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495601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标准课程代码:C-3总学时:65总学分:4一、课程定位主体结构工程检测是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检测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关键能力课程,是支撑专业关键能力的重要职业岗位平台课程之一。通过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特点和意义,理解质量检测的基本知识,掌握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现场检测,掌握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方法,掌握混凝土结构构建荷载试验,掌握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能够进行一般工程检测的试验分析和试验设计,能够进行主体结构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以及缺陷检测,从而使学生具备处理相关工程勘察、施工、检测、地基处理中常见有关主体结构工程检测等问题

2、的技能,为成为施工员、安全员、检测员、资料员及土工试验员等职业岗位打下基础。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现场检测、混凝土外观质量及缺陷检测、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混凝土结构构件荷载试验、砌体工程现场检测等。主体结构工程检测的前导课程有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等,同时为后续主体结构工程检测实训、专项训练、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对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的职业能力有:能根据工程实际应用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熟练应用回弹法、超声回弹法等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能进行混凝土外观质量及

3、缺陷检测,能进行一般工程的结构构件荷载试验,能正确分析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并提出检测方案;能够与他人合作并交流;具有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工程质量检测的特点和意义,掌握主体结构工程检测基本知识,能够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检测,能够进行一般工程的结构构件荷载试验,正确使用工程技术标准,合理确定质量检测方案及进行正确的分析;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体学习目标如下:1 .理解工程质量检测的特点和意义;2 .掌握检测混凝土抗

4、压强度的常用方法;3 .掌握混凝土外观质量及缺陷检测的方法;4 .进行一般工程结构构件的荷载试验;5 .掌握检测砌体砂浆强度的常用方法;6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7 .具有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8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四、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要点:课程总学时为65,其中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25。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的要求,确定如下主要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采用“学习项目/实践项目”组织方式)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描述参考学时备注理论实践1学习项目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42学习项目2混凝土材料力

5、学性能现场检测8(5)实践项目具体见下面3学习项目3混凝土外观质量及缺陷检测6(6)实践项目具体见下面4学习项目4混凝土中钢筋检测6(4)实践项目具体见下面5学习项目5混凝土结构构件荷载试验8(6)实践项目具体见下面6学习项目6砌体工程现场检测84实践项目具体见下面7实践项目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38实践项目2超声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29实践项目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210实践项目4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检测211实践项目5混凝土裂缝深度单面平测212实践项目6混凝土裂缝深度双面斜测213实践项目7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214实践项目8钢筋数量和间距检测215实践项目9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21

6、6实践项目10钢筋直径检测217实践项目11支承装置实训218实践项目12试验量测项目实训2合计40251.学习项目1:建设工程检测简介本学习项目讲授了建设工程检测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检测的特点和意义,检测单位以及从业人员的要求等内容。重点讲授建设工程检测的特点和意义。本学习项目的教学目标:了解工程检测现行体制,掌握质量检测的特点和意义,理解检测单位资质以及从业人员的要求。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案例导入,多媒体教学。2 .学习项目2: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现场检测本学习项目通过施工阶段建筑材料的现场抽检的引入,讲授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

7、压强度以及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的检测等内容。重点讲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本学习项目的教学目标:理解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掌握超声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掌握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理解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的检测内容。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案例导入,多媒体教学。3 .学习项目3:混凝土外观质量及缺陷检测本学习项目讲授了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混凝土构件尺寸偏差检测等内容。本学习项目的教学目标:掌握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检测,掌握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理解混凝土构件尺寸偏差检测。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案例导入,多媒体教学。4 .学习

8、项目4: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本学习项目讲授了钢筋数量和间距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钢筋直径检测,钢筋锈蚀状况检测等内容。本学习项目的教学目标:掌握混凝土中钢筋数量和间距检测的内容与方法,理解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作用,掌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方法,掌握钢筋直径检测的方法与内容,了解钢筋锈蚀检测的相关知识。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案例导入,多媒体教学。5 .学习项目5:混凝土结构构件荷载试验本学习项目讲授了荷载试验的意义与作用,试验加载的类型与过程,试验量测的项目与参数,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结构原位加载试验,结构动力试验测试等内容。本学习项目的教学目标:理解结构荷载试验的概念,掌握试验加载的方

9、法,掌握试验量测的参数与步骤,掌握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内容,理解结构原位加载的意义与内容,了解结构动力试验测试的方法与内容。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案例导入,多媒体教学。6 .学习项目6: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本学习项目讲授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方法的分类以及意义,回弹法检测砂浆强度,贯入法检测砂浆强度以及砌体工程其他现场检测技术。本学习项目的教学目标:了解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以及意义,掌握回弹法检测砂浆强度,掌握贯入法检测砂浆强度,理解原位轴压法、扁顶法等其他现场检测砌体强度的技术方法。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案例导入,多媒体教学。7 .实践项目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本实践项

10、目的主要讲授了回弹法的仪器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的处理,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实训,学生能学会使用回弹仪现场采集检测数据、进行室内数据分析与处理,利用测强曲线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根据规范要求计算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8 .实践项目2:超声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本实践项目的主要讲授了超声法的仪器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的处理,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超声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实训,学生能学会使用超声波检测仪现场采集检测数据、进行室内数据分析与处理,利用测强曲线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

11、度,根据规范要求计算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9 .实践项目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本实践项目的主要讲授了钻芯法的仪器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的处理,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实训,学生能学会使用钻芯仪现场采集检测数据、进行室内数据分析与处理,利用测强曲线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根据规范要求计算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10 .实践项目4: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检测本实践项目的主要讲授了混凝土外观质量缺

12、陷的分类和检测方法,损伤检测仪器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的处理,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超声法进行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检测实训,学生能学会仪器操作、数据分析与处理以及掌握对相关标准规范运用的技能,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11 .实践项目5:混凝土裂缝深度单面平测本实践项目的主要讲授了单面平测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操作步骤,数据处理,以及裂缝深度的计算,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混凝土裂缝深度单面平测实训,学生能学会超声仪操作、掌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技能和对相关标准规范运用的技能,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

13、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12 .实践项目6:混凝土裂缝深度双面斜测本实践项目的主要讲授了双面斜测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操作步骤,数据处理,以及裂缝深度的计算,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混凝土裂缝深度双面斜测实训,学生能学会超声仪操作、掌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技能和对相关标准规范运用的技能,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13 .实践项目7: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本实践项目的主要讲授了构件的检测部位、测试方法、数据处理与判断以及空洞尺寸估算方法等内容,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实训,学生能学会换能器操作、

14、掌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技能和对相关标准规范运用的技能,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14 .实践项目8:钢筋数量和间距检测本实践项目的主要讲授了钢筋数量和间距检测的仪器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结果评判等相关内容,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钢筋数量和间距检测实训,学生能学会仪器操作、掌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技能和对相关标准规范运用的技能,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15 .实践项目9: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本实践项目的主要讲授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仪器设备、试验步骤、

15、试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结果评判等相关内容,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实训,学生能学会仪器操作、掌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技能和对相关标准规范运用的技能,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16 .实践项目10:钢筋直径检测本实践项目的主要讲授了钢筋直径检测仪器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结果评判等相关内容,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钢筋直径检测实训,学生能学会仪器操作、掌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技能和对相关标准规范运用的技能,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17 .

16、实践项目11:支承装置实训本实践项目的主要讲授了支承装置的边界条件、简化原则、计算模型以及实现要求等内容,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支承装置实训分析实训,学生能学会支承装置的边界条件、简化原则,掌握计算模型的简化以及实现要求,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18 .实践项目12:试验量测项目实训本实践项目的主要讲授了试验量测项目的一般原则,力值测量仪器选择与使用,位移与变形仪器选择与使用、应变测量仪器选择与使用,裂缝测量仪器选择与使用,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操作。通过试验量测项目实训,学生能掌握试验测量项目的确定,合理选择力值、位移、应变以

17、及裂缝等参数的测量仪器,掌握参数测量的过程,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判定,培养严谨求实、团体合作的素质。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启发式、常规的自学辅导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调查法、实验法,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陈述如何实施。(2)实训环节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和小组讨论学习的组织方式进行教学。(3)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使用课件、多媒体、情境虚拟、现场教学等。六、教师的基本要求1、具有建造师等执业的职业资格;2、较丰富

18、的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3、能独立完成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4、具备主体结构检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5、具备土木工程检测专业全部学习领域的知识内容,除了熟悉该学习领域知识以外,还要了解其他学习领域的知识内容。七、教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具备校内项目管理实训中心、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校外实训基地、施工实训中心、施工现场等。八、考核标准与方式1、理论成绩(1)平时成绩(40%):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督促,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素养,使成绩评定公正合理,根据平时作业、考勤等情况评定成绩。(2)考核成绩(60%):技能考核,根据试验操作过程、数据处理和试验结论等综合评定。2、技

19、能考试成绩采用“考核评价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初步获得总结、反思及自我反馈的能力。课程组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总评价”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法,将学生学习与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工作安全、施工现场的管理、团队协作等结合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和工作任务进行反思并进行改善的习惯。(1)教师评价(50%):教师在授课或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打分。(2)自我评价+小组评价(50%)九、学习资源1、教材选取的原则选用优秀新版教材或选取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2、推荐教材主体结构工程检测郭玮主编3、参考的书目(1)

20、建筑结构。张银会主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建筑结构试验。姚振纲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3)建筑材料。李崇智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结构试验。马永欣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4、期刊或网站(1)建筑结构学报(2)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3)建筑知识(4)城市建筑十、编制依据及其他说明I、该课程标准依据建筑工程专业调研报告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主要合作企业和企业参与人员。合作企业企业参与人员2、在“2.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校内教学阶段本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形式,使学生具有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经过校外半年的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在初步具有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学生置身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中,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完成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全面形成职业行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