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32718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8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 8 分)根据课文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 (2),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3)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 (4),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 (5)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 (6),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淳朴民风,以及表达热爱传统文 化的句子是:,。 2 ( 3 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恣 su (2)m ng懂 (3)z铢必较 3 ( 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

2、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翱翔 于诗歌的天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邂逅。 B善于阅读的人也必定是善于在浩瀚的文章海洋中,撷取 有利于自己文章浪花的人。 C五一小长假期间,沪宁高速路上发生了危言耸听 的连环车祸,场面惊人。 D曹文轩的小说与安徒生的童话在语言表达及描述上有着异曲同工 之妙。 4 ( 3 分)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 醉翁亭记 、 出师表、 马说 等题目中的“铭” 、 “记” 、 “表”、 “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春秋到秦汉时期的诗歌305 篇,分为 风、雅、颂三个

3、部分,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D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 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王安石为王文公等。 5 ( 3 分)下次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网络热词频出,最近又炒火一个“积极废人”。 “积极废人”专指那些热衷不 断给自己树立目标,却很少能圆满完成的人。北京日报评论说_其实,成功永 远不可能自己从屋顶上掉下来,撬动它的支点只能是专注。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手中握有大量的资源和机会,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倾力打造“绿 色通道”,帮助他们成

4、长。 “积极废人”映照出的是现代人在海量信息冲击下的被动与彷徨,浮华喧嚣的环境、 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专注成了稀缺的品质。 结果就是每一条外部飘来的信息,每一点外部环境的干扰都会让手中的事情停止,让 心中的梦想永远停留在“做梦”阶段。 但问题恰恰在于选择太多、可依赖的东西太多,反而破坏了人的主体性,使人丧失了 全神贯注的能力。 ABCD 6 ( 3 分)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 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

5、要林冲献 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 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 过第聂伯河, 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 一个团员米什卡 ?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7 ( 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蒋门神坐在交椅上,见是 A,吃了一惊, 把这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外。说时迟, 那时快。蒋门神急待挣扎时,A 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

6、交椅都砍翻了。A 便转身回 过刀来, 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 A 当时一刀, 齐耳根连脖子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 两个都在挣命休说张团练酒后,便清醒白醒时, 也近不得A 神力, 扑地望后便倒了。 A 赶入去,一刀先剁下头来。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A 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 也割了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A 拿起酒钟子,一饮而尽, 连吃了三四钟,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 人者, A 也! ” 却待下楼, 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 “楼上官人们都醉了,快着两个上去搀扶。 ” A 却闪在胡梯边看时,却是两个自家亲随人,便是前日拿捉

7、A 的。 A 在黑处让他过去, 却拦住去路。两个入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觑,做声不得。急待 回身,A 随在背后, 手起刀落, 早剁翻了一个。 那一个便跪下讨饶。A 道: “却饶你不得。 ” 揪住,也砍了头。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A 道: “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 只是这一死。 ”提了刀下楼来。夫人问道:“楼上怎地大惊小怪?”A 抢到房前。夫人见 条大汉入来, 兀自问道:“是谁?” A 的刀早飞起, 劈面门剁着, 倒在房前声唤。 A 按住, 将去割时,刀切头不入。A 心疑,就月光下看那刀时,已自都砍缺了。A 道: “可知割不 下头来。”便抽身去后门外去拿取朴刀,丢了缺

8、刀,复翻身再入楼下来。走出中堂, 把拴拴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了在房里。A 道: “我方才心满意足。 ” (1)选文中的A 是谁?选文出自原著哪个故事情节? (2)选文表现了A 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8 (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范雎既相秦, 秦号曰张禄, 而魏不知, 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 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闲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 无恙乎!”范雎曰:“然。 ”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 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

9、:“臣为人庸赁。 ”须贾意 哀 之,留与坐饮食,曰: “范叔一寒如此哉! ”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 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 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须贾 曰: “吾马病, 车轴折, 非大车驷马, 吾固 不出。 ”范雎曰: “愿为君借大车驷马于主人翁。” 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 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 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 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向者与我载而入

10、者。 ”门下 曰: “乃吾相张君也。 ”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 帷帐,待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 范雎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 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 而恶 雎于魏齐,公之罪一也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 公。 ”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1)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不以物喜 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以塞忠谏之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范雎做

11、秦国相国,秦国人叫他张禄,但是魏国人不知道,以为他死了很久了。 B 魏国派须贾到秦国,须贾没想到范雎竟然如此贫寒,心生鄙夷, 随手给了他一件绨袍。 C范雎带须贾回相国府,可相府中的人都藏了起来,须贾感到很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 范雎就是张君。 D 须贾当年在魏国落井下石,致使范雎饱受侮辱,但最终范雎念在须贾对他还有点旧情, 释放了他。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须贾意哀 之 哀: 吾固 不出 固: 为须贾御 之 御: 恶 雎于魏齐 恶: (4)翻译下列句子。 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三、诗歌阅读 9 ( 6 分)阅读下

12、面诗歌,回答各题。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 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释】: 并州:地名,诗人长期客居并州。 (1)简要分析“客舍并州已十霜”中“霜”字的妙处。 (2)本诗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说说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 10 (8 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 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 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

13、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 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 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 ,懂 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 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 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 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 忧愁、愤怒、牢骚都会

14、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 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 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 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 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 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 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诸葛亮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

15、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 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 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 书籍是精神上的 “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 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 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 秋 ,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 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

16、勇 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 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 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1 (16 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山脊 谈歌 褐色的大山裸露着粗壮的骨骼,暴虐的山风狂笑着在绵延几十里的山脊上疯跑。 年轻的副部长沿着崎岖的山路攀上山来。十几个随从紧紧跟在他的身后。两年以 后,这里若再找不到新的矿点,十里之外,那座赫赫有名的、喧腾了半个世纪的矿山, 就要弹尽粮绝,永远地归于沉寂了。 年轻的副部长

17、仰头望去,目光焦灼。 山脊上, 3 座几十米高的钻塔,逼入云端。 两个月前,这3 台钻机被47 条汉子推上山脊,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引吭高 歌。过了一个月,钻机的歌声低哑了。这一个月见不到蔬菜,喝山涧里的泥汤汤过日子, 山脊上的汉子们无法忍耐了。 请假走了一个,又走了一个,又走了还有人要走。年轻的分队长急哭了。 这天,年近60 岁的前任分队长从医院里跑出来,上山了。走了的7 个人,也被 这凶神似的老汉像逃兵一样带了回来,满脸惭愧。 大队派人追到山上,央求老汉回去。 “软骨头的都走,我不走!”老汉吼。 47 条汉子齐声吼: “老汉不走我们也不走!” 老汉笑了。钻进的歌声又重新雄壮起来 年轻的副

18、部长终于攀上了山脊,挥一把汗,检阅着他的士兵。最后,目光盯住了 满身泥浆的老汉,皱一下眉,叹口气:“您的身体?” 老汉笑了:“不碍。” “您还是下山的好。 ”副部长用商量的口气说。 老汉收住笑,摇摇头: “找不到矿我不走! ” 副部长从秘书手里接过挎包,取出两瓶 “五粮液” 塞到老汉手里, 说: “少喝点。” 老汉笑弯了眉: “找到矿再喝。 ” 副部长告辞下山,走下去十几步,又停住脚,回头望,老汉正含笑望着他下山。 一年零 9 个月过去了,山脊上钻出了大矿。 最后 3 个月,老汉瘦成了一根柴。他一手按着腹部,一手扶着机台,豹子一样的 眼睛盯着旋转的钻杆。47 条汉子流着泪,在老汉越来越弱的吼声

19、里干活。终于,在新大 矿发现的第二天,老汉说了句“大家喝五粮液”,便含笑倒下了。 喜报和丧讯同时发出。 大队领导来了,年轻的副部长也来了。 还未起灵。 47 条汉子让老汉安睡在山脊上,那两瓶酒,被47 条汉子轮换拿着, 洒在老汉周围。一下子温顺了的山风,默默地从老汉身上掠过,带走了浓郁的酒香。 年轻的副部长,缓缓地走到老汉身边,猛地跪下,伏在老汉身上,悲痛欲绝地哭 喊着: “爹!“ 凄绝的喊声,在山脊上传得老远,老远 (1)简析文章开头第1 自然段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老汉的形象。 (3)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标题“山脊”含义的理解。 (4) 小说结尾揭示了老汉与副部长之间的父子关系,这

20、样安排有何妙处?谈谈你的理解。 五、写作 12 (6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强调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读书当作 一种生活态度。可见,阅读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亲身经历,以“在阅读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真情实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章中不得出 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4)不少于600 字。 2019 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 ( 8 分)根据课文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

21、颢黄鹤楼 )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 )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淳朴民风,以及表达热爱传统文 化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

22、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答案: (1)烟波江上使人愁 (2)不义而富且贵 (3)甲光向日金鳞开(注意“鳞”的书写) (4)受任于败军之际 (5)玉盘珍羞直万钱(注意“羞”的书写) (6)五岭逶迤腾细浪(注意“逶”的书写) (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注意“箫”的书写) 【点评】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2 ( 3 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恣 su 睢 (2)m ng懵懂 (3)z 锱铢必较 【分析】 本题

23、考查课内基础拼音字词的填写,查考课内拼音字词的积累,答题时做到认 真细心,书写准确。 【解答】 答案: (1)睢 (2)懵 (3)锱 【点评】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 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 ( 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翱翔 于诗歌的天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邂逅。 B善于阅读的人也必定是善于在浩瀚的文章海洋中,撷取 有利于自己文章浪花的人。 C五一小长假期间,沪宁高速路上发生了危言耸听 的连环车祸,场面惊人。 D曹文轩的小说与安徒生的童话在语言表达及描述上有着异曲同工 之妙。

24、【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词语积累,还 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 项。词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 境不符等。 【解答】 ABD 使用正确; C使用不正确, “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与本句语境 不符。车祸本来就是让人害怕的,可用“骇人听闻”。 故选: 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 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 ( 3 分)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古

25、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 醉翁亭记 、 出师表、 马说 等题目中的“铭” 、 “记” 、 “表”、 “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春秋到秦汉时期的诗歌305 篇,分为 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D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 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王安石为王文公等。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 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

26、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 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 ACD 正确。 B有误,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前11 世纪至前6 世纪)的诗歌。 故选: B。 【点评】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 熟记于心。 5 ( 3 分)下次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网络热词频出,最近又炒火一个“积极废人”。 “积极废人”专指那些热衷不 断给自己树立目标,却很少能圆满完成的人。北京日报评论说_其实,成功永 远不可能自己从屋顶上掉下来,撬动它的支点只能是专注。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手

27、中握有大量的资源和机会,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倾力打造“绿 色通道”,帮助他们成长。 “积极废人”映照出的是现代人在海量信息冲击下的被动与彷徨,浮华喧嚣的环境、 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专注成了稀缺的品质。 结果就是每一条外部飘来的信息,每一点外部环境的干扰都会让手中的事情停止,让 心中的梦想永远停留在“做梦”阶段。 但问题恰恰在于选择太多、可依赖的东西太多,反而破坏了人的主体性,使人丧失了 全神贯注的能力。 ABCD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 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 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

28、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 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 紧承前文关于“积极废人”的话题,揭示其本质,因此排在第一句,排除A、 C;第 句中有“结果”一词,应在 的后,符合逻辑关系,排除B句子排序为 。 故选: D。 【点评】 语句排序试题一般方法: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 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 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 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

29、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6 ( 3 分)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 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 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 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 过第聂伯河, 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

30、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 一个团员米什卡 ?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梳理能力。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必须多下功夫,对名 著情节进行梳理,熟悉相关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解答】 ACD 正确; B有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人物是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不是晁 盖。 故选: B。 【点评】 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7 ( 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蒋门神坐在交椅上,见是 A,吃了一惊, 把这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外。说时迟, 那时快。蒋门神急待挣扎时,A 早落一刀,劈

31、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A 便转身回 过刀来, 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 A 当时一刀, 齐耳根连脖子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 两个都在挣命休说张团练酒后,便清醒白醒时, 也近不得A 神力, 扑地望后便倒了。 A 赶入去,一刀先剁下头来。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A 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 也割了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A 拿起酒钟子,一饮而尽, 连吃了三四钟,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 人者, A 也! ” 却待下楼, 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 “楼上官人们都醉了,快着两个上去搀扶。 ” A 却闪在胡梯边看时,却是两个自家亲随人,

32、便是前日拿捉A 的。 A 在黑处让他过去, 却拦住去路。两个入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觑,做声不得。急待 回身,A 随在背后, 手起刀落, 早剁翻了一个。 那一个便跪下讨饶。A 道: “却饶你不得。 ” 揪住,也砍了头。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A 道: “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 只是这一死。 ”提了刀下楼来。夫人问道:“楼上怎地大惊小怪?”A 抢到房前。夫人见 条大汉入来, 兀自问道:“是谁?” A 的刀早飞起, 劈面门剁着, 倒在房前声唤。 A 按住, 将去割时,刀切头不入。A 心疑,就月光下看那刀时,已自都砍缺了。A 道: “可知割不 下头来。”便抽身去后门外去拿取

33、朴刀,丢了缺刀,复翻身再入楼下来。走出中堂, 把拴拴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了在房里。A 道: “我方才心满意足。 ” (1)选文中的A 是谁?选文出自原著哪个故事情节? (2)选文表现了A 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 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 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注意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及情节的识记能力。根选文中的“楼上”及“蒋 门神” “张都监”“张团练”等人统统被杀死,确定故事

34、情节是血溅鸳鸯楼,文中的A 是 武松。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特点的概括能力。从“蒋门神急待挣扎时,A 早落一刀, 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A 当时一刀, 齐耳根连脖子 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 “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A 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 了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武松杀死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等人的过程就可 以看出武松,武艺高超,并且武松还是独自一人上鸳鸯楼,足见其艺高人胆大。从“见 桌子上有酒有肉,A 拿起酒钟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钟,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 襟来, 蘸着血, 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 A 也! ”等语句写出

35、了武松杀人后, 连喝三四钟酒,还在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表现了他的狂妄豪放,敢作敢为。武松杀死 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等人,是因为他与这些人有仇,他们曾共同设计陷害武松,但 是武松连夫人、奴仆都不放过,一共杀了十五人,可以看出他滥杀无辜的特点。 答案: (1)A 是武松,武松血溅鸳鸯楼。 (2)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独自一人上鸳鸯楼,动作迅猛,杀死蒋门神、张督监等人; 狂妄豪放,敢作敢为:武松杀人后,连喝三四钟酒,还在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有仇必 报、滥杀无辜:武松在鸳鸯楼一共杀了十五人,连夫人、奴仆都不放过。 【点评】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及其作品必 须熟记。

36、 二、文言文阅读 8 (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范雎既相秦, 秦号曰张禄, 而魏不知, 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 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闲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 无恙乎!”范雎曰:“然。 ”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 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 ”须贾意 哀 之,留与坐饮食,曰: “范叔一寒如此哉! ”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 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 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

37、。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须贾 曰: “吾马病, 车轴折, 非大车驷马, 吾固 不出。 ”范雎曰: “愿为君借大车驷马于主人翁。 ” 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 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 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 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向者与我载而入者。 ”门下 曰: “乃吾相张君也。 ”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 帷帐,待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 范雎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 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

38、之寄于荆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 而恶 雎于魏齐,公之罪一也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 公。 ”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1)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C A策之不以其道 B不以物喜 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以塞忠谏之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B A范雎做秦国相国,秦国人叫他张禄,但是魏国人不知道,以为他死了很久了。 B 魏国派须贾到秦国,须贾没想到范雎竟然如此贫寒,心生鄙夷, 随手给了他一件绨袍。 C范雎带须贾回相国府,可相府中的人都藏了起来,须贾感到很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 范

39、雎就是张君。 D 须贾当年在魏国落井下石,致使范雎饱受侮辱,但最终范雎念在须贾对他还有点旧情, 释放了他。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须贾意哀 之 哀:同情,可怜 吾固 不出 固:坚决 为须贾御 之 御:驾驭车马 恶 雎于魏齐 恶:说坏话 (4)翻译下列句子。 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分析】 译文: 范睢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 睢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睢 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分改装出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偷空

40、步行到客馆, 见到了须贾。须贾一见范睢不禁惊愕道:“范叔原来没有灾祸啊!”范睢说:“是啊。”须 贾笑着说:“范叔是来秦国游说的吧?”范睢答道:“不是的。我前时得罪了魏国宰相, 所以流落逃跑到这里,怎么能还敢游说呢!”须贾问道: “如今你干些什么事?”范睢答 道: “我给人家当差役。 ”须贾听了有些怜悯他,便留下范睢一起坐下吃饭,又不无同情 地说:“范叔怎么竟贫寒到这个样子!”于是就取出了自己一件粗丝袍送给了他。须贾趁 便问道:“秦国的相国张君,你知道他吧。我听说他在秦王那里很得宠,有关天下的大事 都由相国张君决定。这次我办的事情成败也都取决于张君。你这个年轻人有没有跟相国 张君熟悉的朋友啊?”

41、范睢说:“我的主人很熟悉他。就是我也能求见的,请让我把您引 见给张君。”须贾很不以为然地说:“我的马病了,车轴也断了,不是四匹马拉的大车, 我是决不出门的。 ”范睢说:我愿意替您向我的主人借来四匹马拉的大车。” 范睢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相府里的 人看到范睢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 怪。到了相国办公地方的门口,范睢对须贾说:“等等我,我替您先进去向相国张君通报 一声。”须贾就在门口等着,拽着马缰绳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来,便问门卒说:“范叔进 去很长时间了不出来,是怎么回事?”门卒说:“这里没有范叔。 ”须贾说:“就是刚

42、才跟 我一起乘车进去的那个人。”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 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睢认罪。于是范睢 派人挂上盛大的帐幕,召来许多侍从,才让须贾上堂来见。须贾见到范睢连叩响头口称 死罪。 范睢说:“你的罪状有三条。从前楚昭王时申包胥为楚国谋划打退了吴国军队,楚 王把楚地的五千户封给他作食邑,申包胥推辞不肯接受,因为他的祖坟安葬在楚国,打 退吴军也可保住他的祖坟。现在我的祖坟在魏国,可是你前时认为我对魏国有外心暗通 齐国而在魏齐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当魏齐把我扔到厕所里肆意侮辱 我时,你不加制止,这是第二条罪状。更有甚

43、者你喝醉之后往我身上撒尿,你何等的忍 心啊?这是第三条罪状。但是你之所以能不被处死,是因为从今天你赠我一件粗丝袍看 还有点老朋友的依恋之情,所以给你一条生路,放了你。”于是辞开须贾,结束了会见。 随即范睢进宫把事情的原委报告了昭王,决定不接受魏国来使,责令须贾回国。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句意:于是就取出了自己一件粗丝袍送给了他。“ 以” 意思是“把” 。 A代词,代千里马; B因为; C把; D以致。 故选: C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ACD 正确; B有误,“心生鄙夷”错

44、误, “须贾意哀之”理解为“须贾听了有些怜悯他”。 故选: B (3)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句意为:须贾听了有些怜悯他。哀:同情,可怜。 句意为:我是决不出门的。固:坚决。 句意为:并亲自给须贾驾车。御:驾驭车马。 句意为:在魏齐面前说我的坏话。恶:说坏话(诬陷、诽谤)。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 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习,熟悉;谒,拜见

45、;请,请允许。句意:范雎说:“我的主人熟悉了解他。 只有我能拜见到他,就请让我将您引见给张君吧。” 重点字词:万钟,优厚的俸禄;辩,通“辨”辨别,分辨;加,好处。句意:优厚的 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答案: (1)C (2)B (3) 哀:同情,可怜。 固:坚决。 御:驾驭车马。 恶:说坏话(诬 陷、诽谤)。 (4) 范雎说:“我的主人熟悉了解他。只有我能拜见到他,就请让我将您引见给张君 吧。 ”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点评】 一词多义 之 之赵,见逐:动词,去,往 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结构助词,的

46、 范雎闻,使人召之:代词,指代蔡泽 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代词,指代“蔡泽代范雎相”这件事 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与语,大说之:句末语气词,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 三、诗歌阅读 9 ( 6 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 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释】: 并州:地名,诗人长期客居并州。 (1)简要分析“客舍并州已十霜”中“霜”字的妙处。 (2)本诗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说说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 【分析】旅次朔方是唐代诗人刘皂的作品。此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后长期客居并州,又 北渡桑乾河前往

47、离家更远的朔方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无 可奈何的惆怅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未用任何渲染之笔着意描写,而是以倾 诉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答】(1)本题考查炼字。 十霜:一年一霜,故称十年为“十霜“。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 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表现诗人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 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 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已经成

48、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 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 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 运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答案; (1) “霜”,本义是露所凝聚的冰珠,这里的含义是“年”。这里给人以凄凉之感,表现 出诗人人生的酸楚。 (2)诗人的感情复杂,表现的情感有:诗人久居并州,思念家乡;一旦回乡,又觉得舍 不得久居之地;感慨命运对人的追弄,让人惆怅不已,又无可奈何。 译文: 在并州客宿已经过了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咸阳。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 出路,千里迢迢度过桑乾,现在并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家乡。 【点评】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 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 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 理解诗歌的主旨。 四、现代文阅读 10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