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徽州村落课程标准适用对象:全校所有专业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公共课程总学时:36学分:2先修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一、课程概要课程名称徽州村落学分2学时:48中含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课程性质:0必修课选修课课程类型:0公共课程(含公共基础平台课程、通识课程、公选课程等)(跨)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0专业课程使用对象:全校所有专业二、课程性质与定位(一)课程性质与定位徽州村落是学校所有专业开设的文化素质课程,也是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专业、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徽州景色秀美、地形闭塞,是历史上中原地区人口因战乱等原因三次南迁的重要迁栖地。南迁人口在徽州建立了早期的移民型村落,随着
2、人口不断繁衍增长,村落发生基于宗族组织的裂变,析出人口在徽州境内迁移,择地而居建立新的村落,形成徽州村落产生与扩散的基本模式。同时,徽州村落日益受到学者和旅游者的关注,这是徽州村落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积淀与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历史文化有关。徽州村落既存在着徽州地域的特色,又体现着明清封建时代制度文化背景。徽州村落选址与布局、园林景观规划与营造就体现着区域环境与社会主流文化结合的特点;村落治理与建设中体现着国家权力下移的基本趋势,错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着国家制度;徽州人又在国家制度下创造性的进行了地方制度建设,形成了颇有特色的徽州山区村落治理模式。本课程是学习与传承徽派技艺有必要先修的文化基础课,
3、有利于帮助提高对徽派技艺的认识(二)主要学习内容重点从徽州村落的演化、选址、布局形态到徽州村落的空间组织、宗法制观念的空间体现、文化氛围的空间体现以及徽州村落园林情调的空间体现等模块来梳理徽州村落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三)前续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四)后续课程徽派技艺的一些专业课程,如徽州商人、徽州民俗、徽菜、徽州三雕等。三、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是理论教学,教学总体目标是使学习者能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熟悉徽州村落的形成、发展、鼎盛和衰落的不同历史阶段,理解徽州村落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理解这个过程如何反映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二)知识目标1 .了解徽州村落的相关基础知识;2 .理解
4、徽州村落的布局形态、徽州村落宗法制观念空间体现、文化氛围的空间体现以及园林情调的空间体现;3 .熟悉徽州村落的历史变迁过程;(三)能力目标1 .能基本准确地说清徽商村落的形成、发展的历史阶段;2 .能熟练地介绍几个著名的徽州村里的典型特征;3 .能赏析徽州村落的文化空间体现;(四)素质目标1 .了解历史,传承文化;2 .能透过徽州村落的历史发展理解徽州村落的规划布局与乡土意识,提高对故土人情的关爱之情;3 .提高对徽派技艺文化底蕴的理解。四、教学组织与方法本课程以文化素质、职业素养培养培养为主线,采用模块、项目化教学,以具体任务的方式提出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为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
5、生带着任务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去;在任务驱动模式的指导下,实施小组协作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方法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富有智慧的新型学习场景,提高资源推送、交流互动、数据分析、评价反馈能力,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教学设计理念本课程属文化基础课,为加深学习者的理解,按基础层面到制度文化的层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徽州村落的演化一一徽州村落的选址一一徽州村落的布局形态一一徽州村落的空间组织一一徽州村落宗法制观念的空间体现一一徽州村落文化氛围的空间体现一一徽州村落园林情调的空间体现,帮助学习者一步步去认识徽州村落创造的物质与
6、精神财富。对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合理编排,合理安排具体的徽州村落的故事,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六、教学内容与安排(一)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序号项目/模块任务/学习情境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课程思政融入建议学时1模块一徽州村落的演化任务1村落的认知理解徽州村落的社会变迁能熟悉几次大的人口变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认知,认识徽州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累。6任务2村落的产生理解徽州村落的产生及分类理解文聚落与村落的联系与区别任务3村落的演化理解徽州村落的演化能分析徽州村落的学术意义2模块二徽州村落的选址任务1任1务徽州传统的人居环境L理解好的人居化解的地理因素;2.理解天人合一、师法自然、趋
7、吉避凶能够熟练介绍理想村落选址的要素1.树立尊重自然、尊重秩序等观念;2.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10等选址模式对徽州人的意义神、尊儒业儒的求知精神、诚实守信的敬业精神。任务2风水说的选址理想模式1.理解徽州村落选址模式的形成;2.掌握徽人崇尚风水说的原因。3.了解理想村落选址的案例能够讲述几个徽人选址的故事任务3徽州村落水口的风水意义了解水口内涵及风水意义熟悉徽州村落选址的主要种类及其特点3模块三徽州村落的布局形态任务1村落布局形态的影响因素理解地形、水源、安全以及其他因素对村落布局形态的影响能够讲述地形、水源、安全对理想村落选址的意义学习传承徽州人成家立业的艰苦创业精神
8、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6任务2徽州村落的基本布局形态了解集居型村落与散居型村落的异同能够熟练介绍徽州村落布局形态的象征意义4模块四徽州村落的空间组织任务1徽州村落的空间构成了解徽州村落的空间构成的特点;了解街巷、广场、溪流、桥、民居的空间构成;学习和传承徽州村落的理想治理模式,结合当代社会实际,学以致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民族情感。6任务2徽州村落的空间组织的艺术性理解徽州村落空间组织的方式及其作用能够理解徽州村落的构成对新农村建设的启发意义5模块五徽州村落宗法观念的空间体现任务1徽州村落宗法观念形成的背景理解徽州村落宗法观念形成的背景能够介绍徽州村落宗法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9、1.感受徽州文化中温暖、温情和温馨的人文价值;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宗法制观念对人们思想的毒害,倡导科学健康的人文观念。3.激发学生对徽州文化艺术的兴趣,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6任务2徽州村落祠堂建设与布局理解徽州村落祠堂建设与布局的特点能够介绍几位代表性的祠堂任务3徽州村落牌坊建设与布局了解徽州牌坊建设与布局的特点能够列举一些代表性的徽州牌坊6模块六徽州村落文化氛围的空间体现任务1徽州村落崇儒重教特征的空间体现理解徽州村落崇儒重教空间体现的特征能够说出徽州村落崇儒重教空间体现的特征激发学生对村落文化氛围的理解并能学以致用。6任务2徽州民居文化内涵熟悉并理解徽州民居文化内涵能够列举有代表
10、性的民居文化内涵任务3徽州村落建筑雕刻的文化内涵熟悉并理解徽州村落建筑雕刻的文化内涵能够理解徽州村落建筑雕刻的文化内涵7模块七徽州村落园林情调的任务1园林化的徽州村落理解园林化的徽州村落能说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园林化的村落培养学生对园林化村落的审美;能够赏析徽州村落的园林8空间体现任务2徽州村落的园林熟悉并理解徽州村落的园林能赏析徽州村落的园林化特征化特征并在实践生活中灵活运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徽州村落形成、发展的原因;徽州村落理想的选址和布局形态;徽州村落的空间体现;徽州村落文化氛围的空间体现。教学难点:徽州地理环境与徽州村落形成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徽州村落对徽州文化的影响。七、课程
11、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可综合使用各种富媒体教学手段,详实与丰富的资料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认识。2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调动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诸如调查、讨论等互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究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智慧课堂为教学载体,配备丰富的课件、视频教学辅助设备。借助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从课堂教学、课本学习以及课后拓展四个主要职教教学场景中提高资源库的应用效力。激活师生用户有效互动、即时反馈通道,使资源库“活”起来,实现“能学”、“辅教”。3 .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
12、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增强文化自信。(二)教学评价1 .在教学中,建议采用以在线学习过程及作业成绩与线下实践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使整个课程的教学评价内容向多元化发展,重视自主在线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结合课堂提问、课外考察、课外作业、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平时测验、社会实践、以及阶段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2 .对在学习和运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殊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3 .建议学生线上学习合格获取本课程的线上结业证书,线上学习成绩
13、占总成绩的40%。4 .线下考核及其他平时教学占总成绩的60%,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实时调整各项考核比例。期末考核方式可以采用线上测试方式。()教学基本条件1 .担任本课程的专任教师须具备以下条件:(1)师德、学历和教学水平符合“学校教师任职资格”要求;(2)研究生以上学历;(3)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4)具有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技术技能。2 .教学环境要求(1)计算机、投影仪等辅助教学设备;(2)具备互联网接入环境;(3)有+资源库的新型应用模式的硬件支持。(四)推荐教材、参考书及数字资源序号资源类别具体资源1推荐教材主要参考书1.桃源深处又一村舒玉玲、胡时滨,黄山书社;2.徽州文化十二讲汪良发,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3.桃花源里古村落一一西递陆红旗,知识出版社2数字化资源徽派技艺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平台课程一徽州村落公共课教学部教师,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现担任基础教研室主任。徽州村落是学校所有专业开设的文化素质课程,也是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专业、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