小。经济环境:海外贸易条件得天独厚,工商业发达。政治环境:小国寡民、独立自主。人文环境: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2)发展历程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使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顶峰: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3)

3、民主机构 (4)评价积极影响: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主要弊端: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1全面认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1)一个实质: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2)两个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流执政。(3)三个发展阶段: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4)四个关注点:是雅典奴隶制经济,特别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与雅典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为雅典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

4、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2古希腊政治中的三个热考命题理念(1)海洋文明古希腊山多、地少、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海外贸易,同时其民主制的建立、人文思想的产生都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是典型的海洋文明。(2)城邦意识所谓城邦意识就是指古希腊城邦公民以维护城邦利益为最高利益追求的意识。古希腊人认为城邦是一种最好的国家状态,如果城邦独立就可以保证他们的各种权利和权益,相反,则会威胁到他们每个人的权利和权益。古希腊人的城邦意识是建立在对自己权利的最大维护上。(3)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就是公民认识到自己是城邦的主人,因而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以实现作为城邦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因此,公民意识就

5、是城邦意识,即主人公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城邦和公民是密不可分的,公民为了城邦而存在。1(2018全国卷)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答案B解析A项错在“必须”;材料说明当时辩论很流行,进而表明当时雅典公民热衷于参政议政,B项正确;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主题二罗马法(1)共和国时期:起源由习惯法到成文法习惯法:主要存在于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早期。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发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2

6、)帝国时期:发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公民法:公元3世纪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万民法: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3)东罗马帝国:完成编订民法大全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1全面认识罗马法律(1)一个趋势: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2)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标志是查士丁尼民法

7、大全的颁布。(3)三大原则:维护奴隶制、保护私有财产、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四个关注点:稳定了罗马的统治;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2罗马法中两个热考命题理念(1)自然法精神自然法的精神主要包含公平、理性、人权。古罗马法之所以如此广泛传播,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与古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分不开的。自然法的精神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罗马社会的进步。(2)公平正义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8、和古罗马法中已经看到公平正义的影子,如古代雅典民主的抽签选举、轮番而治,古罗马法中的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2(2018全国卷)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享有很多特权,经常损害平民利益。平民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

9、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C项。贵族特权受限制,而非“被取消”,排除A项;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最终完成,与材料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不符,排除B项;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还包括一些非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排除D项。主题三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1)智者学派研究对象:人和人类社会,强调人的价值。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格拉,其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2)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强调智慧和

10、品德。亚里士多德:主要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并创立逻辑学,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斯多亚学派论证了“人生而平等”。(1)经济上: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奠定了基础。(2)政治上: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3)文化上: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4)社会环境上: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古希腊思想家追求平等、诚实、不断探究的品质。3(2019全国卷)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

11、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4(2016全国卷)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台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判断该剧反对以神

12、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正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故选D项。A、B两项皆不符合古希腊的社会现实,C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高考考法研磨考法一拓展教材的宽度【典例1】(2017全国卷)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答案D命题分析考法二延展知识的长度【典例2】(2017全国卷)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13、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答案D命题分析【典例3】(2016全国卷)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命题分析考法三挖掘认知的深度【典例4】(2018全国卷)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

14、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命题分析【典例5】(2017全国卷)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命题分析考法四转换思维的角度【典例6】(2015全国卷) 如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15、。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答案C命题分析【典例】(2019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

16、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

17、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规范解答第一步:审思设问,明了方向,确定答题范围第二步:分析材料,联系所学,确保答全要点第一问分析第二问分析第三步:组织答案提示词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书写工整例:(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

18、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代表着古代民权的曙光与滥觞的雅典民主政治、影响深远的罗马法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考点。在复习备考时,既要注意雅典民主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审视我国追求民主政治的历程,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又要中西贯通,认识罗马法的精神对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价值,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专题作业一、选择题1(2019全国卷)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

19、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雅典的陪审法庭作为司法机关,由男性成年公民抽签产生,受理公民投诉,对“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进行最终判决”,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故选B项。陪审法庭只是代表公民审查所有问题甚至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这并不能说明法律服从民众意愿,而且古雅典奉行法律至上,故A项错误;C项材料不能反映;古希腊公民范围狭隘,人人平等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2(2019河南高三全真模拟)古希腊人常在重大场合及庆典活动中举行竞技比

20、赛以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优胜者将获得橄榄枝花冠来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这表明()A竞技精神是人文主义的体现B公共活动能够凝聚城邦力量C英雄人物塑造源于竞技比赛D成年男性公民是民主的基石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举行竞技比赛以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等信息来看,这样的公共活动可以提高成年男性的作战能力,团结城邦民众凝聚力量。故选B项。这种活动与人文主义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些优胜者就是英雄人物,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排除D项。3(2019湖南永州高三预测)亚里士多德指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

21、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当个人被隔离开时他就不再是自足的;它要么是只禽兽,要么是个神,人类天生就注入了社会本能,最先缔造城邦的人乃是给予人们最大恩泽的人。这说明()A公民自由受城邦体制的制约B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自由C城邦要求公民具有团结意识D希腊城邦重视政治历史传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不再是自足的”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公民自由受到城邦体制的制约,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推崇的是城邦政体,不是和平和自由,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团结意识”和对历史传统的重视,故排除C、D两项。4(2019潍坊高三模拟)古代雅典一直没有成文法,贵族利用手中的权力任意解

22、释传统习惯法。公元前621年,雅典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规定:“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而不能自备武装的人则无公民权;官吏由贵族会议选拔制改为公民抽签选举制;公民通过选举组成一个四百零一人的议事会。”该法典()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B保证了民众的民主权利C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统治基础D使贵族失去了最高权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有能力自备武装的人被赋予了公民权,官吏由贵族议会选拔制改为公民抽签选举制,这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统治基础,C项正确。公元前509年,雅典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虽然官吏的选拔由公民抽签产生,但是有财产限制

23、,贵族仍能当选,而不能自备武装的民众仍不会获得公民权,从而无法享受民主权利,故B、D两项错误。5(2019天津高三压轴考)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Comitia Cenuriata)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公正至上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使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权力滥用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体现出集体裁决的作用,表明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限制权力滥用,故D项正确。材料中制定法律的目的是防止权力的滥用,公正至上不是制定法律的主

24、要目的,A项错误;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十二铜表法主要是保护贵族的利益,B项错误;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错误。6(2019成都高三模拟)罗马法规定:“凡由室内向道路投弃物品致人伤亡的,不必受害人亲自起诉,凡市民均可控告加害人。”这一规定表明,在古代罗马()A本国公民享有法律特权B注重提高人们公德意识C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权D严禁人们投弃垃圾物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任何市民都可以对随意抛弃物品致人伤亡这种缺乏公德的行为人提起控告,说明古代罗马注重人们的公德意识,故选B项。“享有法律特权”的说法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控告是有针对性的,“任何市民都拥

25、有控告权”的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C项;罗马法严禁的是在不合适的地方抛弃物品,而不是严禁投弃垃圾物品,故排除D项。7(2019河南高三调研)在罗马法的初期,法律主要由祭司操控,因此其具有宗教的仪式特征。宗教仪式一般是由话语或动作程序组成,受其影响的罗马法也相应呈现出话语或动作(尤其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程序的特征。材料表明早期罗马法()A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由宗教演化而来C祭司掌握法律解释权 D体现自然法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受其影响”罗马法呈现出“程序的特征”,这体现了形式主义的特征,故A项正确。早期罗马法与宗教有关,但不能由此得出罗马法由宗教演化而来,祭司也没有掌握法律

26、的解释权,B、C两项错误;D项错误,自然法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材料没有体现。8(2019北京高三联考)罗马民法大全不是对古代罗马法机械的和完全忠实的模仿复制。查士丁尼的法学家节选时,或者修改古典罗马法律,或者调整法律,以便使法律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反映出罗马法()A发展过程中具有随意性B法学逻辑上缺乏严谨性C融入时代发展的新要求D法律内容上缺乏延续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在编纂时,或修改,或调整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反映了罗马法融入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故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发展过程中具有随意性、缺乏严谨性的结论,排除A、B两项;法学家对法律的修改和调整,不

27、能说明法律内容上缺乏延续性,而且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法律发展是具有延续性的,排除D项。9(2019四川眉山高三模拟)早期罗马法中妇女没有立遗嘱权,到了哈德良皇帝时代,在一些法学家的解释中,可以看到妇女在不实行买卖婚的情况下可立遗嘱,只要她们不小于12岁,而男性则一般需满14岁才可立遗嘱。据此可知,哈德良统治时期()A女子法律地位有条件地得到提高B男性经济权利开始低于女性C男女获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D女子有条件获得罗马公民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早期罗马法中妇女没有立遗嘱权,到了哈德良皇帝时代可立遗嘱”可知,妇女法律地位在哈德良时期有条件地得到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立遗嘱权,不能体现男性经济

28、权利开始低于女性,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妇女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立遗嘱权不等于公民权,故D项错误。10(2019山东高三二模)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浩大、复杂且基本上是由从具体法规中提取出来的原则构成的系统。罗马皇帝即使能够改变法律,也只能改变一些细枝末节。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罗马法学体系更加完备B自然法为立法指导原则C罗马皇帝重视法律制定D公民法已经取代万民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由从具体法规中提取出来的原则构成的系统”可知,罗马法体系不断完善,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法的理念是“公平、正义、自由、

29、平等”,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法律的制定,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版图的发展扩大,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而不是公民法取代万民法,D项错误。11(2019山西运城4月测试)古希腊悲剧大多是讲灾难降临的英雄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而奋起抗争的故事。这些作品,往往用希腊人熟悉的神话故事、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抒发公民的情感,关注广大观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诸如城邦政治、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由此可知,古希腊悲剧作品()A起到了教化城邦公民的作用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C标志着人文主义精神的萌发D使希腊社会充斥着悲剧色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悲剧“往往用希腊人熟悉的神话故事、耳熟

30、能详的神话人物抒发公民的情感,关注广大观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诸如城邦政治、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这说明古希腊悲剧作品能起到教化城邦公民的作用,故选A项。古希腊民主政治是在特殊的经济政治、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而不是古希腊悲剧作品推动的,B项错误;人文主义精神萌发的标志是智者学派的智者运动,不是古希腊悲剧作品,C项错误;D项说法夸大了悲剧作品的影响,故排除。 12(2019北京通州高三模拟)希腊的对话录与中国论语都记录了一代大师与其众徒之间的谈话,但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始终是辩证和批判的,而论语中的孔子却是以他伟大的人格所产生的权威说服他的弟子。由此反映了()孔子注重道德修养苏格拉底否定

31、道德的作用孔子强调知识实用性苏格拉底倡导理性思维A B C D答案C解析由材料“论语中的孔子却是以他伟大的人格所产生的权威说服他的弟子”可知,孔子致力于加强自身的修养,也就是道德修养,故正确;由材料“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始终是辩证和批判的”可知,苏格拉底偏重的是理性,他具有严密的理性思维,注重追求客观真理,故正确;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他肯定了道德的作用,故不符合史实,错误;孔子的教育内容与苏格拉底相比,偏重文事,而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自然不会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故错误。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2019贵州黔东南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古希腊城邦是基于

32、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备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柏拉图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较等材料二论语与理想国对思想政治教育之重视值得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深思。历史经验证明,道德的软约束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33、封建社会的中国统治者最终无不采取了“外儒内法”的治理方式,而柏拉图在晚年的法律篇中也最终将法律置于道德之上。摘编自彭文龙论语与理想国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的相通之处。(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论语与理想国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答案(1)相通之处:都倡导贤人治国(或德治);都将德、善作为政治的终极目标,试图建构一个美德政治的国家;都强调社会等级性;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2)柏拉图: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凸显;雅典城邦政局混乱

34、不堪;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兴起。孔子: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社会矛盾激化;上古(商周)时期敬德、重民思想的影响。(3)启示: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方式;必须法治与德治并用,要将法治的理想融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可知,都倡导贤人治国、都试图建构一个美德政治的国家;从材料一“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备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二者的主张都强调社会等级性、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第(2)问,柏拉图政治理

35、想形成的背景,应当结合所学,从雅典城邦政治的弊端、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等方面来回答。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应当结合所学,从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商周时期的重民思想等方面来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二中的“论语与理想国对思想政治教育之重视值得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深思”“封建社会的中国统治者最终无不采取了外儒内法的治理方式,而柏拉图在晚年的法律篇中也最终将法律置于道德之上”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编自胡孝文等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从上表中提取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

36、述清晰。)答案示例一: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东西方帝国为了维护帝国的统一与安全,它们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如在行政制度上,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和罗马的行省制度,都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同时在法律制度方面,秦汉时期严密的法律制度和罗马帝国完备的法律体系,都有效协调帝国内部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周密完善的制度设计是维系东西方帝国统治的重要条件之一。示例二: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秦汉和罗马帝国为了有效控制扩大了的疆域,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秦汉和罗马帝国都修筑了通往帝国四面八方的道路,方便了帝国的信息与军队等及时到达帝国边界;除此之外,二者都修筑长城等防御工事,维护帝国的统一。重大公共工程的兴修既是第一帝国时代东西帝国实力的体现也维护了帝国的统治。解析首先,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如秦汉实行郡县制,罗马帝国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秦汉法律细密且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罗马帝国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罗马帝国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等;其次,明晰论证观点,对获得的信息综合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如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