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JD3759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计划学时:72学时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等级证书课程及企业合作课程,是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对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1+X”证书的认证单元,与前修、后续课程共同构成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二)课程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智能制造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学生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的结构、工作原
2、理、操作和编程应用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为学习后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课程目标与要求本课程以面向就业岗位为导向,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能力目标,对本课程进行了知识体系重构,整个学习过程突出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和编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通过本门学习领域课程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其实际应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素质养成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1.素质目标(I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2)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3)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4)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5)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使之具有良好的再学习和继续发展的能力;(6)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2.知识目标(1)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基本功能和应用;(2)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组成结构和运行过程;(3)
4、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常用机械结构、电气、气动和检测等元器件的功能和作用;(4)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硬件配置和程序设计方法;(5)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运行方案设计、编程和调试方法。3.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常用的机械结构和电气、气动、检测等元器件;(2)能正确使用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上的常用仪器仪表和工具;(3)能按照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机械、电气、气路系统原理图进行元器件的选用、连接与调试;(4)能正确操作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各个模块单元;(5)能对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进行硬件配置、程序设计;(6)能运行保养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并排除常见故障;(7)
5、能进行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运行方案设计,制定各模块运行和控制的合理工作计划。三、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前导主要专业课程有液压与气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与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等。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液压及气压传动相关知识;传感器的种类、工作原理等;掌握了PLC相关编程及控制技术;会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编程并操作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之后智能制造与生产线运行控制、工业控制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打下基础。四、课程结构与内容(一)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项目一认识智能制造单元与柔性制造任务1.1认识智能制造单元与轮毂产品22任务L2了解柔性制造22任务L3智能制造单元
6、集成调试的总体设计22项目二执行单元的集成调试与应用任务2.1伺服驱动功能调试22任务2.2执行单元智能化改造22项目三仓储单元的集成调试与应用任务3.1基于工业网络的分布式I/O通信应用22任务3.2仓储单元智能化改造22项目四检测单元的集成调试与应用任务4.1视觉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通信设置22任务4.2视觉检测系统的成像调节及流程编制22任务4.3触发视觉检测及结果回传22任务4.4检测单元智能化改造22项目五打磨单元及分拣单元的集成调试与应用任务5.1打磨单元智能化改造22任务5.2分拣单元智能化改造22项目六加工单元的集成调试与应用任务6.1数控系统通信模块的应用22任务6.2数控加
7、工前的准备22任务6.3加工单元智能化改造22项目七利用组态软件搭建SCADA系统任务7.1SCADA系统设计及应用22任务7.2基于工业网络的数据传输通信应用22项目八智能制造系统综合集成调试任务8整体工艺流程调试22五、教学实施与保障(一)教学实施基于学情分析和岗位需求,以理实一体工业机器人实训室、VR虚拟现实和仿真软件RobotStUCli。为辅助,依托学习通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为三个阶段,即课前(线上)、课中(线上+线下)、课后(线上+线下)。本模块以轮毂加工为教学载体,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复盘”为教学环节,针对传统加工打磨,加入工业机器人实现自动上料加工打
8、磨,层层递进,注入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突破教学重难点。从“琢。磨”工艺过程,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内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领会到工匠精神内涵,德技并修。1.课前(1)课前教师在学习通发布任务单,课前测试,视频学习资源。(2)学生线上观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完成课前测验。在微信群和聊天区,师生、生生之间可以相互发帖互动解答疑惑。教师通过分析测验结果和学习平台数据,微调重难点。2 .课中采用CDlOR教学模式,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复盘”为教学环节。根据工艺流程定两大项目,每个项目分步制定了4个任务,每个任务都是一次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进行任务计划书制定,查阅资料,寻求帮助,仿真调试,实操调
9、试,问题纠错,多次调试,复盘总结等过程。两个项目在“运作”环节教学实施中,由于设备台套数限制,把车标加工任务和轮毂打磨任务进行二次设计,工业机器人部分重新设计到其他实训台操作搬运和打磨模块,保证操作流程和大赛设备一致,只是示教点位调整。数控部分实训场地调整至精密加工实训基地,在数控机床上完成对刀编程验证任务。3 .课后线上学习通完成课后测试,查漏补缺;线下开放实验室创新操作编程,自主设计车标LOGO,固知融创。(二)教学保障1 .校内资源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综合实训基地本拥有VR虚拟仿真,robotstudio仿真软件40套,工业机器人实训设备5套。课程以学生实践为主,具备多台机器人工作站供学生
10、实践使用。配合教师适当地安排实物演示、案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对于学习场地和设施,应满足学生分组实践和多媒体教学需要。2 .校外资源本专业与XXX校外企业合作教学,并有多家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习需求。具备多台机器人工作站供学生实习联系3 .网络教学环境资源自主填写4 .教材选取的原则(1)总体原则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将知识、技能、素质三者融入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行业标准及工艺要求结合、操作与管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建议使用“十三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推荐教材陈岁生等智能制造单元集成调试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7陈小艳等主编,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高等教育
11、出版社,2015.2;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1+X职业技能证书考核配套教材,高教出版社,2021.4(3)参考的教学资料1刘杰主编.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与调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9;2叶晖主编,工业机器人实操与技巧,机械工业出版出版社,2017.7;3邓三鹏著,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机械工业出版出版社,2020.3.5 .教师能力要求(1)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方法、知识面广。(2)担任本课程教师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3)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同时能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4)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六、考核
12、方式与标准采用多主体多样化的评价:自评、互评、师评、企业导师评价,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使用学习通APP建立课前、课中、课后过程性的评价方式,通过签到、抢答、讨论、随堂练习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即时评价。教师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构思”、”设计”、“实施”、“运作”中学生整体表现,组间互评评价,再由学生过程性考评价阶段评价分值评价项目评价人员及分值比例核(70%)课前10课前测试学习通平台、教师评价60%任务书预习学习通平台评价40%课中70出勤学习通评价10%构思计划教师、小组互评10%设计方案教师评价20%实施仿真教师、企业专家20%运行调试组间评价10%教师、企业专家20%复盘总结专
13、家、教师评价10%课后20学习通课后测试学习通平台得出50%实训报告教师评价20%拓展知识教师、企业专家评价30%终结性考核(30%)期末(理论+实操)100理论测试学习通测试30%技能测试教师评价70%仿真验证,完成任务后,专家根据技术标准对展示作品进行“复盘”总结。七、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序号内容育人元素备注1VR展示工业机器人上下料;数控加工插入智能制造工业视频展现科技实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科技报国的民族责任感。2数控机床调试加工车标过程植入精雕细琢元素,培养学生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4在调试机器人完成打磨过程植入精工细磨元素,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的实干精神。5机器人目标点位精准示教植入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6学生自主设计车标LOGO植入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意识。7开关机操作、实操任务中安全、规范意识、劳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