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6598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经济成长历程,模 块 二,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二十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栏,目,导,航,一、商业活动 1远古:出现早期的_。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_。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商业交换,商业中心,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_、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 (1)_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其中

2、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邸店,海外商运,交子,二、“市”的发展,草市,空间,比较辨析 正确理解市、草市、夜市的区别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思维导图 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1战国: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西汉:以繁荣的_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外,扬州也是“雄富冠天下”。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_

3、的商业繁荣最有代表性。 5清代:乾隆时期的_,财富“甲于天下”;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成为著名城镇。,“市”,汴京,苏州,轻识巧记 巧用“三先”与“三后”记忆古代商业的发展,通史链接 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答题术语,宋梦粱录载“杭都旧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米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 A迷信色彩的风俗沿革 B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考向预测: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C,解析:春节和端午等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酝酿而非封

4、建迷信,故A项错误;材料所展示的主要是杭州市的风俗和商业活动,商业活动的相对宽松只是城市生活一个方面的体现,属于不完整表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杭州的商业和服务业已然相当发达,这是城市经济职能日益完善的一种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对坊市制度并没有相关的提及,故D项错误。,中国古代早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和军事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唐末宋初开始,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从近5年高考命题来看,命题专家对此多有关注,因此需要我们复习备考时予以重视。,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阶段特点,史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

5、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主题: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史料二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史料三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1)据史料一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市坊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 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 (2)据史料二,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提示: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3)根据史料三说明婚恋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 提示: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原

6、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1)史料一说明唐代政府重视对商业的管理。 (2)史料二中可以看到,北宋的商税收入不断增加。 (3)“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反映了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婚姻观念的转变。,1变化规律 (1)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是时间、地点固定,后是时空限制被打破。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

7、,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还出现纸币。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商帮。 (5)经营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2影响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1(2017全国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

8、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B,解析:B对:饮食器具使用标准的差异反映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明朝前中期,朝廷对饮食器具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到明朝后期这种规定被打破,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原有的等级秩序。A错:这一变化与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没有直接关系。C错:市民兴起的根源也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错: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说低级官员也使用玉制器皿,不能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2017全国卷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

9、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A,解析: A对:由图片可以看出,“陶”位于济水之滨,“曹鲁之间”水运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促进了商贸的发展。B错:题干没有体现“争霸战争”,且争霸战争不利于经济的交往与商贸发展。C错:交通条件会影响地方经济状况,但不起决定作用。D错:“城市规模扩大”没有涉及。,3(2015全国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10、C,解析: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项错误;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4(2015全国卷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11、,B,解析:从“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知明成祖定都北京目的是促进国家统一,A项是明成祖的主观目的,不是客观影响,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B项正确;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没有因定都北京而发展受到限制,故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2014全国卷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12、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A,解析:结合题意“富民十六户主之”“以便贸易”可知交子可以作为民间贸易凭证,故A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交子产生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偿所负”才出现商业纠纷,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富商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交子产生于蜀,题干没有体现出交子在全国的流通,也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D项错误。,6(2013全国卷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

13、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D,解析:材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1(2017北京卷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 B C D,A,解析:A对:根据材料信息“汉代渔阳郡路县”可知正确;根据材料信息“陶仓”可知正

14、确;根据材料信息“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可知正确。B、C、D错:大运河开通于隋朝,与题干时间“汉代”不符,排除。,2(2017江苏卷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A,解析:A对:由材料中信息“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可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错:首次实现国家统一是在秦朝。C错:材料中的信息是国家统一货币,并没有涉及赋税问题。D错: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问题。,

15、3(2017天津卷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 A B C D,B,解析:B对:根据材料信息“朱仙镇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可知,朱仙镇在北方,位于图片中的位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景德镇在江西,位于图片中的位置。A、C、D错:图片中是汉口镇,是佛山镇。,4(2016浙江卷14)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 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16、(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B,解析: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出自于汉朝班固的西都赋,写的是当时长安的商业经济“九市”的情况,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贝锦斐成,濯色江波”出自魏晋左思的蜀都赋,写的是成都的织锦,与商业无关,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经游(营)天下遍地,却到长安城”出自于唐朝元稹的估客乐,写的是当时各地的所产商品均汇聚的长安城,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出自于元末明初孙蔷的广州歌,写的是当时广州的商船和商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

17、(2016天津卷2)如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 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 B C D,B,解析:题中给出的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是印刷纸币的模板,它的存在能反映出北宋发行了纸币,故正确;从铜版拓片的内容,可知当时印刷技术水平,故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纸币拓片,不是纸币实物材料,故错误;从纸币出现和拓片上文字,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故正确,选择B项。,6(2016北京卷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

18、,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B C D,A,解析:材料“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表明农产品在当时大量进入了商品流通领域,故正确;“积累了巨额财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购田置地”,说明了当时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正确;“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反映了食盐贸易依然控制在政府手中,故错误;材料反映了一个徽商最初经营农产品、后来经营食盐、发家致富的过程,没有涉及社会地位提高的信息,故错误。选择A项。,7(2015北京卷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

19、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B,解析:材料中并未出现私营商业与官营商业的对比,难以得出私营商业占主导的结论,故A项错误;唐朝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南宋都城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说明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直占主导,不可能被商业所超过,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衡量标准有二:商品贸易和雇佣关系,材料中并未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

20、朝中叶,故D项错误。,8(2015安徽卷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A,解析:商人因为偷税被捉,经官府裁决被没收货物,并且官府对捉拿偷税人的县民给予赏钱,这个主题反映了宋朝时期政府对商税征收的重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杭州丝织业的发展情况,关于婺州也只是说明商人的货物来自当地,并没有说明婺州丝织业的生产与经销情况,无法判断两地丝织业孰高孰低,故B项错误;据材料,只反映了个别商人因

21、偷税的违法行为被官府惩罚的正常行为,不能表明普遍的经商环境恶劣,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业方面的信息,不能表现农本商末观念,故D项错误。,9(2015重庆卷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C,解析:据“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说明墟市间日开市,不是每天开市,故A项错误;材料“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说明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但并不能说

22、明乡村市场繁荣,故B项错误;“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说明官员主张乡村交易加强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因此市场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故C项正确;宋代坊市制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突破,故D项错误。,10(2015海南卷6)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B,解析:我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航海技术进步,故B项正确;漕运指的是内河航运,与海外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考点强化练(十七),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