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二) 通史模块集训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6848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二) 通史模块集训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二) 通史模块集训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二) 通史模块集训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二) 通史模块集训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二) 通史模块集训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二) 通史模块集训2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二) 通史模块集训2 Word版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通史模块集训(二)(对应学生用书第163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620年,英国移民登上北美大陆之后,立即通过了“普利茅斯联合协议”,颁布法律、法令。而且声称“如果需要的话,会任命一些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这说明()A社会契约思想已经产生B英国专制主义影响移民C北美建立起联邦制政体D天赋人权思想成为共识A材料中英国移民通过订立协议的方式管理殖民地,体现了社会契约,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专制政体对移民的影响,故B项错误;1787年宪法颁布后,北美建立联邦政体,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天赋人权,故D项错误。2有学者说:“(西欧)

2、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其意在说明()A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B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D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B材料“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体现出大众教育的普及,不能据此推断是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人文教育的普及和教育下行,故B项正确;这场变革受到工业革命的推动,材料没有体现出变革与社会精英的关系,故

3、C项错误;工业革命促进大众教育的普及但并不意味着社会地位的平等,故D项错误。3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作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A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B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C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D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马克思是德国人,故A项错误;达尔文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年)时代,故B项正确;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故C项错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是在1687年,故D项错误。4“假如生活欺骗

4、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来到。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下列作品与材料属于相同流派的是()A战争与和平B红楼梦C悲惨世界 D等待戈多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来到”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浪漫主义诗歌。战争与和平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故A项错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是批判现实主义流派,故B项错误;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故C项正确;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故D项错误。5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

5、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说明巴黎公社()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D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由此可见它不仅仅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而不是不明确性,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广泛的代表性,并不意味着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执政,故C项错误;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体现出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D项正确。6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200文。到道光19年(1839年

6、),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600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D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和闭关锁国都不会造成近代前夜的清政府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出现如此规模的银贵钱贱,故A项错误;农耕经济的发展程度对白银与铜钱兑换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而这显然不在材料的时间段之内,故C项错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的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转而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改变自己贸易的不利地位,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出现了银贵铜贱的现象,故D项正确。

7、7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这说明()A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C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D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C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移民政策的变化由禁止到鼓励,由政府主导到受外来侵略影响,特别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来侵略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表述过于绝对。8甲午中日战后,许多中国人出于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担忧,开始认真

8、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甚至儒家文明的价值,在许多方面,1895年后的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A阻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C整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D刺激了国人变革传统的愿望D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许多中国人”可知,并非全民的一种共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可知,许多国人反思传统,学习西方,故D项正确。9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

9、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A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的根源B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C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D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B根据“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可知,近代军阀思想落后,但根据“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可知,思想落后并不是吕思勉所强调的,故A项错误;根据“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可知,吕思勉认为外来侵略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所以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故B项正确;

10、根据“近代军阀的跋扈”可知,当时中国内部并未实现合作,故C项错误;根据“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可知,吕思勉认为中国的前途关键在于外部,故D项错误。10下表是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1930年北平底层市民从业统计表男子女子职业类别人数百分比职业类别人数百分比车马业6414209%缝织业3605951%小生意2171925%雇工681123%夫役1631070%绣花作641057%军警队132867%缝穷(补衣服)54892%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北京地区的民族工业非常发达B北京的城市化水平超前C北京的政治地位影响经济结构D北京地区贫富差距拉大C材料中对底层市民所从事行业的统

11、计,只有女性职工的调查中能反映当时北京地区民族工业的情况,因此不能说明当时北京地区民族工业非常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底层市民所从事行业的统计,与城市化水平无直接关系,且无其他地区数据作比较,故B项错误;根据统计表可以看出北京底层社会男女大多从事服务业与轻工业,这与北京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有关,说明政治地位影响经济结构,故C项正确;材料是对底层市民所从事行业的统计,不能反映贫富状况,故D项错误。11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材料表明当时(

12、)A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B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C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D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A在北伐战争的前期,正是因为蒋介石还是展现出了较强的革命性,所以得到了中共最强力的支持,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国民党对于统一战线的积极维护,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中共在此时“右”倾思想的提及,故C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的标志是1927年蒋介石于北伐战争后期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故D项错误。12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内涵。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

13、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B材料“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说明对“十四年抗战”史学家没有太多学术争论,故A项错误,“十四年抗日战争”相对于“八年抗日战争”,更强调反侵略的长期性,故B项正确;C项说法过于绝对,主流认识也不一定最科学,故C项错误;按照“十四年抗战”的理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英国的文

14、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官吏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彩浓厚的“恩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文官任免的“政党分赃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并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

15、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材料二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建立于100年前的传统文官制度显得力不从心。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定、财政管理等。3040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

16、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第三,变“封闭结构”为“开放结构”,取消“六等级制”,代之以职类为基础的“三类制”,即行政类、专家类、秘书类。第四,完善退休制度,严格掌握养老金的发放,奖励功绩优异者,惩处功绩不佳者。摘编自李治国、宋发清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文官任免的政党分赃制”可得出传统的文官制度存在弊端,容易滋生腐败;根据材料一“规定高级文

17、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可得出当时的文官改革受到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结合19世纪的英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可知,经济上: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政府职能扩大;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思想上: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根据材料二“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建立于100年前的传统文官制度显得力不从心”可知原有的文官制度存在弊端。结合20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可知,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一方面使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新技术手段;另一方面,科技成果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政治上:政府干预扩及社会各个方面,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18、思想上:社会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第(2)问中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19世纪文官改革的内容“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可知其特点为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文官常任、政治中立;突出通才。结合材料二中“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变封闭结构为开放结构”“奖励功绩优异者”可知其特点为行政管理更专业;人才选拔更开放;突出激励机制。第二小问,结合两个时期改革的特点可知,其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公平与效率。【答案】(1)背景:19世纪:历史因素: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传统

19、文官制度的弊端;滋生贪腐和效率低下。现实因素:经济上: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政府职能扩大;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思想上: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世纪:历史因素:原有文官制度的弊端;忽视专业人才、内部流动性差、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实因素: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一方面使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新技术手段;另一方面,科技成果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政治上:政府干预扩及社会各个方面、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思想上:社会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2)19世纪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文官常任、政治中立;突出通才。20世纪特点:行政管理更专业;

20、人才选拔更开放;突出激励机制。价值取向:公平与效率。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图10到图12反映了我国计时器的使用历程。图一图二 图三图一所示为日晷。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采用干支计时,从上古沿用至明清。图二所示为铜镀金珐琅人物画自鸣钟,18世纪英国造,现藏故宫博物院。据记载,17世纪上半叶的自鸣钟“中样者每架价银五十两,大者及小而精工者价值甚多”,这个价格在后来或许有所下降,但中国最便宜的计时器香漏“一盘香可用二十四小时,所费不过三文”。图三所示为1939年亨达利洋行在报纸上刊登的修理钟表广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计时器的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

21、阐释。(12分)(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根据图片以及文字解说,提取一个与计时器变迁有关的历史信息,然后用所学知识阐述观点即可。【答案】示例1:计时器变迁反映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古代中国以农为本,民众重视季节更替而忽视精确时间,日晷计时的模糊性并不影响日常生产与生活。明清时期,西方传入的钟表主要供政府、贵族使用,具有等级色彩。近代以来,伴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近代时间观念日益增强,使得钟表的计时日益精确,外形日益简化,同时使用对象也日益大众化。由此可见,计时器的变迁实际上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反映。示例2:计时器的变迁反映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古代世界基本处于孤立发展状态,中国形成了包括计时工具在内的独具特色的天文历法体系。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传教士东来,将自鸣钟等奇巧之物奉呈朝廷,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19世纪中期以来,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市场不断开放,西方机械钟表在中国畅销,进一步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综上所述,计时器的历史演变,是中外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状况的历史见证,反映了中西方文明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